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測試方案

2022-11-25 13:03:04 字數 4043 閱讀 3613

平台xx專案系統已經成功發布,依據專案的規劃,未來勢必會出現業務系統中資訊大量增長的態勢。

隨著業務系統在生產狀態下日趨穩定、成熟,系統的效能問題也逐步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每天大資料量的「衝擊」,系統能穩定在什麼樣的效能水平,面臨行業公司業務增加時,系統能否經受住「考驗」,這些問題需要通過乙個完整的效能測試來給出答案。

***系統作為本次測試的被測系統(注:以下所有針對被測系統地描述均為針對***系統進行的),***系統是由平台開發的一款物流應用軟體,後台應用了oracle11g資料庫,該系統包括主要功能有:***等。

在該系統中都存在多使用者操作,大資料量操作以及**、週報、年報的統計,在本次測試中,將針對這些多使用者操作,大資料量的查詢、統計功能進行如預期效能、使用者併發、大資料量、疲勞強度和負載等方面的效能測試,檢查並評估在模擬環境中,系統對負載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使用者連線情況下,系統的吞吐能力和響應能力,以及在預計的資料容量中,系統能夠容忍的最大使用者數。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於本文件主要專注於效能在這裡功能不再作為重點講述。

本次測試是針對***系統進行的全面效能測試,主要需要獲得如下的測試指標。

1、應用系統的負載能力:即系統所能容忍的最大使用者數量,也就是在正常的響應時間中,系統能夠支援的最多的客戶端的數量。

2、應用系統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務中網路內完成的資料量的總和,吞吐量指標反映的是伺服器承受的壓力。事務是使用者某一步或幾步操作的集合。

3、應用系統的吞吐率:即應用系統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資料量,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應用系統針對不同的負載壓力,所能完成的資料量。

4、tps:每秒鐘系統能夠處理事務或交易的數量,它是衡量系統處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5、點選率:每秒鐘使用者向伺服器提交的http請求數。

5、系統的響應能力:即在各種負載壓力情況下,系統的響應時間,也就是從客戶端請求發起,到伺服器端應答返回所需要的時間,包括網路傳輸時間和伺服器處理時間。

6、應用系統的可靠性:即在連續工作時間狀態下,系統能夠正常執行的時間,即在連續工作時間段內沒有出錯資訊。

***系統在實際生產中的體系結構跟本次效能測試所採用的體系結構是一樣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過,由於硬體條件的限制,本次效能測試的硬體平台跟實際生產環境略有不同。

描述本系統的總體結構,包括:硬體組織體系結構、網路組織體系結構、軟體組織體系結構和功能模組的組織體系結構。

本次效能測試中各類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組組成的,每個功能都根據其執行特點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驟,每個步驟就是乙個功能點(即功能模組),本次效能測試主要涉及的功能模組以及所屬操作如下表

本次效能測試的關鍵點,就是檢視***系統在不同使用者數量(併發)壓力下的表現和大資料量操作時系統的效能狀態,即:支援的併發使用者數目和併發使用者傳送頻率,以及在較大壓力下,系統的處理能力以及cpu、資料庫i/o和記憶體的使用情況,並找出相應的效能瓶頸。

本次效能測試環境與真實執行環境硬體和網路環境有所不同,是真實環境的縮小,資料庫是真實環境資料庫的乙個複製(或縮小),本系統採用標準的cs結構,客戶端通過前台安裝訪問應用系統。

其中具體的硬體和網路環境如下:

中介軟體伺服器:weblogic9

作業系統: windows7/linux

網路環境: lan(10m)

資料庫:oracle 11g rac

客戶端: pc (windows)

網路拓撲和結構圖如下:

從廣泛意義上講效能測試包括:預期效能測試、使用者併發測試、大資料量測試、疲勞強度測試、負載能力測試等。在不同應用系統的效能測試中,需要根據應用系統的特點和測試目的的不同來選擇具體的測試方案,本次***系統的效能測試主要是採用通常的壓力測試模式來執行的,即:

逐步增加壓力,檢視應用系統在各種壓力狀況下的效能表現。

在本次效能測試中,將使用效能測試工具loadrunner11.0對被測試專案的各模組進行監控,判斷xx系統各模組的效能表現,並幫助專案人員分析系統各個操作的效能瓶頸點。

通過模擬生產執行的業務壓力量和使用場景組合,測試系統的效能是否滿足生產效能要求。通俗地說,這種方法就是要在特定的執行條件下驗證系統的能力狀態。

1、主要目的是驗證系統是否有系統宣稱具有的能力。

2、要事先了解被測試系統經典場景,並具有確定的效能目標。

3、要求在已經確定的環境下執行。

併發測試方法通過模擬使用者併發訪問,測試多使用者併發訪問同乙個應用、同乙個模組或者資料記錄時是否存在死鎖或其者他效能問題。

1、主要目的是發現系統中可能隱藏的併發訪問時的問題。

2、主要關注系統可能存在的併發問題,例如系統中的記憶體洩漏、執行緒鎖和資源爭用方面的問題。

3、可以在開發的各個階段使用需要相關的測試工具的配合和支援。

測試物件處理大量的資料,以確定是否達到了將使軟體發生故障的極限。大資料量測試還將確定測試物件在給定時間內能夠持續處理的最大負載或工作量。

1、主要目的是確定軟體發生故障的極限。

2、確定測試物件在給定時間內能夠持續處理的最大負載或工作量。

3、可以在開發的各個階段使用需要相關的測試工具的配合和支援。

即壓力測試,測試系統在一定飽和狀態下,例如cpu、內存在飽和使用情況下,系統能夠處理的會話能力,以及系統是否會出現錯誤。

1、主要目的是檢查系統處於壓力效能下時,應用的表現。

2、一般通過模擬負載等方法,使得系統的資源使用達到較高的水平。

3、一般用於測試系統的穩定性。

通過在被測系統上不斷加壓,直到效能指標達到極限,例如「響應時間」超過預定指標或都某種資源已經達到飽和狀態。

1、主要目的是找到系統處理能力的極限。

2、需要在給定的測試環境下進行,通常也需要考慮被測試系統的業務壓力量和典型場景、使得測試結果具有業務上的意義。

3、一般用來了解系統的效能容量,或是配合效能調優來使用。

詳情參見《xx專案測試用例.doc》的「效能測試」章節

在本次效能測試中,各類測試指標包括測試中應該達到的某些效能指標,這些效能指標均是來自應用系統設計開發時遵循的業務需求,當某個測試的某一類指標已經超出了業務需求的要求範圍,則測試已經達到目的,即可終止效能測試。

cpu的利用率小於40%

記憶體占用小於80%

processor queue length 小於2

response time 小於 1s

吞吐量throughtput大於90%

業務執行的平均響應時間(期望值:<15s)

不同併發使用者數的狀況下的記錄上述值

吞吐量:單位時間內網路傳輸資料量

衝突率:在乙太網上監測到的每秒衝突數

程序/執行緒交換率:程序和執行緒之間每秒交換次數

cpu利用率:即cpu佔用率(%)

系統cpu利用率:系統的cpu佔用率(%)

使用者cpu利用率:使用者模式下的cpu佔用率(%)

磁碟交換率:磁碟交換速率

中斷速率:cpu每秒處理的中斷數

資料庫i/o的流量大小

資料庫鎖資源的使用數量

資料庫的併發連線數:客戶端的最大連線數

根據測試系統的硬體條件,選擇滿負荷的壓力,在系統的資源使用基本維持在90%左右的狀況下,測試天威寬頻業務管理系統的處理能力。

資料準備工作包括:

測試資料庫需具備與真實環境成一定比例或基本一致的資料

記錄可擴充套件性測試中的測試結果及其系統的執行狀況。除了記錄測試指標以外,應該結合測試實時記錄系統各個層次的資源和引數。主要包括:

硬體環境資源

伺服器作業系統引數

網路相關引數

資料庫相關引數:具體資料庫引數有所不同,結合各個資料庫獨有的特點記錄

在測試資料準備完備以後,測試將進行。記錄每次測試的結果資料,分析測試結果對系統進行全面評估。

示例:測試中,使用逐步加壓的模式,測試執行場景安排如下:

每隔2秒增加1個使用者連線,最多增加到100個使用者,檢視並記錄運**況

每隔2秒增加2個使用者連線,最多增加到200個使用者,檢視並記錄運**況

每隔2秒增加1個使用者連線,最多增加到300個使用者,檢視並記錄運**況

每隔3秒增加1個使用者連線,最多增加到400個使用者,檢視並記錄運**況

每個場景都包括:使用者登入-業務操作-業務完成-退出系統,所有用例都按以上場景進行測試,由於pc效能限制,為了更準確模擬現場環境,將執行的所有指令碼部署在loadrunner終端上,主要目的就是檢查在不同的壓力的情況下,業務系統的效能表現。

效能測試方案

文件修改歷史 目錄1.文件介紹 3 1.1.測試目的 3 1.2.讀者物件 3 1.3.參考資料 3 1.4.術語與解釋 3 2.測試環境 3 2.1.測試環境 3 2.2.測試工具 4 3.測試需求 4 3.1.測試功能點 4 3.2.效能需求 4 4.準備工作 5 5.測試完成準則 5 6.測試...

效能測試方案

1.明確測試目的範圍。2.明確測試範圍和目標。3.明確測試環境需求,包括 測試需要的軟 硬體環境以及測試人力需求。4.確定測試方案,測試的方法和步驟。5.確定測試需要輸出的結果和結果表現形式。6.分析測試的風險,尋找規避辦法。簡要描述與測試專案相關的一些背景資料,如被測系統簡介,專案上線計畫等。說明...

效能測試方案

1 多使用者併發情況下應用功能測試,確保系統的併發使用者量 2 在併發使用者最大值時系統的響應時間 3 在壓力峰值情況下系統處理交易的速度,允許的併發使用者數 4 在壓力峰值情況下系統持續執行時間 5 在正常的業務場景下系統的穩定執行時間 6 計算可能達到的業務歷史資料量,系統資源在此情況下能否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