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

2022-10-18 09:09:02 字數 2298 閱讀 6276

中國是乙個多民族的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類和非物質類。物質類包括:

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等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區、名村鎮。非物質類包括:口頭傳統、民俗活動和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等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化空間。

截至2023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專案最多的國家。包括:崑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京劇;中醫針灸;皮影戲;珠算;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新疆的麥西熱甫;福建的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赫哲族伊瑪堪說唱。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分為五大類: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由人類一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的代表性,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它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現代文化發展的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深深蘊藏著所屬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這些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生活實踐中積澱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傳沉積下來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在內的群體意識、群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的本質和核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活態性和民族性。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是作為藝術或文化的表達形式而存在的,體現了特定民族、國家或地域內的人民的獨特的創造力、或表現為物質的成果,或表現為具體的行為方式、禮儀、習俗,這些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而且,它們間接體現出來的思想、情感、意識、價值觀也都有其獨特性,是難以被模仿和再生的。任何民族的文化、文明中都含有獨特的傳統的因素、某種文化基因和民族記憶,這是乙個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

如果失去了這些,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性和持續發展的動力。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涵了特定民族的獨特的智慧型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社會得以延續到命脈和源泉。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獨特的民族記憶,而記憶卻又是容易被忽視和遺忘的,極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因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保護了獨特的文化基因、文化傳統和民族記憶。此外,這種獨特性還必須與獨一無二的創造力相聯絡。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人的價值,重視活的、動態的、精神的因素,重視技術、技能的高超、精湛和獨創性,重視人的創造力,以及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出來的該民族的情感及表達方式、傳統文化的根源、智慧型、思維方式和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等這些意義和價值的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有物質的因素、物質的載體,但其價值並非主要通過物質形態體現出來,它屬於人類行為活動的範疇,有的需要借助於行動才能展示出來;有點需要通過某種高超、精湛的技藝才能被創造和傳承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傳承都需要語言和行為,都是動態的過程。

對具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型別來說,**、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型別都是在動態的表現中完成的;圖騰崇拜、巫術、民俗、節慶等儀式的表現也都是動態的過程;器物、器具的製作技藝也是在動態的過程中得以表現的。一切現存的非物質文化事項,都需要在與自然、現實、歷史的互動中,不斷生髮、變異和創新,這也注定它處在永不停息的運變之中。總之,特定的價值觀、生存形態以及變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質文化的活態性特性。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性每乙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都會在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所保留和表現,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某些傳統文化內容,規範著民族的群體生活方式、思想價值取向,是維繫民族團結、鞏固社會和諧的黏合劑,是民族凝聚力、社會價值認同的重要載體。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與親和力、社會和諧的重要源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鮮活體現,是民族情感、民族心理的寄託;不同民族所創造、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滲透在這些民族廣大民眾的骨肉血脈之中,融化到他們日常衣食住行之中的民族共有共享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大量的民族文化傳統,反映和表現了民族共同心理結構、思維習慣、生活風習等內容,能產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共識和認同,發揮其強大的民族共識、社會認同的價值和作用。因此,可以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載體和象徵,具有重要的社會和諧價值,對民族文化認同、社會和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身體力行的做些什麼

非物質文化遺產園

店埠學區中心學校三 1 班王菁 這個星期三,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期待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園,那裡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一進門,我們先觀賞了 噴泉,那美麗的噴泉,隨著 的旋律開始跳舞,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如漫天的雨簾,似九天的飛瀑,氣勢壯觀,美麗極了。看完了這些,導遊又把我們帶到馬戲團...

發揚剪紙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學期我們的綜合實踐課有了乙個新的活動,那就是剪紙。說到剪紙,它可真是乙個複雜的東西,說到這,有人可能會說 剪紙有什麼複雜的啊,動動剪子 刻刀就出來啦!其實不然,剪紙這項活動的歷史與種類還有製造過程可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的。先說說它的歷史吧 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文化遺產的精神高度。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最古老也是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是國家 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武庫,是民族精神 民族情感 民族歷史 民族個性 民族氣質 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機組成和重要表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識,保護和弘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