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教案

2022-11-01 09:39:03 字數 4134 閱讀 7017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步入初中已經近乙個月了,我想,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最為關注的莫過於學習進步、成才成學了。那麼,怎樣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漢名相,智慧型化身諸葛亮.

相信通過和他的對話,你一定在學習和修身養性方面有很多收穫!

(板書《誡子書》)

(二)初讀,讀熟課文:

1、解題:

《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教師範讀,學生聽讀,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

(2)注意詞句停頓。

3、提示長句停頓。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指定學生誦讀,餘生糾正,後齊讀)

4、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互讀。

5、指定優、中、困學生各一名朗讀,聽者點評(從字音、停頓兩方面)。

6、教師領讀,學生輕聲跟讀,注意體味語調、語速的變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讀,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小組合作,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不成的,小組長整理準備發布.師巡迴指導,參與討論。

(1)鞏固強化:

a、詞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明志…以致遠…;廣才;勵精;治性;馳;去;非志無以成學…遂成枯落(提醒學生注意加橫線的詞類活用及一詞多義字)

b、句子:

a、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處理措施:

a、讓學生聯絡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後總結成型。

b、師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a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以b句的翻譯為例:年華隨著時光飛馳,意志隨著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無益……

(四)研讀,賞析文章:

故事引子:諸葛亮為相數十年,效忠先主,輔佐後主,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為後人傳誦。

由此引申:

1、集體**: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麼?(學生舉手發言)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字作者抓住乙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分別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讀,聯絡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問題引申:聯絡現實人世,充滿**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提示結合自身品性、周圍例項及社會**腐敗現象、「八榮八恥」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優秀代表發言)

(五)朗讀,積累詞句: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1)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並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自己思考,小組交流,個人回答)

警句推薦:

a、淡泊: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2)積累文章或與之相關的名言警句於讀書筆記上。

(六)師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和疑問。

三句話和同學們共勉:大志成大學成大才,小志成小學成小才,無志不成學不成才。大志就是與歷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願同學們早立大志,靜心讀書,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大才!

(七)作業設定: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植樹的牧羊人》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14 植樹的牧羊人

知識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關鍵詞,評價牧羊人形象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標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環保因素,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 1. 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

摘取關鍵詞,評價牧羊人形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但假如每一代人都想著後一代人去栽樹,何時才有樹可乘涼呢?

沙漠裡想一下子長出大樹的想法只能說是痴人說夢,而唯一的結果只能是被活活曬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獻精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認識一位植樹的牧羊人

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概括文章內容 1.文章寫「我」三次拜訪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

一訪牧羊人,畫面一:被棄置的村莊二訪牧羊人,畫面二:綿延的森林三訪牧羊人,畫面三:

充滿活力的田野 2.閱讀相關語段,完成下面**。 層次內容牧羊人的活動環境的變化一訪牧羊人(2023年) 為」我「打水,揀橡子,種橡樹。 荒野無際,泉眼乾涸,房屋倒坍二訪牧羊人 (時隔6年) 改養蜜蜂,一直在種樹橡樹、山毛櫸樹、白樺樹成林,看到了溪水。

三訪牧羊人 (2023年6月) 無建起乾淨的農舍、泉水源源不斷,一萬多口人幸福生活。 3.文中的牧羊人都種了哪些樹?他又是怎樣種植橡樹的?

明確:種的樹有:橡樹、山毛櫸、白樺樹;先是認真挑選橡子,然後把裝著橡子的袋子在水裡泡一下,最後用鐵棍在地上戳了乙個坑,在坑里放進一棵橡子,再仔細埋上泥土。

【教學備註】 ‖教學提示‖ 本文記敘事件以時間為序:大約四十年前——大戰結束後——2023年的6月。理清這一順序,各用乙個偏正短語概括即可目標導學二:

評價人物形象文中的牧羊人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並進行概括。 作者評價牧羊人的句子有:

(1)他很少說話,但可以感覺得出是乙個充滿自信、意志果斷的人,因為他在這個荒涼的高地砌起一棟石頭房子。  (2)儘管生活並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卻很整潔。他的鬍子刮得乾乾淨淨,衣服也一針一線地仔細縫過,看不出任何補丁。

(3)戰爭對他一點兒影響都沒有,這段時間他心無旁騖地一直在種樹。 (4)更不曾有人想像過光憑乙個人的毅力和愛心,能讓大自然有所改變。 (5)這個男人告訴我們,只靠身體力行和蘊藏的品德,便能將荒地變成沃土。

…… 所以,牧羊人是乙個充滿自信、意志果斷、外表整潔、心無旁騖,有毅力、有愛心、身體力行、慷慨無私的人。 ‖學法指導‖ 概括人物形象,可以去找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也可以去找作者的評價。本文有多處評價牧羊人的語句,把它找出來即可。

目標導學三:把握文章主旨 1.作者以「植樹的牧羊人」為題有什麼含義?

在英文中,「牧羊人」還是**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復一日的植樹,終於使荒漠變成了綠洲,使上萬人受惠,其行為宛如救世的**。作者以「植樹的牧羊人」為題,飽含讚美之情。

2.文章結尾段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結尾段運用了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作者抒發了對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讚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的品質,在內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結構上同開頭段照應,使得結構嚴謹。

三、板書設計

一訪牧羊人,畫面一:被棄置的村莊

二訪牧羊人,畫面二:綿延的森林

三訪牧羊人,畫面三:充滿活力的田野

誡子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警句 理解主旨,勤學勵志。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教學方法 閱讀法,學導法 教...

諸葛亮的誡子書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也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第一課 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 學須靜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

2019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誡子書》練習含答案

誡子書 練習 一 填空每空1分 誡子書 選自作者是 字 他是三國時蜀漢的偉大的 2 用 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每個句子中,每個分句只划一次。1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4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5 年與時馳,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