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後旗生態環境現狀 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

2022-12-01 16:00:03 字數 4019 閱讀 1136

摘要:文章通過介紹烏拉特後旗的生態環境現狀、反映了該旗脆弱的生態環境,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較為合理的提出了恢復其生態系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環境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對策

烏拉特後旗地處高平原區,地類複雜,生態系統型別多樣。全旗年均降雨量不足公釐,水土流失和風蝕幾乎遍及全旗,自然災害頻繁。「十年有九旱、有雨水成災、無風遍地沙、有風沙滿天」,是烏拉特後旗生態環境惡化的真實寫照。

經過多年的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未達到根本性改變。目前的生態環境已嚴重危及到全旗人民及其後代子孫的生產、生活和生存,也嚴重危脅著邊疆穩定和全國生態安全。居危思危,切實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從大局著想,後旗地處西北邊陲,是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旗域生態環境不僅關係著旗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全區,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從全旗數萬民從脫貧致富的需要考慮,烏拉特後旗鎮蘇木個嘎查村,大多數處於貧困狀態,要想實現穩定脫貧進而富裕,關鍵要改變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從旗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看,生態建設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建設,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建設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搞好生態建設與保護,才能從根本增強農牧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才能使工業經濟建設有足夠的資源保障。

從長遠說,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能夠增強旗域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後勁,能夠推進經濟發展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就眼前講,通過生態建設與保護,有利於開發新型產品和產業,進而成為旗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總之,我們要站在戰略全域性的高度去辯證的看待生態建設與保護問題,喚醒全民生態意識進一步調動起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自覺的投身到生態建設與保護之中。

⒈森林資源現狀

烏拉特後旗地處巴彥淖爾盟西北部,地域遼闊,地類複雜,生態系統型別多樣,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平均海拔—公尺左右,屬乾旱荒漠草原,生態環境十分惡劣,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年降雨量不足公釐,全旗荒漠化和沙化嚴重,風災、旱災等自然災害頻繁。

(一)土地利用現狀

總土地面積萬平方

。出現了人進沙退、牧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社會及經濟效益,使生態環境短期內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

累計儲存人工種草面積萬畝,改良草地面積萬畝,圍欄草場萬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萬畝。

(二)生態環境現狀

全旗沙漠化土地面積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其中:固定沙地萬畝,半固定沙地萬畝,流動沙丘萬畝,戈壁萬畝,重鹽鹼地萬畝。

(資料為年的)。潛在沙漠化土地面積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非沙漠化土地面積萬畝。近年來風沙和沙塵暴給本旗農牧業生產帶來嚴重危害。

大風卷挾表土,毀壞草場,給羊、駝正常繁殖也帶來危害,風害時牲畜繁殖率較正常年份偏低—,牲畜死亡率偏高以上,大風亦給山前農區帶來災害。年—××年的年間,全旗大風總天數天,平均年大風天數為天;年來,沙塵暴共發生次,平均年沙塵暴數為次。特別是年至××年的年間,大風總數竟達天,平均年大風天數天,沙塵暴總次數達次,平均年沙塵暴數為次。

從年到××年間年發生旱災,共死亡牲畜頭(只)。

全旗有萬平方公里土地發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風蝕面積萬平方公里,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水力侵蝕萬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總量萬噸;河床、湖床泥沙淤積,造成上游河床擺動,下游河床抬高,給防洪增加了難度;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萬平方公里

全旗萬畝草場全部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達%,退化草場就有萬畝,佔草場總面積的,其中中度退化萬畝,重度退化面積萬畝植被退化嚴重,大風天氣逐年曾多,災害頻繁,十年九旱。對畜牧業經濟發展和牧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二、當前生態建設與保護呈現的新特點

第一,人、畜、草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烏拉特後旗人口逐年增加,由年代不足萬人增至現在的萬人,由於人口的增加,為實現個體短期利益,盲目追求數量經濟,促使牲畜頭數由建國前不足萬頭(只)發展到現在的萬頭(只),曾有一度突破萬頭(只)。人畜增多,對草場破壞程度逐年加重,草場載畜量逐年降低,超載過牧隨之顯現。

目前,全旗萬畝天然草場載畜量僅為萬頭(只),科學地講,現在的畜牧業依舊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由此造**、畜、草比例嚴重失衡而且日趨尖銳。

第二,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難度逐年增大。由於草原生態系統長期遭到破壞,引發的自然災害也逐年增多、加重。十年九旱,沙塵暴頻繁,再加上人為破壞沒有得到有效制止,致使本身就沙化、退化嚴重的草原變更是頹廢荒蕪。

天然野生防沙抗旱植物逐年減少,由過去多種降至餘種,梭俊林面積也由萬畝縮減為萬畝,森林覆蓋度僅,而且日前的治理速度遠遠趕不上退化速度。惡劣生態所產生的危害後果逐年加重,給生態建設帶來極大困難,可見,生態建設已刻不容緩。

第三,科技引入不足,對生態建設的貢獻率低。近年來,烏拉特後旗雖然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治理的效率還遠遠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中投入的科技力量不足,仍處於低水平建設,造成一處治理,多處退化,點上營造,面上損壞,重建設輕管理,治理質量不高,造林的成活率和儲存率比較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第四,生態建設缺乏經濟效益,群眾的建設熱情低,積極性不高,生態建設與保護本身就是一項微效工程,農牧民的眼前利益一時不能實現,再加上對工程建設經費管理不嚴,存在著隨意截留、挪用,坐支現象,甚至搞一些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導致與生態建設相配套的措施難以啟動實施,廣大農牧民的利益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嚴重挫傷了投身建設的積極性,使得生態建設的各項工程專案一時難以奏效。

⒈天然梭梭林資源急劇退化、日趨枯竭

後旗的天然梭梭林是我國梭梭分布的東界。據年代未巴盟治沙站調查資料顯示,後旗境內梭梭林面積約多萬畝,到年代初調查時,梭梭林面積降為萬畝,十年間少了萬畝,到年調查,則只有多萬畝,其分布範圍向北退縮了近公里。天然梭梭林的退化,減弱了其本身具有的固沙防護作用,加劇了這裡脆弱的生態環境的沙化和退化,使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

⒉水土流失嚴重,導致草場嚴重退化沙化

據最新遙感調查資料,全旗水土流失總面積為萬公頃,佔全旗總土面積的。其中水力侵蝕面積萬公頃,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主要分布在旗境南部狼山山地,風蝕面積萬公頃,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風蝕沙化區域幾乎遍及全旗。

遙感資料還顯示,烏力吉蘇木以北沙漠面積比年擴大了,草場退化、沙化速度已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草場退化、沙化的日趨嚴重,致使全旗土地荒漠化面積日益擴大可利用草場面積縮小,制約了農牧民的生產發展和脫貧致富步伐。

⒊植被的退化,導致沙塵暴加劇

由於後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引起沙塵暴的風向主要是西北風,隨著植被的退化,地表裸露加劇,每當大風來臨,滾滾沙塵源源不斷地向東南方向流去,雖無確切資料,但是輸沙量十分巨大。沙塵暴危害十分世大,每年春季,由於沙暴頻繁發生,給當地的農牧業生產和農牧民生活及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和破壞,而且對處於下風地區的京津地區及華北中西部地區的危害也是十分巨大的。

⒋降水量減少,自然災害頻繁

自七十年代起,氣候乾燥逐年加劇,降雨稀少,近些年來,通過人工增雨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區域性的地區旱情仍十分嚴重,有萬畝草場連續年沒有返青,草根枯死,草場沙化。由於乾旱,使得乾熱風、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加劇,嚴重地影響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制約了全旗的經濟發展。

三、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的基本思路

生態建設與保護是一項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系統工程。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和實踐證明: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只有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防治並重,治用結合,綜合治理,兼顧全域性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嚴格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辦事,才能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路子。

(一)適度收縮,系統實施生態移民工程

生態移民是減少人畜、休養生息的重要舉措,也是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實施生態移民不僅有利於改善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也有利於加快草原生態恢復,改變傳統畜牧業的單一生產格局。因此,要按照自覺自願的原則,採取集中移民和插花移民相結合的辦法,對水資源嚴重缺乏,生存環境極度度惡化的地區人口,有計畫地向資源富集地轉移,減少人口對草原的利用強度,使植被得以有效恢復。

同時,將財力、物力集中投向富集區,以種養業和林草業為突破口進行產業開發,大力發展

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遷入戶的就業渠道,使之移得出、有生路、穩得住、能致富。

(二)進退相依,認真實施退牧休牧還林還草戰略

破除唯畜是牧的傳統意識,妥善解決好「退」與「還」的問題。「退」是必須趨勢,「還」是「退」的目的,要因地制宜,科學規範,根據不同的土質條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學選擇適宜栽培的植物品種,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尤其推廣肉蓯蓉等野生經濟作物的人工栽培技術,確保退下來的真正種得起,綠得快,有成效,杜絕退而不還。當植被恢復,生態穩定到一定程度,就進行綜合開發利用,使「防沙、治沙」與「用沙、吃沙」有機結合,形成新型沙地產業。

烏拉特中旗初中教改現場會學習體會

烏加河學校初中部理科組劉瑞梅 2015年11月27日,我們初中部的大部分代課教師冒著嚴寒,頂著雪後路滑的危險,一大早趕到中旗一中參加了烏拉特中旗初中部的教改現場會與高中教學同課異構活動,通過一天時間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同時也從這些名師 青年教師們身上,學到了許多。現在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