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影評劇作方面

2022-12-09 23:39:03 字數 2809 閱讀 7926

**《白鹿原》的劇作得與失

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2010級廣電班 **

20年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單行本**,儘管只發行了不到一萬五千冊,但是該作還是在問世伊始,即引起文壇及廣大讀者的強烈反響,這就是陳忠實先生創作的**《白鹿原》。2023年,陳忠實先生修改後的版本在次年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很多讀者和研究者的關注。

時間到了2023年,伴隨著王全安執導的電影《白鹿原》的上映,沉寂多年的**《白鹿原》得以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來,**與電影的在故事情節與構架上的對比成為評價電影的一部分。但是,對比之後我們也不難發現原著和電影在主角選取、人物性格設定、**戲處理等方面都有較大不同。

電影是以影象和聲音來敘述故事的藝術形式,相比較傳統的文字表達方式而言,比較直觀,注重視聽,同時,電影的表現實在有限的時間內,往往需要壓縮故事的空間來贏取時間上的壓縮。因此,從**向電影的轉換不僅僅是藝術形式的轉變,表現方式的轉變至關重要,所以,劇作對於電影的成敗顯得至關重要。

電影《白鹿原》被王全安導演改編成了什麼樣子?原著中的人物被保留了多少?原著作者、著名作家陳忠實是否參與其中?

他對改編又有怎樣的看法?這可能是衡量電影《白鹿原》在劇本創作時候的一些重要指標了。

**《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主要寫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其中白姓家族的大家長白嘉軒是貫穿始終的主人公。**中,白嘉軒作為族長,帶領村民在祠堂念規矩;作為父親,嚴厲管教三個兒女;作為商人,同對手鹿子霖鬥智鬥勇,通過白嘉軒的視角,**向讀者展現了普通人在時代變遷的大環境下性格命運發生的戲劇性變化。全書濃縮著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

電影版的《白鹿原》,原在**中「驚鴻一瞥」的田小娥成為了整個影片戲份最重的乙個。田小娥幾乎從頭到尾出現在影片中,而且她與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的感情糾葛變成了故事主線。到了影片後半段,田小娥所居住破窯洞都變成了主場景,難怪有**戲稱電影版《白鹿原》應該改名叫「田小娥傳」。

原著中,白鹿原上的大名人朱先生以及白嘉軒的小女兒白靈沒有出現,其中白靈的角色在拍攝時是存在的,但後來被全部剪掉。因為這兩個人物是《白鹿原》裡頭的主要人物之

一、之二,他們是兩代人,但電影是有遺憾的藝術,受時空限制很大。電影《白鹿原》加大了對田小娥的著墨,白嘉軒、黑娃成為關鍵人物,突出表現田小娥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來展開劇情,產生衝突,通過小人物的生活情況來反映時代變遷的大環境下人們命運的改變。

「**《白鹿原》給讀者提供了很多想象空間乃至意境,電影表現起來難度非常之大。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在人民**文藝部與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辦的觀影評論活動中說到。

「這部作品是寫土地和人的關係的」,導演王全安曾提到,電影往往展現的是以乙個人物為主線的故事,不具備**的涉及面的廣闊和任務的複雜。

從**到電影的改編,不能糾纏於是否忠實於原著。但是,是否抓住了原著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無疑是電影改編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就《白鹿原》而言,白嘉軒這個人物能否塑造成功是衡量改編是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僅此而言,電影中的白嘉軒很被動,他的主動性、豐富性,他跟土地的關係,跟其他人物的關係都時隱時現,是伴隨著其他人物的出現和衝突而出現的,沒有充分在銀幕上凸顯出來。當然,電影也作了很大的努力,試圖完成乙個史詩的建構和表達,但可惜的是最終沒有完成。最終,電影自然不自然地成了「田小娥傳」;而就這個「田小娥傳」而言,也沒有產生強大的情感衝擊力和感染力,田小娥只不過是眾多舊思想中的犧牲品的乙個。

此外,鹿子霖、白孝文、黑娃和鹿兆鵬的人物形象都不夠鮮明,性格也不夠飽滿,沒能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的短板還是出現在敘事,也就是在對故事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沒有把人物飽滿起來,這是劇作的一大失誤。影片裡出現的麥浪、秦腔、油潑麵、海碗、長筷子,追求畫面和影像的質感,但可惜只起到了符號性的作用,而沒有有機地融入敘事,推動敘事,這也是眾多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電影畫面和影像的衝擊力一定是建立在敘事基礎上的,敘事推進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情緒、情感,產生了情緒、情感才會產生藝術感染力,才會打動我們的內心。

而只有打動了我們內心,我們才會認同電影的表達。敘事沒跟上,再多形式上的因素都僅僅是符號,很難引導觀眾,也不能有效征服觀眾。

但是,該電影的劇作並非沒有亮點,電影中的特殊場景、情節和人物個性直觀的展現了不同階層的衝突,推動著情節的繼續發展。秦腔戲臺的運用,具有象徵意義,是多次出現的主要空間,最開始是一群農民在上面唱秦腔,接著是軍閥強行徵糧,然後是農會公審鹿子霖,第四次是國民黨上台。不同的人在戲台上上演一出出戲,農民在看他們演戲,也在看自己。

同時,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說白了就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同時表現出了農民的高貴感和尊嚴,代表人物就是白嘉軒,但是由於劇作的短板,白嘉軒的人物個性並不是特別鮮明。電影《白鹿原》在劇作的時候保留了政治、軍事、黨派、家族的爭鬥,它的好處是,能將之轉化為文化衝突激起的人性衝突——禮教與人性,天理與人欲,靈與肉的衝突,於是呈現出文化交戰的慘烈圖景。不可否認,這部作品有強烈的「史的意識」,以白鹿原為時空,展開了半個世紀的重大歷史變遷。

整部作品對傳統文化的肯定多於批判,這也許恰恰拯救了它。

總的來說,由文學作品向影視作品的轉換並非易事,特別是史詩類的文學作品,由於其人物關係的複雜,和表現形式的間接、含蓄,在對他們進行影視劇作的二度創作的時候很難把握其中的經絡,所以必須有所取捨。同時對電影來講,我們必須要更深入地去分析它與文學創作、與其他藝術形式創作的差異性,凸顯電影創作特殊的規定性、規律性。電影《白鹿原》的劇作在創作方面由於忽視了原著中的一些人物以及人物關係,把田小娥這樣乙個處於邊緣的小人物提到主線上來,弱化了白嘉軒這個重要人物,使故事的敘事出現了一些短板,給人一種「捨本求末」的感覺。

同時,我們在分析電影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影視作品呈現形式的特殊性和二度創作的難度,劇作在情節的衝突上,在田小娥的刻畫上還是比較出色的,通過他**的個性,展現了命途多舛的農村婦女始終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悲慘命運,與黑娃一樣是個充滿個性又有很大的悲劇性的人物。end

白鹿原上的女人讀《白鹿原》後感

讀 白鹿原 後感 徐禕雯 翻開 白鹿原 在第一章前的一頁上寫著這麼一句話 被認為是乙個民族的秘史 巴爾扎克 這本描寫渭河平原上50年世事變遷的長篇 中刻畫了白 鹿兩家的興盛之時與動盪之時,刻畫了白嘉軒 鹿子霖 田小娥 百靈 黑娃 鹿兆謙 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坎坷曲折的人生。與佔 中大多數的男性任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