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語言分析之阿甘正傳

2022-11-11 10:48:03 字數 3299 閱讀 1015

好萊塢一直以來都是電影的王國,大量的商業巨制電影從這裡產生,進而風

靡世界。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經典的電影,《阿甘正傳》就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好萊塢大片。今天我們就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部經典的作品。

本片改編自一部同名**,影片通過阿甘對自己生活的講述,深層次的剖析了美國當代歷史,以幽默的方式對社會現象和戰爭進行諷刺。作為一部以人物記錄歷史的影片,阿甘作為主要線索,經歷了美國最動盪的一段歷史。影片也同樣倡導了美德的回歸,進行正確的精神引導,大力提倡人性關懷和人文主義精神。

它是好萊塢反智潮流電影中的經典名作。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的時代。於是好萊塢便出品了一系列貶低現代文明崇尚回歸原始闡釋人性的影片。其中《阿甘正傳》便是通過乙個智力障礙者的視角,描述了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戰,**醜聞,外交,種族衝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與人們生活的生活狀態——多數人的消極頹廢與盲目熱情。

《阿甘正傳》這部影片就是讓美國人回顧自己的歷史,重新審視自己。阿甘在此片中被塑造成乙個天生弱智,卻具備了人類最優秀美德的人。他坦蕩的面對生活帶給他的挑戰,在混亂中接受錘煉,只衝著乙個方向奔跑,最終跑向了他的終點。

這是一部人生寓言,帶給人們歡樂的同時,引發了廣泛的思考。

在這部影片中,人物造型有很強烈的對比。阿甘的形象出現時一般是清爽整潔的,與影片**現的其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湯姆漢克斯成功的塑造了乙個先天性智力殘疾,卻樸實真摯的阿甘。

幼年時阿甘拙笨,說話緩慢而堅定,而成年的阿甘說話滔滔不絕,包含了一種絕對的自信。珍妮,她一直是阿甘的天使,正因為聽了珍妮的話,阿甘才能永不停歇的跑著。但是與阿甘不同,她的生活始終是隨波逐流居無定所的,她從生活上到精神上都是個流浪者,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她想成為歌星,卻只能在街上或者色情酒吧裡賣藝,與一幫狐朋狗友們吸毒。她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色情,暴力,毒品這些負面因素。所以影片塑造出的珍妮的形象總是陰暗的,模糊的。

但是她對阿甘又是真誠的,所以在影片結尾處,珍妮的形象又回歸了初識阿甘時的純潔美麗。丹中尉,一開始出場便是狂野的,翻臉如翻書,上一刻還在開玩笑下一刻又在嚴肅的下達命令。他在戰場上一門心思的求死,延續他家族的「光榮」捐軀歷史。

在做完截肢手術後的丹中尉異常絕望,他認為生活的希望全都結束在了戰場上,他本該死在那裡,對阿甘的救命之恩完全不領情。從戰場回來後變得有些神經質,穿著邋裡邋遢,說話粗聲粗氣,宣洩著他的不滿。但是在新年夜裡,他的悲傷抑制不住的外洩,讓觀眾感受到他真正的內心世界。

後來在海上他與風暴進行搏擊,又以不屈不撓的反抗者形

象出現。最後「他和上帝講和」後,以及在阿甘結婚時出現的形象是溫和的,這是他在經歷人生幾大起伏後回歸本性的表現。

影片的拍攝技巧也是很值得稱道的。在體現珍妮和阿甘兩個人的生活時,經常用不同的光效和色調。在阿甘的生活中,大量的運用暖調。

而珍妮的生活片段則運用較多的冷色調。影片中多次出現阿甘跑步的畫面,跑步在這部**裡面算是出現最多的動作段落。第一次跑步,阿甘擺脫了他腿上的支架,在這一場景中依舊出現大量的綠色,背景擁有很清晰的輪廓,自然的和諧美麗使人心情明朗。

第二次他得到了橄欖隊教練的青睞,隨後憑藉著跑步這一特長,為橄欖球隊贏得了比賽的勝利,在這一場景**現了大塊的紅色和黃色,觀眾席上也是大片大片的紅色標語,把球場比賽熱烈氣氛烘托起來,讓人興奮。依舊是暖色調為主。隨後是越戰中他在叢林中奔跑,救了自己的戰友們。

這裡也是使用大量的綠色和黃色,並且光線充足,線型較為清楚,營造出很好的光影效果。與阿甘的生活段落色彩刻畫相比,珍妮的生活環境大部分降低了色彩的明暗度,表現起其生活的壓抑,同時體現珍妮本人內心的消極厭世。影片通過這種明暗,色調的對比方式,暗示了阿甘與珍妮兩人個性的相悖與命運的走向。

而在最後,珍妮重新回到阿甘身邊的時候,兩人的內心世界逐漸相統一,珍妮場景的色彩也與阿甘趨於一致,光效也統一使用了自然光效。珍妮一身白色裙子向阿甘走來,色彩又如同兩人幼年的時候,白色與綠色相間,開闊明亮,充滿朝氣。讓觀眾明白珍妮的生活已經不像從前一般,而是以一種更樂觀的方式面對人生,也喻示了珍妮經歷若干波折後的精神上的重生。

影片通過對光線與色彩的配置,更加完美的塑造出人物性格,也表達了導演的意圖和影片的主題,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同時能激發觀眾的想象裡,讓觀眾潛意識的接受這些暗示資訊。色彩與光效的使用也推動了敘事,增強影片真實感,加強了影片的觀賞性。

在這部影片中有乙個非常重要的道具,想必也給觀眾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那根飄浮著的羽毛。這根羽毛也多次出現在鏡頭當中。影片一開始便以羽毛作為視線引導,鏡頭追隨羽毛,一直到人物出現。

結尾處,羽毛又隨風而起,飄盪到更遠處。在《阿甘正傳》的一開場,一根羽毛引導觀眾的視線,同時出現了開場**,鋼琴的輕盈與小提琴的柔美融合在一起,為「羽毛」塑造出聲音造型,也推動著影片的氣氛。隨著羽毛的起伏,觀眾感受到的**也是如羽毛般飄忽不定,隨風飄盪,正如生活一般充滿了不確定感,難以預料。

而在影片結尾處又重複出現這一主題,此時,**的含義卻多於開頭,有了乙份對生活的感慨,多了幾分感動。生活就像這根羽毛一樣,或隨風飄盪,或落於塵泥,我們無權選擇它的方向。但是我們有權利選擇如何面對。

在美國的社會中一直存在著種族歧視的問題。種族問題也是《阿甘正傳》中的乙個重要元素。首先是阿拉巴馬的民權運動,州長華萊士拒絕黑人入校,但最

終妥協。在開往軍營的車上,觀眾可以看到車上都是白人與白人坐在一起,黑人與黑人坐在一起。阿甘在車上碰上了從前在校車上一樣的釘子。

最後他和黑人巴布坐在一起,這也是他在軍營中唯一的好朋友。巴布的祖先都是做蝦的,在飯店裡給白人端菜。在阿甘送給巴布母親股份之後,人物關係轉換了,換成了白人給黑人端菜。

種族問題以乙個幽默的報復方式呈現處理。

電視在這部影片裡成為重要的敘事手段,通過它,展現了美國當代的政治文化包括阿拉巴馬州民權運動,華萊士被射傷,甘迺迪**接見全美大學生橄欖球隊,詹森**接見越戰功臣,甘迺迪**被刺殺,福特**被刺殺,尼克森水門事件,還有登月電視新聞經常作為乙個剪輯點建立起鏡頭與鏡頭,段落與段落只見的關係。在敘事上,也承擔了乙個重要的角色,為我們呈現出美國社會狀態——暴力衝突嚴重,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國內的真實情況。

聲音是一部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人聲在影片中表現為對話和旁白以及內心獨白,整個故事由阿甘的旁白來講述,阿甘的聲音柔和,平緩,情緒起伏不大,娓娓道來,奠定了整部影片舒緩平實的基調。幼年時的阿甘,說話有些木訥,字字清晰,雖然拙笨但是很樸實。

阿甘總是重複「笨有笨的的作為。」,這句話塑造出了阿甘自信的性格,而「我更加的思念珍妮。」這句話貫穿影片始終,成為珍妮場景與阿甘場景的剪輯點,連線兩個人的關係,推動了情節發展,也讓我們看到了乙個感情專一,真誠的阿甘。

而電影**,也記述了這一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搖滾。電影中的搖滾**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幫助影片敘事推進影片節奏,也同樣發人深省,突出了人道精神和人文主義情懷。音響為影片增添了生活氣息,阿甘的場景中,總是寧靜的,充滿自然的氣息。

而珍妮的場景中,充滿了城市噪音,是浮躁而喧鬧的。這些場景中,導演想要表達的是對現代工業的排斥與對自然的嚮往。

讀阿甘正傳有感

最近和媽媽讀了一本書,書名叫 阿甘正傳 讀完以後,使我受益匪淺。故事講了乙個智商只有七十五且腿部有殘疾的孩子成功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怕被人的嘲笑,靠著自己執著的信念,最後成了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乙個道理 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乙個蘋果,但上帝咬的通常是發青的一面,而把紅的一面...

阿甘正傳觀後感

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太空,或墜入深淵,阿甘的人生正是如此,雖然他是乙個弱智兒,但他卻擁有一顆純潔而善良的心,他永遠記得的是媽媽的叮囑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將會嚐到的是什麼味道。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一點也沒有...

《阿甘正傳》觀後感

跑,阿甘,快跑 在一條鄉間小道上,一位少年飛速地奔跑著,如同風一般,向前跑著 這位少年就是影片的主人公 阿甘。影片講述了這個智商才75的男孩從要進特殊學校上課,到進入大學橄欖球隊,成為越戰英雄,捕蝦船長這一傳奇的故事。他常常以自己那特有的,不同於常人的思維思考著一切,做出了一些讓我們哭笑不得的滑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