蘇教版語文9上文言文解析 非常好

2023-01-01 15:42:02 字數 3696 閱讀 5919

【九年級上冊】

◇司馬遷

一、文學常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原名《太史公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它記載了黃帝到漢武帝時長達三千年的歷史,其人物傳記開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史記》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豐碑,給後人以無盡的啟示和深遠的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約西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他10歲開始讀古書,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是反覆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20歲那年,司馬遷從長安出發,到各地遊歷。

後來回到長安,做了郎中。郎中守衛宮殿門戶,管理車騎,隨從皇帝出行。他幾次同漢武帝出外巡遊,到過很多地方。

35歲那年,漢武帝派他出使雲南、四川、貴州等地。他了解到那裡的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他父親司馬談死後,西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馬遷接替做了太史令。

西元前104年(太初元年),與天文學家唐都等人共訂「太初歷」。同年,開始動手編《史記》。西元前99年(天漢二年),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下獄,做了中書令。他按照漢朝法令的規定出錢贖罪,受了「腐刑」。西元前96年(太始元年)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掌握皇帝的文書機要。

他發憤著書,全力寫作《史記》,大約在55歲那年最後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除《史記》外,司馬遷還作賦8篇,均已散失,唯《藝文類聚》卷 30引徵《悲士不遇賦》的片段。又作《報任安書》,記述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發憤修史的抱負。

二、重點字詞

1.字音

鵠(hú) 銍(zhì) 酇(cuó) 柘(zhè)稷(jì) 閭(lǘ)左

毋(wù)祠(cí)笞(chī) 間(jiàn) 蘄(qí) 罾(zēng)

譙(qiáo)當行(háng)以應(yìng) 忿恚(huì)適戍(zhé shù)

度已失期(duó) 陳勝王(wàng)會(huì)計事寧(nìng)有種乎

以數諫(shuò jiàn)

2.字詞解釋

3.一詞多義

之: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去) 會:會天大雨 (適逢,恰巧遇到)

悵恨久之(音節助詞,無意義與皆來會計事 (集會)

二世殺之(代詞,扶蘇為:為屯長 (擔任)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 為天下唱 (向)

次:吳廣皆次當行(編次士卒多為用者 (成為)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祠中為壇而盟 (修築)

臨時駐紮二蟲盡為所吞 (被)

將:上使外將兵(帶領,率領書:乃丹書帛曰(寫)

項燕為楚將(將領得魚腹中書

(寫有」陳勝王」的絲綢條)

數:廣故數言欲亡(屢次乃: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表判斷,是)

卒數萬人(幾陳勝乃立為王(於是,就)

4.古今異義詞

等死古義:同樣今義:等待

卒中往往語古義:到處今義:經常

楚人憐之古義:愛戴今義:可憐

夜篝火古義:用竹籠罩著火今義:在野外或空曠處加木柴燃燒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義: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數的約數

今義:表整數的約數,十六或十七

借第令毋斬古義:即使,假設,表假設關係的連詞

今義:常用以為憑藉,假託義

今亡亦死古義:逃走今義:死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古義:私下,偷著今義:間隙,隔開

將軍身被堅執銳古義:親自,自己今義:人,動物的軀體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古義:果真今義:真實的心意

比至陳古義:等到今義:比較,比方

會天大雨古義:適逢,恰巧今義:集會、見面等

5.詞類活用

大楚興,陳勝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為王

尉果笞廣名詞用作動詞, 用鞭、杖或竹板打

皆指目陳勝名詞用作動詞,,用手指,用眼睛看

夜篝火名詞作狀語,在夜間名詞用作動詞,用籠子罩著火

狐鳴呼曰名詞作狀語,像狐狸一樣

置人所罾魚腹中名詞用作動詞,用網捕

將軍身被堅執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鐵甲

形容詞用作名詞,**

乃丹書名詞作狀語,用丹砂

法皆斬名詞狀語,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形容詞用為動詞,以……為怪,認為……怪異

忿恚尉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使……惱怒

6.通假字

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通「謫」, 發配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為天下唱唱」通「倡」,倡導

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通「披」,穿

三、重點語句翻譯

苟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失期,法皆斬。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此教我先威眾耳。

固以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四、閱讀思考

1.文章主要表現了陳涉怎樣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①發動領導起義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時局,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幹。

語言、動作、神態

2.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

3.「悵恨久之」「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表現了陳涉怎樣的思想性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運的人③具有遠大的抱負、志向

4.陳涉起義的有利歷史環境(有利歷史條件)是怎樣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矛盾鬥爭③九百人被逼上絕路

5.「死國可乎」表現了陳涉什麼精神?

為國事敢於鬥爭和犧牲的精神

6.對起義有利的政治形勢是什麼?(同4題)

7.陳涉抓住了哪兩個有利於起義的敏感問題,提出了怎樣的起義策略?這一策略效果怎樣?結合原文說一說。

①扶蘇被殺②楚人多愛戴項燕,「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詐稱公子扶蘇項燕

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殺之以應陳涉③建立張楚政權,且發展迅速。

8.導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最直接的原因是什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絡?

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會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②在秦王朝的殘暴統治下,那些邊的貧苦百姓走投無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體體現。(或:「失期,法皆斬」是秦殘暴統治的體現)

9.陳涉為起義做了什麼樣的**準備,效果怎樣?對這種做法你是如何評價的?

①魚腹藏書②篝火狐鳴;鞏固陳涉地位,堅定眾人起義信心。

利用當時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習惜來製造**.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這樣做顯出了陣勝等組織起義的足智多謀。

10.發動起義的關鍵是什麼?吳廣是怎樣做的?表現了吳廣的什麼才能?

獲得眾人支援;「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劍拔出鞘),廣起,奪而殺尉。機智勇敢。

蘇教版 七上文言文

2010年中考總複習 七 上 文言文練習 古代寓言二則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1 鄭人買履2 遂 不得履 3 寧 信度 4 遽 契 其舟 5 先自度 其足 6 寧信度 無自信也 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 置之其坐2 而忘操之3 反歸取之 4 遽契其舟5 楚人有涉江者6 寧信度,無自信也 3 辨別下...

人教版語文八上文言文綜合練習

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作中也不乏 留白 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識整理

東台創新學校語文高考一輪複習 語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識練習 一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 暴秦之欲無厭。2 當與秦相較。二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並解釋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義不賂秦。以地事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未云何龍?朝歌夜弦。日割月削。驪山北構而西折。辭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