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思想

2022-10-16 15:51:11 字數 1030 閱讀 4865

摘要:「逍遙」是人的心靈所達到的超然物外,閒放不拘的境界。莊子的逍遙思想所追求的一種無所牽掛、無所求的平靜心理,以「逍遙」之境界去達到內心的平靜,這便是莊子的選擇。

怎樣能做到「逍遙遊」,何人可以「逍遙遊」?具體來說,就是「無名」、「無功」、「無己」。

關鍵詞:莊子;逍遙思想;逍遙遊

一、 「逍遙」之內涵

「逍遙」一詞並非莊子首創,《詩經·鄭風·清人》己有「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楚辭》、《離騷》等也多次提到過「逍遙」一詞。在莊學史上,圍繞著「逍遙」的意義曾有過很多不同說法。

王夫子認為這種心態是一種精神化的,一種超脫的自由,沒有時空的限制。王夫之這裡「逍遙」是一種精神的自由活動,無拘無束,不受任何條件限制。郭象《莊子注》以自得為逍遙:

「夫小大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於其間哉!」成玄英概括為三種逍遙觀:首先逍者,銷也;遙者,遠也。

銷盡有為累,遠見無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遙。其次,支道林雲:

物物而不物於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逍然靡所不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遙遊。最後才是至德內充,無時不適;忘懷應物,何往不通!

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遙遊。」各家對「逍遙」一詞的理解均能言之成理,但要客觀準確的理解莊子逍遙思想,還需要回到《莊子》文字中去。

《莊子》開篇即是《逍遙遊》,文章先寫大鵬憑風南飛,以寓萬物皆有所待之意。但唯恐他人不信,隨即引《齊諧》作為證明,又通過借野馬、塵埃大舟喻大鵬,借水與生物之息喻大風,然後再通過蜩、學鳩、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眾人與湯之問棘來反覆申述此意。凡天地之間,大至鯤鵬,小至學鳩、斥鴳,甚或野馬、塵埃,皆有所待而後行,不可謂怡然自得;唯有泯滅物我之見做到無己、無功、無名,與自然化而為一,然後才可以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無所待」而游於無窮,在精神上獲得徹底解脫。

「逍遙」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解放的境界。莊子所說的「逍遙」既不是儒家那種積極進取的君子之道,仁義之道;也不完全是人們一般認為的無所作為之「無為」。而是身在物質世界,內心對物質的一種放任。

「逍遙」純粹是人的心靈所達到的超然物外,閒放不拘的境界,那就是不管現實生活如何的殘酷,內心依然可以高飛遠舉。

逍遙人生之莊子語錄

24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遙遊 25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 26 名也者,相軋也 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人間世 27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 禍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間世 28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29...

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莊子在 逍遙遊 中提出了 至人,神人,聖人 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此文 於文秘站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此文 於文秘站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乙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

醉逍遙心得

電信六區百花我是海 id asdf32796958綽號小海 做乙個合格的百花 花花在遊戲中其實是不多的,很多人都不願意做加血的奶媽但其實做乙個合格的百花是需要學會很多的,不光是加加血就可以的。下面就談談我對百花的理解 如果你的主要想法是加血那麼首先應該把自己武裝成紫花。紫色套裝是在莽蒼山購買的,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