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化學基本概念知識點總結

2022-11-15 14:48:02 字數 3264 閱讀 6454

a.物質和組成、性質、變化、分類

1.純淨物: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物質。

例如氧氣、氯化鈉、硫酸銅晶體(cuso4•5h2o)等。有固定組成。有固定的性質,例如熔點、沸點等。

混合物經分離提純可得純淨物。

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

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裡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單質分成金屬單質(如鋅、鐵、銅等)、和非金屬單質(如氫氣、氧氣、氯氣等)、稀有氣體單質(如氦、氖、氬等)。

4.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1)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例如水的蒸發,物質的溶解、擴散現象等。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物質間的三態的變化是分子間間隔大小的改變。

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質量。

(2)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例如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乙個氧原子構成的。

(3)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有:非金屬單質(例如氧氣、磷、硫等);二氧化碳、***等氣體化合物,硫酸、硝酸等酸類物質,甲烷(ch4)等一些有機物。

5.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化合物又分成酸(見酸的分類與命名)、鹼(見鹼的命名)、鹽(見鹽的分類和命名)、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銅等)。

6.化學變化:物質在發生變化時生成了其它物質。例如灼熱的木炭跟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

7.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一般指物質與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鹼、鹽等物質能否反應,所表現出的活動性、穩定性、氧化性、還原性、酸性、鹼性、可燃性等。

8.混合物 (1)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例如空氣、溶液等均是混合物。

(2)沒有固定的組成。

(3)各種物質保持原有的性質,物質之間沒有發生反應。

9.離子: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 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2) 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得失電子的數目即陰陽離子所帶電荷數。例如鈉原子在反應中失去最外層的乙個電子成為帶乙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na+),氯原子在反應中得到乙個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形成帶乙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cl--)。

(3) 陽離子、陰離子與原子間的關係是

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有大多數鹽類、鹼類等化合物。常見的帶電的原子團有:oh--、no3--、co32-、so42-、nh4+等。

10. 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

(1) 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構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某些鹼性氧化物,如na2o、k2o,常見的鹽類如nacl、kf,常見的鹼,如naoh等都屬於離子化合物。

(2) 共價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原子間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例如***(hcl)、水(h2o)等。

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原子都有使最外層電子達到穩定結構的趨勢。例如氯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獲得乙個電子,而氫元素的原子也容易獲得乙個電子形成最外層為2個電子的穩定結構、這兩種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結果是雙方各以最外層乙個電子組成乙個電子對,為兩原子共用,在兩個原子核外的空間運動、從而使雙方都達到穩定結構。這種電子對叫做共用電子對。

因原子對電子吸引力的強弱而使電子對有所偏移,電子對偏向一方略顯負電性,偏離一方略顯正電性,相互吸引形成共價化合物,但作為分子整體仍是電中性。

11.無機物: 一般指組成裡不含碳元素的物質,叫做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co、caco3等少數物質除外)。

1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例如物質三態的變化等。

13.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關係: (1)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有物理變化,並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伴有發光、放熱;顏色的改變;沉澱(難溶物)的析出或消失;氣體的吸收或放出等。

(2)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

14.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般指物質的顏色、氣味、味道、熔點、沸點、溶解性、密度、導電、傳熱等。

15.有機物: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 co、co2、caco3等少數物質雖然含有碳元素,但由於它們的組成和性質與無機物相似,故把它們當作無機化合物來研究。

16. 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1) 核電荷數相同的原子、離子都屬於同種元素,例如鎂原子(mg)和鎂離子(mg2+)它們的核電荷數都是12,統稱鎂元素。

(2) 元素只表示種類,不表明個數。

(3) 元素在自然界有兩種存在狀態-游離態和化合態。

(4) 同種元素的游離態(單質)和化合態在化學性質上是不相同的。例如,氫氣(h2)是氫元素的游離態,水(h2o)是氫元素的化合態。地殼和人體中的元素種類很多,地殼主要由9種元素組成,人體由60多種元素組成。

見生物細胞中的元素。

(5) 元素可分為金屬元素(如鈉、鋅等)、非金屬元素(如碳、硫)和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等),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發現了一百餘種元素。對這些元素的性質研究,尋找它們的內在聯絡,是經過了許多人的努力,最後由**的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週期律,它對化學科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元素週期表是元素週期律的具體體現,它反映了元素間的內在聯絡,也是對元素的一種很好的自然分類。

17.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 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 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於原子的認識遠在西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202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18.原子結構: 原子雖小但是可分的

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即原子核所帶電量與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19.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1) 質子數決定了元素的種類和原子核外電子數。

(2) 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是否相等,決定該元素的微粒是原子還是離子。

(3) 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的數目與元素的化學性質關係密切。

(4) 稀有(惰性)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是8個電子(氦是2個)的穩定結構,化學性質較穩定,一般條件下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5) 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一般少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次外層成為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

(6) 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一般多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

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 化學基本概念知識點總結

基本概念 1 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 2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顏色 狀態 密度 氣味 熔點 沸點 硬度 水溶性等 4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可燃性 助燃性 氧化性 還原性 酸鹼性 穩定性等 5 純淨物由一種物質...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一基本概念 1 化學變化 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 2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 物理性質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顏色 狀態 密度 氣味 熔點 沸點 硬度 水溶性等 4 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可燃性 助燃性 氧化性 還原性 酸鹼性 穩定性等 5 純淨物...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酸 鹼 鹽 標籤 初三化學 中考熱點資訊免費訂閱 一 酸 鹼 鹽的組成 酸是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如 硫酸 h2so4 鹽酸 hcl 硝酸 hno3 鹼是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如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氨水 nh3 h2o 鹽是由金屬元素元素 或銨根 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