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 職業衛生 預評價報告書

2022-12-30 01:51:05 字數 4014 閱讀 2646

1 評價目的

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範和產業政策,從源頭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

識別、分析與評價建設專案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職業衛生)

第一部分職業病危害(職業衛生)預評價報告書

1 評價目的

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範和產業政策,從源頭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

識別、分析與評價建設專案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確定建設專案的職業病危害類別,為建設專案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確定建設專案在職業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為建設專案的設計提供必要的職業病危害防護對策和建議。

2 評價依據

我國有關職業病防治的現行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職業病防治的國家、行業、地方等標準、規範;與建設專案有關的主管部門檔案、建設專案可行性研究的有關資料、預評價工作委託書等。

3 評價範圍

新建專案以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工程內容為準,主要針對專案投產後執行期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及防治內容進行評價。原則上不包括建設期的相關內容。

4評價內容

主要包括選址、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和裝置布局、建築衛生學要求、職業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輔助用室基本衛生要求、應急救援、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管理、職業衛生專項經費概算等。

5評價方法

根據建設專案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特點,一般採用模擬法、檢查表法、風險評估法和綜合分析法等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必要時可採用其他評價方法。

5.1 模擬法

通過對與擬評價專案相同或相似工程(專案)的職業衛生調查、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檢測以及對擬評價專案有關的檔案、技術資料的分析,類推擬評價專案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和危害程度,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隱患和產生的後果進行風險評估,**擬採取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的防護效果。

5.2 檢查表法

依據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標準以及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過對擬評價專案的詳細分析和研究,列出檢查單元、檢查部位、檢查專案、檢查內容、檢查要求等,編製成表,逐項檢查符合情況,確定擬評價專案存在的問題、缺陷和潛在危害。

5.3風險評估法

通過對職業病危害的風險評估,確定擬評價專案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並按照承受水平採取防護措施,使風險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5.4 綜合分析法

採取職業流行病學調查、模擬分析、經驗推斷、專家權重、定量分級等方法相結合的原則,從多層次、多途徑、多方位對擬評價專案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

6 評價程式

6.1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為接受建設單位委託、簽訂評價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讀專案的立項資料和技術資料、進行初步調查分析、編制預評價方案並進行技術審核、確定質量控制原則及要點等。

收集的技術資料主要包括:建設專案概況;生產過程擬使用的原料、輔料、中間品、產品等; 生產工藝;生產裝置;擬採取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有關圖紙(建設專案區域位置圖、總平面布置圖等);有關職業衛生現場檢測資料(改、擴建專案); 有關勞動者職業性健康檢查資料(改、擴建專案)等。

6.2實施階段

依據預評價方案開展評價工作。通過工程分析、職業衛生現場調查、模擬調查等,對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並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評價及風險評估。

6.3完成階段

主要工作為彙總、分析實施階段獲取的各種資料、資料,通過分析、評價得出結論,提出對策和建議,完成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書的編制,組織對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書進行專家評議。

7 評價方案編制

7.1評價方案應在準備階段編制,是具體指導建設專案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技術檔案。應以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為原則,概述本專案的職業危害特徵,明確評價重點、範圍、方法及質量控制措施。

7.2評價方案應在充分研讀有關資料、進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現場調查後編制。

7.3評價方案內容

7.3.1概述:簡述評價任務由來、評價目的等。

7.3.2編制依據:列出適用於評價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範等。

7.3.3評價方法、範圍及內容。

7.3.4專案概況:簡述建設專案性質、規模、地點等。

7.3.5專案分析:初步的工程分析、職業病危害識別分析、篩選評價因子、確定評價單元等。

7.3.6組織計畫:主要包括評價程式、質量控制措施、工作進度、人員分工、經費概算等

8評價報告書編制

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書應全面、概括地反映評價的內容,表述簡潔、用語規範、結論明確,引用資料盡可能採用圖表,現場描述採用**,以利於閱讀和審查。原始資料及資料計算過程等不必在報告書中列出,必要時可編入附件。

評價報告書主要由以下章節和內容組成:

8.1總論

8.1.1專案背景:包括專案性質、投資規模、地理位置、立項意義(社會和經濟效益)、評價任務由來等內容。

8.1.2評價依據:列出評價專案引用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範和標準、基礎技術資料的名稱。

8.1.3評價目的:按照本規程1的規定編制。

8.1.4評價範圍:根據評價專案的實際情況,按照本規程3的規定編制。

8.1.5評價內容:概述本規程4的規定。

8.1.6評價方法:根據評價專案的特點,明確採用的評價方法。

8.1.7評價程式:用文字結合框圖的方式,表述評價工作過程。

8.1.8質量控制:用文字結合框圖的方式,簡述評價全過程質量控制的措施。

8.2 現有企業概況:本條款適用於改建、擴建建設專案和技術改造專案。概述現有企業

的基本情況,以及職業病危害和職業病防治的現狀。

8.3 工程分析

8.3.1 工程概況:包括專案名稱、性質、規模、擬建地點、自然環境概況、社會環境條件、專案組成及主要工程內容、生產制度、崗位設定、勞動定員、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等。

8.3.1.1專案名稱:應與委託單位提供的建設專案立項檔案所用名稱一致。

8.3.1.2專案性質:分為新建、改建、擴建、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等。

8.3.1.3 生產規模:根據專案性質分別列出產品方案和生產規模。

8.3.1.4擬建地點:專案擬建地點應按行政區劃說明地理位置,並附專案所在區域位置圖。

8.3.1.5自然環境概況:包括擬建專案所在地區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氣象條件、氣候特徵以及是否位於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區等情況。

8.3.1.

6社會環境條件:指擬建專案所在地是否位於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地;生態敏感與脆弱區;社會關注敏感區(學校、托幼機構、醫院、涉外領使館、人口密集居住區)等。

8.3.1.7生產制度:輪班制,全年生產作業時間以年/小時(h/a)為單位,同時說明作業天數。

8.3.1.8崗位設定及定員:包括生產作業崗位名稱及生產作業人數,輔助崗位及人數,管理人員等。

8.3.1.9專案組成及主要工程內容:應從全工程範圍用**列出各專案名稱和主要工程內容。必要時還應列出與職業病防護關係密切的主要裝置一覽表。其中:

生產裝置:列出裝置名稱、生產規模及主要工程內容。

輔助裝置:列出為生產配套的各輔助裝置名稱、生產規模及主要工程內容。

公用工程:包括給水、排水、供熱、供電、供燃氣工程等,可用文字簡要說明。

總圖運輸:包括原料及輔料形態、燃料倉庫、儲罐、堆場以及碼頭工程、運輸工程等,應用文字及圖表分別簡要說明。

8.3.1.10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主要是建設專案總的技術經濟指標,包括工程總投資、工程用地面積、建築面積、綠化面積及係數等。

8.3.2總平面布置及豎向布置:從建築衛生學和相關的勘察規劃設計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則,並附總平面布置和豎向布置圖。

8.3.3生產工藝流程和裝置布局

8.3.3.

1生產工藝流程:包括工藝技術及其**、生產裝置的生產過程概述、輔助裝置的工藝過程概述、生產裝置的化學原理及主要化學反應,生產裝置的先進性(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及智慧型化程度)等。應對主體生產設施按工藝流程做出完整、清晰、無遺漏的敘述,並用工藝流程框圖表示。

8.3.3.2生產裝置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產裝置,並說明布局。

8.3.4生產過程擬使用原料、輔料的名稱及用量,產品、聯產品、副產品、中間品的名稱和產量。

8.3.5建築衛生學:主要包括建築物的間距、朝向、採光與照明、採暖與通風及主要建築物(單元)的內部布局等。

職業病危害職業衛生預評價報告書

第一部分職業病危害 職業衛生 預評價報告書 1 評價目的 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 法規 規章 標準 規範和產業政策,從源頭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識別 分析與評價建設專案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確定建設專案的職業病危害類別,為建設專案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

職業病危害 職業衛生 預評價報告書

第一部分職業病危害 職業衛生 預評價報告書 1 評價目的 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 法規 規章 標準 規範和產業政策,從源頭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識別 分析與評價建設專案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確定建設專案的職業病危害類別,為建設專案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

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預評價報告書

第一部分職業病危害 放射防護 預評價報告書 建設專案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書的主要內容應有 對擬使用的輻射源或擬進行的實踐特性和規模進行描述,對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和擬採取的防護措施進行分析 評價,估計正常 異常和事故工況下電離輻射對工作人員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1 概述 1.1 評價目的 1.1.1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