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綜合自然地理實習報告材料

2022-11-29 08:27:05 字數 5160 閱讀 9634

前言一、實習目的

二、實習方法

三、實習的相關課程

四、實習時間與地點安排

五、實習內容與具體要求

第一章實習地域地理概況

一、實習區域的地理位置

二、實習區域的自然地理概況

第二章地質地貌

一、 南京地區地質地貌簡介

二、典型的地質地貌地區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實習地點

二、實習目的內容

三、實驗工具

四、實驗步驟

五、黃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實習地點

二、實習目的

三、實習區域氣候條件

四、本區與山東地區的植物群落比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學

一、長江

二、玄武湖

結束語前言

一、實習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學專業教學大綱中有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之一,觀察與實踐是學習、研究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和植物地理學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實習對於自然地理學就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的目的分為四個方面:

首先,印證課堂上學習的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培養並提高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獨立研究的能力以及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收集第一手資料,為解釋相關現象和自然演化規律,了解實習地的地質地貌演化過程;

第三,發現問題,培養並激發興趣點,培養科學家探索精神。

第四,開闊視野,增加閱歷,為將來相關專業研究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二、實習方法

1.踏勘法。通過對實習地線路的觀察和資料分析,了解地質地貌的總體特徵。

2.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3.地圖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圖資料,填註調查區的相關內容,並進行專業分析。

三、實習的相關課程

實習課程包括本科期間學習的地質學基礎、地貌學、生物地理學、土壤學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礦物和岩石的識別,地質地貌型別與構造岩石的關係、了解地層分布、火山活動及其產物的特點、河流與地貌形成、生物分布與地理特徵間的關係、不同的土壤型別與母岩間的關係等。

四、實習時間與地點安排

根據地理與旅遊學院實習課程計畫,本次本科二年級綜合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安排在11月下旬進行。根據實習內容、實習條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實習地選為南京及周邊地區,主要實習地點根據實習內容,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具體實習線路。

實習出發前兩天:開準備動員會;實習前室內輔導,進行野外實習的準備工作。

第一天:早晨乘客車從日照至南京,途中觀察沿線景觀變化。下午到達南京前觀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湯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國家地質公園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園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埡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磯—玄武湖

第六天:地質博物館

第七天:返校

五、實習內容與具體要求

這次南京野外綜合實習,地質地貌部分是在學完《地質學基礎》、《地貌學》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實習的任務是使學生獲得基本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包含對三大類岩石的肉眼鑑定,認識底層剖面,識別主要的化石,判識基本的褶皺和斷裂構造,了解重要的內外動力地質現象,使書本知識更好地和實際相結合。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判讀地形圖,在地形圖上定點,使用地質羅盤測量產狀,記錄地質現象、地質示意削麵圖、地質素描圖,採集和編錄標本以及編寫地質報告等基本地質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訓練。

通過實習,使學生對地質工作的性質與內容有所了解,開闊眼界,培養對地理科學的熱愛,鞏固專業思想,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野外實習是地質地貌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為了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師講解,更要靠學生刻苦學習,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第一章實習地域地理概況

一、實習區域的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與南京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1度14分—32度37分、東經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實習區域的自然地理概況:

南京為江蘇省會,地處長江下游平原景色優美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城市,地理優越,風景佳麗,有國家生產力布局中最大的經濟核心區——長江三角洲、寧鎮丘陵小區、江淮平原,屬北**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資源充足,平均氣溫15.7度,南京市面積為6516平方公里。

第二章地質地貌

一.南京地區地質地貌簡介:

從南京向東到鎮江再折向南東東抵武進縣境孟河一帶,綿延了一系列丘陵、低山,稱為寧鎮山脈。它全長約100餘公里,標高一般為100—200公尺,最高峰為南京紫金山主峰,海拔448公尺區內其它較高的山頭還有:棲霞山、幕府山、孔山、湯山、侖山。

這裡地層發育齊全,從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構造變形程度中等,構造現象清楚典型,岩漿巖類、火山岩類眾多且出露廣泛。加之這裡地質研究程度高,交通便利,觀察容易,已成為地質旅遊和教學實習的良好場所,在國內享有盛譽。

二、典型的地質地貌地區

1、六合方山

1)南京長江北岸六合、儀徵一帶,聳立著十餘座由玄武岩構成的錐狀火山丘及平頂方山,如瓜埠山、靈巖山等,屬於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

2)組成火山錐的岩層及其特徵:

構成該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紀中新世的浦鎮組(相當於洞玄觀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東南坡,為一套膠結疏鬆的砂礫層,中、上部為棕黃色砂礫層夾砂質層,礫石形狀圓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及燧石等為主,有清晰的大型單向斜層理,含矽化木化石,屬河流相沉積物。覆蓋在浦鎮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塊岩及火山角礫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種形態的火山彈、火山渣、火山礫,此外還有少量磨圓度很高浦鎮組礫石,填隙物為火山灰。

在火山碎屑岩之上為橄欖玄武岩。它呈新月狀圍繞山頂分布(北坡火山口開裂和缺失),造成方山頂部的懸崖和陡坎,厚50公尺至70公尺。岩石呈暗紫紅色和深灰色。微晶質或隱晶質,具氣孔構造。

此外,玄武岩在此處柱狀節理明顯,形成了石柱林,多為六稜柱,少數五稜、七稜柱。這是因為玄武岩溢位地面後圍繞結晶中心收縮冷凝裂開,最終形成六稜柱。石柱多垂直於岩層層面,相對於地面傾斜。

2、湯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地區

湯山位於南京東郊寧鎮褶皺束南帶,由三列山組成,其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公尺,包括排山與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一般標高為160—250公尺,包括孔山、火石峰等,主峰孔山高341.8公尺;南列山簡稱湯山,其主峰標高為292.

3公尺。三列山之間是兩個谷地。

1) 地層

這裡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於觀察。寒武系、奧陶系以及志留系下統均分布在湯山。中列山與南列山體之間的谷地為志留系所在,谷地的形成是該地岩性軟弱,易受侵蝕所致。

下中泥盆統茅山群很不發育,僅零星見於中列山。

上泥盆統五通組至下二疊統孤峰組發育良好,均產出在中列山,因採石公路達山頂,剖面切割的清楚,化石豐富。

上二疊統龍潭組地層位於中列山北側谷地之中,谷地的形成是該組地層岩性軟弱,易受侵蝕所致。在谷地中段黃花岸附近因公路穿過,有龍潭組下部的頁岩與砂岩暴露,其中植物化石很多。

下中三疊統青龍群組成並列山體,在棒槌山西端便道旁其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盛產瓣腮類及頭足類化石。這裡也區域性暴露了上二疊統頂部的大隆組地層。

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引起低緩的丘崗,是由中上三疊統黃馬青群與下中侏羅統象山群組成。

(1)上泥盆統五通組 (孔山北坡)

底部為灰白色石英礫岩及石英砂巖,厚層狀,層次清楚。下部為灰白色石英砂巖,厚層狀,間夾薄層粉沙巖。具有縫合線構造以及單向斜層理。

上部為黃褐色砂岩及粉砂岩,夾有較多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質頁岩,區域性夾扁豆狀薄層赤鐵礦。在灰黑色頁岩及灰黃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頂部為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縫合線構造十分發育。

在距此地約100公尺的地方觀察到波紋構造,是流水作用產生的波浪狀構造儲存在沉積岩層的層面上。該處的波痕為流水波痕。流水的波痕形態不對稱,波峰波谷均較圓滑,陡坡的方向代表流水的方向。

(2)下石炭統高驪山組(孔山北坡)

假整合與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部的侵蝕面起伏不平,因受過氧化,顏色發紅,面上有鐵錳質薄層堆積。下部是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岩夾薄層砂岩,含灰褐色泥質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鏡體,含腕足類化石碎片。

中部是灰黃色石英砂巖、粉砂岩,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岩。上部是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灰黑色粘土質及粉砂紙頁岩,夾少量薄層砂岩,總厚約36公尺。

(3)上石炭統船山組 (孔山組兩邊)

與黃龍組為假整合接觸。黃龍組頂面因受到侵蝕起伏不平,且因氧化顏色發紅。但厚度約40公尺。

為淺灰色與深灰色互層的厚層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具有縫合線構造,可藉以判識剖面。中部及上部產有核形石,為圓形球,似豆粒大小,灰白色,即見於深灰色灰岩中,也見於淺灰色灰岩中,是藻類生物聚集而成的。

它是識別船山組的重要標誌。頂部有一層及富海百合莖的生物屑灰岩。本組產有麥粒蜓及假希瓦格蜓等化石。

(4)下二疊統棲霞組(大石碑北壁斷層下圖)

與船山組為假整合接觸。厚度約為130公尺。分為四部分:

① 臭灰岩段為灰黑色富含瀝青質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層狀,發育縫合線構造。風化面上有沿層面方向延伸的眼球狀及扁豆狀小溶溝。產公尺斯蜓。

底部有一層數十厘公尺厚的灰黃色泥質頁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產介形類化石。② 下矽質層段灰黑色燧石巖夾同色具紋層構造的含矽質生物微晶灰岩,露頭零星。③ 棲霞本部段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層狀。

盛產灰黑色燧石結核。具有縫合線構造。有時還見微層理,化石豐富,常見早阪珊瑚、奇壁珊瑚、中國孔珊瑚等。

化石突出於岩石表面,極易找到。④ 上矽質層段為灰黑色燧石巖夾同色具紋層狀生物屑微晶灰岩。露頭零星,在深槽中可以找到擬紡錘蜓等蜓類化石。

(5)下、中三疊統青龍群(棒槌山)

與大隆組為整合接觸,厚約500公尺。分為上青龍組與下青龍組。在棒槌山西段人工剖面出露下青龍組,可分為四部分:

下部是黃綠色頁岩、泥岩,夾薄層微晶灰岩,產蛇菊石及克氏蛤。中部是灰色薄層微晶灰岩及黃綠色頁岩、黃褐色泥岩互層,層理清晰,產佛來明菊石等。上部是灰色中厚層及薄層微晶灰岩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岩、鈣質頁岩、薄層瘤狀微晶灰岩及微晶礫屑灰岩。

頂部是厚層微晶灰岩,多被覆蓋,僅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楚。上青龍組未見在此出露。

棒槌山岩性是頁岩夾雜砂岩。岩層走向:東北西南220度,傾向:東南西北332度,傾角:65度。

2)構造

(1)湯崙背斜是寧鎮山脈南帶的主體構造。核部由上寒武統觀音台組構成,兩翼由奧陶系、志留系以及上古生界組成。有時在翼部還有次一級褶曲構造出現。

軸向主要為北東向,往東逐漸變為北東東向,為背斜。該背斜延長約60~70公里,寬度約為4~5公里。該褶皺北翼較陡,南翼較緩。

北翼:走向:東南西北87度,傾向:南北0度,傾角:84度。

南翼:走向:東南西北87度,傾向:南北180度,傾角:19度。

綜合自然地理實習報告

緒論 自然地理實習是自然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是使學生在課程理論學習基礎上,通過對基本自然地理 地質 地貌 土壤 植物 水文等 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理論理解,獲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實習工作對於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課...

綜合自然地理生產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 個人 專業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班級 09 1班 組號 姓名 日期 2011年7月15日 目錄一 實習目的 3 二 實習路線及安排 3 三 實習過程 4 1 前期準備 4 2 實習階段 4 1 長春 通榆 4 2 向海 烏蘭浩特 5 3 烏蘭浩特 長春 6 4 長白山 6 實習感受 7...

自然地理實習報告

自然地1 實習概況 一 實習目的及要求 1.通過實習了解都江堰地區的基本自然條件和水文狀況,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組成及其原理。了解流速儀的組成和工作原理。2.學會土壤刨面的開挖與觀察。3.對當地典型地形進行觀察,了解該地區的地質情況。4.學會認識青城山的植物的分布狀況,掌握植物樣方的調查方法,學會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