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 嘉克爾凱郭爾的哲學

2022-11-25 12:03:05 字數 5567 閱讀 6987

【主題】:孤獨質的辯證法

一、克爾凱郭爾的生平活動

索倫·阿拜·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是19世紀上半期活動於丹麥的非理性主義者和宗教神秘主義者。他在世及死後的幾十年內,他的哲學只流傳於丹麥的少數崇拜者的圈子裡。但是,當本世紀存在主義在歐洲出現和盛行起來後,由於他的理論成了存在主義的重要理論**,於是他作為存在主義的先驅者而在西方哲學界享有盛名。

克爾凱郭爾出生於哥本哈根乙個篤信**教的家庭,其父馬可·克爾凱郭爾出身貧寒,後經營羊毛暴富,不久歇業閒居。在前妻逝世後與一女傭結婚。老克爾凱郭爾以舊式的家長制方式治家,強使子女從小接受**教信仰。

他曾為自己家業興旺慶幸。但又為早年咒罵過上帝以及有過通姦行為而自認有罪,耽心上帝懲罰,惶惶不可終日。後妻和五個子女先他逝世,使他感受到極大震動。

他深信這是其罪行的報應,是上帝特意使他領受無窮的痛苦和孤獨。老克爾凱郭爾的這種情緒也傳給了他的小兒子克爾凱郭爾,他從小就為有罪和受懲的宗教情感所支配。他的先天的生理缺陷(駝背跛足)以及體弱多病更加劇了他的悲觀頹廢情緒和孤僻的個性。

他2023年進哥本哈根大學,除了學習神學外,還閱讀了大量哲學和文化學著作,甚至對戲劇、**也有濃厚興趣。但這並未改變他的悲觀頹廢的反常心理狀態。2023年父親死後,他本來可以擺脫父親的影響而開始自己的精神生後,他當時與一位叫瑞金娜的姑娘的交往,也燃起了他追求新生活的熱情。

然而2023年他們訂婚後不久,他又重新為悲觀情緒所支配,認為在上帝與婚姻之間只能二者擇一。於是解除婚約。從此以後,他的生活更為孤僻,心理狀態更為反常,甚至近乎瘋狂。

他正是在這種狀態下使自己潛心於哲學、文學等的創作。2023年,他完成了碩士**《論諷刺概念》,同年10月去柏林繼續上學、聽過謝林的反黑格爾的講課。2023年3月他回到哥本哈根,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過丹麥,也沒有去謀求任何職業,靠所獲鉅額遺產過活。

從這時起到2023年他完成了他的最主要哲學著作,其中有:《非此即彼》(1843)、《畏懼與戰慄》(1843)、《恐懼的概念》(1844)、《人生道路上的各階段》(1845)、《〈哲學片斷〉一書最後的非科學性附言》(1846)。晚年他幾乎將全部精力轉向宗教領域,寫了大量關於宗教的論著。

但他與當時丹麥的官方教會又存在著矛盾,甚至還發生過激烈的衝突。他在政治上一直保守,早年就曾發表文章反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和"群眾的統治",晚年這種傾向更為強烈。

二、哲學的新方向與對傳統哲學的批判

> 克爾凱郭爾被認為是使歐洲哲學的發展方向發生轉折性變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所實現的轉折的主要內容就是以孤獨的、非理性的個人存在取代客觀物質和理性意識(感性經驗和理性思維)的存在並當作全部哲學的出發點。以個人的非理性的情感、特別是厭煩、憂鬱、絕望等悲觀陰暗情緒代替對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認識的研究,並作為其哲學的主要內容。

克爾凱郭爾哲學觀點的形成與他個人的生平、特別是他的極端孤闢、憂鬱的個性有關。他的哲學的某些內容得自他個人反常的、非理性的經驗。其中有的甚至還帶有他個人的自傳色彩。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受到歐洲,特別是德國哲學發展中的非理性主義潮流的影響。從19世紀以來,這種潮流日益明顯,甚至有取代傳統理性主義之勢,在克爾凱郭爾開始活動的19世紀40年代,曾在德國佔統治地位的黑格爾哲學迅速衰落,受到了來自不同方面的批判,其中就有叔本華、後期謝林等人從非理性主義立場進行的批判。對當時德國思想發生過相當大影響的德國浪漫主義作家也傾向非理性主義。

歐洲和德國哲學中的這種非理性主義思潮在丹麥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並深深地吸引了克爾凱郭爾。,並把它們與**教傳統中的非理性主義方面結合起來。他的哲學正是歐洲哲學和宗教中的非理性主義思潮發展的產物。

克爾凱郭爾明確地把自己的哲學與傳統哲學對立起來,特別是把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的批判當作自己的哲學的重要方面。他認為黑格爾哲學的根本錯誤在於陷入了"客觀主義",即把邏輯、純思維、客觀精神當作乙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統一整體、封閉的系統,當作唯一真實的存在,企圖由邏輯領域推論出一切其他領域。世界無非是這種客觀精神的必然顯露,一切具體的、特殊的存在無非是這個普遍存在的例項,是這個整體中的某一階段中的某一成分。

按照這種觀點,個人的存在也是被決定的,因為個人也無非是這種普遍的、純思維的偶然的表現。人的自由是一種被理解了的必然性,人的道德和宗教情感是普遍理性的附屬品。這樣,人實際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失去了作出決定和進行選擇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和自由,從而也將使自己忘卻了對所發生的事件的責任,取消了個人從倫理上對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

黑格爾的哲學是一種用思想整體來犧牲個人、使人人非人化的哲學,是對人的地位和尊嚴的一種蔑視。

克爾凱郭爾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揭示了黑格爾一類理性派唯心主義者把理性、思維絕對化以至企圖按照內在的邏輯規律由理性推演出一切的錯誤,但他把黑格爾等人的片面性當作人類理性本身的片面性,由反對黑格爾等人的理論而走向另乙個極端,即否定理性的、邏輯的東西對於揭示世界的重要性,否定客觀性和整體性,企圖在此之外尋找哲學的道路。

三、孤獨的個人及其牽涉

克爾凱郭爾在反對黑格爾一類理性派唯心主義中所建立的非理性主義和主觀主義哲學,主要表現在他把孤獨的個人的非理性的精神活動,即個人的生存當作全部哲學的出發點。

從一定意義上說,克爾凱郭爾並不認為世界上只存在乙個孤獨的個人,並不直接否定個人以外的他人、社會和世界的存在。他承認任何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受到環境的制約,而且無法逃脫。他的哲學之從人出發並不是否定個人以外的環境,而是把個人從周圍環境中分離出來,撇開壓抑、制約個人的環境來考察個人。

他認為個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是非個性的存在,它們不僅不能顯露反而扼殺人的個性,不僅不能表現、反而模糊人與世界的牽涉。因此為了揭示人的個性及其與世界的牽涉,應當先撇開世界。

在克爾凱郭爾看來,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是乙個與其他一切存在物不同的獨特的主體。每乙個人所面對的世界都是他個人所體驗到的世界,不同於其他人所體驗的世界。也就是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

因此,只有從每乙個獨特的個人出發才能了解這個人本身及其所關聯的世界。任何乙個思想家如果在他的全部思想活動中"忘記想到自己是乙個生活著的個人,就絕不能解釋生活。他不過是為了成為一本書或某個客觀事物,而試圖不再成其為人。

"(克爾凱郭爾:《〈哲學片斷〉一書最後的非科學性預言》,2023年英文版,第85頁。)正是從這種觀點出發,克爾凱郭爾認為,即使存在著客觀世界,存在著客觀真理,人們也無法認識。

人們所認識的只能是個人的世界,他們所掌握的真理必然是主觀的即相對於各個個人的真理。總之,作為全部哲學出發點的只能是個人。

克爾凱郭爾也並不否定每乙個人有血肉之軀,有感覺、思維等認識能力;他大體上象一些古希臘哲學家一樣認為人是由靈魂、身體和精神(自我)三部分構成。人的身體使人能感知外界,人的靈魂使人具有理智,人的精神、自我使人具有情感、意志。乙個完整的人是三者的統一。

以往許多哲學家的失誤在於只注意到了人的身體和靈魂即各人所共同的東西,而忽視了人的精神,即人的情感意志,而恰恰是後者使每乙個人具有獨特的個性。所以當他強調要把個人當作哲學的出發點時,他所指的不是人的身體和理智,而是每乙個人獨特的情感,也就是人的生存。就人的身體和理智來說,不同的人具有共同的特徵,服從共同的規則。

這樣的個人仍是抽象的、無個性的人。人只有作為生存才具有獨特性,才具有自主地和獨立地作出決定和選擇的能力,才能直接與上帝相通,才能作為哲學的出發點。

克爾凱郭爾所說的作為生存的個人是擺脫了對自然、社會、他人的依賴的人,也就是說不是作為整體的乙個部分,乙個環節的人,不是作為群眾中的一分子的人。他說:"人們可以說,我是個體的一剎那,但我不願意是乙個體系中的一章或一節。

"**引自華爾:《存在主義簡史》,商務印書館2023年版,第3頁。)他特別強調人與群眾的對立,認為群眾無非是乙個抽象名詞,並非真實的存在。

群眾外表上是龐然大物,囊括了一切人,實際上它排除了個人的一切獨特性、個性,因而它無比空虛。每乙個人都有兩隻手,而群眾則沒有手。群眾所作的事實際上都是由個人去完成。

離開了個人,群眾就不能存在。而個人如果被當作群眾的一分子,就會失去個人本來所具有的東西,失去自由和獨立作出決定和選擇的能力,失去責任感,這樣個人就會成為非真實的存在。他說:

"群眾就其概念本身來說是虛妄的,因為它使個人死不悔悟和不負責任,或者至少是削弱了他的責任感,把它降為零數。"(克爾凱郭爾:《觀察》,2023年英文版,第114頁。

)克爾凱郭爾所說的個人不是作為認識主體的個人,而是作為倫理主體的個人。這種個人的基本特點在於有絕對自由。他既不受任何外部條件的約束,也不受任何理性的、邏輯的規律和規則的約束,而僅僅按照自由的情感作出決定和進行選擇。

個人的每乙個決定和選擇都是一種冒險,都包含著無數的牽掛,自由即實現於這種冒險、牽掛之中。克爾凱郭爾在此所關注的並不是所作出的決定和選擇的實際內容,不是所決定和選擇的東西,而是決定和選擇的行為本身。因為所決定和選擇的東西總是外在的、物件化的,只有選擇和決定的行為本身才是作為主體的個人所獨特地具有的。

因此,克爾凱郭爾所謂選擇和決定的自由實際上只是主體的一種沒有實際內容的情感活動,即純粹的主觀性。

克爾凱郭爾所說的個人是一種非理性的人。就是個人對自己的生存,即自己的內心深處的體驗。每乙個人作為孤獨的個人都具有獨特的情感,它們包含著各種痛苦、熱情、需要、**、模稜兩可、雙關、愛昧不明、背謬、動搖。

這一切只有依靠每乙個人內在的主觀體驗才能領會到。它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不能為邏輯所確證,不能為理性所掌握。作家也許能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某種愛情,但他怎麼也無法表達愛情的內蘊,後者只有戀愛者本人才能領會到。

用語言符號所表達的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工具總是面向一般,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用它們去把握具有獨特的具體內容、存在種種矛盾和背謬的個人的生存,那無異於把它們融化於抽象"類"中,使本來具有豐富的個性的存在失去個性。所以克爾凱郭爾特別強調實在、即個人存在"不可能用抽象的語言來表達。"(克爾凱郭爾:

《〈哲學片斷〉一書最後的非科學性附言》,第279頁。)理性邏輯的東西總是屬於某乙個系統的,而任何系統都是封閉的。個人的生存卻永遠是開放的。

把生存納入系統中,意味著使生存窒息。當然,克爾凱郭爾象許多其他非理性主義者一樣並非絕對排斥理性和邏輯。他承認它們在數學和各門自然科學中有用武之地,能提供各有關物件的知識,甚至還是可靠的知識。

但它們無法揭示每乙個人獨特的個性,無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對於後者,只能依靠每乙個人本身的獨特的主觀體驗。

克爾凱郭爾的個人是一種為悲觀頹廢的消極情緒所支配的個人。他認為個人總感到自己是有罪的,這種犯罪感使人處於恐懼狀態之中。個人總感到自己孤獨無依、空虛、惶惑,感到自己被帶進了虛無狀態,為異己的力量所包圍。

他對一切,特別是對自己感到厭煩、苦悶,他為此憂鬱,甚至絕望。這種悲觀消極的情緒是個人對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體驗。正是這種情緒驅使人去採取行動、進行選擇。

因此,哲學不僅應當以孤獨的個人存在為出發點,也應當把對個人的這類消極情緒的描述和揭示當作主要內容。克爾凱郭爾的孤獨的個人是從屬於上帝的個人。克爾凱郭爾不是露骨的唯我論者。

他認為世界上不只是有乙個而是有眾多的孤獨的個人。作為人群、集團、社會中的一分子,他們都將被物件化,從而失去真實的存在。但他們在乙個共同的、絕對的對方即上帝面前則可以成為真實的存在。

個人的最高的自我實現,即存在於個人與上帝的關聯之中。因為個人只有在同本身以外的某種東西接觸,把這種東西當作對方時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真正存在。這種東西不能是作為物件的他人或社會和自然界中的某種東西,只能是上帝。

個人的生存是乙個人不斷進行的自我體驗,其中包含著無限的熱情、追求,無限的焦慮、憂鬱和痛苦,而這一切只能由同上帝的關係來決定。克爾凱郭爾把有罪的情感當作個人的主要情感,而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會有這種情感。因此乙個真正存在的個人必然經常感到自己是在上帝面前,必然把上帝當作絕對的對方。

在上帝這種永恆的力量中發現自己。個人的自由、決定、選擇都是面對著上帝而發生的。這樣,克爾凱郭爾的把孤獨的非理性的個人當作出發點的主觀主義最後倒向了一切從屬於上帝的信仰主義。

施琪 嘉克爾凱郭爾的哲學

施琪 嘉克爾凱郭爾的哲學.txt如果不懂就說出來,如果懂了,就笑笑別說出來。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幽默就是乙個人想哭的時候還有笑的興致。施琪嘉 克爾凱郭爾的哲學 主題 孤獨質的辯證法 一 克爾凱郭爾的生平活動 索倫 阿拜 克爾凱郭爾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

可能性 施順凱

可能性施順凱設計說明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少,學生也容易理解,所以設計這堂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腦筋的習慣。主要以情景教學為主。教學內容 可能性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並能用 一定 可能 和 不可能 這樣的語言正確地描...

薛凱琪 下午9點55分

薛凱琪filicious 下午9點55分 薛凱琪 詞 陳詠謙 曲 方大同 我在鏡內化妝動作變輕快 貓貓扭到腳下姿勢有點賴 問我幾時有tuna吃好鬼肚餓 在樓下連路燈都給我寵壞 繼續議論誰人近況有古怪 討厭的你令我一不小心洩露了醜態 眉頭皺但紅唇在笑 想你明明疲倦到未天黑己想睡 想你仍然期待到在半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