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期末複習重點

2022-12-03 23:12:04 字數 3848 閱讀 2396

名詞解釋

[, ]:在產出的某一範圍內,平均成本隨著產出的增加而遞減。規模經濟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內在的。另一種對單個廠商來說是外在的。

[, ]:一國**為鼓勵某種商品的出口,對該商品的出口所給予的直接補助或者間接補助。

[, ]: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所帶來的**規模的擴大。

[, ]:建立關稅同盟之後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代替了原來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從而造成**方向轉移。

[, ]: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國居民與世界其他國家居民之間全部經濟的系統記錄。

[, ]: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務.主要收益.次要收益等賬戶,是國際收支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又稱事前交易專案,是企業或個人出於經濟利益或其他動機進行的國際交易,與國際收支調整無關。經常專案和資本專案都屬於自發交易專案。

[, ]:又稱補償專案或事後交易專案,是指以調整國際收支為母的的交易專案。國際收支中官方結算是主要調整的專案。

[, ]: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遠期貼水:遠期匯率低於即期匯率。

10進口配額:一國**為保護本國產業,規定在一定時期內對某種商品的進口數量或進口金額加以限制。進口額分配方法有兩種:一是全球配額二是國別配額。

[, ]:遠期匯率等於即期匯率。

[, ]:一國**為了防止資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國的國際收支和穩定本國貨幣匯率,授權有關貨幣金融當局,對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所採取的限制性措施。

[, , , ]:在進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趨於無窮大的前提下,如果進出口商品需求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大於1,則貨幣貶值就能發揮其扭轉**狀況.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

[, ]:**要實現n個獨立的經濟目標,至少要有n種有效的政策工具。

[, ]:也稱為支出增減型政策,是指改變社會總需求和總支出而改變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 ]:指不改變社會總需求和總支出而改變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 ]

[, ]:指在某些情況下,單獨使用支出調整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追內.外部均衡,將會導致一國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的衝突。

[, ]:一國將財政政策用於對付內部平衡的目標,貨幣政策用於對付外部平衡的目標。

[, ]:指處於成長階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潛在優勢的產業。

簡單題[, ]?美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產品。這一結果與h-o定理恰恰相反,故稱為里昂惕夫之謎。

[, ]?(一)人力資本:一般勞動可分為非熟練勞動和熟練勞動兩類。

其中熟練勞動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勞動,這種技能勞動不是先天具備的,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培訓等手段積累起來。所以稱后—勞動為人力資本。

美國經濟學家凱恩後來發現,美國的出口以物質資本加人力資本密集型的商品為主。(二)自然資源:自然資源與資本在生產中往往是互補的,因此一些自然資源密集型的產品往往也是資本密集型的。

從自然資源的角度看,美國的某些自然資源是相對稀缺的,因而實際上美國進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資源,而不是資本。(三)要素密度扭**如果在某些要素**下,x是資本密集型的,y是勞動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下,x變成勞動密集型,y變為資本密集型,則稱為要素密度扭轉。

以為里昂惕夫是根據美國的技術條件來測算進口商品在他國生產時的要素密度,但在要素密度逆轉存在的時候,可能會造成誤會。(四)需求逆**當某一國對於某種商品享有生產上的比較優勢,但因其國民在消費上又特別地偏好該商品時,將會使的進口方向發生改變,即發生了需求扭轉。

雖然美國的資本比較充裕,但如果美國消費者的消費結構中,資本密集型商品佔據絕大部分,那麼美國則有可能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

[, ](一)初始期。產品的初始期是指產品的研製與開發階段。**主要發生在少數先進國家與其他發達之間,以為這些國家的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且比較接近。

(二)成長期。產品進入大量生產與銷售階段在生產上從研究與開發密集型轉化為資本密集型。根據要素稟賦理論,發達國家在這一產品階段擁有比較優勢,產品將主要由發達國家輸出到發展中國家。

(三)成熟期。產品已實現了標準化,並普及到廣大的市場中,廠商的生產基本達到最佳規模點。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特別是在工業化方面已取得相當成效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如亞洲「四小龍」擁有比較優勢,產品主要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輸出。

[, , , , ]國際生產綜合理論是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地區優勢分析的有機結合。

乙個企業從事國際生產的水平和結構取決於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下列四個條件:第一,就進入某一市場而言,企業必須具有其他國家的企業所不具備的與所有權相聯絡的特殊優勢。這種優勢能夠提高企業的盈利和增加企業資產的淨現值。

第二,企業內部轉移和使用所有權優勢必須通過外部市場轉移這種優勢更有利可圖,這種企業的內部化優勢。第三,只有當國外的區位優勢同企業的所有權優勢相結合,才能夠同時提高這兩類優勢的生產力。第四,當乙個企業所面臨的所有權.

區位及內部化優勢給定時,只有當國際生產與企業的長期管理戰略相一致時才會發生。

[, ]一,週期性不平衡—經濟週期對一國國際收支有著重要影響。二。結構性不平衡—因國內生產結構變動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三。**性不平衡—在貨幣對外幣比價一定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會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四。

收入性不平衡—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國際收支失衡的情形。

[, , , , , ]即一國的貨幣貶值後,最初只會使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只有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才會是**收入增加並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形成原因:(1)貨幣貶值後,本國出口商品的新**還不能立即被需求方了解,即存在認識時滯;(2)供需雙方都需要一定時間判斷**變化的重要性,即存在決策時滯;(3)供給方國內對商品和勞務的**不能立即增加,即存在生產時滯;(4)供給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段時間處理以前的存貨,即存在取代時滯;(5)把商品和勞務運往國際市場需一段時間,即存在交貨時滯;分析題

圖為小國情形,自由**時,世界**(國內**)為pw,徵稅後國內**上公升為pt。此時國內市場**pt=徵收關稅前的世界**pw+關稅t。

生產效應:徵收關稅前後,生產者剩餘增加a;消費效應:生產者剩餘減少a+b+c+d,**效應:

進口減少q1q3+q4q2。(生產效應+消費效應=**效應)稅後效應:關稅收入為面積c;淨福利效應=a-(a+b+c+d)+c=-(b+d)<0。

福利下降。其中b為生產扭曲,d為消費扭曲,社會福利的淨損失為b+d。

在大國情形下,徵收關稅會降低世界市場**,即世界**由pw降為p』w。

**條件效應:徵稅國**條件改善,收益為面積e;淨福利效應:a-(a+b+c+d)+(c+e)=e-(b+d)。

淨效應不確定。當e>b+d時,本國福利增加。消費者福利損失,**條件帶來的收益。

貶值對**的影響包括兩部分

一、 貨幣貶值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效應

1、 就業效應或限制資源效應。貨幣貶值能否改善**收支,取決於貶值的收入效應(1-a)dy是正是負,而這又取決於邊際吸收傾向。若(1-a)dy》0,國內吸收的增加效益國民收入的增加,**收支得到改善。

2、 **條件效應。仍取決於編輯吸收傾向的大小。

二、 貨幣貶值對吸收的直接影響效應

1、 實際餘額效應。已過採取貨幣貶值政策將導致本國出現通貨膨脹,消費者為保持實際的貨幣餘額而減少消費,從而使得吸收下降,吸收水平的下降有利於國際收支的改善。

2、 收入再分配效應。由於貨幣貶值物價**,工人的名義工資不變,但實際工資下降,而廠商的利潤則由於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於利潤收入通常比工資收入的邊際儲蓄傾向高,而會使全社會的吸收水平下降,進而改善國際收支。

3、 貨幣幻覺效應。當貨幣貶值物價**時,由於存在貨幣幻覺,即使人們實際收入保持不變,人們會因物價**而減少支出,吸收水平下降。這種由貨幣幻覺產生的吸收水平變化進而會影響國際收支。

4、 預期效應。當貨幣貶值物價**時,通貨膨脹預期會使投資下降,減少吸收從而使國際收支改善。

5、 替代效應。正的替代效應》負的替代效應,貨幣貶值帶來**條件惡化會使吸收水平上公升。

綜上分析,吸收分析法認為貨幣貶值會通過多種渠道抵制對國民收入和吸收產生影響,而對國際收支的最終影響取決於各種效應綜合作用的結果。

國際經濟學複習 2

第二章古典 理論 一 亞當 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 古典 理論的基墊 於 國富論 中,斯密抨擊了重商主義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 理論和絕對優勢理論,闡述了國際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國際 產生於各國之間生產商品的技術水平的絕對差別,也就是勞動生產率的差別,是建立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的,參加...

國際經濟法總複習答案

比較優勢 所謂比較優勢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指,一國在所有商品上的勞動生產率都要低於另一國,即所有商品的生產均處於絕對劣勢,但是相對劣勢較小的商品較之那些相對劣勢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較優勢。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產某種產品所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比例 要素稟賦 要素...

國際經濟法整體複習思路

總的來說,國際經濟法包括五個部分,即 一 國際貨物買賣 二 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和保險 三 國際技術轉讓 四 國際 支付 五 國際投資。其中,國際貨物買賣 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和保險肋際 支付屬於國際 法範疇,可作為乙個整體複習,以下稱做國際 法。國際 法包含的內容相當多,複習難度大。複習時應注意掌握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