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2022-11-13 15:00:07 字數 5978 閱讀 9593

篇一:高一數學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高一數學組田鳳華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3)、(4)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完成了必修2、5的教學。現將本學期高中數學必修2、必修5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認識和感想總結如下:

一、根據學生學情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乙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乙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乙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但是,在開始的上課過程中,我常常看到學生茫然的眼神,以及一聲聲的「老師,我聽不懂!」讓我的內心覺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講的太難了?

太艱澀難懂了?這時候就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觀點出發,參考並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未必相同,理應先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後可以適當的進行針對性的備課與教學。

二、備課小組組內交流**

這一年來通過與同事和學生代表交流,一致認為在趕進度的同時,應該將學生的基礎夯實,並將高考的高頻考點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新課程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用生動的課堂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理解所學的基本知識點,把握學生在一節課內的情感流線,加強學生對解題過程的理解,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後才是讓學生熟練對知識點的應用。

教師還應合理使用教科書,提高課堂效益。對教材內容,教學時需要作適當處理,適當補充或降低難度是備課必須處理的。靈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少走彎路,提高教學質量。

對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應認真理解新課標,對課標要求的重點內容要作適量的補充;對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要作適當的調整。此外,還應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有些知識需要多次螺旋上公升,逐步加深。

1  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與交流,我們高一備課組成員達成對「精講多練」教學要求的共識,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力爭做到精講多練,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認真聽取學生對數學課的意見和建議

我經常把他們對數學課的感受以及意見和建議都寫在紙條上交上來(無記名方式),我在閱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和學生的基本情況:

1、講多練少。這一點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已經逐步改善。

2、課堂例題應以課本為主,出題要有針對性,還要從易到難逐步遞進。

3、題目講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驟要分明。

4、上課互動性的增強:在課堂中,對學生完成課堂練習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學生的解題情況,通過提問其他學生,讓全班學生幫助分析錯題原因,做到講、練、評的有效結合。

在這一屆高一學生中,3班的學生上課氣氛比較活躍,4班的氣氛相對沉悶一些,所以兩個班要區別對待,對於4班比3班更要有耐心、細心,不能太急於求成。每次備課、上課前都應先考慮上一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備課、教學。

四、對學生的要求及反饋

針對學生的上課表現以及課後作業情況,在期中考試後我明確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三個要求:

1、課前必須要預習新課內容。做好預習工作是學好這堂課的先決條件,沒有預習,就不知道這節課所要上的內容是什麼,自己所不會的是什麼,更不清楚新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哪了。

2、上課時必須準備一本數學專用的筆記本,用來做課堂筆記以及課堂練習所用。上課要做到動腦、動手、動筆,只有多動手做題,理解解題過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將知識點吸收、理解和應用,才能更好的記憶有關知識點。

3、課後及時完成複習,認真的對教材中知識要點進行梳理,並且盡量獨立自主地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練習和作業,通過練習鞏固基礎。多做題,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漏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

2  隨著全國新課標的改革不斷推進,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是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作為教師本人也希望能夠在自己今後的科研、教學上有所突破,抓住機遇,爭取機會,創造成績。

320xx-7-5

篇二:高一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高一上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23、24兩班的數學教學,完成了必修1、4的教學。本學期教學主要內容有:集合與函式的概念,基本初等函式,函式的應用,三角函式、平面向量、三角恒等變換等六個章節的內容。

現將本學期高中數學必修1、必修4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是關鍵,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進課程改革的前提。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對課改有所了解。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教學的目的、教學目標、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及教學內容的確定和安排。繼承傳統,更新教學觀念。高中數學新課標指出:

「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於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互動」。

2、合理使用教科書,提高課堂效益。對教材內容,教學時需要作適當處理,適當補充或降低難度是備課必須處理的。靈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少走彎路,提高教學質量。

對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應認真理解課標,對課標要求的重點內容要作適量的補充;對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要作適當的調整。此外,還應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式性質的教學,要多次螺旋上公升,逐步加深。

3、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注意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以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歸納、總結。引導他們更加主動、有興趣的學,培養問題意識。

4、在課後作業,反饋練習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課後作業和反饋練習、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這一環節的教學,也有利於複習和鞏固舊課,還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學完一課、一單元後,讓學生主動歸納總結,要求學生盡量自己獨立完成,以便正確反饋教學效果。

5、分層次教學。我所教的兩個班,層次差別大,32班主要是落後面的學生,初中的基礎差,高中的知識對他們來說就更增加了難度,而18班也是兩極分化嚴重,前面約20個學生的基礎紮實,成績在中等以上,而後面的30多個學生的成績卻處於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備課還是備練習,我都注重分層次教學,注意引導他們從基礎做起,同時又不乏讓他們可以開拓思維,積極動腦的提高性知識,讓人人有的學,讓人人學有獲。

6、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學生在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階段,往往(: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總結)會有些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例如新的競爭壓力,以往的學習方法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等一些問題困擾和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從下面幾方面下功夫:

(1)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思想觀念,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開學初,我就給他們指出高中數學學習較初中的要難度大,內容多,知識面廣,讓他們有乙個心理準備。對此,我給他們講清楚,大家其實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誰先跑,誰跑得有力,誰就會成功。對較差的學生,給予多的關心和指導,並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驕傲的學生批評教育,讓他們不要放鬆學習。

(2)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開始,有些學生有不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作業字跡潦草,不寫解答過程;不喜歡課

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不會總結消化知識;對學習馬虎大意,過分自信等。為了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我要求統一作業格式,表揚優秀作業,指導他們預習和複習,強調總結的重要性,並有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寫章節小結,做錯題檔案,總結做題規律等。對做得好的同學全班表揚並推廣,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學要批評。

通過努力,大多數同學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學習方法和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存在困惑

1、書本習題都較簡單和基礎,而我們的教輔題目偏難,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學生完成情況很不好。課時又不足,教學時間緊,沒時間講評這些練習題。

2、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的現象,更少鞏固練習的時間。勉強按規定時間講完,一些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來越多。而且知識內容需要補充的內容有: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與係數的關係;根式的運算;解不等式等知識。

3、雖然經常要求學生課後要去完成教輔上的精選的題目,但是,相當部分的同學還是沒辦法完成。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有的學生則是學習意識淡薄。

三、今後要注意的幾點

1、要處理好課時緊張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強對教材的研究;

2、注意對教輔材料題目的精選;

3、要加強對數學後進生的思想教育。

總之,作為一名高中的數學教師,一定要熟讀教材,突破重難點,把握考點,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我將把握好每一天,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篇三: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20xx-20xx學年度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高一數學

黃詠梅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一4班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本人以學校及教研組工作計畫為指導;以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為中心,以深化課改實驗工作為動力,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這就需要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自覺閱讀,提出問題,釋疑歸納的能力。

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終身受益。

1.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是教學中的乙個重要的環節。為了抓好這一環節,我常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好以下幾點,促使他們去看書,去動腦,逐步培養他們的預習能力。(1)本小節主要講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點?

(2)本小節還有哪些定理、性質及公式,它們是如何得到的?(3)對照課本上的例題,你能否回答課本中的練習?(4)通過預習,你有哪些疑問,把它寫在「數學摘抄本」上。

這些要求剛開始實施時,還有一定困難,有些學生還不夠自覺,通過乙個階段的實踐,絕大多數學生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為數學教師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顯得至關重要,而應採用組織引導,設定問題和問題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問的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課後作業,反饋練習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後作業和反饋練習、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這一環節的教學,也有利於複習和鞏固舊課,還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完一節、一課、一單元後,讓學生動手「列選單」,歸納總結,要求學生盡量自己獨立完成,以便正確反饋教學效果,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把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

二、數學教育創新

創新應該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勤於思考:

創新的前題是理解。我們知道,數學離不開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質,這些性質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現出來。對定理、公式少不了要進行邏輯推理論證,形成這些論證的理路需要思維過程。

為此,我們首先必須讓學生對學習的物件有所理解。因為數學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緊張思維活動後的理解,只有透徹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認知結構。這就需要拼棄過去那種單靠記往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數學結論,然後套用這些結論或機械地模仿某種模式去解題的壞習慣。

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於思考。對知識和方法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如:

為什麼要形成這個概念?為什麼要匯出這個性質?這個性質、定理、公式有什麼功能?

如何應用?勤於思考的表現還在於對認知過程的不斷反思、回顧,不斷總結挫折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避免墨守成規,勇於創新。

2.善於提問:

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觀察、感知學習的物件以後,要學會分析,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於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問題,多角度,全方位地**,並提出質疑。作為乙個中學生,不見得什麼問題都能自己解決。我們倡導的只是能對學習的物件提出多角度的問題,尤其是善於提出新穎的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

我認為會提問是創新的乙個重要標誌。

3.解決問題:

學數學離不開解題,解題是在掌握所學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運用。解題可以訓練技巧,磨鍊意志。在解題過程中,首先應判斷解題的大方向,大致有什麼思路,在引導學生解題的探索過程中,要注意聯想,要學會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識、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並善於在解題全過程監控自己的行為:

是否走彎路?是否走入死胡同?有沒有出錯?

需要及時調整,排除障礙。這樣長期形成習慣後,往往可以別出心裁,另闢解題捷徑。這種思維品質也是創新的重要標誌。

為了讓學生達到這個境界,必須讓學生明確不要為解題而解題,要在解題後不斷反思、回顧,積累經驗,增強解題意識,提高能力。

黃詠梅20xx.07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齊科智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一 4 6 班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本人以學校及教研組工作計畫為指導 以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為中心,以深化課改實驗工作為動力,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古人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教師...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總結1

個人工作總結 本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我擔任了高一八班 高二文科一班 文科二班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一學期來,在學校領導的關心 支援下,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盡職盡責做好各項工作。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畫

2011 2012年度第二學期高一數學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畫為指導,以貫徹新課程理念,推動課程改革為中心,認真落實區教育,教學工作精神。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開展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學科教學新模式,開展校本的教學特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