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的謀篇布局 下

2022-12-31 06:30:06 字數 3627 閱讀 5956

第十四講絕句的謀篇布局(下)

五、先議後景(事)法

有的詩開宗明義,直接點出主題,然後再通過寫景、寫情來深化主題。

這種布局法與先景(事)後議法在內容上排列的次序上正相反,它是先發表議論,而後寫景或敘事來證明其論點的。議論與寫景、敘事,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這種布局就像我們通常寫的議**,先提出觀點,然後用事實論證。

如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前兩句是詩人表明自己對秋天的看法與古人悲秋的論調不同,而後描繪一幅碧空萬里,白鶴凌雲飛翔的圖景,予以證明。

詩人為革新經受過守舊派的嚴重打擊,而依然鬥志昂揚;詩人接觸過不少知識分子,深知他們不得志,對前途失望,因而有悲秋的實質。詩人不同意他們悲觀失望的表現,所以在詩中偏說秋天比春天好;好在何處?他舉出晴空一鶴,排雲直上,矯健飛翔,奮發有為的事實,來說明秋天的清明、凜冽、蕭條、寂寥,正是為大自然別開生面,催人精神抖擻,奮發向上的良劑。

這支「鶴」是自強不息的志士的化身,這「詩情」便是志氣,便是奮鬥精神,這「碧霄」便是乙個知識分子愛國愛民的高尚的思想境界。這首詩寫得多好啊!

白居易《後宮詞》:

雨露由來一點恩,爭能遍布及千門。

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

其前兩句是議論,說明皇帝只是一人,怎能把他的寵愛施及宮廷中數千宮女呢?其後兩句舉出三千宮女雖然是紅粉佳人,但一年到頭得不到皇帝的寵幸而時時哭泣的事實,來證明他的論點,這就言之有據了。

韋莊《金陵圖》: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古城。

其前兩句也是議論,詩人提出畫家能把感傷的情緒畫出來的看法;後兩句舉出六幅畫來證明。

杜牧《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東來未可知。

頭兩句「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直接議論,後兩句以「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東來未可知』之句作結,另出新意,使議論不抽象,不枯澀。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弟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兩句寫出了全詩的主題,即「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句也成為千古佳節常用的名句,後面兩句則是對兄弟們在重陽節「遍插茱萸」時情景的想象:很多兄弟都在一起快樂過著重陽,可是他們中間少了乙個人,這個人就是「我」,他們也在想著「我」,這是對「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進一步說明與意境化。

李清照的《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一二兩句也是議論,三四兩句是敘述。

六、末句的寓情於景法

一首絕句的前兩句,或敘事,或寫景,而第三句多寫人的心理活動與心理狀態,其第四句不繼續抒情,卻以景作結,這樣的布局就叫「末句寓情於景法」。

這種布局法的好處是:既能補充前面寫景敘事之不足,又能把難言難狀之情藏於景中,以收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此詩是詩人在病中得知好友白居易貶江州的訊息後,極為難過的時候寫的。首聯是寫景敘事,第三句中的「驚」字,是心理狀態,其第四句如寫成「無言獨自望寒窗」或」淚流不盡望寒窗」等句,雖也合乎格律,但這只是實寫,狀其外形,內涵淺淡,遠不如「暗風吹雨入寒窗」這第四句以景結情。這樣景語作情語,哀景抒哀情,就能使詩人對白氏被貶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憤懣,還是悲痛,均蘊含於景語之中,留給讀者去領悟,去想象,去補充;這就使末句詩味雋永,耐人咀嚼了。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思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此詩是發自胸臆,情深意真的好詩。其第一句從近處著筆,實寫客中寒食的景色;第二句實寫獨在異鄉,心情孤寂。而這兩句特別是其中的「空」、「冷」、「獨」三字,給第三句中表達的「想諸弟」之情,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

第三句直抒情意,乃一詩之主,其中的「想」字,是心理活動,承上啟下,暗中勾連。第四句未接著想字寫個人的行動,而是以故園的景色「杜陵寒食草青青」結之,這也是以景結情,景中見情,這就妙有含蓄,運筆空靈,風韻動人了。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的前兩句: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首句「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描繪出瞿塘峽水流湍急,險灘尤多的險阻形勢,其第三句「長恨人心不如水」中的「恨」字,是心理活動,第四句未接著寫恨的動作,而是以比喻之景「等閒平地起波瀾」結之,抒發感慨,發人深思。

七、倒敘突出重點法

一般說,絕句的重點在後兩句。在詩中,如果把後發生的事情放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放在後面,就是為了突出先發生的事情而安排的。這種方法叫「倒敘突出重點法」。

例如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照次序,應先說睡不著覺,再說聽到半夜鐘聲,最後說天亮前的月落烏啼。此詩採取倒敘法,先說「月落烏啼霜滿天」,再說「江楓漁火對愁眠」,最後才說「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當時名落孫山,愁苦之心自然是免不了的。

但作者夜泊楓橋,印象最深刻的還不是那份愁苦,而是寒山寺裡的夜半鐘聲。因為那鐘聲在作者聽來,也許就像警鐘一樣,啟迪自己對人生歸宿的思考。在這肅穆的鐘聲裡,作者也許能讓心靈得以暫時的寧靜和空明;在這份寧靜和空明裡,作者也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詩中有了這所著名的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增加了楓橋的詩意美,引起了人們的遐想;而「夜半鐘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給人以肅穆的感受,啟發人對人生的回憶和反省。這「夜半鐘聲」放到末句,使全詩的神韻得到完美的表現,使其具有無形的動人力量。由此可見,倒敘突出重點法為不少詩人所採用,是有道理的。

詩人採用此法時,往往在第三句中使用「猶憶」、「卻憶」、「昔日」等詞語,以說明後兩句是先發生的過去的事情。

再如梵崇的《春晚》:

春光過眼只須臾,榆莢楊花掃地無。

卻憶菩提湖上寺,綠荷擎雨看跳珠。

這首詩也是採用倒敘的手法。作者作為宋代高僧,對人生當然是看得很透徹了。但是,真的什麼都看透了麼?當然不是,梵崇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美好的回憶,是一輩子也無法看透和釋懷的。

可見,這種倒敘法的布局也是很有妙處的。

倒敘法的最終目的是要突出作者所要表達的重點。一般來說,絕句的重點在末兩句。如果事件有先後順序,而作者又要突出發生在先的事件,因此就用倒敘的手段,把後發生的寫在先,先發生的寫在後。

八、起承承合法。

有些絕句在承接的基礎上,需要更進一步地發揮,第三句也可以不轉,仍然繼續承接。而在第四句作結。

如李白的《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此詩前三句一意順承而下,末句陡轉而結。

有些絕句前三句或寫景或敘事,最後一句點出中心思想,闡明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元稹《劉阮妻二首》(之二)

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台青黛山,

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

這首詩是詠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到仙女的故事。前三句是平行句,列舉了天台山中的美好事物。第一句是說仙女的美,第二句是說仙山樓閣的美,第三句是說山中花草的美。

第四句採用反問句作結(既然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你們為什麼還要憶念人間而回來呢」。

以上是絕句的主要布局方法。在劃分標準上,有的依據結構,有的依據內容,有的兩者兼顧;有時,一首詩也是多種布局縱橫交叉,開闔呼應,很難單純的判定是哪一種布局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_b

用科學發展理念謀篇布局求發展

明確站立點找準結合點突出著力點 8750部隊 科學統籌實現全面過硬 黨委本報訊記者賈松基報道 8750部隊黨委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過程中,堅持在求深入 見實效上下功夫,提出了 認清形勢明確站立點 貼近實際找準結合點 解決問題突出著力點 的發展思路和有效舉措,科學統籌,加大投入,破解難題,使部...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

什麼是絕句?絕句應該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一 律絕 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甲 五言絕句 1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

CAD布局的應用

此貼部分可在完成後面詳細操作以後再回頭認真讀一遍,以便加深理解。圖紙空間可以理解為覆蓋在模型空間上的一層不透明的紙,需要從圖紙空間看模型空間的內容,必須進行開 視口 操作,也就是 開窗 圖紙空間是乙個二維空間,也就是在圖紙空間繪製的物件雖然也有z座標,但是三維操作的一些相關命令在圖紙空間不能使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