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紀念碑 建築

2022-11-19 22:12:05 字數 4649 閱讀 6452

上篇:中國建築發展簡史2-

一、舊石器時代——穴居與巢居2-

二、新石器時代——原始建築2-

三、夏商周——高台建築盛行2-

四、秦漢——磚石建築盛行2-

五、魏晉南北朝——佛教建築的繁榮3-

六、隋唐五代——古典建築的成熟3-

七、宋遼金元——多元化風格的形成4-

八、明清——古典建築最後的輝煌4-

下篇:中國建築漫話5-

一、百層之台,起於壘土——中國建築的結構…………………-5-

二、雕梁畫棟,美不勝收——中國建築的裝飾…………………-6-

三、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國建築的布局…………………-9-

四、陰陽有道,風生水起——中國建築的風水…………………-11-

參考文獻13-

附錄14-

一、建築景點總匯14-

二、會議記錄15-

三、分工說明21-

上篇:中國建築發展簡史

中國建築的歷史,由石器時代的醞釀,到夏商周的興起,經過秦漢魏晉等朝代的發展,至唐宋時期形成第乙個高潮,在經過金元的短暫過度,終於在明清時期達到了光輝的頂點。然而,到了清末,隨著封建皇權的灰飛煙滅,以宮殿、壇廟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建築難免江河日下。

一、 舊石器時代——穴居與巢居

1)穴居(由地下到地上):在史前時期,我國北方多穴居,這是由於我國北方一帶(多指黃河流域)氣候乾燥、土層也較厚,所以當時人們便挖土為穴而居之。據考證,最早所開挖的事橫向洞穴,後來也因為人口漸多,這樣的理想方式難以找到,所以就發展成為斜穴,及坡地上的斜洞穴。

後來聚落遷至平原地帶,就變成了袋形的豎穴。這種洞穴後來漸漸加大加深,用樹幹作為出入洞口的扶梯,上面又加頂蓋。畢竟出入不方便,於是改為直壁半穴居,漸漸發展為地上建築。

2)巢居(由樹上到地上):在長江下游一帶,由於河流、沼澤密布,地下水位很高,一般不可能採用挖洞的辦法來解決居住問題。處於這樣的地理條件下,主要憑藉樹木建築窩棚,這就是所謂「巢居」。

巢居的發展:在一棵大樹上結巢為屋數木結巢(可能是由於人口漸多,而多數人找不到如此大的樹)地面上建屋(由於林木不足以為橧巢,故用人工插木於土來築屋)。

二、 新石器時代——原始建築

在前面所說的舊石器時代,先民不過是挖土為穴、構木為巢,這些只能算是建築的雛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階段,才算出現了真正的建築。比如黃帝陵。

1)北方:在今河南(仰韶文化的發源地),發現了氏族村落的遺址,這些村落分布在河流兩岸的黃土台地上,據說主要是為了避免洪水的侵襲。仰韶文化的村落面積大小不等,一般為幾萬到十幾萬平方公尺。

2)南方:考古人員發現了木板和木樁。在這些木樁的兩端,居然出現了榫卯(sunmao)結合的痕跡。這個時期出現了地上架空的建築——最早的「干欄式建築」。

三、夏商周——高台建築盛行

這一時期在建築商的成就,首先是夯築技術的成熟。這種技術,大大提高了土壤的密實程度和強度。夏商時期,已經出現城郭、大規模的宮室、苑囿、臺池、宗廟、陵墓等土木構築工程。

鄭州**和安陽殷墟的遺址中,都有規模較大的宮殿和陵墓。

西元前11世紀,西周實行分封制度後,隨著諸侯的逐漸強盛,宮室建築已具有相當的規模,逐漸在布局上形成了「前朝後寢」的制度。同時在「高台榭,美宮室」的奢靡風氣下,各諸侯國的都城和商業城市建設都空前繁榮。

四、秦漢——磚石建築盛行

1)秦:史書記載,當年秦始皇「修馳道、築長城、造陵墓、建阿房宮(《阿房宮賦》),徙天下富豪十二萬戶於咸陽」。

2)漢:漢朝形成我國古代建築史上有乙個繁榮期。

a.木:從西漢到東漢的400年間,木構建築逐漸成熟,為後世木構架奠定了基礎。

b.磚瓦:磚瓦生產和砌築技術的不斷提高,是中國古典建築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頂)的外形特徵基本定型。

c.石:我國的石建築主要是在兩漢,尤其是東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其中山東沂南石墓,由梁、柱構成,後面有精美雕刻,是我國古代石墓中有代表性的一例。至於地面的石建築,主要是墓闕、墓祠、墓表及石獸、石碑的遺物。磚石建築利於儲存的特點,使許多遺址留存至今。

五、魏晉南北朝——佛教建築的繁榮

佛教於東漢末年傳入我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大力提倡,開始興盛起來,乙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佛教建築的繁榮。此時,印度、中亞一帶的雕刻、繪畫藝術也大量傳入我國,使我國的石窟、佛像雕塑、壁畫等都有了巨大發展。同時,這也影響到建築藝術,是漢代比較質樸的建築風格,變得更為成熟、圓淳。

佛寺、佛塔和石窟是這個時期最突出的建築型別。

1)佛寺:中國的佛教由印度傳入,因此初期佛寺的結構與布局基本都是模仿印度,而後佛寺進一步中國化,不僅把中國的庭院式木構建築應用於公司,而且使私家園林也成為佛寺的一部分。

2)佛塔:佛塔是佛寺的重要建築,傳入中國後,佛塔和中國已有的各層木構樓閣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式的木塔、石塔和磚塔。

3)石窟:除大量建寺立塔外,這一時期也還建造了許多規模巨大的石窟寺,石窟寺是在山崖上開鑿出的洞窟型佛寺,自佛教傳入中國後,開鑿石窟的風氣在全國迅速傳播開來。最早是在新疆,其次是甘肅敦煌莫高窟,以後各地石窟相繼出現,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太原天龍山石窟等都是這個時期的建築藝術的結晶。

六、隋唐五代——古典建築的成熟

1)隋:在建築上隋朝注意吸收南朝建康的優點,把南朝先進的規劃和建築技術引入北方,促進了建築的發展,進行了規模空前的都城建設和水利建設。

a.都城建設:隋朝興建了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這兩座有完整規劃、規模巨集偉的都城。

大興城是隋文帝時所建,洛陽城是隋煬帝所建,這兩座城均被唐朝所繼承進一步充實發展為東西二京,是我國古代驗證的方格網道路系統城市規劃的範例。

b.水利建設:大運河

c.其他:隋朝還建造了大規模的宮殿和苑囿,尤以陝西麟遊縣發掘的仁壽宮最具歷史價值。此外,河北趙州橋、山東歷城神通寺四門塔也是隋朝建造的著名建築。

2)唐:唐朝建國之初,吸取隋亡的教訓,在宮室建設上較為謹慎。到唐中葉開元、天寶年間達到極盛時期,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建築活動,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乙個高峰。

唐代表建築為布達拉宮、崇聖寺三塔。

a.在城市和宮殿建設方面:唐朝成就最為突出,其都城長安的規劃,是我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

唐高宗在長安東北的高地上興建的大明宮,是唐代所建最大的宮殿,遺址範圍即相當於明清故宮總面積的3倍多。代表作有布達拉宮、滕王閣、岳陽樓、真武閣。

b.建築技術:與前代相比,唐朝的建築技術有了顯著地提高。

首先,傳統的木構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逐漸定型化。比如大明宮麟德殿,面積5000平方公尺,採用了面闊11間進深17間的柱網布置,在前代十分罕見。其次,磚石建築(尤其是佛塔)大量增加。

唐朝以前佛塔大都是木塔,到唐朝才普遍採用磚石建塔,許多唐代磚石塔儲存至今。再次,建築群處理更趨成熟。唐朝不僅加強了城市總體規劃,宮殿、陵墓等建築也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

最後,建築裝飾趨向成熟與完善。唐代建築形成了嚴整開朗、氣魄雄偉的風格。在唐朝廣泛的對外交往中,外來的裝飾圖案、雕刻手法、色彩組合諸方面大大的豐富了中國建築。

3)五代:五代時期戰亂頻繁,在建築上的創造不多,但基本繼承了隋唐的建築形制和風格。在吳越、南唐這些比較安定的時期,還在塔的建造上有所發展。

七、宋遼金元——多元化風格的形成

1)兩宋:

a.兩宋的城市結構和布局起了根本變化。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一改唐代的夜禁和裡坊制度,開始沿街設市,成為一座繁榮的商業城市。

b.宮寺廟觀等建築在布局上又出現了新的方法。其規模一般較唐代為小,不如唐代那樣巨集偉壯闊,但藝術形象更趨於柔和絢麗,出現了許多形式複雜的殿閣樓台。

c.宋代的磚石建築水平有所提高。此時的磚石建築主要仍是佛塔,其次是橋梁。

兩宋的代表建築是晉祠聖母殿、開封鐵塔。

2)遼:遼代利用漢人工匠建造宮殿佛寺,吸收了唐代北方的風格,遼代留下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簡稱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唯一的一座木塔,也是古代木構高層建築的例項。掉膘建築為應縣木塔。

3)金:金朝徵用大量漢族工匠,在建築上沿襲遼、宋傳統,為擴大室內空間,許多建築開始採用減柱、移柱法。金朝統治者追求奢侈,「工巧無遺力」,磚雕、石雕等極為精巧、細緻,建築裝飾與色彩也比宋朝更顯富麗。

北京永定河上的盧溝橋是金代所建的著名石橋。代表建築為盧溝橋。

4)元:元代的宗教建築異常興盛,尤其是藏傳佛教得到朝廷提倡後,在北方傳播開來。山西芮城的永樂宮是道教建築,以儲存有大面積壁畫著稱。

木建築方面,仍是繼承宋、金傳統,但在規模與質量上都遜於兩宋,尤其在北方地區,一般寺廟建築中,許多構建都極其簡化,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元朝木架建築的發展實際處於凋敝狀態。代表建築為蒙古包。

八、明清——古典建築最後的輝煌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的最後乙個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建築雖然在單體建築的技術和造型上日趨定型,但在建築群體組合、空間氛圍的創造上,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明清建築的最大成就是在園林領域。主要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大部分。明代的江南私家園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園林都是最具藝術性的古代建築群。

中國歷代都建有大量宮殿,但只有明清的宮殿——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得以儲存至今,成為中華文化的無價之寶。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傑出的代表。壇廟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築,目前北京依然較完整的保留有明清兩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國家最高端別壇廟。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壇,至今仍以其溝通天地的神妙藝術打動人心。

明清建築不僅在創造群體空間的藝術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築技術上也取得了進步。明清建築突出了梁、柱、檁的直接結合,減少了斗拱這個中間層次的作用。這不僅簡化了結構,還節省了大量木材,從而達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築空間的效果。

明清建築還大量使用磚石,促進了磚石結構的發展。其間,中國普遍出現的無樑殿就是這種進步的具體體現。

在烈士紀念碑前

在烈士紀念碑前 少先隊員在烈士墓前獻詩男領 為什麼我們的腳步輕輕?女領 為什麼我們的心情沉重?男領 為什麼蒼天落淚?女領 為什麼松柏也動情?合 這是一所偉大的學校,播撒著革命的火種。這是一片聖潔的淨土,安放著先烈的英靈。男 從戊戍六君子的甘灑熱血,到狼牙山五壯士的驚世壯動 女 從 四.一二 的白色恐...

烈士紀念碑前的朗誦《少年中國說》

詩朗誦 甲 山前乙 實小齊 全體學生齊誦 合 讓我們再次用嘹亮的聲音唱響我們的 少年中國說 合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齊 而全在我少年。合 少年智 齊 則國智 合 少年富 齊 則國富 合 少年強 齊 則國強 合 少年獨立 齊 則國獨立 合 少年自由 齊 則國自由,合 少年進步 齊 則國進步,合 少...

七一紀念活動在革命先烈紀念碑前的講話

同志們 值此中國共產黨建黨83周年之際,我們踏著革命先列的足跡來到這裡,在革命先烈紀念碑前,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隆重慶祝我們黨的生日。旨在通過這種形式,激勵全體黨員 幹部進一步弘揚主旋律,加強黨性錘煉,不忘先列遺訓,牢記黨的宗旨,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