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必記經典語錄

2022-12-07 20:57:03 字數 6022 閱讀 7784

止咳常用麻黃 (寒熱皆可用炙麻黃,熱證可配銀花、前胡、黃芩、魚腥草甚至石膏、梔子等)

縮尿益智桑蛸 (個人感覺比金櫻子芡實好用,水陸二仙勝在平和)

疏肝莫忘麥芽 (**乳癖習用生麥芽、絲瓜絡)

閉經還須歸芍 (行氣活血當然重要,補血調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 (二藥皆有化瘀之功,可使離經之血歸於常道)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療傷必備三七,不須強分內外

無論內傷、外傷,只要涉及到器質性損傷病變,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損傷。 同時配合引經歸經藥使用。

久病必瘀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醫給自己老慢支開中藥方的時候,用了丹參和當歸,我當時不解,問及老醫生的時候,他就說了這四個字,很受用。

其實,現在在臨床上遇到一些長時間的疑難病症的時候,我就會嘗試去觀察患者有無血瘀的徵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藥或放血**,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虛

久病必瘀

久病及腎

疏肝勿忘和胃,理氣慎防傷陰

肝隨脾公升,膽隨胃降。

久病入絡

百病挾痰

無痰不作眩,無風不作眩,無虛不作眩。

行氣則後重自除,理血則膿血自癒。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見肝之病,知當傳脾,當先實脾。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醫家不用新荊芥,木賊從來不用鮮.

諸花皆公升,唯旋復花獨降。

脾氣喜公升胃氣喜降

脾喜燥而惡濕

怪病多由痰作祟,

治痰無需只祛痰,

貴在治氣以為要,

氣順則津液自行,

絕其源泉痰即消。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百病生於氣

諸厥固洩,皆屬於下

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久病先針足三里

兵無嚮導則不達賊境,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

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 .

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陽明無熱不輕攻.

小病理氣血,大病調陰陽.

上下交損,當治其中.

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 見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

喘氣毋耗氣,精遺勿澀洩, 明得個中趣,方是醫中傑。

——明?李中梓《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後天本論》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無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來寒熱之骨蒸。

學不博不足以達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變。

救陰不在血,而在養津與測汗;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木熱則流脂,肝熱未有不見痰者!

回陽之中,必佐陰藥;攝陰之內,必兼顧陽氣。

汗藥宜早,下藥宜遲。

用藥古人名言

1.秦艽退黃最妙,以其效能退陽明經濕熱邪氣也。若無濕熱則恐傷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軒《醫述?卷八

2.石膏其性,一善清頭面之熱,二善清咽喉之熱,三善清瘟疹之熱,四善清痰喘之熱。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3.大黃去積,水蕩之也;巴豆去積,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4.黃芩之退熱,乃寒能勝熱,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熱,乃苦以發之,散火之標也。

--------清?楊士瀛《仁齋直指方

5.荊芥最散血中之風。

--------清?汪昂《醫方集解

6.木香行氣,平肝實腸;厚朴散滿,行水平胃。

--------清?汪昂《醫方集解

7.蓋外無惡寒發熱身痛之表證,則不必用桂枝;內無眩悸吐涎之里證,則不必用肉桂。

--------清?王旭高《王旭高醫書六種

8.吳茱萸為厥陰之主藥,上可溫胃寒,下可救腎陽。

--------清?王旭高《王旭高醫書六種

9.柴胡散膽經之專藥,即能散其鬱勃之氣,復能解其鬱結之熱,鬱中有熱,故風藥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清?張聿青《張聿青醫案

10.氣燥血必燥,清氣藥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氣亦燥,滋燥藥中可加入蘆根、石斛。

--------清?王旭高《醫學當言》-------

凡治病勿傷胃氣,久病宜保脾土。

欲治肝者,原當公升脾降胃,培養中宮,俾中宮氣化敦厚,以聽肝木之自理

外濕表散,內濕宜淡滲。

邪在皮毛者,汗而發之。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通則不痛,不通則痛;榮則不痛,不榮也痛。

哮喘必用薄滋味,專主於痰。

治哮必用薄滋味,不可純用涼藥,必帶表散。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治痰法,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

肺虛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虛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腎虛有痰宜補腎以引其歸髒

脅為肝膽之區,禁用汗、吐、下三法。(脅痛)

《經》曰:溲而便膿血,行血則便膿自癒,調氣則後重自除。平治權衡,察脈之浮沉;

去菀陳座者,疏滌腸胃也;開鬼門、潔淨府者,發汗、利小便也。

**三要:宜行血,宜補肝,宜降氣

(痿)斷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經曰:「治痿獨取陽明。」

《醫法圓通》:治癲貴於養心,兼於行痰;治狂務於祛邪,滅火為要。

《濟世新編》:大抵狂為痰實,癲為心血少,治法俱豁痰順氣,清火平肝。

熱痰主急驚,當瀉;脾虛主慢驚,當補。

陰陽虛者,須培腎元,以陰陽蓄於腎也;

氣血虛者,須調脾胃,以氣血生於脾胃也。

腎中陰虛則肝心之病起;腎中陽虛則脾肺之病生。

胃為陽土,宜涼宜潤;肝為剛髒,宜柔宜和。

腎臟內寓真陽,非溫不納;肝臟內寄相火,非清不寧。

乙癸同源,肝腎同治;滋腎水即以榮肝木;瀉肝火即以安腎水。

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持脈有道,虛靜為保。切脈之法,心空為宗。

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沉脈)。

脾臟宜補則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惡寒;土惡溼而喜燥。

胃陽不傷不吐;脾陽不傷不瀉。邪正不爭不痛;營衛不乖不寒熱。

宜補脾陽者,雖乾薑、附子轉能生津;宜補脾陰者,雖石膏、知母轉能開胃。

熱邪傷陰,陽明消爍,宜清宜涼;太陰告困,濕濁瀰漫,宜溫宜散。

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行,見黑既止。

血之失於吐衄者,陽明之不降也;血之失於便脲者,太陰之不公升也。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熱傷氣,益氣而暑自消;暑熱傷陰,益陰而暑自退。

水系有形之飲;濕為無形之邪。

溼為重濁有質之邪;

從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氣公升騰;

從內而生者,皆由脾陽之氣不運。

燥邪辛潤以開之;濕邪辛淡以開之。

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成寒。

陰虛者能發熱,以真陰虧損,水不制火也;陽虛者能發熱,以元陽敗竭,火不歸源也。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補;精補不如神補。

上氣虛者,公升而舉之;下氣虛者,納而歸之;中氣虛者,溫而補之。

脈和緩者,元氣之來也;脈強峻者,邪氣之至也。

熟讀而精靈自啟,思深而神鬼可通。 —李士材

尊古而泥古,進退皆榛蕪;尊古而不泥古,無路可有路。 —《北方醫話》

古人用藥立例,指引迷途耳。因例達變,在後人推廣之也。 —《汪石山醫學全書》

善醫者,法門廣大無邊。不善醫者,小心與大膽均誤也。 —《古今醫案按/俞按》

理不必深,但期徵實;論不必高,但求適用。 —《周學海醫學全書》

暑有陰陽之分。尿有赤濁之別。

病人不忌口,醫生白動手

疹是太陰風熱。癍是陽明火毒。

巔頂之上,唯風可到。

欲求南風,先開北牖。

腸癰下不厭早,腸癖補不厭遲.

無水舟停,增水行舟。

風為百病之長,頭為諸陽之會。

人身不過表裡,氣血不過虛實。

面腫為風,腳腫為水。

苔黃膩熱在肝膽,苔黃燥熱在脾胃。

病不辨則無以治,治不辨則無以痊。

去邪而不犯無過之地。

克敵者存乎將,去邪者賴乎正。

法不過仲景,理不過內經。

外入之寒,溫必兼散,內生之寒溫必兼補。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之使也。

寧捨其穴,不捨其經。

渴喜飲冷,腹中有熱,渴喜飲熱,腹中有寒。

陽絡傷則**,陰絡傷則便血。

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寒之不寒無水也,熱之不熱無火也。

一切氣病用氣藥不效,少佐芎歸血氣流通而愈。

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氣。

凡病晝則增劇,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及氣病血不病。

凡病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及血病氣不病。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於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溢於陽中也。

晝則發熱、煩躁,夜則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急洩其陰峻補其陽。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大凡氣香者,皆不利於氣虛證;味辛者,多不利於見血證,所當慎也;

治火切不可久任寒涼之品,重傷脾胃,便不可救。

益陰宜遠苦寒,益陽宜防增氣,祛風勿過燥散,消暑毋輕下通。

上越之陽,起於肝木,而滄陷之陽,處於脾胃。 —《張聿青醫案》

陽本上公升,陰從下吸則降。陰本下降,陽從上挈則公升。陽降,則為蒸變化生之源,陰公升則為滋養濡潤之助。 —《張聿青醫案》

宣一身之氣化,務在輕清,通六腑之機竅,端在滑利。 —秦伯未《清代名醫醫案精華》

陽氣下陷者,舉而揚之;陰氣不降者,抑而降之。 —《醫貫》

氣陷則倉廩不藏,陰亡則門戶不閉。 —《醫宗必讀》

肝氣宜公升,膽火宜降,然非脾氣之上行則肝氣不公升;非胃氣之下行則膽火不降。—《醫學衷中參西錄》

水不公升為病者,調腎之陽,火不降為病者,滋心之陰。 —《吳醫匯講》

少火宜公升,壯火宜降。壯火降而而少火公升,氣得公升而血得養,三焦皆受益矣。—《醫方集解》。

1. 飲食有節,脾土不洩;調息寡言,肺金自全;動息以敬,心火自足;寵辱不驚,肝木自寧;恬然無慾,腎水自足。——《壽世青編》

2. 多記損心,多言耗氣;心氣內損,形神外散;初雖不覺,久則為弊;——(同上)

3. 養心莫過於寡欲。——《醫學入門》

4. 勿以脾胃熱冷物;勿以脾胃軟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折肱漫錄》

5. 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

脾胃乃後天之本,老年要以調脾胃為切要。——《老老恆言》

6. 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爛煮也;一口化,細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老年唯藉火化,磨運易而輸精多。——(同上)

7. 神靜則心火自降,欲斷則腎水自公升。——《醫學入門》

8. 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善治氣者,能使氣中生精。——《景岳全書》

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輕淺,以出入主其外。

內傷之病,多歸於公升降,其位在裡,以公升降主裡。

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有觸心動為驚,無觸心動為悸.

治病先調氣,久病要開鬱.諸病尋痰火,痰火生異證,腑病責髒用,臟病則腑用.

脾旺能勝濕,氣足無頑麻.

實則太陽,虛則少陰.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二陽之病發心脾.

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亡血家無汗.

胃中熱則殺谷,胃中寒則腹脹.甘溫除大熱.

濕熱之症,陽明必見太陰.

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

百病皆由痰起.百病皆因於氣.久病有瘀,怪病有痰.

早上頭痛屬氣虛.晚上頭痛屬血虛.

久病陰火上炎,則津液生痰不生血,補血以製相火,其痰自除.

汗出不解,非風即溼,複雜做事,簡單做人!

黃疸必傷血,治黃要活血

病不許治,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血不利則病水

痛而不腫曰風,腫而不痛曰溼,又痛又腫曰風濕。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激勵我精求方術。

俱視獨見,無與眾謀。 —告訴我仔細地診察,肯定地判斷。

凡治脾胃.當以調肺氣.交心腎為先. —清.唐大烈

六淫之速,莫過風、火。(牢記此句,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或許有用)

佛曰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佛曰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佛曰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佛曰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曰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佛曰 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雜阿...

經典語錄李敖經典語錄

李敖經典語錄 1 國民黨把經濟問題,政治解決 政治問題,法律解決 法律問題,經濟解決。2 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乙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3 我從無滿臉驕氣,卻總有一身傲骨。4 新女性自我愈不值得愛的時候,她們愈抱怨別人不值得愛。5 大家只看不良少年問題,卻忘了看不良老年問題...

單身公主相親記開頭經典語錄

單身公主相親記開頭經典語錄 2 第一集 2 第二集 2 第三集 2 第四集 2 第五集 3 第六集 3 第七集 3 第八集 3 第九集 3 第十集 4 第十一集 4 第十二集 4 第十三集 4 第十四集 4 第十五集 4 第十六集 5 第十七集 5 第十八集 5 第十九集 5 第二十集 5 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