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淖日多金屬礦區礦床地質特徵分析

2022-12-31 21:30:02 字數 3789 閱讀 9534

摘要:通過對內蒙古四子王旗西泥淖日礦區金銅礦地質特徵、礦體特徵、礦石特徵、主要礦石礦物分析,發現在探礦權範圍內ⅰ、ⅱ礦段共圈定工業銅礦體5個,低品位礦體8個,工業主礦體長275m,厚2.18~7.

26m,礦體控制最大斜深606m。經本次詳查,ⅰ、ⅱ二個礦段共計估算查明工業礦體、低品位礦體的資源/儲量(122b+333+d122b+d333)礦石量9819362.87t,cu金屬量30606.

24t,伴生金2366.28kg,伴生銀25549.32kg,伴生硫t,伴生鎵t。

本礦床是乙個海相火山氣液礦床經變質作用、次火山熱液迭加的復成因礦床。是產於綠片巖以銅為主伴生鉬、金、銀、硫品位偏低的小型銅多金屬礦床,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適宜坑採。礦石型別簡單,以片巖型硫化銅礦石為主,易選**率高。

1. 礦區地質概況

本區大地構造位置屬於天山~內蒙古中部~興安地槽褶皺區。內蒙古中部地槽褶皺系溫都爾廟~翁牛特旗加里東地槽褶皺帶多倫復背斜的西段南翼,察漢敖包褶皺束與白乃廟褶皺束之間隱伏的東西向白乃廟大斷裂處。

區域前中生代地層區劃為華北地層大區(v),內蒙古草原地層區(v3),錫林浩特-磐石地層分割槽(v32)(詳見圖2-1),出露的地層有下元古界寶音圖群,中元古界白雲鄂博群,上元古界青白口係白乃廟組,志留系中統徐尼烏蘇組,上石炭統阿木山組,二疊系下統三面井組;中、新生代地層區劃為濱太平洋地層區(5),大興安嶺―燕山地層分割槽(51),博克圖―二連浩特地層小區(512)(詳見圖2-2),出露的地層有侏羅系上統大青山組,第三系中統通古爾組及第四系全新統。其中以新生界地層分布最廣,白雲鄂博群、白乃廟組和徐尼烏蘇組次之,其餘地層僅為零星分布。

白乃廟銅礦區大地構造位於天山-內蒙古中部―興安地槽褶皺系,內蒙古中部地槽褶皺系溫都爾廟-翁牛特旗加里東地槽褶皺帶,ⅲ級構造單元為溫都爾廟復背斜的西段南翼,ⅳ級構造屬察漢敖包褶皺束與白乃廟褶斷束之間隱伏的東西向白乃廟大斷裂處。

據1?m20萬白乃廟幅區域地質資料,本區地質構造複雜,在**構造單元的基礎上,結合構造運動的不同特點,在本區劃分出五個四級構造單元,自北向南分別為:烏蘭塔勒褶皺束、溫都爾廟褶皺束、察漢敖包褶皺束、白乃廟褶斷束、滿都拉土褶皺束。

白乃廟礦區位於白乃廟褶斷束的北側,白乃廟東西向隱伏大斷裂的南北兩側。白乃廟褶斷束是乙個軸向在西部為近東西往東部變為北東東向的、呈現背斜形態的、並且斷裂構造也極為發育的褶斷束。白乃廟東西向隱伏大斷裂帶上斷層及破碎帶發育,沿斷層普遍見到角礫岩及擦動鏡面,岩石普遍具片理化現象,沿斷裂岩漿活動頻繁。

2. 礦床特徵

2.1 礦體特徵

本次勘查經系統探礦工程揭露,並輔以相應的取樣和化驗,,在勘查區ⅰ、ⅱ二個礦段,共圈出銅礦體13個,其中以ⅰ礦段礦體規模最大,共12個礦體(工業礦體4個,低品位礦體8個);ⅱ礦段1個礦體(工業礦體1個);賦礦岩石主要為上元古界青白口係白乃廟組第五巖段綠片岩中。

2.2 礦石質量特徵

西泥淖日銅礦為白乃廟銅礦ⅱ、ⅲ礦段含礦地層(五巖段綠片巖)的東延部分,可以說是白乃廟銅礦的ⅰ礦段,其礦石型別與白乃廟銅礦ⅱ、ⅲ礦段礦石型別相同,

為綠片巖型。本次工作未專門採集物質成分分析研究樣品,對綠片巖型礦石的礦物共生組合、嵌布特徵、元素賦存狀態等進行研究,將依據原白乃廟銅礦詳細普查地質報告敘述之。

2.2.1 礦石的結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揉皺結構、交代網格狀結構、壓碎結構等。以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和交代結構為主。

(1)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斜長石呈不規則板狀、粒狀,大小0.05~0.

1mm;石英呈粒狀,大小0.1~0.5mm;絹雲母呈不規則鱗片狀,大小0.

05~0.2mm,夾於斜長石、石英粒間;綠泥石呈鱗片狀,大小0.1~0.

2mm。黃銅礦呈不規則粒狀集合體產於礦石中,多小於0.6mm,一般在0.

009~0.0145mm之間;黃鐵礦呈不規則粒狀,粒徑一般為0.058~0.

087mm。

(2)交代結構:綠泥石、斜長石被碳酸岩所交代,使岩石的結構、構造、礦物成分有所改變。

2.2.2 礦石的構造:主要有條帶狀、條紋狀構造、浸染狀構造、細脈狀構造等。以條帶狀、細脈狀構造為主。

(1)條帶狀構造:暗色礦物綠泥石、陽起石等暗色礦物與斜長石、石英等淺色礦物分別集中形成條帶且交替出現而形成。

(2)細脈狀構造:由碳酸岩細脈,石英細脈,黃鐵礦、黃銅礦細脈構成,脈寬一般1~10mm。

2.3 礦石的礦物組分及其嵌布特徵

2.3.1 礦石礦物

主要有黃鐵礦(2~3?)、黃銅礦(1~2?)、輝鉬礦(0.

037?)和磁鐵礦(3?),其次有少量或微量的斑銅礦、輝銅礦、磁黃鐵礦、白鎢礦、閃鋅礦、方鉛礦、自然金等。

氧化帶礦物主要有孔雀石、褐鐵礦等。

①黃銅礦:分布廣泛,是最主要的含銅礦物,主要以條帶狀、網狀、細脈狀、浸染狀、星雲狀及不規則狀的他形粒狀集合體產於礦石中。黃銅礦常與黃鐵礦產於同一條細脈中,有密切的共生關係;沿輝鉬礦的解理充填交代,形成平行葉片構造;與閃鋅礦共生常見有乳滴狀結構。

黃銅礦在礦石中粒徑較細,多小於0.6mm,一般在0.009~0.

0145mm之間。常呈團塊狀產出,粒度大於1.2mm。

黃銅礦在礦石中的含量約1~2?,約佔金屬礦物總量的25?左右。

②黃鐵礦: 分布最廣泛,在礦體內部及圍岩中均有產出,多為半自形晶―自形晶結構,粒徑較為粗大者,多為呈浸染狀產出,一般在0.145~0.

29mm之間,個別粗大晶體大於1mm。半自形晶粒度較細,多呈條帶狀或脈狀產出,粒徑一般為0.058~0.

087mm。   黃鐵礦在礦石中含量約佔2~3?,佔金屬礦物總量的25~60?。

黃鐵礦的壓碎結構相當普遍,但未見有黃鐵礦碎粒的重結晶現象。壓碎的黃鐵礦碎粒常被黃銅礦所膠結、充填、交代形成各種形式的網格狀結構和團粒狀結構。

③輝鉬礦:是一種常見的礦石礦物,在礦石中的含量為0.037?

,佔金屬礦物總量的0.44?。常呈條痕狀、細脈狀、薄膜狀或浸染狀產出,有時呈不規則集合體,有時在岩石的片理面上呈斷續的薄膜狀。

粒徑較細小,多小於1mm。輝鉬礦經常與黃銅礦共生在一起形成銅鉬礦體,在銅礦體附近或圍岩中形成單獨的鉬礦體。輝鉬礦晶粒彎曲變形十分普遍,常見明顯的波狀消光。

輝鉬礦形成於黃鐵礦之後,略早於黃銅礦,常可見黃銅礦沿輝鉬礦的葉片、解理充填交代。

金屬礦物的生成順序為黃鐵礦→輝鉬礦→黃銅礦。早期為黃鐵礦階段,中期為輝鉬礦、黃銅礦階段,晚期為方鉛礦、閃鋅礦階段。

2.3.2 脈石礦物

主要有綠泥石、斜長石、石英、絹雲母,其次為微斜長石、陽起石、黑雲母及微量的石膏、榍石等。

①綠泥石:呈鱗片狀,大小0.1~0.2mm,集結成薄層。在礦石中含量約佔25~35?。

②斜長石:斜長石呈短柱狀或它形粒狀,大小0.1~1mm。在礦石中含量約佔30~50?。

③石英:呈它形粒狀,大小0.1~0.7mm,在礦石中含量約佔10~35?。

④絹雲母:絹雲母呈鱗片狀,大小0.05~0.2mm,夾於斜長石、石英粒間,呈次―定向排列。在礦石中含量約佔10~25?。

2.4 礦石的化學成分

根據礦石化學全分析結果,銅為礦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鉬、銀、金、硫為主要伴生有用元素。鉬、銀、金、硫可綜合**利用。詳見礦石化學全分析結果表,表2-2。

3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誌

西泥淖日銅礦為白乃廟銅礦ⅱ、ⅲ礦段的東延部分,其含礦地層、礦石型別、礦物成分、礦物結構、礦石構造、化學組成等特徵與白乃廟銅礦ⅱ、ⅲ礦段完全相同。故其礦床成因也相同。找礦標誌主要包括:

大地構造標誌、構造標誌、地層標誌、岩漿巖的標誌、圍岩蝕變標誌、利用激法極化法在本區尋找金屬硫化礦床具備有利的物性前提,在本區,地形平緩,水系較發育(多為季節性水流),基岩裸露較好,具備了水系沉積物測量、岩石測量、土壤測量等化探找礦方法的運用條件。僅用岩石測量方法在礦區共圈出六大異常帶,均與已知礦段相吻合,大部分與激電異常相吻合。物化探異常相吻合地段,多為礦體或礦化層。

故充分利用物化探資料,結合地質特徵進行綜合推斷,是最好的間接找礦標誌。

西河 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計畫

西河鄉衛生院 第十八屆 5.15防治碘缺乏病日 活動計畫2011年5月15日是我國第18個 防治碘缺乏病日 宣傳主題為 堅持科學補碘,預防碘缺乏病 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人體缺碘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發生碘缺乏病,乃至殘疾。現實生活中,人們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預防知識,因此普及防病知識,提...

西尚莊小學2023年全球洗手日活動總結

實施方案 2012年10月15日是第五個 全球洗手日 為推動全社會關注洗手健康,形成正確洗手的行為,培養中小學生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有效降低腸道傳染和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根據教育局檔案精神,特制定我校2012年 全球洗手日 活動實施方案,具體活動總結如下。一 活動目的 ...

2023年南西井中心小學安全教育日活動總結

今年的3月25日是第十八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題是 普及安全知識,確保生命安全 我校緊密圍繞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突出安全工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家庭 學校 社會合力,狠抓學生安全防範,提高學生安全自護能力。一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接到通知後,我校立即對各年級進行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