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學

2022-10-14 18:27:06 字數 4801 閱讀 1553

第一節重商主義的國際**理論

重商主義的**觀點:

貨幣(金銀)是財富的唯一形態,貨幣的多寡作為衡量一國財富的標準。

國內**不會增加整個社會財富的總量,因為國內**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貨幣給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 ;

國際**可以改變一國的財富總量。一國可以通過出口本國產品從國外獲取貨幣從而使國家變富,但同時也會由於進口外國產品造成貨幣輸出從而使國家喪失財富。流通領域是財富的唯一**。

一國要使財富的絕對量增加,必須要在對外**中保持出口大於進口。

重商主義的兩個發展階段

重商主義的發展可分兩個階段:從15世紀到16世紀中葉為早期重商主義,16世紀下半期到18世紀為晚期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的主要錯誤

金銀是財富的惟一形態;

財富都是在流通領域中產生的;

國際**是一種「零和遊戲」,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損,出口者從**中獲得財富,而進口則減少財富。

總結:重商主義的國際**理論

早期(14c末15c初—16c中):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且干預的重點是保證每筆對外**都保持順差,並嚴格禁止金銀貨幣外流——重金主義、貨幣主義或貨幣差額論

晚期(16c下半葉—17c中):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但干預的重點是保證總的對外**保持順差,且不反對在短期內對個別國家的個別商品的**出現逆差,也不絕對禁止金銀出口——重工主義或**差額論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絕對利益理論

代表著作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2023年)又名《國富論》。

斯密的國際**理論是在批判重商主義的基礎上以自然條件決定地域分工的絕對成本論。

斯密認為,自由競爭和自由**是實現自由放任原則的主要內容。他通過對家庭和國家的對比分析來描述國際分工、**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他的國際分工與自由**的理論,對國際分工和國際**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對其國際分工理論的論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認為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其原因在於:

①分工能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

②分工使每個人專門從事某項作業,能節省與生產沒有直接關係的時間;

③分工有利於發明創造和改進生產工具。

結論 國際分工和**的原因或基礎是各國存在的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別。

一國如果在某種產品生產上具有比別國高的勞動生產率,該國在該種產品生產上就具有絕對優勢;相反,如果一國在某種產品生產上具有比別國低的勞動生產率,該國在該種產品生產上就具有絕對劣勢。

關於「絕對優勢」的衡量,有兩種方法:

①勞動生產率,即單位要素投入的產出率,用產量與這一產量所需的勞動投入量的比率表示。一國如果在某種產品生產上具有比別國高的生產率,該國在這一產品上擁有絕對優勢,反之,則處於劣勢。

②生產成本,即生產一單位產品的要素投入量,用勞動投入量與其投入所生產的產品數量的比率表示。

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論

在兩國都能生產兩種產品的條件下,其中一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處於優勢地位,而另一國均處於劣勢地位,則處於優勢地位的國家應專門生產相對優勢最大的那種產品,處於劣勢地位的國家應專門生產相對劣勢最小的那種產品,然後參與國際**,雙方均可以獲得利益。

**模式

優勢國家出口優勢較大的產品,進口優勢較小的產品。劣勢國家出口劣勢較小的商品 ,進口劣勢較大的商品。

比較優勢的國際分工原則是「兩優取其最優,兩劣取其次劣」。

李嘉圖「比較優勢論」的基本假設與斯密基本相同,只有乙個例外,那就是兩國之間勞動生產率存在的相對差異,而不是絕對差異。

關於「比較優勢」的衡量或確定,主要有兩種方法:

(1)相對勞動生產率,即不同產品勞動生產率的比率或兩種不同的人均產量之比。用公式可以表述為:

產品a的相對勞動生產率(相對於產品b)=

如果一國某種產品的相對勞動生產率高於另一國家同樣產品的相對勞動生產率,該國在這一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

(2)相對成本,單位產品a的要素投入與單位產品b要素投入的比率。公式可以表述為:

產品a的相對成本(相對於b)

李嘉圖比較優勢論的核心觀點是**的原因或基礎是勞動生產率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不同。比較優勢論比絕對優勢論更具有普遍意義,對現實具有更強的解釋性,它認為一國在產品的生產上不需要有絕對優勢,只要具有比較優勢,就可以在要素投入不發生改變的條件下通過參與國際分工從**中獲取利益,但**利益實現的前提必須是完全的自由**。

相對成本——相對利益論的圖形分析

第二章國際**的現**論

第一節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模型

一、 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

建立在對大衛李嘉圖的相對成本—相對利益理論質疑的基礎上

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要素供給比例理論

認為,一國應當出口該國相對豐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進口該國相對稀缺和昂貴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廣義的要素稟賦理論/要素**均等化定理

認為,國際**會使各國同質要素獲得相同的回報率。相對要素**和絕對要素**都將相等。

二、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要素供給比例理論

(一)兩個概念:要素稟賦、要素密集度

要素稟賦: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如果一國的要素稟賦(k/l)大於他國,則稱該國為資本(相對)豐富或勞動(相對)稀缺的國家;反過來,他國則為勞動豐富或資本稀缺的國家

要素稟賦的實際衡量,常用人均資本存量來估算,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產某種產品所投入兩種生產要素的比例。這也是乙個相對的概念,與生產要素的絕對投入量無關。

產品的要素密集度可借助等產量曲線來說明。

(三)內容(h-o定理)

參加國際分工—國際**的國家都進口使用本國昂貴生產要素比例高的商品,都出口使用本國低廉生產要素比例高的商品,則參加國都可以得到相對利益。

h-o定理 :根據比較優勢原則,一國出口密集使用其豐富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產品。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1.如果一國的某種要素存量增加,國際**會出現什麼情況?

雷布津斯基定理認為,如果商品的相對**保持不變,某種生產要素的增加,將使密集使用該要素的商品產量增加,使密集使用其他生產要素的商品產量減少。

定理認為,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產品屬於這個國家的比較優勢產品,那麼,隨著這種要素供給量的增加,其產品的出口量也將隨之增加。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產品不屬於這個國家的比較優勢產品,但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會逐步增強對進口產品的生產能力,從而減少競爭性產品的進口。同時由於要素使用發生轉移,在這種條件下該國比較優勢產品的出口將會減少。

四、廣義的要素稟賦理論—要素**均等化理論

赫克歇爾和俄林認為,隨著國際**的發展,結果是提高勞動豐裕國家的勞動相對**,降低資本**;同時也提高資本豐裕國家的資本相對**,降低勞動相對**。所以國際**不僅使**國之間商品**均等化,而且使生產要素的絕對**和相對**趨於均等,即所謂的要素**均等化定理。

結論:資本豐富的國家在資本密集型產品上相對供給能力較強,勞動豐富的國家則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相對供給能力較強。

對h-o模型的評價

h-o模型從兩個方面發展了比較優勢理論

首先,h-o模型是以兩種生產要素的投入為分析前提的。因此其理論是建立在多種而不是一種生產要素投入的基礎上的。這一點與現實更加接近。

其次,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是建立在各國勞動生產率差異基礎上的,h-o模型假設各國生產同一產品的技術水平是相同的,各國間生產同一產品的成本差異是由各國不同的要素稟賦從而是生產成本的差別造成的。

h-o模型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1)h-o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兩種生產要素,實際上,生產要素可以分成許多種類,即使是某一類生產要素也可以進一步分成許多項。

(2)h-o模型比較強調靜態結果,排除了技術進步的因素,也沒有說明一國在特定的要素稟賦下,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如何從自給自足轉向自由**。h-o模型實際上是從現有的**結構反推比較利益形成的基礎。

(3)該理論對於需求因素並未予以充分的重視,這也影響了其對於現實問題的分析。

(4)該理論在分析過程中引進了**或貨幣因素,這就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

第二節里昂惕夫悖論與對悖論的解釋

里昂惕夫悖論

美國被公認為是資本豐裕而勞動稀缺的國家,故美國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品,進口勞動密集品。但2023年美國經濟學家沃西里·里昂惕夫對美國2023年資料進行h-o模型的經驗檢驗時,驗證結果與模型結論完全相反,即美國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有學者對印度資料的分析發現,印度與世界上除美國之外的國家進行**時,其出口的是勞動密集型商品,而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商品。

而同美國進行的**出口商品的資本勞動比率高於從美國的進口商品。

二、對里昂惕夫悖論的解釋及相關理論

(一)里昂惕夫的解釋:有效勞動

由於勞動素質各國不同,在同樣的資本配合下,美國的勞動生產力約為他國(比如義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國作為衡量標準,則美國的有效勞動數量應是現存勞動量的3倍。從有效勞動數量看,美國應為(有效)勞動相對豐富的國家,而資本在美國則成為相對稀缺的要素。

(二)需求逆轉說:當某一國對於某一商品享有生產上的比較優勢,但因其國民在消費上又特別地偏好該商品時,將會使得原來依據h-o定理所決定的進口方向發生改變。

第三章國際**的當**論

第一節重疊需求理論

核心思想:兩國之間**關係的密切程度是由兩國的需求結構與收入水平決定的。

重疊需求理論

一、消費者行為假設

1. 假設在一國之內,不同收入階層的消費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費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費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設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費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則其偏好也相同。

根據上述兩條基本假設,我們可推斷兩國的消費結構與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是一致的,即兩國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費結構也就越相似。

重疊需求理論與要素稟賦理論:適用範圍不同

要素稟賦理論主要解釋發生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產業間**,即工業品與初級產品或資本密集型產品與勞動密集型產品之間的**。

國際經濟學

人民幣公升值危害 人民幣公升值了那麼我們同樣的人民幣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難道不好麼?卻是如果你是到國外消費的話。就你個人而言。是人民幣公升值是有好處的。但是放在大局來看卻不是這樣。有人又說了,以前一塊錢能買乙個雞蛋。現在人民幣公升值了那我就能買2個了難道對老百姓不好麼?其實你進了乙個誤區。就是人民幣公...

國際經濟學A卷

河南工業大學 2009 至 2010 學年第二學期 出卷教師 高美玲朱坤林適應班級 經濟0701 財政0701 國貿0701 0703 金融0701 0705 考試方式 閉卷本試卷考試分數佔學生總評成績的 70 複查總分總複查人 本題12分 一 名詞解釋 每題3分,共12分 1 要素稟賦 2 幼稚產...

國際經濟學複習 2

第二章古典 理論 一 亞當 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 古典 理論的基墊 於 國富論 中,斯密抨擊了重商主義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 理論和絕對優勢理論,闡述了國際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國際 產生於各國之間生產商品的技術水平的絕對差別,也就是勞動生產率的差別,是建立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的,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