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2022-10-16 03:48:03 字數 4909 閱讀 3469

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其一栖栖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這首詩以失群鳥依孤獨松,比喻自己隱居守志,終身得所。

乙隻惶惶不安的失群鳥,日暮還在徘徊獨飛。沒找到合適的棲息之處。夜晚叫聲悲切,依依戀戀,不肯遠去。

因遇孤生松,收斂翅歸依。寒冷的勁風使萬木凋謝,而松樹獨不衰。我像這只飛鳥一樣,總算找到歸所,千載不相違。

其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這首詩寫自己心與世俗遠離,所以身在塵世,而心能感受超塵絕俗的真趣。

自己雖構屋居住人間,但沒有世俗車馬往來的喧鬧。這是因為自己的心遠離塵俗,所以即使身居鬧市,也如同在偏遠的地方一樣,不受干擾。蘇軾說:

「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這兩句是說無意中偶見南山,從南山勝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與自己隱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時分,山景尤佳,飛鳥相伴而還。

萬物各順其自然,這裡有很深的奧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其三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個朝代。

這首詩是說三代以來,人們是非不分,只是順應時勢隨聲附和。作者要與世俗背馳,要追隨秦時夏黃公,綺里季等在商山隱居的四隱士,避世隱居。   世上人們的行為有千萬種,誰知怎麼叫是,怎麼叫非?

有些人只簡單粗略的從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隨著別人表示讚譽或詆毀。夏商周三代以來,這種事情很多,但豁達之士有自己的主見,不隨聲附和。世俗中愚妄之輩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決計歸隱。

其四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復得此生。

這首詩寫作者飲酒食菊,遠離世情。世情既遠,就可以怡然自得。

秋天是菊花最佳的時候。帶著露水,採菊浸酒而飲,菊香和酒香融為一體,極佳。屈原《離騷》中說:

「朝食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因為菊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潔。飲此忘憂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脫俗。

雖說是對菊獨酌,但興致很高,飲之不足。太陽落山,群動皆息,飛鳥歸林。我在東窗下長嘯一聲,且舒懷。

其五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有些樹木,比松樹高,遮掩了松樹的雄姿。但寒冬到來,萬木凋零,只有松樹更加鬱鬱蔥蔥。作者要學習松樹的風格,為人品格要堅貞,要高尚。

青松在東園,雜樹沒其姿。等到嚴霜降,眾樹凋零,唯見青松卓然挺立。當松樹很多連成林時,這種品質不被人看重。

孤松挺拔,人才稱奇。獨自飲酒,時復遠望。想到自己這一生,好象在夢幻裡。

人生豈能被塵俗的羈絆拘牽!

其六清晨聞扣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繿縷茅簷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這首詩假託田父與自己的問答,來表示終身歸隱的堅決態度,以答覆那些好心勸他出仕的人。

清晨聞見扣門聲,沒等穿好衣裳就跑著去開,原來是好心的老農,提著酒,打遠來問候我,勸慰我,懷疑我的所作所為不和時宜,違背世俗。田父說:「破衣茅屋,不是高棲之地,整個社會都崇尚同流合汙,希望你也能隨波逐流。

屈原在《楚辭·漁父》中說:『世人皆濁,何不汩其泥而揚其波?』」

詩人回答田父說:「深感父老好心相勸,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與人和諧一致。重返仕途誠然是可以學的,但違背自己的本性去做,豈非糊塗!

暫且一起歡飲吧,我的車駕不可能返回。歸隱的決心已定,再說也沒用。」

其七有客常同止,取捨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這首詩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較,認為醒者拘與世俗之見,顯得愚鈍可憐;醉者能勘破虛偽,倒見出他的清醒。說明世事昏昏,不堪聞問,只好用沉飲迷醉,以示憤慨。

有二客雖同一居處,但取捨態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獨醉,一客終年醒。兩個人互相譏笑,對方講的話,誰也聽不進去。

醒者小心拘謹是多麼愚鈍,醉者頹然狂放倒比較聰慧。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說:「醒非真醒而實愚。

醉非真醉而實穎」。告訴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後應該秉燭夜飲。

其八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飢寒飽所更。

弊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作者感嘆自己少年好六經,有濟世之志,而世道艱險,淹留無成。乃安道守貧,隱居躬耕,甘歷飢寒之苦,而又孤獨沒有知己。

少年時很少與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經。現在已經年歲高了,但學業停滯事業無成。自己抱著「君子固窮」的節操隱居田園,歷盡飢寒之苦。

悲風襲擊破屋,前庭長滿荒草。因為飢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來,坐待天明。偏偏晨雞不肯報曉,夜顯更長。

現在已經沒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為,終將受到掩蔽而無法表白。

詩中的孟公,是東漢劉龔的字。據《高土傳》記載,東漢張仲蔚隱居不仕,「常據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生,不治榮名,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

其九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作者用幽蘭待清風以顯其清香,比喻自己懷才待機。然而仕途險惡,鳥盡弓藏,所以只好隱居以芳香自守。

生長在前庭的幽蘭,飽含芳香,等待清風吹來。因為清風才能把它的芳香吹到遠方,以別蒿艾。我現在好象失去方向,不認舊路。

我想隱居田園,順其自然,路子就能走通。我覺悟到歸田隱居是對的,因飛鳥已盡,良弓該收藏了。

其十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

道路回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

其十一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淵明過著寧靜的鄉居生活。這一天,他邀請友人松下坐飲。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喝酒沒有桌凳可憑,只好鋪荊於地,賓主圍坐。沒有絲竹**,只能聽風吹松葉,只能聽父老雜亂言。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醉意朦朧中,自我意識消失了,詩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態可掬的詩人形象。

詩人最後說:有些人迷戀於虛榮名利,而我則知「酒中有深味」。魏晉以來,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們所追求的是與自然冥合的境界,只有通過飲酒,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酒之深味便在於此。

其十二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詩人一下筆,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乙個矛盾現象: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實上可謂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齊餓死在西山(首陽山)。伯夷、叔齊是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後,他們互讓君位。

周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終被餓死。詩人緊接著義正嚴詞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古聖先賢要講那樣的空話呢?

詩人又舉出榮啟期的事蹟,證明善有善報之類的說教是空話。榮啟期是乙個安貧樂賤的人,是封建社會的一位善人。孔子說榮啟期:

「善乎,能自寬者也。」但這位善人九十歲還是以鹿皮為衣裳,以繩索為衣帶,過著飢寒生活,像他青壯年時一樣。

但是伯夷、叔齊也好,榮啟期也好,他們生前沒有得到善報,死後名聲卻流傳後世。他們所以能名聲傳世,依賴的就是固守貧困的節操。陶淵明本人正是這樣一位固守窮節的貧士。

其十三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蕕年,長飢至於老。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足惡,人當解意表。

孔子的**顏回,可謂仁者也。然而他29歲,頭髮盡白,早死。榮啟期也是有名的好人,但九十歲還過著飢寒生活。他們雖留下身後美名,但死後何所知。

人生在世,有些人厚自養身,把身軀看得千金一樣貴重,但臨終時,再寶貴的身軀,也得消滅。西漢楊王孫於病危時,囑其子裸葬,要以身親土。人當解其真意。

這首詩的前八句說名不足貴,後四句說身不足惜,都是憤世之言。

陶淵明寫《飲酒二十首》詩時,酒喝得不少,家中也經常斷酒喝。當他寫成十九首詩時,家裡的酒罈酒罐又空了好幾天。就在這個時候,一天清晨突然聽見有人敲門。

陶淵明披上衣裳,開啟門一看,原來是鄰居李老漢,抱著乙個酒罈,站在門外。李老漢說:「我們家大清早剛釀成的酒,我想讓你嚐個鮮,就趕緊給你送來了!

」陶淵明一看送酒來了,高興得手舞足蹈地說:「我幾天不吃飯不覺餓,可是這幾天沒喝酒,簡直渴得要死!」   「我還不知道你!

」李老漢說,「就算渴死了,也要當酒鬼」。   兩個人朗朗地笑起來。

進到屋裡,陶淵明急不可待地倒出一海碗酒,淺黃色的酒液散發著迷人的酒香,叫人垂涎三尺。因為是剛釀成的酒,沒有經過濾,酒面上漂浮著一些酒糟,像一些白螞蟻。陶淵明去找漉酒巾,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一撓頭,想起頭上纏的葛巾,蒙在乙隻空碗上,把另一碗渾酒倒在葛巾上。他撣了撣葛巾上的酒糟,重新把葛巾圍到頭上,頭上的葛巾也飄逸著迷人的酒香,這股酒香,通過鼻子,一直鑽到陶淵明的肺腑裡。

「這是個好法子」,陶淵明得意地說,「又過濾了酒,又能戴在頭上聞香」。   陶淵明舉起那碗濾清的酒一飲而盡,頓時覺得兩眼發亮,兩掖生風,每乙個毛孔都透氣,每乙個細胞都快活。

不要陶淵明

不要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 山的隱居生活 太孤獨了 不要曹操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為理想奔波的生活 太辛苦了。想要的只是簡簡單單而不乏味,有你,有他而不喧鬧的學習生活。題記 我理想中的學習生活三部曲是 早晨,金黃色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公升起的時候,我的學習生活也開始描繪。聽,那一間間富有文化氣息的...

點讚陶淵明

真想與他一起,落英繽紛中,悠然而生,闔眼聽清風疏葉,舉杯寄平生之傲。陶公,心中之懷想,心中之敬意,心中之喜愛,除他這古今第一隱士,更與何人說?棄官而歸,追尋詩意 他任彭澤縣令之時,早已看破了官場之黑暗,不再有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的志向。可還是為了生計,留下一句 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 強任此...

讀《陶淵明集》有感

陶淵明創造了乙個純自然的夢外桃源,同時融入其所創造的境界中,與自然合為一體,即莊子所謂的 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合一 王國維評陶淵明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是 無我之境 是 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自陶淵明歸隱之後,他過著自立自生的生活,即使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