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春望盧綸》閱讀附答案

2022-12-29 16:00:05 字數 2361 閱讀 3546

長安春望盧綸東風吹雨過青山, 卻望千門草色閒。家在夢中何日到, 春來江上幾人還?川原繚繞浮雲外, 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 獨將衰鬢客秦關。【注】 盧綸( 7 3 9年-7 9 9年) , 字允言, 大歷十才子之一。曾於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 旋即安史之亂爆發, 未能為官, 後重新應試, 但屢試不第。

受舉薦為官, 但因政治鬥爭受到牽連, 終身不得重用。

8. 「 卻望千門草色閒」 一句中的「 閒」 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請賞析。( 5分)

9. 詩中抒發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請簡要概括。( 6分) 試題答案:8.【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淺層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賞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閒,意為悠閒、自在,(2分)運用擬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襯了詩人內心的愁苦。(1分)

解析:解答這類題:①解釋「閒」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思路點撥】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9.【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鑑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思鄉;②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懣;③對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傷;④客居異鄉的孤寂與惆悵。 (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

解析:抓住關鍵詞「望」「何日到」可體現出思鄉之情;結合注釋和尾聯,可體現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懣。

【思路點撥】鑑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理解詞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樹立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義的觀念;②把握詩歌的結構層次。

一首詩多半是有幾層意思組合而成的,即使是絕句、律詩這樣的短詩,我們仍可以將其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是兩句乙個層次),分解以後再進行綜合,就容易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人的情感。分層後,還應琢磨一下層與層之間詩意是如何轉換的,即如何過渡銜接的;③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方法和表達技巧;④體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

【詩詞鑑賞】

此詩首聯「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開篇緊扣題目,寫在長安「春望」。「東風」句,側重寫望中所見。

盧綸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家鄉剛好位於長安的東面,說「東風吹雨」,是說東風從家鄉吹來,自然引出思鄉之情。「卻望」,是回頭望。「千門」,泛指京城。

「草色閒」的閒字用得巧,春草之閒正好與人心之愁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聯是登高而望,在景語之中,流露出複雜感情。

頷聯正面抒發思鄉望歸之情。「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這兩句為全詩的警句,是春望時所產生的聯想。

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鄉只能在夢**現,對句是妒他人得歸,恨自己難返,語中有不盡羨慕之意。「大歷十才子」擅長描寫細微的心理情態。(《小澥草堂雜論詩》)他們傷時感亂的情緒,常通過「醉」和「夢」表現出來,像「我有惆悵詞,待君醉時說」(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別後依依寒夢裡,共君攜手在東田」(《送冷朝陽還上元》),「宿蒲有歸夢,愁猿莫夜鳴」(錢起《早下江寧》)等等。

他們寫醉,是因為清醒時感到痛苦而無奈,只有在醉中才會稍微得到解脫。寫「夢」,是感到時代動亂,浮生短促,或者想在夢中召回一些因戰亂喪失的美好事物,這種心情相當悲哀、細微。

頸聯又轉入寫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川原」即家鄉,這句說極目遠望,家鄉在浮雲之外,渺不可見,遠不可及。

「宮闕」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見長安的宮殿,錯落有致,籠罩在一片夕陽之中,這一聯表面上寫景很壯觀,其實隱含著一種衰颯之意。

尾聯收束到感時傷亂和思家盼歸的主題。「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大意是說:

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難,獨自客居長安,又有誰來憐憫我呢。「衰鬢」,並非指衰老,而是表現一種衰頹感傷的神態。沈德潛說「遭亂意上皆蘊含,至末點出」,確實如此。

金聖嘆批後兩聯(後解)雲:「『川原』七字中有無數親故,『宮闕』七字中止夕陽一人。『誰』便是無數親故也,『獨』便是夕陽一人也。

不知唐詩(之)人,謂五六隻是寫景。」(《金聖嘆選批唐詩》)認為五六句不是純粹寫景,而與七八句的抒情密切關聯,分析得相當精闢、透徹。

這首詩中抒發了詩人在亂離中的思家之情。詩體現了「十才子」詩中的「陰柔之美」。沈德潛《唐詩別裁》用這首詩作例子,將大曆詩與盛唐詩進行了一番比較:

「詩貴一語百媚,大曆十子是也,尤貴一語百情,少陵摩詰是也。」並說這首《長安春望》「夷猶綽約,風致天然」。這種「陰柔之美」,主要表現在詩中濃重的悲哀情緒。

詩人感亂思家,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無非都是傷心之景,悲哀之情,淺吟低唱,一詠三嘆,讀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憐憫,這正是陰柔美的表現。姚鼐《復魯絜非書》論具有「陰柔之美」的文章雲:「其得於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謬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

」所謂「如嘆」「如有思」「如悲」的陰柔這美,正是《長安春望》及「十才子」許多詩篇審美特徵的概括。

《春望》教學設計反思

l gd 詩歌教學重在品 重在讀。在品讀中去感受詩歌的魅力和作者表達的情感。詩歌教學一直是我的致命傷,這或許是我的積累不夠,功力不深,教學手段單一,思維角度狹窄的緣由。詩歌教學也因學生因素,導致老師一言堂情況時常發生。本次教學設計,我盡量避免了以往的不足,事先做了預設,注重傳統教學中的欠缺和不足,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