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成果對資源型城市的界定

2022-12-09 09:42:04 字數 4316 閱讀 4094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學術界在資源型城市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對資源型城市進行了界定,下面將主要觀點進行歸納。

一、 關於資源型城市的概念問題

迄今為止,關於什麼是資源型城市,不同學者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資源型城市指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會提供礦產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資源型產品的一類城市(張秀生、陳先勇,2001)。我們認為,這個定義暗含:

其主導產業包括兩類,一類為礦產品,另一類為礦產品的初加工品。

2. 資源型城市是依託資源開發而興建或者發展起來的城市,作為一種特殊型別的城市,其主導產業是圍繞資源開發而建立的採掘業和初級加工業(張公尺爾、武春友,2001)。我們認為,這個定義也暗含其主導產業包括兩類,一類為礦產品,另一類為礦產品的初加工品。

3. 資源型城市就是專門化職能城市的一種,是指伴隨資源開發而興起的城市,或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資源開發促使其再度繁榮的城市(鄭伯紅,1999)。我們認為,這一定義強調資源型城市的產生和發展顯著地依賴於某種天賦的自然資源,屬於以輸出能源和原材料為特徵的資源型經濟區。

4. 有學者把單一產業性城市分為兩種基本型別:一是資源型城市,如大慶(石油)、大同(煤炭)、銅陵(銅礦);二是產品型城市,如**(汽車)、攀枝花(鋼鐵)、儀徵(化纖)等(王元,2000)。

我們認為,這裡所講的資源型城市是單一產業性城市中的一種。

5. 有學者把專業性工礦城市分為兩類,一類其主體是礦業城市,另一類是礦產品加工工業城市,如鋼鐵工業城市和有色金屬工業城市等(鮑壽柏、胡兆量、焦華富等,2000)。我們認為,這裡所講的專業性工礦城市的內涵與第1、2種概念接近。

6.在研究總結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認為,資源型城市可以從發生學和功能學兩個方面來界定。從發生學角度看,資源型城市一定是因自然資源的開採而興起或發展壯大的城市;從功能學角度看,資源型城市一定要承擔為國家輸出資源性產品的功能,即資源性產業要在城市經濟占有較大份額。據此,我們可對資源型城市作如下定義:

即資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資源的開採而興起或發展壯大,且資源性產業在工業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城市。這裡所指的自然資源大部分為礦產資源,也包括森林資源;資源性產業既包括礦產資源的開發,也包括礦產資源的初加工,如鋼鐵工業和有色冶金工業。因此從上述定義看,資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礦業城市寬,例如,森工城市不屬礦業城市但屬資源型城市,冶金城市不屬礦業城市但屬資源型城市。

二、 關於確定資源型城市的數量標準

資源性產業究竟占多大比重才算得上資源型城市?這個數量標準,國家有關部門沒有明確的規定,學術界的認識也很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有學者認為,在資源型城市的巨集觀經濟結構中,以資源。(石油、煤炭、木材等)初級開發為主的第二產業佔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且工業產值結構中初級產品佔絕對優勢。

也就是說,礦產資源採掘業及初加工業產值總和超過工業總產值的50%,則該城市可定義為資源型城市(俞濱洋、趙景海,1999)。

2. 有學者在定義煤炭資源型城市時,以煤炭採選業在本市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大於或等於10%作為劃分標準,若以此類推,以礦產資源採選業(煤炭採選業,石油天然氣採選業,黑色金屬採選業、有色金屬採選業等)在城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大於或等於10%為資源型城市(樊傑,1993)。更有人認為,只要採掘(採伐)工業產品在工業產值中比重達到10%,即被認定為資源型城市(周長慶,1994)。

3. 有學者在確定煤炭資源型城市時,選取的標準是煤炭採選業產值超過1億元,且其佔城市工業產值的比重在7%以上(陳耀,2001)。

4. 有學者則從勞動力人口比例角度出發來定義資源型城市,認為有40%以上人口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從事同種資源開發、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城市,可稱為資源型城市。即在資源開發及初加工業中勞動就業人口比例占全城市就業人口的40%以上,該城市可定性為資源型城市(王元,2000)。

5. 礦業城市是資源型城市中的主體。一些學者對礦業城市提出了界定標準。如將礦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大於20%定為資源型城市。(趙宇,1995)

6. 國外學者哈里斯(認為,主導礦業職工佔全部從業職工的比重大於15%時則為礦業城市(沈鐳,1998)。

7. 胡魁先生對礦業城市的界定提出了標準,即滿足下述之一者就可稱為礦業城市。(1)地級行政區礦業產值大於l億元,縣級和鎮級礦業產值大於4500萬元;(2)礦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大於5%;(3)礦業從業人員大於6000人;(4)著名的老礦業城市、發展態勢迅猛的新型礦業城市、統計資料明顯漏列大數的礦業城市,其資料雖然低於前三項指標,也予以特別保留。

(胡魁,2001)。

三、關於資源型城市的數量

由於對資源型城市的概念、數量標準掌握不一,因而不同學者所界定的資源型城市或礦業城市的數量也相差懸殊。主要結論有如下幾種:

1.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縣、市級資源型城市100多座(周海林,2000)。

2. 根據國土資源部的統計,中國截至2023年共有建制市666座,其中資源型城市126座。(張秀生、陳先勇,2001)。

3. 有學者認為,中國有資源型城市約170座(周長慶,1994)。

4.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縣、市級資源型城市200餘座(王六芳,2000)。

5. 按國土資源部的指標統計,中國資源型城鎮約有300多座(嶽頌家,1999)。

6. 中國有礦業城鎮426座(胡魁,2001)。目前,全國在討論「四礦」問題時,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人和機構都將礦業城市看作是426座。

事實上,這426座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地區、盟、州、縣,甚至是乙個礦區所在的鎮,並非全都是設立的城市。

7. 有學者將礦業城市界定為80個(張以誠,1999)。

四. 關於中國資源型城市的確定

(一) 確定資源型城市的原則

我們認為,確定資源型城市應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1. 發生學原則。即城市的生產和發展與資源開發有密切關係。

具體來講,根據資源開採與城市形成的先後順序,資源型城市的形成有兩種模式,一種為「先礦後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為資源開採而出現的,如大慶、金昌、攀枝花、克拉瑪依等。另一種為「先城後礦式」,即在資源開發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資源的開發加快了城市的發展,如大同、邯鄲等。

2. 動態原則。即考察資源型城市必須關注它的全過程,既要看它的過去,更要看它的現在。

因為有些城市曾經是資源型城市,但通過若干年的經濟轉型後,資源性產業在城市經濟中所佔比重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了,城市經濟對資源性產業的依賴度不大或者說很低了,這類城市在過去某個時段可以叫資源型城市,但轉型後已不再是資源型城市了,它的本質特徵已與資源型城市相距甚遠了。

3.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僅從定性角度去確定資源型城市,主觀因素太多,難以做到科學、準確;同理,僅從定量角度去確定資源型城市,過於機械,難以將很多不宜用資料表示的複雜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難免偏離現實。

因此,科學的方法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為主,定性為輔。

(二) 確定中國資源型城市的步驟

1. 第一步:根據資料可獲得性,我們依據下面四個指標初步界定資源型城市。

a. 採掘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10%以上。取10%這一臨界值是基於如下考慮:

第一,全國採掘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一般為6%~7%,而中國所有城市這一比值平均為4%~5%,如2023年的這一數值為4.3%。第二,在研究地區支柱工業時,其最低要求是其產值比重大於5%。

第三,陳耀博士在確定中國煤炭城市時,所設定的標準為7%,其結論與不少專家的結論不謀而合。b. 採掘業產值規模,對縣級市而言應超過l億元,對地級市而言應超過2億元。

c. 採掘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在5%以上。確定這一標準主要是考慮到中國城市中採掘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平均為2%~3%,如2023年為2.

9%。而如果這一數值大於5%,則該產業對城市的就業穩定將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d.

採掘業從業人員規模,對縣級市而言應超過l萬人,對地級市而言應超過2萬人。

原則上,上述四個指標要同時滿足才可確定為資源型城市。

2. 第二步:根據定性分析與判斷,對一些特別的城市作一些特殊處理。

a. 對於冶金城市,如本溪、葫蘆島、馬鞍山、銅陵、冷水江、金昌、**等,儘管其採掘業比重偏低,但以採掘業為基礎的一次冶煉所佔比重很高,並且這些城市確實是因資源開採而興起,因而也將其劃入資源型城市。b.

一些省會城市或綜合性城市,如太原、徐州等,雖然其採掘業或冶金工業佔工業產值比重大,但其城市性質與以資源開發為主的城市有本質上的差異,因此不將其列為資源型城市。c. 一些城市的採掘業從業人數雖不足1萬人,但考慮其採掘業產值比重特別高,也將其列入資源型城市,如內蒙古的東勝、錫林浩特、霍林郭勒,新疆的庫爾勒、阜康等(參見表1-1)。

d. 一些城市,如河北武安等,雖然其採掘業產值不足10%,但其從業人員比重及採掘業產值和從業人員的絕對量大,也將其列為資源型城市。e.

一些城市如江西省的樂平、高安,山東省的龍口、萊州、滕州,山東省的汝州、靈寶,廣東省的韶關、雲浮,四川省的達川、綿竹,雲南省的開遠,新疆的阿勒泰等,雖然一些指標值沒達到標準,但考慮到其有重要礦區分布,因此也將其列為資源型城市。g. 個別城市如撫順,採掘業產值比重偏低,但其採掘業從業人員數量大且比重較高,故也將其列為資源型城市。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報告

市轉型發展的報告 市依託境內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炭 煤化工 煤電,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這種發展模式過度依賴資源,面臨著煤炭資源減少的壓力,也對環境造成破壞。近年來,為轉變發展方式,實現 市又好又快的發展,全市上下做了大量工作,現報告如下 我市先後成立了迴圈經濟工作小組 節能減排工作領導...

資源型城市城市空間結構研究

摘要 資源型城市指因資源開發而興起的一種特殊城市型別。在自然條件 產業結構 發展政策等多因素的作用下,資源型城市空間結構在不同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特徵。本文以我國典型石油城市 山東省東營市為研究樣本,歸納其城市空間結構的階段特徵。關鍵詞 資源型城市 東營 城市空間結構 特徵 中圖分類號 tu984.1...

資源型城市生態承載力時空差異研究

作者 呂萍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01期 摘要 依據生態承載力內涵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表明 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生態承載能力呈現森工城市較強 石油城市次之,煤炭城市較弱的空間差異格局 在煤炭資源型城市內部而言,雞西市生態承載力較強,其餘三座煤炭城市較弱的空間格局。並且將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