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下學期工作計畫高三

2022-10-27 00:33:02 字數 4535 閱讀 3859

1、2月份完成選修3、4的複習

2、3——4月完成二輪複習

3、5月初——中旬進行熱點複習

4、5月中旬——5月底:回歸課文,落實課文基礎,尤其是課文中的習題

5、6月初,對做題方法的總結(課件已做好)

1、選修3、4

給學生提供知識結構以自學(這是高二學習的內容,學生比高一時要重視,因此,知識結構相對完整),重點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目標部分,配以自編練習。

2、二輪複習

共分13個專題,每個專題4節課。做如下安排:第一節課,按政治、經濟、文化、人物、戰爭、改革、遺產等子目要求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第二節課,教師根據一輪複習中學生體現的知識盲點做查漏補缺和拓展延伸。

第三節課,講評配套練習。第四節課,講評歷史組集體彙編相關新題和經典題目,重點是選擇題。

3、熱點複習

與政治學科的時政相結合,引入歷史,對熱點進行剖析,提高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時政,學以致用。

4、回歸課文

每年高考都有4——8分的考查點來自課文的非正文部分。利用課文提供的相關材料,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又培養學生的閱讀材料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已經準備好)。

新高中課程計畫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高考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1、教師視野不夠開闊,業務鑽研不是特別到位。

2、有時知識點落實不是很到位,學案沒有做到及時、全面地檢查。個別同學存在不完成作業現象。

3、做題很多,但學生沒有完全消化掌握,做過的題繼續出錯。以後,要強化糾錯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錯題。

4、學生初中時歷史課沒學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別是時間概念很模糊,今後應適時穿插、講解有關通史知識。

5、學生聯絡、歸納能力有待加強,答案寫得過多,要點提煉不出來。

6、對材料題的變化研究不夠,定勢思維傾向有待克服。

7、讀題、審題能力有待加強。(審題時間太短,審題不清便匆忙下筆)

全學年總體安排三輪複習。

第一輪按專題模組加通史複習,側重專題模組。(從20xx年7月——20xx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實基礎。意思是說緊扣課標和考綱,按教材進行單元複習,適度關注通史。

我們制定的目標是「全面、細緻、系統,紮實,注意基礎知識落實」,我們把它稱為「地毯式」掃瞄。時間比較長。第一輪複習是基礎,是學生高考成功的關鍵。

第二輪主要根據考試說明的順序,通史加專題複習,側重通史。(20xx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二輪複習時,以通史體例輔之以熱點問題進行,學生只有對某一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特徵有了全面地認識,才能「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三輪搞強化訓練,側重練、講、評和回歸教材。(20xx年5月上旬——6月6號),目的是提高解題能力,查缺補漏。我們提出了「調整(心態)、鞏固(基礎)、充實(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針。

要求學生抓好兩條複習主線,一方面是對照《考試說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標題,注重基礎知識,把握階段特徵;另一方面是對照試卷看題目,查漏補缺,以適度緊張的平常心、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自信心。例如我們要求學生結合《考試說明》,最後落實每乙個考點,個個過關。

1、強化訓練。堅持天天練(每天1——2題)、周練(30個選擇,四個大題)。有做必看,有看必評。

多進行面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規範化問題、審題不細問題、基礎知識不牢固等問題。

2、多與學生溝通,增加感情投資,讓學生喜歡學歷史。

3、多多向兄弟學校學習,取長補短。學習兄弟學校好的複習方法,落實措施等。

4、研究考試說明,做到分頭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擴大課程資源,提高對熱點問題的敏感性。

5、多鑽研業務,多關注史學動態,多研究高考,及時了解高考資訊的變化。

6、加強對應試技巧的研究與落實,向規範化審題、答題要分數。

本屆高三歷史班共有學生76人,其中應屆學生70人,復讀生6人,應屆學生中有藝術類學生15人,班級的人數和藝術生的人數超乎正常,教學和管理難度很大。復讀生中只有2人是歷史類的復讀生,另4人由物理科轉為歷史科。就高考成績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為501分,整體勢力較差。

本屆專業班人數多,底子差,落後面較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標的完成都有相當難度。針對以上情況,屆教學工作的主體構想是認真領會和貫徹執行學校和級組關於20xx屆高考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高考變化的新特點,認真研究教學和備考工作,力爭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1、認真領會《考試說明》精神實質,明確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

20xx年高考歷史《考試說明》著重強調考查學生對各學科知識整體把握,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突出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突出對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倡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此,我對本屆高三歷史專業班的教學工作做如下設計和構想:

從考試目標與要求來看,歷史學科考試內容在保持前兩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變化,其明顯的變化可以用「增、減、挪」三個字概括。

「增」是指中國史增加了東漢豪強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第二次鴉片戰爭、早期的民族資產階段和無產階級、北洋軍閥政權的建立、帝國主義侵略和加劇、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運動、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學、藝術和史學、***《論持久戰》的發表、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世界史增加了義大利統

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三國軸心的形成等。

「減」是指新刪掉了幾次農民起義運動、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殖民的擴張、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經濟的發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內容調整了順序,給人更強烈的印象。例如,《考試說明》中世界近代現代史部分以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為主線編排,即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期的世界、壟斷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的世界。美國的霸權政策調整後的順序為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畫、德國的**和北約組織的形成、美國在亞洲進行的區域性戰爭。

2、探索建立知識整體結構的最佳方法,尋找知識考查的切入點。

高考歷史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因此在高三歷史複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覺尋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複習方法,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學科知識並進行學科知識的聯想、拓展和遷移能力的自我訓練。由於各學科特點不同,複習方法側重點也不同。歷史學科側重歸納、比較和概括歷史知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史鑒今,注意史論結合。

可將現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點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運用圖導法建立知識整體結構。採用相關知識統整表、知識結構**、知識結構螺旋形等方法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乙個有機整體,以期在知識的交融、各種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3、加強對專業的點撥和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寬和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更是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教師要多進行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讀書和思考中聯絡實際,提出並解決問題。我想師生首先要重視對《考試說明》上所提供的題例和樣卷、重視近兩年高考文綜試題的研究,從中體會高考「怎麼考」(出題思路),從其參***中體會「怎麼答」(解題思路、答案組織、文字表述等)。

研究高考試題(典型的、適量的)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選用綜合性的練習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題目中各種資訊(文字、**、**、地圖等)的判讀和分析,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以提取有效資訊,有針對性的解題。

第三,我們要求學生課外選取材料編制一些試題,並寫出命題角度,考查的知識和能力範圍,答題的切入點和思路並擬定答案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試題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答題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指導學生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範圍,然後確定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範表達。要用規範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培養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史論結合。

第五,在試卷分析時要結合教材抓住主幹歷史知識,理清線索,對基礎知識進行重組,理清因果關係和背景及意義,提公升理性認識,構建較完整的歷史知識網路。因此,試題分析時不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麼),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最後還要把每個選項對應到教材中相應的歷史階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選項內容重新組題,以達到做一道選擇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資訊量。

第六,在複習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題讓學生在全新視角中觀察歷史問題,以活化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綜合科完成中國歷史上下冊的教學,並適當進行相應的單元知識串講。

2、專業班的歷史教學本學期完成中國古代史的新課教學和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的第一輪複習,其中下冊因時間關係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學期開學後乙個月之內完成。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對歷史事物認知和分析評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專業班全面強化基礎,狠抓落實,同時全面加強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高考的針對性訓練。

5、抓好專業班的培優工作,確定典型,重點突破和提高。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發揮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畫下學期

篇一 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畫下學期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高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高三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能力,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二,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

高三物理教師下學期工作計畫

高三物理教師下學期工作計畫轉眼間,短暫的一學期時光又即將過去。本學期我執教高三1 2 3班物理選修課,本人能按照教學計畫,認真備課 上課 聽課 評課,及時批改試卷 講評試卷,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已經如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以後能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物理備...

高三下學期歷史教師工作計畫2019 一

工作計畫參考範本 撰寫人部門 時間第一輪複習結束後的學情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識的細化和深化。但是當題目是切入一定的歷史階段,涉及到相關的政治 經濟 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時,普遍出現了存在答題不全 思路放不開的現象,從而影響得分不全。還表現下列問題 1.基礎知識概念,內涵掌握不到位,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