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國史單元要求

2022-12-25 11:39:03 字數 1567 閱讀 3041

中國歷史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發軔

一、學習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1)中國目前發現的重要原始人類遺址有元謀人、北京人等。北京人已經能夠使用打製石器、天然火。

(2)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傳說雖然與歷史事實不盡相同,但保留著許多真實的歷史資訊,是珍貴的歷史資料。(3)我國南方和北方由於氣候、土壤等條件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農耕文明特色。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種植水稻,居住干欄式房屋;黃河流域的半坡人種植粟、黍,居住半地穴式房屋。(4)禹治水成功,保障了人民安全,有利於農業發展。(5)啟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國家——夏。

湯打敗夏桀,建立商朝。盤庚遷都殷後,商朝逐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西元前2023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打敗商紂王,建立西周。

(6)西周為了有效統治遼闊的領土,實行分封制。西周還實行以血緣為基礎、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7)商代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文字。

隨著甲骨文的出現,中國開始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甲骨卜辭對研究當時歷史有重要價值。(8)商周時期,我國青銅文化發展到鼎盛階段。

金文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文獻。

2.理解:(1)北京人體質進化的特徵反映了勞動在猿進化為人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2)文字的產生和使用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誌之一。

3.技能:知道「距今?」、「?時代」、「?王朝」、「?時期」、「西元前?」等表示時間流逝的術語,有基本的時序意識。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借助圖例閱讀教科書提供的歷史地圖,從中獲取相關的歷史資訊,並找到與該資訊對應的教科書表述文字。

2.能從教科書提供的**材料中獲取相關歷史資訊,並找到與該資訊對應的教科書表述文字。

3.懂得包括神話傳說在內的口傳史料是歷史資訊的載體之一。

4.懂得考古資料是記錄和了解歷史的一手資料和直接證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狀況,感悟中華先祖與自然抗爭的艱辛探索。

2.從不同時期生活在中華大地原始人類的創造和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化中,感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成果來之不易,並惠及當代。

二、知識結構與學習指要

(一)內容解析和重點提示

1.中華文明的起源特徵與地理環境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大量考古發掘遺址記錄了中國大地上早期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目前已經發現的距今約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約70萬至20萬年前的北京人、約12023年前的山頂洞人等遺址,說明中國是世界

文明發源地之一。由《中國原始人類和主要文化遺址分布圖》可見,原始人類遺址在中國大地星羅棋布、分布廣泛。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明顯,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差異造成了中國「南稻北粟」的不同特色。

旱澇災害較為頻繁的自然環境,促成了水利事業的興起,大禹治水成功是這一時期農耕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2.國家形成、文字出現和使用青銅器是中華民族跨入文明社會的標誌在農耕文明發展的基礎上,我國形成了第乙個國家——夏。此後相繼建立的商和西周都十分強大,對遼闊國土的統治需要推動了國家組織形式(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其中西周是古代文明奠基的重要時期,為了實現有效統治,西周採取分封制,並以宗法製作為維護全國統治秩序的重要手段,宗法制與分封制緊密結合,構成了較成熟穩固的西周國家體制。1

中國史學史

國家政治與史學互動 摘要 從史學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經與政治有了一種天然的聯絡,史學的產生與發展深受國家政治的影響,可以說乙個朝代的興衰罔替也預示著史學將出現乙個較大的具有這個朝代特質的變化。國家意識形態和所實行的政治政策,影響著史學的功能和所具有的地位以及在整個國家體制中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本文將通過...

反思中國史學的傳統

在歷史上,明道 求真 經世是密不可分的,它們是中國史學世代相承的學術精神,從不同的側面賦予了中國史學理性而充滿活力的學術特色。而中國史學數千年來逐漸形成的這些寶貴精神傳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史學研究如果不以明道為目的,史學家如果不關注重大的歷史事件和基本的理論問題,以繁瑣考證...

漫漫中國史傲然孫中山

毫無疑問,上書的失敗給孫中山以很大的刺激。然而,此行絕不是徒勞的,嚴酷的現實消除了他對統治集團中某些人物所報的幻想,激發了他的革命意識 知和平之手段,無可復施。然望治之心愈堅,要求之念愈切,積漸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以強迫。於是,1894年11月下旬,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第乙個團體 興中會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