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目標性監測方案 1

2022-12-08 18:15:03 字數 3984 閱讀 1606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目標性監測方案

一、監測目的

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

2、發現危險因素,積極進行干預;

3、評價控制效果,有效降低醫院泌尿道感染。

二、監測物件

監測物件:留置尿管》48小時的住院患者。

三、監測指標

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系統感染發病率;

四、泌尿系統感染的定義

按衛生部2023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中泌尿系統感染

臨床診斷

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或有下腹觸痛、腎區叩痛,伴或不伴發熱,並具有下列情況之一:

1.尿檢白細胞男性≥5個/高倍視野,女性≥10個/高倍視野,插導尿管患者應結合尿培養。

2.臨床已診斷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有效而認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

1.清潔中段尿或導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導尿)培養革蘭陽性球菌菌數≥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菌數≥105cfu/ml。

2.恥骨聯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養細菌菌數≥103cfu/ml。

3.新鮮尿液標本經離心應用相差顯微鏡檢查,在每30個視野中有半數視野見到細菌。

4.無症狀性菌尿症:患者雖然無症狀,但在近期(通常為1周)有內鏡檢查或留置導尿史,尿液培養革蘭陽性球菌濃度≥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濃度≥105cfu/ml,應視為泌尿系統感染。

說明:1.非導尿或穿刺尿液標本細菌培養結果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細菌,需考慮汙染可能,建議重新留取標本送檢。

2.尿液標本應及時接種。若尿液標本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即使其接種培養結果細菌菌數≥104或105cfu/ml,亦不應作為診斷依據,應予重新留取標本送檢。

3.影像學、手術、組織病理或其它方法證實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統(如腎、腎周圍組織、輸尿管、膀胱、尿道)感染,報告時應分別標明。

五、監測方法

(一)監測前的準備

1、監測開始前對相關科室的主任、**長說明該項目的意義和方法,取得支援和配合。

2、對參與該專案監測科室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和任務,正確掌握泌尿系統感染的定義及正確採集泌尿系統感染清潔中段尿或導尿留取尿液標本的方法。

(二)各級人員職責與任務

為了保證住院患者留置尿管泌尿系統感染調查工作順利進行,資料準確、詳盡,需要各級人員積極配合,各級人員職責與任務如下:

1、住院醫生

對長期留置尿管患者應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時盡早拔除導尿管,盡可能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1次/周尿常規檢查,如有異常及時做培養;若病人發生醫院感染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做好導尿相關的尿路感染相關宣教和指導。

2、病房**

做好留置導尿患者監測**的登記;做好導尿相關的尿路感染相關宣教和指導。

3、醫院感染監控專職人員

每天了解、登記被監測留置導尿患者的情況,與經管醫生確定留置導尿患者有無泌尿系統感染情況,督促醫生對尿常規檢查異常、尿常規有問題時及時結合尿培養送檢,及時追查送檢結果並要求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三)泌尿系感染標本的採集方法

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或有下腹觸痛、腎區叩痛,伴或不伴發熱,並尿常規檢查異常時,應結合尿培養進行診斷性檢查。

1、導尿標本的採集

採集原則:留取小量尿標本進行微生物病原學檢測時,應當消毒導尿管後(可用碘伏消毒尿道口處的導尿管壁),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標本送檢。留取大量尿標本時(此法不能用於普通細菌和真菌學檢查),可以從集尿袋中採集,避免開啟導尿管和集尿袋的介面。

室溫下尿標本耽擱稍久可導致尿內細菌濃度明顯增加而影響病原菌與汙染菌的區分。不能立即送檢者,可暫存4℃冰箱。

(四)調查登記方法

1、醫院感染監控專職人員每天到病房了解留置導尿患者情況,每月收集病房**填寫的「留置導尿病人**護理評估表」進行統計分析。

2、病房**登記「留置導尿病人**護理評估表」及「留置導病人每日評估表」,資訊可從患者病歷中、床旁調查中及與醫生的交談和追蹤調查所得。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根據醫囑獲得。

六、有關指標的計算

1、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系感染發病率

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系感染發病率‰=[', 'altimg': '', 'w': '364', 'h': '43'}]×1000

七、資料的整理、分析、比較及反饋

1、專人負責,認真填寫,避免遺漏,及時整理完善資料。

2、如發現資料缺失,及時查詢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並採取改善措施。

3、每月彙總每季度總結分析,不斷提高監測資料收集的準確性,將調查資料向相關科室、人員反饋。

4、分析感染發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變動趨勢,並確定下一步工作目標。

導尿相關的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佔全部急、重症病房醫院感染的31%,是急、重症病房醫院感染最常見型別。

尿路感染的病例多與導尿有關

其病原菌多為革蘭氏陰性桿菌,近年來,念球菌的分離率日益增多

發病機制

在導尿管插入時,細菌進入膀胱

尿道周圍或肛周細菌沿導尿管外表面有外腔遷移進入膀胱

導管護理違章操作後細菌從排洩袋沿著導管內表面游入膀胱

干預要點

1、 評價留置導管的必要性,選擇合適的導管

——嚴格掌握導尿和留置導尿管的適應症,避免不必要的插管。

——限制導尿的持續時間,盡早拔除導尿管

——根據臨床經驗,病人評價與預期插管時間選擇不同導管

——記錄導尿管插入和護理情況

2、 嚴格無菌操作

——操作和護理前後均應洗手或手消毒

——插管前,應清潔尿道口並消毒會陰

——插管時戴無菌手套

——使用單次使用包裝的潤滑劑,減少尿道損傷與感染

3、 保持密閉的集尿系統

——非必要時,不開啟密閉系統

——保持引流管道系統的自由流動,接尿袋置於病人膀胱水平以下,但不接觸地面

——不能維持引流時,如活動或搬運時,應夾住引流袋,一見能引流時應盡使去除鉗夾

——應用無菌技術留取尿標本

——及時排空引流尿袋,保證引流通暢,預防返流,不同病人分開使用清潔容器,預防尿袋與容器接觸

——尿袋中不需要加抗菌或抗微生物溶液,非必要時無需更換導尿管或更換導尿管作為常規工作的一部份。

——常規個人衛生是維持尿道口衛生所需要的

——膀胱沖洗,灌洗不能預防導尿相關感染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監測登記表

(留置導尿管48小時以上者填寫)

一、基本資料

科室姓名性別年齡歲床號住院號

入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留置導尿管日期: 年月日拔管日期: 年月日

入院診斷

插管型別 :乳膠導尿管□ 像膠導尿管□ 膀胱造瘻尿管□其它□

集尿代型別:普通集尿代□ 精密集尿代□ 主管醫生

導尿管更換頻率:1次∕日次 1次∕周次

尿道口清潔頻次: 次∕日次清潔方法

留置尿管原因:1、危重、休克需要監測尿量□ 2、昏迷□ 3、存在尿失禁□ 4、存在底尾部褥瘡□ 5、會**有損傷□ 6、下腹、盆腔器官手術□

7、癱瘓□ 8、其它□

二、監測資料:

1、是否發生尿管堵塞,01 否□ 02 是□

2、處理方法:①膀胱沖洗: 否 □ 是□ ②沖洗頻次:1次∕日次

3、膀胱沖洗品種:抗菌藥物使用種、劑量天數

三:醫院感染資料

醫院感染:是□ 否□ 感染日期: 年月日

感染依據:1、泌尿系感染症狀2、體徵

3、尿常規 4、尿培養 5、尿液顏色異常渾濁 □ 膿性□ 其它□

易感染因素:糖尿病□ 昏迷□ 躁動□ 免疫抑制劑□

wbc計數□≤1.5x109∕l□ 手術□ 腫瘤□ 膀胱鏡監測□ 其它(請註明)

留置尿管前最近一次尿常規結果: 時間結果

病源學檢查是□ 否送檢日期年月日

標本名稱病原體

四:導尿管拔出指徵評估

是否每日評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是□ 否□

五:導尿管拔出指徵評估表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標準操作流程

尿路感染 uti 是第二位常見醫院感染類別,75 80 與留置尿管相關.為有效預 防尿管相關 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 插管前準備與插管時的措施1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導尿 2 仔細檢查無菌導尿包,如過期 外包裝破損 潮濕,不得使用 3 根據年齡 性別 尿道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管口徑 型別。通...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

中國醫學創新 第 卷第 期 總第年 醫學綜合 黎華連 伍秀儒 鄭明英 摘要 目的 留置導尿管患者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 的危險因素及對策。方法 觀察 例留置導尿管患者的 發生情況,其危險因素及對策。結果 本組患者有 例發生 發生率為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年齡 性別 留置導尿管時間 膀胱沖洗是 的危險因素。結...

導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

一 制訂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導標準 對醫務人員進行無菌技術 導尿操作 留置導尿管的維護以及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的培訓教育,使其熟練掌握相關操作規程。二 醫務人員應當評估患者發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預防和控制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一 置管前 嚴格執行留置導尿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