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教案設計

2022-10-16 01:27:05 字數 5211 閱讀 3504

課題:莊周《逍遙遊》

授課人:姚子芳

教學物件:人教版高二年級學生

課型:新授課

課時:2課時

日期:2023年5月7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疏通文字,結合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通全文。

2、感知本文所體現的莊子的哲學思想和形象化說理風格。

能力目標:

1、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內容,增加文言積累,訓練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本文的主旨,進行文學鑑賞。

情感目標:

能一分為二地恰當評價莊子的思想,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理解本課常見文言知識,分析文中常見文言句式特點。

2、莊子思想、藝術手法對後世的影響。

【教學難點】

對莊子「逍遙遊」主旨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對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提問法。對文中較容易的問題,採用問答法,簡捷明快。

3、**討論法。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對「逍遙遊」的理解),必須廣泛地討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匯入:(板書課題)----5分鐘

同學們,在我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首以前學習過的詩--李商隱的《錦瑟》。我們一起來背一遍吧,「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然而這首詩其中有乙個典故,有誰知道這個典故是什麼嗎?(讓學生思考後進行回答,1分鐘)

學生講解完之後進行補充:這個典故是「莊生曉夢迷蝴蝶」,大家還記得嘛?典故的內容是這樣的:

莊子有一天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張開翅膀,在花叢中自由自在的飛舞唱歌。但當他醒來之後,卻陷入了沉思:是我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我?

如果是我做夢變成蝴蝶,為什麼我會體會到蝴蝶獨有的飛翔之樂呢?如果是蝴蝶做夢變成了我,為什麼這一切會出現在我的夢中呢?於是他就跑去問老子,老子說:

「週即蝴蝶,蝴蝶即週。以明道之為一。」老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莊子,通過學習《逍遙遊》來感受莊子的內心世界。

2、正文:(整體感知課文)----35分鐘

教師**課文錄音,主題提醒學生注意疑難字的讀音以及斷句和語氣,從整體上感知全文。

1、學生熟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自然段,了解本文相關的文言知識(提問)。----15分鐘

(1)字音識記

鯤(kūn)鵬摶(tuán) 齊諧(xié) 坳(ào)堂

遷徙(xǐ)北冥(mínɡ) 夭閼(è) 沮(jǔ)喪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公尺晦朔(shuò)

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惡(wū)乎待哉

窮發(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決(xuè)起而飛

數數(shuò)然飡(cān) 蟪(huì) 蜩(tiáo)

(2)通假現象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

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

而徵一國者(而通「能」)

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旬有五日而後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虛詞、實詞

怒而飛(怒:奮發)

志怪者也(志:記載)

以六月息者也(去:離開;以:憑藉)

則風斯在下矣(斯:則,就)

莫之夭閼者(夭閼:阻塞)

之九萬里(之:到……去)

之二蟲(之:這)

眾人匹之(匹:相比)

彼且奚適(奚:**)

是鳥也(是:這)

摶扶搖(摶:環旋著往上飛)

置杯焉則膠(置:安放;膠:粘著地)

而後乃今陪風(陪:憑)

而後乃今將圖南(圖:計畫,打算)

適百里(適:往)

以久特聞(特:獨)

窮發之北(發:毛,指草木)

惡乎待哉(惡:何;待:憑藉)

(4)詞類活用

水擊三千里(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而後乃今將圖南(南:名詞作動詞,南飛)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非)

(5)文言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

《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莫之夭閼者。(賓語前置)

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

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

彼且惡乎待哉?(賓語前置)

(6)固定句式

奚以……為?(表示反問,譯為「**用得著……呢?」)

其……?其……?(表示選擇,譯為「是……呢?還是……呢?」)

(7)文化常識(關於紀日法)

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望:農曆每月的十五;十六為既望。

朔:農曆每月的第一天。

2、小組**交流、集體研討全文翻譯(對文章主旨大意進行提問)。----15分

小組討論:文中寫了幾次「笑」?各笑什麼?

(1)學生找出並回答。

明確:寫了三次「笑」:蜩與學鳩笑之、斥鴳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

(2)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麼。

明確:前兩個「之」所指物件,都是鯤鵬。第三個「之」所指的物件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3)朗讀全文,思考並討論:

蜩與學鳩為什麼要笑鯤鵬?

蜩與學鳩笑鯤鵬,作者贊成還是反對呢?為什麼?

斥鴳為什麼笑鯤鵬呢?作者對斥鴳的「笑」是什麼態度?

宋榮子為什麼笑「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呢?作者對宋

榮子的態度又怎樣?

老師小結:蜩與學鳩嘲笑鯤鵬是因為它們不理解鯤鵬的遠大志向。對蜩與學鳩、斥鴳、宋榮子作者都持否定態度,對被「笑」的一方鯤鵬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也都作了否定,並且對文中提及的野馬、塵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

這種全盤否定的態度,如果我們借用本文中的乙個形象的詞語,可以說是:笑!本文可以說是:

莊子「笑」萬物!

(4)問:莊子為什麼要「笑」萬物呢?

明確:因為它(他)們都「有所待」,都沒有做到「逍遙遊」。

(5)問:哪種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為什麼?

明確:「至人、神人、聖人」,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4、總結----5分鐘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難怪魯迅先生會說:「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 「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乙個重要方面。那怎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遙?莊子的「逍遙」其內涵指的又是什麼?

這種思想對後世又有什麼影響?下一節課我們再來**。

5、布置作業

熟讀《逍遙遊》,並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板書課題)----5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對前一節課理解《逍遙遊》的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 「逍遙遊」深刻的內涵及分析莊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馬敘倫曾經說過:「開宗不解『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 足見《逍遙遊》之魅力。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天下惑,予雖有祈嚮,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濁,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二、正文:(整體感知課文、分析課文)----35分鐘

(一)複習上一節課所學的文言知識,讓學生把課文分為三個自然段。

(二)分析第一段:(男生齊讀第一段內容,提問)----15分鐘

1、既然題目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藉,悠遊自得的意思,那麼作者眾多的比喻描寫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藉,悠遊自得的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是描寫鯤鵬之大?

明確: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2、形體碩大無比的鯤鵬如何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齊諧》書裡如何寫的?

明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這說明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麼?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4、接下來的內容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藉外力才能活動?

明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復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5、蜩和學鳩是怎樣嘲笑大鵬的?作者是怎樣解釋的?

明確:「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九萬里而南為?』」

作者反駁:「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6、蜩與學鳩「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說明什麼?

明確:照樣講明他們也不逍遙,都是不自由的。

理解:反駁蜩蟬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

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一樣。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藉的風力不一樣。

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異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鵬鳥南飛,實在可笑。

(板書設計)

萬物都有所待,都沒有絕對自由。

文中例子:

1、鵬鳥奮飛:必須憑藉強大的風力。

2、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

3、大舟無力:因為積水不深。

4、杯水膠地:因為水淺舟大。

5、蜩鳩嘲鵬:不知自己「所待」。

6、遠行所待:備糧,越遠所待越多。

段意歸納:

闡明世間萬事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三)分析第二段:(女生齊讀第二段內容,提問)----6分鐘

1、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逍遙遊總結

一 文言實詞 1 通假字 1 北冥有魚 冥通 溟 大海 2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 智 智慧型 3 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 辨 區別 4 旬有五日而後反 有通 又 通 返 往返 5 而徵一國 而通 耐 能 6 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 變 變化 7 湯之問棘也是已 已 通 矣 句末語氣詞 2 古今異義 1 腹猶果...

逍遙遊知識總結

一 文言實詞 1 通假字 1 北冥有魚 2 小知不及大知 3 此小大之辯也 4 旬有五日而後反 5 而徵一國 6 御六氣之辯 2 古今異義 1 腹猶果然 古義今義 2 眾人匹之 古義今義 3 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今義 4 窮發之北 古義今義 5 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今義 3 一詞多義 1 辯 此小大...

逍遙遊文言知識

積累文言知識 1.通假現象 1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冥通 溟 2 三飡而反 飡通 餐 反通 返 3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 智 4 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 辨 5 而徵一國者 而通 能 6 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 變 7 旬有五日而後反 有通 又 反通 返 2.虛詞 實詞 怒而飛 怒 奮發 志怪者也 志 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