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自評對大學生求職結果顏值歸因的影響研究

2022-11-01 11:36:06 字數 5019 閱讀 9764

□李林竹李豔軍

摘要:在如今被認為「看臉」的社會氛圍中,大學畢業生是否也形成找工作要看顏值的求職觀念呢?研究基於內部合理化、利己主義歸因偏差和個人控制感理論構建研究框架,通過506份大學生調查問卷資料進行實證檢驗。

結果表明大學生對求職結果的顏值歸因程度集中在中等偏下水平,分布較為分散;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有正向影響,個人控制感對這一影響具有調節作用,在求職失敗或不了解招聘過程等個人控制感較低的情況下,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的影響更顯著;此外,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的影響存在性別差異,該影響在女生群體中顯著,在男生群體中不顯著。

關鍵詞:顏值自評;顏值歸因;內部合理化;利己主義歸因;個人控制感

1 引言

一年一度畢業浪潮中,那些習慣了穿著隨意的男生們開始套上西裝、穿起皮鞋、管理**和髮型,而平時不化妝的女生們也學起化妝術認真打扮自己,就連求職簡歷上的**也都是選取最靚麗的、經過批圖軟體處理過的頭像。這些畢業生的目標就是找到乙份好工作。在如今被認為「看臉」的社會氛圍中,一些人將工作是否順利、生活是否幸福等歸結為個人長相、身材等因素,即對「成功」進行顏值方面的歸因。

那麼,大學畢業生的上述行為是否說明他們也形成找工作要看顏值的觀念呢?這種觀念的形成又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已有關於顏值及其對求職結果影響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相貌的刻板印象上——「美的就是好的」(dion,berscheid & walster, 1972)。一些研究認為長相好的求職者比長相差的求職者更受歡迎(shahani,1993; megumi al. , 2003),即使是那些富有經驗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也同樣難以避免關於外貌的刻板印象(dipboye, 1977)。

然而這些研究都是從招聘者的角度分析顏值對求職結果的影響,如果從應聘者角度反觀顏值對求職結果的影響,現今大學生會將求職成功的原因歸結為個人顏值嗎?這方面的研究迄今為止仍處於理論空白。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高顏值的人還是低顏值的人對這一問題均存在一些矛盾心理。對自身長相不自信的人一方面調侃這是乙個看臉的時代,另一方面他們極力否認這種觀點,期望考官考察一些其他品質,而不是看重顏值。而對於自身顏值評價高的人來說,一方面他們因為感知到自身具備顏值這一優勢,內心隱隱地期待考官在面試過程中因其容貌給予加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意被他人稱作「花瓶」,不願承認自己是靠容貌而得到錄取的。

顏值對於找工作重要還是不重要,作為應聘者作何想法?顏值自評會否影響其對求職成功的顏值歸因?如果有影響,其影響的邊界又是什麼?

研究基於認知失調內部合理化理論和利己主義歸因偏差理論構建研究框架,並通過對506份大學生調查問卷資料進行實證分析,以期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為社會和相關組織了解和**大學生求職心理和行為,培養大學生積極上進的求職態度提供借鑑,對做好大學生求職心理輔導工作,營造陽光正向的就業氛圍具有現實意義。

2 理論與研究假設

顏值是從日語舶來的網路詞彙。顏,顏容、外貌的意思;值,指數。顏值即表示人物顏容英俊或靚麗的乙個指數,用來評價人物容貌。顏值自評指個體感知到的自身顏值高低的評分。

歸因就其字面意義來說,指的是「原因的歸屬」,即將某個行為或事件的結果歸於某種原因,具體來說是指個體對他人或自我的行為及行為原因的知覺和分析,即對這些行為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可以說歸因是一種過程,是對他人或是自己的行為或事件的結果進行分析的過程(丁立平,張金海,2003;劉永芳,2010)。求職結果的顏值歸因即個體對求職結果進行原因分析,將求職成功與否歸結為個人顏值的過程。

那麼個人如何進行歸因呢?kelley(1967,1973)提出我們會通過收集各種資訊和資料進行歸因。歸因的前因包括資訊、信念和動機(kelley & michela,1980)。

後來weiner(1986)對歸因領域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得到乙個綜合歸因研究模型,該模型從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角度提出前因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特定的資訊、社會常模、情境因素、因果圖式、歸因偏見、先前經驗、個體差異等。

而顏值自評作為自我感知的一項資訊是否影響歸因過程?本文以認知失調內部合理化理論和利己主義歸因偏差為理論基礎對此問題進行假設。

認知失調理論是指由兩個或兩種以上不一致的認知所引起的不適的驅動或感覺(brehm & cohen,1962)。認知失調會引起不適,為減少這種不適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一些東西(比如態度或行為)來降低認知失調。這種無意識的改變就是內部合理化的過程。

道理近似於「酸葡萄」效應,因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同理,當人們感知到自身顏值低時就認為顏值不重要,以此獲得心理的平衡。這種歸因可以使人們提高自我價值、避免自尊受打擊,能夠更坦蕩的面對自己,從而可以積極地生活。並且這部分人會增強讓努力合理化的動機,即使求職失敗,也會認為自己可以通過更加努力和提高能力來取得成功。

如果低顏值的人在心理上認同外貌很重要,就會愈加自卑難以自處,嚴重者會心理扭曲。

利己主義歸因偏差指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在進行歸因時,人們不一定是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分析原因,而是盡量使自己處於有利的地位,簡單地說,當人們的自尊受到威脅時,他們通常採取自利歸因,將積極的結果歸因於自己,將消極的結果歸因於環境(robins & beer, 2001)。人類是複雜的有機體,在特定時刻,我們的想法和行為是由各種交叉動機引發的。

數年來社會心理學者已經發現人類有兩個特別重要的動機:維護良好的自我感覺的需求和盡可能準確的需求(elliot aronson, timothy d. wilson, & robin m.

akert,2012)。利己主義歸因的目的正是在於保持或提公升自尊,這個目的迫使你找出對你最有利的「因果關係」(snyder & higgins, 1988; greenberg, pyzczynski,& solomon, 2000; wann & schrader, 2000)。實際中是否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高顏值的人在思考求職的影響因素時,因為感知到自身占有顏值這一優勢資源所以會突出顏值對求職的影響,以使自身感覺良好。

而低顏值的人在進行歸因時,由於自身不占有顏值這一優勢資源,於是潛意識裡削弱顏值對求職結果的影響,而將求職的影響因素歸於顏值之外的事物上,例如個人能力、思想品德等可控、且自身占有的優勢資源。這種歸因在心理層面上可以使低顏值提高自我價值、避免自尊受打擊、能夠樹立努力的方向積極進取,從而保持良好的自我心態。

綜上而言,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顏值自評正向影響求職結果的顏值歸因程度。顏值自評越高的人,顏值歸因程度越高,而顏值自評越低的人,顏值歸因程度越低。

burger指出,個人控制感(feelings of personal control)是指人們對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改變和解釋環境中發生的事件的一種能力感知。個人控制感理論認為,控制感不同的個體,對事物的認知和反應也不同。當個體的控制感受到威脅時, 其知覺加工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甚至產生一定的偏差來滿足個體對秩序感和結構感的需要(郭昫澄,郭永玉,2012)。

一方面個體努力改變環境來滿足自身需要, 稱作首要控制(primary control);此外,當個體處於一種低控制情境之中時, 自身的努力無法達到預想的結果和目標, 個體通過對自我的調節來努力接受現實狀況並且適應環境, 這種情況被稱為次要控制(secondary control)(rothbaum & weisz, 1982)。morling 和 evered (2006)強調次要控制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不僅是乙個被動接受環境的過程,還包括對自身狀態的調節來對環境做出積極的評價, 從而達到適應環境的結果。而內部合理化是指通過改變自身的一些東西(比如態度或行為)來降低認知失調,該思維過程與次要控制的方式正相吻合。

利己主義歸因偏差指的是人們在進行歸因時盡量使自己處於有利的地位,這與次要控制的目的相契合,都是為了降低控制感威脅對個體心理造成的失衡。因此,個體在控制感低時進行歸因可能會伴隨內部合理化和利己主義歸因的思維過程啟動。

如果個體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持續體驗到不一致性即會產生不可控制感(uncontrollability),這就意味著控制感缺失(white, 1959)。也就是說,我們評估自己對某一事件的控制力,通常依據我們以往的經歷與我們自身的表現——在嘗試行動中感受到的成功和失敗。當乙個人求職成功時,他對求職這件事情便有更強的控制感,反之亦然。

在應聘領域,求職成功者對工作機會擁有較多的自主權,對於自身控制求職結果的能力的信念較強。相對比沒有找到工作正在求職的學生而言,求職成功者對找工作的控制感較強,求職壓力相對較小,因此他們可能會從理性客觀的角度解釋顏值對求職的影響問題,不易受到自身顏值高低的影響。而沒有找到工作、正在求職的同學求職壓力較大,對求職的控制感威脅較強,為了減輕這種威脅,他們利用積極思維調整自己的認知,在心理上更期待乙個利己的結果。

此時,這些控制感較低的人更容易受到主觀因素——內部合理化和利己主義歸因偏差的影響。

此外,對於還沒有實際接觸到招聘過程的非畢業班同學,他們缺少求職實踐,對求職程式、應聘要求、面試流程等資訊關注較少,缺乏了解。按照斯金納從歸因角度得出的觀點,控制感是一種認知建構,是一般化、泛化的概念,這些不了解招聘過程的人對求職的認知程度更低,不確定性更高,因而對求職的控制感更低,更容易從認知上啟動無意識歸因過程。

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a:當個人控制感高(求職成功、知曉招聘過程)時,顏值自評不會對顏值歸因的產生顯著差異。

假設2b:當個人控制感低(求職失敗、不了解招聘過程)時,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的影響顯著:顏值自評越高的人,顏值歸因程度越高,而顏值自評越低的人,顏值歸因程度越低。

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強調男女的認知風格是不同的,「男人較為理性 ,女人較為感性」 「女性易受暗示、富有情感、推理能力差,男性果斷、獨立、善於思考解決複雜的和帶有創造性的問題」(彭賢,馬素紅,李秀明,2006)。那麼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的影響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呢?

追溯心理學中性別差異的研究,彭賢等人(2006)採用實證方法研究大學生的認知風格,得到與傳統觀念相一致的結論:女生在情感、直覺方面表現較男生突出,男生則在思維和感覺專案占有優勢;男人從客觀成果的角度衡量問題,女人注重內心的情感和直覺感受。據此可以推斷,女性更容易受到內部合理化與自利主義歸因偏差等主觀因素的影響,男性不易受主觀因素影響,而傾向於從客觀因素分析顏值對求職的影響。

進而推斷,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的影響存在性別差異,男生的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不具有顯著影響;而女生的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產生顯著的影響。假設如下:

假設3:男生的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不具有顯著影響;而女生的顏值自評對顏值歸因產生顯著的影響,高顏值自評對應高顏值歸因,低顏值自評對應低顏值歸因。

3 研究方法

研究涉及「顏值歸因」和「顏值自評」兩個構念。顏值歸因的得分表示被試將求職成功與否歸結為個人顏值的程度,顏值自評的分數表示個人感知到自身相貌好看、滿意和自信的程度。筆者通過對多名參加過求職的大學生的深入訪談,考慮求職過程的實際狀況,並在參考其他問卷設計的基礎上設計顏值歸因與顏值自評兩套測量量表。

大學生村官自評報告

自評報告 肖口鎮馬寨村主任助理董雲飛 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積極響應中組部 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的號召,我於2010年9月光榮的成為了太和縣的一名大學生村官,現任肖口鎮馬寨村主任助理,近一年來,在各級領導的精心培育和教導下,我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在思想品德 能力素質 學習工作...

中科大學生魔方協會自評

校學生魔方協會星級評定自評報告 2013 2014年度 2013 2014年是魔方協會成立的第三個年頭。作為乙個年輕的社團,這一年裡,我們魔方協會本著豐富校園文化,發展魔方運動的宗旨,開展了一系列多樣的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我們的群體中來,協會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質...

行政管理專業簡歷大學生個人求職簡歷經典值得擁有

基本資料 姓名 王二小性別 女 出生年月 1986.12戶口 北京 學歷 本科政治面貌 黨員 聯絡 86 134 5678 222電子郵件 教育背景 2003.9 2007.7 北京大學行政管理本科技能證書 熟練使用photoshop ai等軟體 初級商務秘書證書 大學英語六級 cet 6 全國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