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大發展調研報告 精

2022-12-05 20:33:05 字數 3271 閱讀 832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xx屆六中全會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員令,強調「要推動文化與旅遊、體育、資訊、物流、建築等產業融合發展」。處於跨越發展、趕超進製歷史節點的,必須搶抓國家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著力挖掘文化資源,傳承弘揚民族民間文化,促使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高度融合,豐富生態旅遊內涵,通過文化軟實力提公升生態旅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自治縣人民**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專案興旅、品牌強旅、文化活旅,把生態文化旅遊業作為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謀劃、來培育」的工作目標。

一、文化建設對旅遊發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內涵是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旅遊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滿足「觀光休閒」向享受「文化洗禮」方向轉變,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審美享受,文化逐漸成為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力和強力支撐,二者緊密結合,必定會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繁榮。因此,要激起旅遊者的旅遊「衝動」,旅遊目的地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

提高旅遊景點和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已經成為我縣發展旅遊產業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須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公升旅遊業,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態文化,豐富旅遊文化內涵。

㈡文化旅遊的交融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現代旅遊非常強調參與性,旅遊者已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一般觀賞,更多地祈求融入旅遊地的人文環境中,深度體驗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許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既是旅遊的載體,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和視窗,是乙個地方的「精神形象」。

旅遊者在欣賞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獲得當地歷史文化、民族傳統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可以進一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旅遊的文化內涵開發,有利於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有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㈢加強文化建設是提高旅遊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的有效舉措。旅遊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乙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具有唯一性、差異性和獨特性,很難模仿和複製。因此,獨具魅力的文化差異,在旅遊客源競爭中將處於優勢地位,易形成強有力的「排它性」競爭能力,易於創造特色和名牌效應。

可通過極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無我有的旅遊文化活動,以獨特的民俗風情、地方特色和民間文化去吸引外地遊客,提高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綜合競爭力。

二、文化的獨特魅力

民族民間文化底蘊深厚,山川秀美、民風淳樸,這些都是發展旅遊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和文化基礎。

㈠「古文化」遺存底蘊厚重。的人類居住活動歷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民族民俗文物,歷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極為豐富。據初步統計,僅散存在民間的各類有徵集收藏價值的文物近3萬件,其中國家級文物17件,標本文物62件。

漢土疆界碑、百順橋碑、興文塔、乃見天日坊、青龍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帥府遺址、湘鄂西邊區五縣黨代會會址、中國工農紅軍紅四軍軍部舊址、漁洋關市蘇維埃**舊址、晚清漁洋關古民居建築群被納入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都是文化的無價之寶。

㈡「生態文化」蘊涵豐厚。由山得名,森林覆蓋率高達81%,位居全省縣市區之首,被認定為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境內國家4a級風景區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以「幽峽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遠揚;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3萬餘畝原始森林,珍稀動植物、原始生態令人神往,被稱為「中國鴿子花的故鄉」、「珍稀動植物基因庫」,是世界「人與生物圈計畫」組織保護地之一,即將成為華南虎野外放養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絕壁、土司遺跡、「世界之謎」暑天冰穴,給人無限神秘和嚮往,是國際洞穴聯合會考察研究基地;名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特色茶文化資源得天獨厚,豐富多彩。

巍巍山,不僅養育了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這些正是都市人的嚮往和追求。

㈢「民俗文化」積澱深厚。民間歌謠、故事、傳說、諺語原汁原味,充滿機趣與智慧型。「國寶」劉德培被授予中國民間文藝首屆「山花獎」終身成就獎,位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之首;竹枝詞堪稱文苑裡的一朵奇葩,絢麗多姿;南曲、吹鑼鼓、滿堂音是久負盛名的「曲壇三枝花」;堪稱中國戲劇「活化石」的堂戲、柳子戲、儺戲、皮影戲既原始古樸,又極富表現力。

此外,民間唐祭、南曲、撒葉兒荷、打溜子、薅草鑼鼓先後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南曲、薅草鑼鼓、打溜子被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農民藝人簡柏元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傳承人」,珍貴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傳承。

三、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的對策措施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生命源和推動力,旅遊業提質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斷增強文化內涵。旅遊業的興盛繁榮,關鍵在於將各類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利用與旅遊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㈠科學制定旅遊文化發展規劃。按照省委、省**構建「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戰略決策和部署,進一步深化對旅遊形勢的認識,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把各類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旅遊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努力將打造成國內外知名,集旅遊觀光休閒、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在規劃時,對已建成的旅遊景點,要注重文物資料蒐集,豐富文化內容;對在建或擬建的旅遊景點,要深挖文化內涵,進行深度開發;對列入規劃的民間文化資源,要出台保護政策,嚴禁破壞原有風貌,鼓勵恢復原有風格。

㈡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發展旅遊文化的現實價值和潛在價值。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為一項重大的文化工程來對待,逐步健全機制,完善保護體系。

一是設立專項資金對全縣造詣較高的民間老藝人進行獎勵和資助,使珍貴的民間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二是大力宣傳優秀民間藝人的事蹟和保護民間文化藝術的先進典型,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精品展示活動,在全縣營造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濃厚氛圍。三是鼓勵支援教育部門把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知識編成鄉土教材,將民間文化藝術欣賞和技藝訓練引入中小學課堂,讓珍貴的民間文化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

㈢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做文章,把各類文化資源與旅遊產品開發有機整合,提高旅遊產品和旅遊商品的文化含量。大力發展「農家樂」,挖掘、整理傳統飲食文化,推出一批鄉土菜餚;繼續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風情小鎮、風情村和風情街道,鼓勵發展農民家庭旅館,開發富有特色的採摘、垂釣、耕種等農事體驗專案;對風景區內古樹名木生活習性、生長規律、生存條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態文化教育長廊;將民間藝人請進景區,舉辦文藝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編、刺繡、製茶等民間手工藝,滿足遊客體驗生活、體驗文化和求知求樂的願望。

㈣加大生態文化旅遊的宣傳力度。一是採取「自己辦」的方式,重點利用「中國茶葉之鄉」的優勢,舉辦大型茶文化藝術節,讓遊客在領略神奇秀美風光的同時,欣賞到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提高全縣旅遊文化品位。二是採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傳媒記者新聞采風、拍攝旅遊風光專題片,舉辦書畫名家和文化名人現場創作、題詩作畫、編寫傳說故事,努力提公升旅遊文化的知名度、美譽度。

三是採取「走出去」的方式,積極參與各類大型民間文藝比賽,加強與外地旅遊文化的溝通交流,有計畫地推出一批具有歷史文化韻味的圖書、音像等宣傳推介產品,擴大旅遊文化的影響力。

生態旅遊發展的經濟學思考

作者 姚曉燕 商業時代 2014年第13期 內容摘要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產品日益豐富多樣,生態旅遊因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更符合現代消費者日益提高的旅遊體驗,得到迅速發展。本文試圖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生態旅遊的興起 發展以及存在的現實矛盾,並對和諧生態旅遊經濟關係的構建進行了初步 關鍵詞 生態...

市場觀察大發展階段的鄉村旅遊特徵

鄉村旅遊是依託 三農 資源發展起來的,以滿足旅遊者鄉村觀光 度假 休閒等需求的旅遊專案 旅遊活動和旅遊經濟。中國鄉村旅遊走了一條較特別的發展之路,驅動發展的最初並非是市場需求,而是開發者脫貧致富的願望,若干年後才逐步走入與世界的接軌。當前鄉村旅遊最顯著特徵是大發展,包括產品種類 市場需求 發展勢頭 ...

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社會實踐報告

四 舊法要摒棄。創新針對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協調針對的是不全面不平衡問題,綠色針對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針對的是內外聯動問題,共享針對的是發展目的問題,五大發展理念是對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的時代回答。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就要將新的發展理念與解決短板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如要補齊中國發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