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基本點

2022-12-08 03:03:06 字數 4988 閱讀 7323

第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序論哲學

一、定義

1.本質:哲學與世界觀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也是世界觀,但世界觀並不都可以稱為哲學,只有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才可稱為哲學

2.功能:哲學與方**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的統一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用這種理論去觀察、分析、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就是方**。世界觀與方**是統一的。

二、基本問題

1.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係

乙個問題: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2.內容:何者第一性\有無同一性

兩個方面:①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即精神與物質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亦即誰決定誰的問題 ②思維和存在、精神(意識)和物質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3.論據:不能迴避\ 前提基礎\鬥爭焦點\實踐問題

四條論據:①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任何哲學派別都不能迴避而必須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②如何解決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③思維和豐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史上各派鬥爭的焦點,從而成為劃分哲學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④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也是人們社會實踐中的基本問題。

三、主要派別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基本派別)

⑴定義: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乙個方面,即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是區分哲學基本派別唯一的科學的標準。依據哲學家們如何回答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哲學區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基本派別。

所謂唯物主義就是主張物質(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維)第二性,物質決定意思、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的哲學派別。所謂唯心主義,就是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物質是意識的派生物的哲學派別。

⑵形態:首先,唯物主義發展的歷史形態。唯物主義哲學是隨著人類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以及在同唯心主義的鬥爭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它大體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或歷史形態:

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乙個歷史形態是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二個歷史形態是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三個歷史形態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其次,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哲學史上出現過許多唯心主義哲學流派,但歸結起來不外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式。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萬事萬物之前,先有一種神秘的"客觀精神".它是萬事萬物的本原,物質世界只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的產物和表現。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精神當作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現象,是感覺或意識的產物。

⑶根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以及與此相交織的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對立和鬥爭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來說主要有社會歷史根源、認識根源、階級根源。

①社會歷史根源:主要指社會實踐的性質和發展狀況,在人類社會實踐中,就存在著產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深厚根源。②認識根源:

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也存在著正確認識事物和歪曲認識事物兩種可能性,即唯物正確觀點和唯心主義的錯誤觀點。③階級根源:在階級社會裡,唯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和鬥爭,同階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是分不開的。

2.一元論與二元論

唯物主義和徹底的唯心主義都主張世界有乙個統一的本原,所以它們都是一元論哲學。哲學史上的二元論,否認世界有乙個統一的本原,認為精神和物質是兩個各自獨立、互不依賴的本原,是哲學上的折中主義。

3.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即思維與存在有無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學區分為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凡是肯定思維與存在有同一性,承認客觀世界能為人們所認識的哲學觀點,屬於可知論; 凡是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否認客觀世界能被人們所認識,或者否認客觀世界能夠被人類徹底認識的哲學觀點為,屬於不可知論。

4.辯證法與形上學

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沒有絕對靜止和永恆不變的東西; 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不只是量的變化,而且有質變和飛躍; 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主要不在於事物的外部,而在於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辯證法的發展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辯證法的第乙個歷史形態是古代樸素辯證法;第二歷史形態是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義辯證法;第三個歷史形態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形上學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變的;雖然有時也承認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但否認事物的根本質變和飛躍;認為事物運動變化的源泉在於外力的作用,否認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運動發展的根本動力。

馬哲:一、馬哲產生的根源

具體說來,它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和階級基礎,有其堅實的自然科學前提和理論**。

二、產生與條件

1.社會歷史條件:19世紀上半期社會歷史的發展提示了社會歷史唯物辯證的性質(涉及:資本主義發展與工人運動發展)

①19世紀4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矛盾的激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條件。

②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上公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

③無產階級為了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需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同時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豐富經驗,為這個科學理論的產生提供了現實的經驗。

2.自然科學前提:19世紀上半期自然科學的發展提示了自然界唯物辯證的性質(涉及:自然科學三大發現)

自然科學前所未有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科學基礎。19世紀上半期,自然科學取得了巨大進步,其中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是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演化論等三大發現。

3.思想理論**:19世紀上半期哲學理論的發展使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發展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涉及: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基本核心"與黑格爾辯證法"合理核心")

廣義地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人類歷史上優秀思想成果的繼承和發展;狹義地說,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核心"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

三、特徵與定義

1.物件: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發展最普遍規律的科學(涉及: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對應:自然科學前提)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這是從哲學研究的物件上概括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係,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對立)又有聯絡(統一)。二者的區別: 具體科學研究的物件是物質世界某一領域、方面或層次的特殊本質及其規律,哲學以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及其規律為研究物件。

二者的聯絡:每一時代的哲學都以該時代的具體科學為基礎,從具體科學中概括出哲學的一般結論和原則;哲學所概括和總結的一般結論和原則又可以指導人們去認識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本身,具有世界觀和方**的指導意義。

2.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涉及: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對應:哲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完備的理論體系,這是從哲學的內容上概括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②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而且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統一起來。

3.使命:實踐基礎上的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涉及:哲學的階級性對應:社會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這是從哲學的階級屬性、根本特徵和社會作用上概括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辯證唯物主義:

物質:一、 唯一特性(定義)

1. 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者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觀點出發,認為物質是意識或精神的產物,精神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共同本原和基礎。

⑴主觀唯心主義:主觀精神的產物

主觀唯心主義者認為,物質是自我意識的產物。

⑵客觀唯心主義:客觀精神的產物

客觀唯心主義者認為,物質是離開人、離天人腦的某種所謂精神的產物。

2.舊唯物主義

⑴樸素唯物主義:具體物質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某一種或某幾中具體的"原初物質"構成的,"原初物質"是世界的本原。

⑵形上學唯物主義:原子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把原子的特性說成是一切物質的特性。

3辯證唯物主義——列寧:客觀存在

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的觀點:物質是標誌客觀存在的哲學範疇,這咱客觀現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信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⑴唯物論:本原

①唯物論與唯心論

②一元論與二元論

堅持了唯物主義一無論的根本立場,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⑵認識論:可知

①反映論與先驗論

②可知性與不可知性

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證和可知論,同唯心主義先驗論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⑶辯證法:哲學

①哲學範疇與科學範疇

②辯證法與形上學

闡明了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克服了形上學物質觀的缺陷。

二、 根本屬性——運動

1. 物質與運動(物質與運動不可分)

物質與運動的關係:運動是標誌著一切事物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它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①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上沒有脫離運動的物質; 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③離開物質講運動,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是唯心主義;離開運動講物質,否認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是形上學。

2. 運動與靜止(絕對相對,相互滲透)

①所謂靜止是指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主要指以下兩種情形:一是特定事物之間沒有發生空間位置移動,二是事物保持自身的穩定性,尚未發生根本性質的變化。②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其一,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辯證的統一;其二,運動靜止相互信賴,相互滲透。③在對待運動和靜止的關係上,我們既要反對否認絕對運動的形上學不動論,又要反對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語言和詭辯論。

意識:一、起源(時間上是第二性的)

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 **:自然界發展的產物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 **:社會發展的產物

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二、本質(空間上是第二性的)

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1. 基礎:人腦的機能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基礎

2. 內容: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三、作用(反作用上是第二性的)

能動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

廣告策劃基本點

編擬廣告計畫方案的五大原則 1.質量並重,胸有成竹。2.建議要項,一目了然。3.創意突出 企劃與創作 建立差異。4.詞句精煉,編排嚴謹,樹立風格。5.簡潔確實,避免冗煩多餘的內容。編擬廣告計畫方案的注意事項 1.廣告客戶說明會的參與 1 確實了解客戶的需求重點。2 確實把握客戶問題癥結的所在。3 確...

馬哲知識點

第六章發展的基本規律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區別 量變即事物量的變化,是事物在原有性質的基礎上,在度的範圍內發生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性質的變化,是事物有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聯絡 1 量變和質變相互聯絡 相互包含,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2 量變是質變的比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馬哲知識點

第十章認識活動與思維方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實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 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從而科學的解決了辯證法 認識論 邏輯學三者一致的問題。從辯證法 認識論 邏輯學三者的內容來看,它們一致的基礎是客觀辯證法 從三者合何以能夠聯結 統一在一起來看,它們一致的基礎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