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閱讀比上語文課更管用

2022-11-24 10:30:02 字數 5196 閱讀 7463

還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我作為乙個中學的語文老師,遭遇了好多尷尬。其中,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兩個班沒有語文老師,因為高一新擴了兩個班。沒有辦法,那個時候鄉村學校要聘到新畢業的大學生很困難。

所以,就在四個月的時間裡將近乙個學期,這兩個班是沒有語文老師的。學校沒有辦法,只好讓其他班的語文老師來代課。這個代課是沒法代的,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都教兩個班的語文課,在座的各位老師都知道,教兩個班的語文課是很辛苦的,再給別的班代課很困難。所以沒有辦法,只好老師和學生一塊兒制定他們的自學計畫,讓學生去自修,同學們實在感到太枯燥的時候,老師就把學生放到閱覽室裡去讀書,或者把圖書館的書借到教室裡讓學生讀書。乙個學期下來,從學校到語文學科的老師都捏了一把汗,擔心這兩個班的語文成績,可是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卻讓語文老師很尷尬:

這兩個班的語文基礎知識並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閱讀題目和寫作題目的成績比平行班的成績還略好一點。

這件事情讓我們開始思考:我們(語文老師)到底在幹什麼?我們課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帶著這樣一種思考,2023年我來到了高密一中,在一中又遇到了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學的畢業生,寫信給他沒有考上大學、正在一中復讀的一位好同伴,介紹各個學科的學習方法。當談到語文的時候,這個學生告誡他的同伴,他說了一句話:

「語文吶,你可千萬別上語文老師的當!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那些東西沒用。」 這封信後來被這個班的班主任老師發現了,回到辦公室她當著全辦公室的語文老師就講了這封信,我發現老師們好長時間都沒有說話,她們真的是被刺疼了!

但也確實是被刺中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學生說的話有一定道理,我發現語文教改的時機到了。

為了統一老師的思想,也統一社會、家長的思想,在那個學期的期末,我就讓剛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兒子和上初中四年級的內侄女參加了高三的語文期末考試。卷子批出來就更加讓我們老師尷尬了:當時高三還有兩個復讀班(高四),他們的平均分是84.

5分,但是這兩個孩子的平均分卻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這兩張試卷直到今天我還儲存著。

這兩個孩子乙個差了六年,乙個差了三年,雖然老師在語文課堂上進行了大量的講解、大量的訓練,但他們有的是什麼呢?他們有的是在不同的年齡大量的適合他們的名篇名著的閱讀。因為我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提出、購買和推薦了適合他們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閱讀書目,購買了大量的圖書,而且我書架的書在不斷地減少,他們書架上的書在不斷地增加。

當買的書不能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把我的書也偷偷地拿到自己的書架上,有些還寫上他們的名字。暑假的時候,我讓讀初一的兒子寫下「你最喜歡的十本書及其理由」,他在初一讀的都是這樣一些書:《紙牌的秘密》、《涅克維奇精選集》、《死水》、《鵝掌女王烤肉店》、《伊豆的歌女》、《唐宋名家詞選》、《雍正王朝》、《蘇菲的世界》、《契訶夫精選集》、《戴高樂傳》。

其中,《戴高樂傳》他買了三本,每一本都比照著讀,而且能找出同樣一場戰爭,哪個傳記寫得比較好,哪個傳記寫得有問題。這十本書當中,有三本書是哲學書籍。就是說乙個孩子的認識水平,如果我們給他積累了、如果給他大量地鋪墊了,他的高度就會超出他這個特定年齡段。

正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閱讀、涵詠、積累和感悟,就提高了他們的語文成績。

我記得後來他在初三的時候又參加了一次高考,當時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後高三參加高考的時候,也沒有突破123分。這就說明:語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後,有些東西是考不出來的,但是閱讀的力量卻能夠影響乙個孩子的終生。

有了這樣乙個經驗之後,我們就在這一年進行了改革,把常規的語文課由每週六節改成了兩節,由老師在課堂上完成教材、四節由學生自主閱讀,把學生放到閱覽室。這些學生非常努力,學習非常有成果。他們的語文成績當時在濰坊遙遙領先,而且不僅僅是語文成績遙遙領先,更重要的是還影響到了他們的整體素質,在這些學生之中,還出了乙個山東省的文科狀元。

由此我們感覺到:語文學科的基礎就是閱讀,儘管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能力有聽、說、讀、寫,但是如果沒有閱讀作為基礎的話,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難得到提公升的。

我講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一次在河南開封,開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杜復平女士給我提供了她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的乙個故事:在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時,用錯了語文卷子,用的是下學期,快考完的時候才發現用錯了試卷。但是來不及換了,只好把試卷中的文言文題目去掉了。

閱卷出來以後,他兒子的考試成績是98分,只差兩分滿分。這個學校有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孩子自己認為成績不理想的話,可以申請參加二次考試,檔案記錄最高成績。這個孩子想:

我考下學期的卷子都考了98分,如果考學過的卷子肯定能滿分,於是就申請了二次考試。用了上學期的考卷,結果考完後一閱卷成績為93分。語文這個學科跟理科還是不一樣,它不是一一對應的,靠乙個系列、乙個梯級、乙個台階去給學生提高成績。

它必須通過大量的積累,然後才能有乙個提公升。

在語文課堂上確實有許多讓我們反思的事件,2023年《中國教育報》曾經在「讀書欄目」報道了一件事:病假條換來的課外閱讀。有乙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開始由於偶然的生病請假,結果在家裡讀書讓她感到比在學校裡上語文課更加快樂。

這種閱讀的愉快體驗帶來的是讓她不斷請假、不斷曠課,以這樣的方式來換取課外閱讀。這是乙個讓我們語文老師感到很辛酸的案例,但是卻帶給這個孩子四百多部名著的閱讀,從小學二年級到初中一年級寫了一百多張病假條,她的成績也特別突出。

在濰坊的時候,我曾經對學生搞過這樣乙個調查:在中學的語文學習期間,對你幫助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在41份問卷裡面,有好多學生談到了自己登上講台講了一節語文課,當學校校刊的編輯,積累了300首宋詞,看完了《家》、《春》、《秋》,堅持看《讀者》,收集好文章做剪報,寫周記,一次迎奧運徵文獲獎的鼓舞,利用班級圖書角進行讀書,等等。

但是在所有的答案裡邊,沒有乙個提到是因為老師講得好,這個問題特別耐人尋味,特別值得我們研究。我們好多課堂確實是因為大量的、繁瑣的一些環節而影響了孩子的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但是當我們把課堂分割零碎了之後,孩子就感覺不到生命的活力。我隨便找了過去的乙個課堂實錄,這是乙個老師上朱自清的《春》開始的幾分鐘,老師:

「請開啟書的23頁,讀一下文章的名字。」同學們就讀:「春。

」老師又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啊?」學生就說:

「朱自清。」老師接著追問:「看一看下面的注釋,朱自清是**人?

」學生就看注釋,老師隨後問道:「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是什麼?」就這樣一路問下來,搞得非常零碎。

這樣的課堂看上去好像有點極端,但這確實是好多好多語文課堂的乙個現實狀況。這樣就把學生本來應該有的閱讀時間就搞得沒有了。

語文主題學習的概念

基於上述的現實狀況,所以我們提出了「語文主題學習」這樣乙個思路,希望學生通過欣賞、通過分享、通過誦讀、通過比較和模仿,來打下閱讀的基礎。但是對乙個學校來說、對乙個老師來說,選擇這樣一些能夠讓學生去閱讀的圖書還是有困難的,於是我們這個團隊就開發了適合特定學生、特定年級和特定單元學習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這個閱讀量看上去確實很大,而且我們要求是課內閱讀,但是經驗告訴我們,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調查資料也告訴我們:這樣乙個閱讀完全是可以通過課堂完成的。

有這麼一些資料大家可以看一下:上海市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4000萬字,九年時間學生要讀400本書,平均每人每年要讀45本書左右。但是這個規定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世界上平均每年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他們平均每年每人讀書達64本,這不是指學生,還包括成年人。

我們國家再加上成年人,平均就不到一本了。世界上平均每年讀書最多的國家是前蘇聯,平均每人每年讀書達55本,現在美國已經全面啟動了全民讀書計畫,每年要達到50本。

中小學生應該有多少閱讀量?

關於閱讀量,好多名家都通過自己的閱讀經歷提出了一些想法,你像張光斗說:「如果一本書10萬字,那麼每個中小學生每年讀40本書,一年就是400萬字。」《小布頭奇遇記》的作者孫幼軍說:

「以平均每本書10萬字計算,中小學學生每個月至少應該讀一本,認真地讀,而不是走馬觀花,能讀兩本更好。」 柳斌主任說:「每天課外讀一篇千字文,應該是個基本的要求。

如果能做到,則一年之內,可達到36萬字,十二年則可閱讀430多萬字。所以,中小學階段閱讀500萬至1000萬字應當是合適的。」那麼說這樣一些話,是想說明乙個道理,就是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都要培養,但是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

給不同年齡的學生

選擇適合他們的不同的讀物

有這樣乙個經典的說法,可以說明不同年齡讀不同書的重要性。三歲孩子眼中的爸爸:「哇!

爸爸太偉大了,他什麼都知道。他不僅認識『一』,還認識『二』,他連『四』都會寫呢。」這個兩三歲、三四歲孩子眼中的爸爸太高大。

但對不起,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就有感覺了,他說:「爸爸好像有時候也不對。」到了二十歲甚至感覺到他爸爸簡直太迂腐了,沒有辦法和他對話。

到了三十歲就有點驕傲:「如果老頭子當年和我一樣老練的話,他該賺到多少錢啊?」但是一過四十歲,就開始感覺到:

「也許爸爸說的話有一點道理,當初可能需要聽聽他的意見。」過了六十歲對爸爸就非常崇拜了:「爸爸太了不起了,我當初要是聽他的話該多好!

」我們過了四十五歲的人,都特別願意、越來越願意和爸爸媽媽多待一會兒,多聊一會兒,多坐一會兒,跟二三十歲的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

這樣一種規律同樣適合我們的閱讀,就是說: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讓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讓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於他的生活。你看,在沒有進行課改之前,我們一年級的小學教材,我隨便想起一篇——《小八路》:

「他是誰?你看他身穿軍裝,頭戴軍帽,腳穿草鞋,胳膊上還有臂章。原來他是個小八路。

你看他長得多結實啊!他一定跟著八路軍跑過很多路、打過很多仗,他真是個勇敢的小八路。」這是給六歲孩子學的課文,這個六歲孩子看了這個課文之後他會怎麼想呢?

首先,小八路是什麼?有沒有小七路?有沒有小六路?

這個路跟狗熊一樣不一樣?也就是他沒法理解。昨天下午我曾經講到過乙個課例,乙個老師跟學生一起學蘇教版的《小池塘》(一年級),他說「這些池塘邊的蘆葦像睫毛一樣」。

我就問旁邊四個孩子什麼是睫毛?乙個孩子說睫毛就是眉毛,這個孩子最接近這個說法。乙個孩子說睫毛就是蘆葦。

另外兩個孩子說不知道。我們不要高估孩子,正像我們不能低估孩子一樣。

還有一課選了《王二小》:「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著八路軍放哨,有一天,敵人來掃蕩,走到山口迷了路。敵人看見王小二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什麼是兒童團員?什麼叫放哨?誰是敵人?

掃蕩是怎麼回事?能把這幾個概念搞清楚,學生基本上就糊塗了。小孩子,特別是低段,一到三年級的時間,一定要基於孩子的生活,他才會閱讀。

包括現在我們的教材裡邊一些文字也是值得商榷。我知道蘇教版相對編得還比較好,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你看小學一年級就有一篇文章叫做《春到梅花山》,這個課文就太南京化了。

這個梅花山,就只有南京有,能夠看到梅花的孩子就太少了。我想我什麼時候見過梅花,我可能大學畢業的時候還沒見過梅花。但是梅花山,那就更是渴望不可及了,孩子們就沒法理解。

還有就是《草原的早晨》。我們這邊一年級的盡是這樣一些課文,你看台灣一年級的課文是什麼,它就是《天亮了》、《上課了》、《我的一家》,就是這樣一些孩子們身邊的生活。不是說我們只能學身邊的,而是特別的年齡階段,他特定的認識水平需要從身邊的開始。

語文課該教什麼

讀 聚焦課堂價值 有感 邵雲霞語文課到底要教什麼?很多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 教課文 只是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視學生為 容器 那他就不是真正地 教語文 當教師在傳授書本知識時,讓教科書成為 源頭活水 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便會真正得以體現。愛因斯坦曾說過 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學生將書本知識遺...

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教案

語文閱讀指導課周教案 課題 摘錄筆記法 課型 實踐學習型 教學目標 1 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2 使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學會摘錄筆記法,提高閱讀效果。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實踐和教師指導會識別好詞好句,學會摘錄筆記法。教學難點 自主識別好詞好句。教學方法 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指導講解。課...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賽課教案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賽課教案1 走進三國 走進三國 三國演義 讀書匯報活動課 高淳縣實驗小學柏春化 一 遊戲匯入 1 同學們,三國演義 是我國第一部演義 也是我國歷史 中的著名作品。三國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上到70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都能說上一段。同學們已經讀了這本書,看了碟子,覺得自己可以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