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兩地書》的成書與出版

2022-12-12 03:48:03 字數 5626 閱讀 5515

倪墨炎《兩地書》是怎樣成書的?這關係到《兩地書》的性質——是合作著作還是合編的書?這又關係到應該怎樣出版《兩地書》?……

一、魯、許怎樣合作成書

《兩地書》是怎樣成書的呢?魯迅在該書的《序言》中說: 2023年8月5日,得到朋友來信說,是韋素園病歿於醫院,擬出一本紀念冊,詢問是否存有素園的信札。

讀完信,「這真使我的心突然緊縮起來」。由於防備反動當局的「瓜蔓抄」,每有風聲,為了保護朋友也為了保護自己,總趕快將朋友們的來信毀掉。

查詢的結果,素園的信果然沒有倖免,卻找出了魯迅與許廣平的通訊。這是因為即使「瓜蔓抄」,至多也不過蔓在自己身上,所以就儲存下來了。這些信件,還曾於2023年「一·二八」的「槍炮的交叉火線下,躺了二三十天,也一點沒有損失」。

它們是在劫的倖存者,因而使兩位主人覺得「好像有些特別,有些可愛似的」。「夏夜多蚊,不能靜靜的寫字,我們便略照年月,將他編了起來,因地而分為三集,統名之曰《兩地書》。」

根據魯迅的這段敘述,有人就認為:《兩地書》不就是許廣平給魯迅的信和魯迅給許廣平的信合在一起嗎?這是「合編成書」不是 「合作著作」。

此論一出,就受到一些專家的商榷:《兩地書》的內容是一封信連著一封信,是不可分拆開來的,硬要分拆開來,內容就中斷而不連貫了。這就是「合作著作」的特點,與一般的書信彙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從內容來斷定《兩地書》是合作著作,是有道理的,是站得住腳的。

然而,《兩地書》還有合作著書的具體操作過程。這過程大致是:在發現魯迅、許廣平通訊原件後,兩人商量決定,將這些信整理出版,這是最好的儲存方法;這就必須將兩人的全部原信抄錄一遍,這任務落在許廣平身上;然後由魯迅、許廣平在抄錄稿上修改,修改後交北新書局發排;在交北新書局發排前,魯迅把修改後的抄稿謄錄一遍留底;排出校樣後,魯、許兩人又共同校對。

上述魯迅、許廣平合作寫定《兩地書》的過程,在魯迅書信、許廣平書信、魯迅日記中有清晰的記載。2023年8月17日魯迅致許壽裳信中說:「為啖飯計,擬整理弟與景宋通訊,付書坊出版以圖版稅,昨今一看,雖不肉麻,而亦無大意義,故是否編定,亦未決也。

」可見在無意中找出兩人通訊的原件不久,就決定要整理出版的。而且這決定告訴了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小峰當然十分歡迎,不久就催稿。2023年10月20日魯迅致李小峰信中說:

「通訊正在抄錄,尚不到三分之一,全部約當有十四五萬字,則抄成恐在年底。成後我當看一遍並作序,也略需時,總之今年恐不能付印了。屆時當再奉聞。

」從此信,可以大致知道事情的進展。

許廣平擔任抄錄全部原信的事,在她的書信中也有反映。如2023年11月16日,在上海的許廣平給在北平的魯迅的信中說:「我的作工,連日都是閒空則抄《兩地集》(?

)」。這裡的「兩地集(? )」,即指《兩地書》,當時書名還沒有定。

11月20日許致魯的信中又說: 「我日來仍抄寫。」就是抄寫《兩地書》的原信。

11月24日許致魯的信中又說:「信(兩地集)已抄至第84,恐怕快完了。」《兩地書》共「一三五」封,到「八四」,已抄了約三分之二。

在《魯迅日記》中,也可看到《兩地書》的一些程序。12023年10月31日記有:「夜排比《兩地書》訖,凡分三集。

」這是將原信核查好所寫的年月日,然後按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分為第一集(北京)2023年3月至7月;第二集(廈門———廣州)2023年9月至2023年1月;第三集(北平———上海)2023年5月至6月。這些原信經排比後,許廣平就開始抄錄,抄錄時每信編號。魯迅日記2023年1月13日記有:

「複閱《兩地書》訖。」這是在許廣平的抄稿上,魯迅、許廣平共同作了修改,在這改定稿送出版社之前,魯迅抄錄一遍留底。

「複閱」當是複閱改定稿與留底稿。第二天, 1月14日,記有:「晚費君來,並交到小峰信及版稅泉百五十,即付以《兩地書》稿一半,贈以《魯迅全集》一本。

」費君,費慎祥,北新書局職工,他送來的是書局每月都要送來的版稅稿費,他帶回去的是一本日譯本《魯迅全集》,和魯迅、許廣平改定的《兩地書》稿。4月3日記有:「午後得小峰信並校稿。

」校稿,即《兩地書》校樣。4月5日記有:「夜寄小峰信並校稿五葉。

」這五頁是《兩地書》的序言和目錄。可能內容或格式上有改動,先寄出版社以便斟酌。4月6日記有:

「晚校《兩地書》訖。」7日又記有:「上午寄小峰校稿。

」《兩地書》全部校樣,僅四天時間,經魯、許校對即退還出版社,速度是很快的。

北新書局做事有時拖拉,但估計《兩地書》是暢銷書,所以緊鑼密鼓進度抓得很快。魯迅日記4月18日記有:「下午得小峰信並版稅百五十,即付印證千。

」19日又記有:「下午得小峰信並《兩地書》版稅泉百,並贈書二十本,又添購二十本,價十四元也。」當年出版的書,都要在版權頁上貼印證(也稱「版權印花」)才可銷售。

《兩地書》的版權印花是白文印章的「廣平」兩字。《兩地書》版稅率是百分之二十五,定價每冊1元,印1000冊,得稿酬250元。作者購買樣書, 7折優惠,二十冊價十四元。

從送出版社校樣到拿得樣書,只十三天,無論如何是一流的速度了。

必須說明的是:送到北新書局發排的許廣平抄寫的再經魯、許改定的《兩地書》原稿,出版社沒有能儲存下來,這是很可惜的。否則,大家可以看到許廣平是怎樣抄的,魯迅和許廣平又是怎麼改的。

有人以為:抄是許廣平的事,改是魯迅的事。這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許廣平對自己的信,在抄錄時必然作了不少修改,而魯迅的信,她在抄錄時或抄錄後,認為不妥的地方,也會作些修改。許廣平在《魯迅先生的寫作生活》中說:魯迅「每次文章寫完盡給我先看的,偶然貢獻些修改的字句或意見,他也絕不孤行己意,很願意地把它塗改的」。

《兩地書》中魯迅的信,許廣平都乙個字乙個字地抄寫一遍,豈有不作「貢獻」之理。當然,許廣平的信也都經魯迅改過,這是毫無問題的。了解了《兩地書》最後的抄、改的流程,就可知道兩人的智慧型、知識、精力、體力是怎樣緊密合作地揉合在一起的了。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兩地書》在改定後,交給北新書局之前,魯迅抄錄了一部存稿留底。我們今天拿這部抄存稿和已出版的《兩地書》對照,發現還有一些不同的文字。這可能是因為:

①魯迅在抄存時,變動了個別字句,不排除偶而有抄漏或衍生的個別文字;②在看校樣時,魯迅和許廣平都會有些改動,這樣也就和抄稿不一致了。一部著譯的校樣到來,常常是許廣平先校,魯迅後校。許廣平說過:

她「校對過後,魯迅常常又能校對出一些錯字來」。《兩地書》也是這樣:到了最後的校對階段,兩人是密切合作的。

這就是《兩地書》是魯迅許廣平的合作著作的鐵打的事實。《兩地書》是一部典型的合作著作。

二、魯、許怎樣看待此書

《兩地書》是魯迅、許廣平第二次合作成書。第一次合作成書是一部譯著《小彼得》。魯迅曾以此書的日譯本教許廣平學日語。

許廣平「逐次學過,就順手譯出」,經魯迅校改,於2023年由春潮書局出版,版權頁上署為 「許霞譯、魯迅序」。許霞是許廣平的小名。因為是合作譯著,《小彼得》既是魯迅的著譯之一,它曾被編入《魯迅全集》(20卷本)、《魯迅譯文集》;將來如果出版《許廣平著譯集》,當然也可將《小彼得》編入。

《兩地書》一經出版,在魯迅、許廣平心目中,就是一部定型的、獨立的著作。它既是魯迅著作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許廣平的著作之一。在許廣平編寫的《魯迅著譯書目續編》中,就有《兩地書》。

魯迅晚年擬出版《三十年集》,曾先後手訂兩個書目。第乙個書目共10冊,第10冊就是《兩地書》。第二個書目也共10冊,《兩地書》編在第7冊。

魯迅的著作一經出版,就已定型,不再改變,《兩地書》也是這樣。《兩地書》收入許廣平於2023年3月11日所寫第一封信,至魯迅2023年6月1日寄自北平的信止,共135封,每封信都編了號,出版後不再增加一篇或減少一篇。它已是乙個完整的整體,和魯迅的其他單本著作或許廣平的其他單本著作,是同輩並列的。

這裡還有一些情況特別值得注意:

1、《兩地書》出版後,發現了2023年8月間的往來各一信。那時女師大學生陸晶清、許廣平、呂云章三人,鑑於畢業在即,為感謝 「師長們歷盡艱辛」的培養特致函邀請馬幼漁、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許壽裳、魯迅等先生「在某飯店略備酒饌,聊表敬意」。此邀請信是許廣平起草的,魯迅也收到乙份。

事後魯迅為表答謝,在家略設酒饌,致函邀請三位學生光臨。魯迅邀請信是模仿許廣平起草的那信寫成的。許廣平也得到了乙份。

這魯、許一來一往的邀請信,當然應該編入《兩地書》。但《兩地書》既已出版也就定型,此信就不再在《兩地書》重印時加入。後許廣平將它編入《魯迅書簡》,並在文末加了一大段注文,其中說:

「這封信沒有收入《兩地書》內,大約編輯時此信散存他處,一時未及時撿出,現出《書簡》,正可乘便加入。」許廣平還將自己起草的邀請信在注文中引錄,以便讀者對照。2、在《兩地書》的第三十三信(即2023年6月29日魯迅致許廣平信)之末,有一附註:

「(期間當缺往來信札數封,不知確數。)」在第三十**(即2023年7月9日魯迅致許廣平信)之末又註有:「(期間當缺往來信札約五六封。

)」在《兩地書》出版後,發現了這「其間當缺往來信札」七封。就是:①2023年6月30日許廣平致魯迅信;②7月13日許廣平致魯迅信;③魯迅7月15日致許廣平信;④許廣平7月15日致魯迅信;⑤魯迅7月16日致許廣平信;⑥許廣平7月17日致魯迅信;⑦魯迅8月15日致許廣平信。

這七封信重新發現時,魯迅是否還在世,現已不得而知;但許廣平健在,而且是許廣平發現的。許廣平在自己家裡發現了這些信,何以不補入《兩地書》而後來交給了魯迅博物館保管?而且《兩地書》有過多次重版的機會。

這些信中又不存在礙於披露的隱私。這些信沒有補入《兩地書》的唯一原因,就是:《兩地書》一經出版,已經定型,不能再有增或減的變動。

魯迅信守這點,許廣平也信守這點。

3、在「其間當缺往來信札」中,還有一封2023年7月28日許廣平致魯迅的信。據劉運峰《〈兩地書〉中缺少的第六封信》(《魯迅研究月刊》2023年第3期)的介紹和考證:此信是和許廣平的一篇文章一起寄給魯迅的,文章沒有能發現,信也就遺留在許廣平遺物中。

此信如果在魯迅生前或在許廣平生前發現,也是不會被補入《兩地書》的。原因上文已詳,不贅述。

4、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魯迅、許廣平抄寫、修改、編輯《兩地書》期間,從2023年11月11日魯迅離滬去京至11月28日離京返滬,與許廣平往來書信18封。這18封書信在時間上完全來得及編入《兩地書》,但魯、許沒有將它們編入。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兩地書》的成書,並非只是將魯迅、許廣平的通訊編在一起,而是兩位作者有過一番構思的。

《兩地書》的範圍是有過設想的,它只限於收入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間的信件。而這段時間,正是許廣平和魯迅進一步走近,進一步相識,進而相愛相戀,「並以愛情相結合」(許壽裳語),組成小家庭,懷上了他倆的孩子。這是愛情從萌發到結果的全過程。

而這個時期,正如魯迅在《兩地書》序言中說的: 「環繞我們的風波也可謂不少了,在不斷的掙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罵誣衊的也有,但我們緊咬了牙關,卻也已經掙扎著生活了六七年。期間,含沙射影者都逐漸自己沒入更黑暗的處所去了,而好意的朋友也已有兩個不在人間,就是漱園和柔石。

」所以魯迅接著說:「我們以這一本書為自己記念,並以感謝好意的朋友,並且留贈我們的孩子,給將來知道我們所經歷的真相,其實大致是如此的。」這是規定了《兩地書》的範圍,同時也說明了編著這部書的緣起。

《兩地書》記述了愛情從萌發到結果的過程,但這裡「既沒有死呀活呀的熱情,也沒有花呀月呀的佳句」。在不短也不長的歲月裡,以這一百三十五封信為證,他們卿卿我我、親親密密談得最多的:是人生哲學,是尋路,是社會動向,是各種思潮;他們也談學校風潮,談與舊勢力的鬥爭,談鬥爭中的戰略戰術,談文字爭戰中的種種得失,他們還談學習、談工作、談各自遇到的生活中的遭遇;他們當然也談相互間的相知、相愛、相思和後來的早日生活在一起的期盼。

他們的書信相談,是偏重於理性的。魯迅在2023年12月6日致蕭軍信中說:「《兩地書》其實並不像所謂『情書』,一者因為我們通訊之初,實在並未有什麼關於後來的預料的;二則年齡,境遇,都已傾向了沉靜方面。

所以決不會顯出什麼熱烈。」他們正是在這樣沉靜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中,深化相識、相愛而結合。《兩地書》不像一般的情書,但在深層的意義上,也正是他倆有特色的真正的情書。

這也是《兩地書》之所以值得出版的價值。

兩地家庭的財務規劃

一 家庭成員背景資料 王皓先生是廈門人,36歲,一年前應聘到北京某民營企業當高管,有三險一金。妻子林麗32歲,為家庭主婦,和8歲兒子在廈門居住。王先生年稅後工作收入308211元,另有金融投資收益5萬元。王先生在北京的年房租支出與生活費各3萬元,妻小在廈門的年生活費5萬元,兒子的教育費支出1萬元,王...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主題班會策劃書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 主題班會策劃 書主辦單位 11工商企業管理2班班委會 活動背景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啟動了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 主題教育活動,工商1112班委會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學習這次主題教育活動,在此舉辦了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 主題班會。一 活動目的 為了讓同學們要學會感恩,懂得...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主題班會策劃書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 主題班會策劃 書主辦單位 13級酒店管理1班班委 活動背景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啟動了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 主題教育活動,酒管1311班委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學習這次主題教育活動,在此舉辦了 親情賬 兩地書 話人生 主題班會。一 活動目的 為了讓同學們要學會感恩,懂得父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