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的成長機遇 改

2022-12-09 12:06:03 字數 5666 閱讀 9125

世界銀行貸款/英國**贈款「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專案參與式教學(簡稱ptt)縣級專家成長故事

南丹縣芒場鎮中心小學張木秀

四十歲的青春

「年近四十的女人了,還說什麼青春、談什麼成長?」這是很多人的看法,同時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四十歲說青春、談成長,未免有些牽強。

但是,步入我校實施參與式教學的今天的我認為,我的青春、我的成長之路,確實是從四十來歲才開始的。

不經意間,揮舞教鞭,站在講台上已23個春秋了,寒來暑往,花開花落,不管是陽光燦爛的午後,還是寂靜落寞的夜晚,美好的職業心願已隨歲月的流逝慢慢淡化。每日只知道夾著那本實在是「食之無味」的數學教科書,面無表情地用那熟念於心而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傳道授業。日子就像影印機裡的生活,簡單地重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像一張無形的網,我曾想逃,也嘗試著逃,無奈逃不出——從愉快教育、主體教學、目標教學、嘗試教學,皆苦無經師引導,苦無發展機遇,年近四十,仍行囊空空,一度曾因迷茫已生頹頓之心。

漸漸地,融入了一種「大環境」之中的我「乖巧」了,失去創造的心使我憂鬱、使我懶惰。我成了教育天地裡沉默的「井底之蛙」!

是「參與式教學」一襲春風,讓我煥發青春,再生鴻鵠之志。

邂逅參與式教學

2023年10月8日,正是「兩基」迎「國檢」後大放鬆的長假的第一天,我卻接到學校通知——去南寧學習。次日,極不情願地到了南寧。誰知道啊!

10日早上徐巧英教授的講話,艾秀清、莫平兩位專家的課給我萬般驚喜——參與式教學中的「自我介紹活動」、「教育公平」、參與式教學的組織方式、教法體驗等等,像一陣春雷,炸醒了沉睡多年的教學天地,也喚醒了麻木、安逸已久的「井底之蛙」。「參與式教學」、「教育公平」……它們是全新的領域、陌生的概念,端著「駕輕就熟」的數學教學飯碗、揉著惺忪的睡眼,面對參與式教學猶如面對突然而來的光明一樣。我被那寬鬆愉悅的、毫無顧忌的課堂氛圍牢牢地抓住了。

我如飢似渴的學:課堂上,我忘了自己是只「井底之蛙」、也忘了身在何處,恨不得把專家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還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自告奮勇展示自己的課;中午,情不自禁地反思學習的每乙個環節;晚上,認認真真地把作業、感悟寫到凌晨兩、三點鐘;我忘了抱怨、忘了休息。七天時間,我整整減掉了「四斤肉」……我的思維一度斷層,我的靈魂再次顫慄——參與式教學的世界太精彩!

怎樣迎接這個「遲來的春天」呢?我下定決心做乙個「春天的使者」!

初試牛刀

2023年的11月,我被縣教育局聘請為南丹縣參與式教學數學培訓班的主講老師,成為參與式教學縣級專家。這是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我既驚喜又擔憂。喜的是「參與式教學」在全縣將全面鋪開,全體老師和學生將感受到它的無限魅力。

擔憂的是:與天資卓越、技藝超群無緣的我不知能否勝任「主講老師」的工作,擔心褻瀆了「專家」的名稱。既然接受了這個任務,就必須全力以赴!

這是我工作的原則。培訓老師,我毫無經驗可參考。為了把這工作做好,我翻爛了《參與式教學培訓手冊》和學習筆記,一次次的鑽研培訓教材,讀了許多參與式教學的培訓書,收集了大量的補充材料,預設了許多相關問題。

培訓的每乙個環節我仔細推敲,每乙個活動我精心設計,每乙個細節我都不放過。培訓的前乙個星期,課餘時間我就在家中練習講課。丈夫看著我比比畫畫、旁若無人、又說又笑的樣子,說我是「神經病」;兒子取笑我得了「活魔症」。

我都不生氣,還風趣地對他倆說:「神經也罷,活魔也罷,我相信一點,不管幹什麼事,想要做得好,必須有一股『魔氣勁』!」

11月30日,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那天下午,我和縣教研室譚建平主任一同布置培訓教室,試一試我們準備的課件。寬曠的多**教室、自己的聲音通過話筒發出的陣陣回音,一排又一排整齊的桌椅,陌生的環境,使我感覺到了第二天的緊張氣氛。

我懸掛著的心再也放不下了!我不知自己是怎麼回到住處的。一想到那陌生的環境、緊張氣氛,我不寒而慄。

傍晚時分,我把這緊張的心情通過**告訴丈夫,想得到一些安慰。想不到得到的是一瓢冷水:「你幹不了,就回來!

臨陣逃脫,我相信你敢!」**結束通話後,我哭了。

壯著膽子,走上講台。前幾分鐘確實很心慌,幾分鐘後,找到了感覺,懸掛著的心完完全全地放下來了。課中生存的新問題,臨場發揮很自如。

看到學員們積極地、信服地參與,我竟有一種「沾沾自喜」不可取的想法。課間休息,一位多年不見的同學對我說:「幾年不見,你真的成了『專家』,你的腦子裡競裝有那麼多的東西。

佩服,佩服!」課堂中老師們由被動參與到想參與,再積極參與最後到踴躍參與。他們的表現讓我欣慰,他們參與的熱情,讓我激動。

縣教育局崖榕枝局長的高度評價、教研員譚建平老師積極的鼓勵,讓我體驗到辛勤付出的快樂與幸福!我堅定了與參與式教學同成長的信心與理想!鼓勵的力量使我從這裡開始在參與式教學的天地裡振翅飛翔!

縣外執教

2023年11月,我接到乙個任務——去都安縣上一節全區性的參與式教學**課。到縣外上課,這是我們學校幾十年來沒有過的事,學校領導很重視這節課的成敗。此時離執教剩下不到三周。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我的學校。芒場鎮中心小學由於種種原因,實施「西發」專案之前,辦學規模小且辦學條件極差,校園四通八達,人、牛、車都要經過教室門前;教師住房、學生教室都不夠用;沒有多**教室。老師們更談不上運用多**進行教學了。

代表富裕的南丹縣面向全區的**課,不用多**教學顯得及不相符。我不懂多**教學操作、不知道怎麼做課件。要認真的設計這節課,我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工作:

為製作課件,我逼迫自己讀課件製作相關的書,並三番幾次請教來自廣東支教的趙志洪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會製作課件了。第一次試教,有幾個環節處理不好;第二次試教,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第三次試教,感覺不如第一次;一次次地試教,一次次地修改,一次又一次地推敲細節,這節課太不順了,把我「折磨」得茶飯不思……終於,有耕耘自會有收穫,《倍和倍數》**課,艾秀清、青軍等幾位專家給了很高評價,同時也給予了積極、中肯的建議,我受益匪淺。經這樣「磨」過課的老師,我相信都有同感:

過程是痛並快樂著,即使是失敗,也有所得,因為它將鼓勵我們迎接更大的挑戰,這是體驗幸福的必經途徑。

閃現智慧型

數學名師黃愛華說:「人與人的差別是在業餘時間裡的所作所為」。我也意識到:

沒有知識的支撐,智慧型的靈性就會逐漸枯竭。為了掌握教學規律,靈活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閃現教學智慧型。課餘的所有時間,我深入鑽研教材,閱讀教學方面的資料,學習教育理論,幾年來我這個「縣級專家」經歷了多次培訓教師和大型的公開課、賽課的磨練,在實踐和反思中,收穫甚多,獲得更多展現自己教學智慧型的機會。

2023年11月,我作為南丹縣的代表參加了廣西參與式教學課堂教學比賽。那半個月的時間裡,我沒有像以往那樣一次次地試教,一次次地修改教案,而是汲取「縣外執教」的經驗和教訓,通讀歷年的參與式教學培訓手冊,把參與式教學理念作為課堂的靈魂,遵循「多樣性、主動性、公平性、有效性」參與式教學的四大原則,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全體、全程、全情參與教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從選取上課內容、氛圍的創設、興趣的激發、重難點的突破、引導的策略,乃至匯入語、過渡語和結束語,一氣呵成,課上得很流暢。

那些新穎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字符號慢慢地從我和孩子們的指間瀉出,帶著**的旋律,像五彩繽紛的未知的事物,紛紛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所有原本表情不同的孩子,在角落裡抵著頭的孩子都睜大了眼睛,情緒高漲地、興趣盎然地,他們時而起身發出疑問,時而又側著腦袋陷入沉思,時而又發出笑聲……他們的思維、語言也變得異常地順暢、活潑、富有創造性。譚建平主任非常滿意,上完課後他說的話「穩拿第一了。

在我們縣,能上成這樣的課沒有幾個教師!」這是我傾力追求的。這次大賽,我獲得了第一名。

2023年3月,我執教的《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首選為「廣西參與式教學縣級專家培訓班」培訓的內容——優秀課例分析,展現給來自全區的參與式教學縣級專家們,我的教學智慧型又一次得到專家們的認可。

破格提拔

2023年10月,參加廣西參與式教學第一期培訓後,我率先把參與式教學的鮮活和魅力融入到本校教學的大課堂裡,給老師們講理念、作示範、指導備課和上課、進行校本培訓……鑑於我在教學方面的進步,幸運降臨到我的身上,2023年,突然之間由一名普通老教師被提拔為鎮中心小學的教務處主任。它,對我來說應該是功底深厚、閱歷豐富、思維敏捷的人才能勝任。而我,這些都不具備。

但是,背靠著乙個強大的團體,我勇敢地選擇嘗試。因為這個團體中,有鍥而不捨地從事小學教學研究十幾二十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譚建平和陳顯富老師,有一群一心想改變目前教學現狀而又年富力強、志同道合的芒場鎮中心小學的25位教師的關懷和支援,我的一切變得自如起來。漸漸地,老師們有了嶄新的發展內機遇,對原近於一片空白的鄉村教研注入了一池活水。

很多的老師業務水平提高很快。如:老教師楊玉梅,她的課堂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不再拘泥於「依綱靠本」,而是會用參與式教學理念自己設計教學。「師生平等、人人參與、個個思考,幾乎沒有學生游離的現象」是她課堂的最大特點。中青年教師韋曉玲、莫慧玲,她們的課堂突出「新奇」,非常注重巧用各種資源,讓學生自主**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以「新鮮有趣」獨到的教學風格,感染學生,啟用學生的求知的慾望,點燃思維的火花,把乙個時空有限的課堂,變成了乙個人人想參與、個個能參與的廣闊空間。看到教研活動、校本培訓讓老師們的業務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我感到幸福!

尋找理論根源追問課堂教學永遠的教學研究

幸福的堅守

破格提拔為教務處主任後,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開始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生涯,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更精確地解讀教學內容,快速提公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忙碌的日子正是有了學校日常管理、教師培訓、活動組織、指導教師的點滴經歷而充滿意義,而正是伴隨著乙個個教學問題的研討,問題逐步解決,我開始對教學有了研究意識和行動。

觀念和意識的提公升,讓我從乙個平凡的教書匠逐步向教學研究者轉變。

2023年的10月,我帶領學校教師專業閱讀、課堂磨礪、交流思想、智慧型互動,使「芒小」的教師踏上了研究的快車道,開始了第乙個課題——廣西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廣西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問題與對策的研究》的子課題的研究,2023年順利結題並獲得了二等獎,結束了「沒有課題研究」的歷史。

2023年1月,我們又承擔了第二個課題——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實驗與研究》的子課題的研究。我仍然擔任了這個課題組組長。我不斷地告誡自己要超越、要創新,要帶領教師腳踏實地走在別人的前面……天道酬勤吧,2023年12月,我被縣教育局評為「課題研究先進工作者」。

穿行在理論與實踐的斷層處,我不僅是一位執著的學習者,更是一位發現問題並尋求答案的行動者。我不斷思考教與學的工作中師生的行為轉變。課前,我究讀教材,試圖進行加工、整合、創新;課上,我注意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見,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課後,我常捫心自問:

我努力了嗎?我有收穫了嗎?我的教學方式真正的改變了嗎?

我把聆聽窗外聲音與課堂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抓住這個觸點引發自己對新課堂的深層次思考。徜徉於書海,寫下自己的認識和感悟,課改實踐,我不斷捕捉教育生活、追蹤學科前沿,審視教育實踐,提煉教育反思,努力把學到的東西及時內化,充實自己。為此,2005至今,所帶的3屆畢業班均「超標」,非畢業班,撰寫的15篇**或教學設計中,11篇獲區級一等獎,2篇二等獎,1篇獲市級一等獎,1篇獲縣級一等獎。

其中《農村小學開展課題研究「十步法」》還發表在《河池教育》上。我體驗到我是乙個幸福的研究者!

我走過的路和我的人一樣樸素,沒有枝枝蔓蔓的情節,只留下乙份從容和淡定。我已四十歲了,我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遠,但只要我們幸福的堅守著,不放棄該做的努力,世界就不會放棄我們。

成長的旋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實踐使我明白,只有在理論的支撐下,教學工作才會科學化、理性化。於是,慢慢長夜我燃燒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穿梭在黃愛華的「智慧型課堂」裡,聆聽著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細想著《好課是這樣磨成的》,提醒自己《不做教書匠》,欣賞著《語文,讓我如此美麗》,明白了《細節決定成敗》,我要《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讀著一篇篇美文,我彷彿每晚都在《聽名師講課》,漸漸地我觸控到《教育的風景》,聚集了《點點陽光》。

這,讓我不間斷地告別過往而成為乙個頗有實力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者。2023年9月,代表芒場鎮參加全縣首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者講課大賽獲一等獎。這只是乙個淡淡的足跡,但她成為我人生中一曲優美的旋律。

四十歲的女子

今天是我四十周歲的生日,以前的文字裡總是寫著近不惑才知道才懂得才怎麼樣,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到了不惑。俗話說 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女人對於年齡和自己眼角的皺紋與腰間的肥肉一樣介意,眼角的皺紋還能保養,腰間的肥肉還能去減,但是對於年齡確實是無可奈何的。其實吧,40歲又怎樣?根本就不是人生的乙個...

產業集群成長機制和競爭優勢 泉州的經驗與啟示

3 區域產業呈模組化布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泉州市為了解決農村工業發散性發展,導致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 產業結構離散度大 土地資源浪費 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把規劃建設工業區作為推動企業上規模 上檔次 增效益的有效措施。特別是近年來,堅持把突出產業特色作為提公升開發區內涵和功能的主要內容,使乙個個同類...

我的成長感謝有你十歲主題班會方案

齊 現在,開始!第一幕生命的孕育 錄音 新生兒的啼哭聲 主持1 聽,這是什麼聲音?是乙個健康的小生命在用嘹亮的聲音向世界宣告他的來臨!主持2 小夥伴們,你們是否想知道,十年前,當我們的父母得知,他們即將為人父 為人母時,是怎樣的心情?讓我們來聽聽爸爸媽媽的心裡話吧。仔細聽哦,也許你的父母就在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