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概論

2022-10-04 04:57:04 字數 4871 閱讀 4689

第一節會計的含義、職能與目標

一、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會計是隨著生產發展的需要而產生,又是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的。

(一)會計的萌芽——原始社會的「結繩記事」、「刻木記事」,作為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

(二)會計的產生——我國西周有了「司會」一職,說明那時會計就已經產生,並從生產職能的附帶工作中脫離出來,專人負責、管理。那時對「會計」的解釋為「零星算之為計,綜合算之為會」。

會計在國外也有很長的歷史,早在遠古的印度公社(西元前2023年)就有了記賬員。可見,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外會計的產生都很早。

(三)會計的發展

從官廳會計(我國的「四柱清冊」)——商業會計(義大利的「借貸記賬法」)——工業會計(英國工業革命引領)——現代會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分離)——隨後產生的物價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社會責任會計、法務會計、國際會計等等。

二、會計的定義

兩種學說:

一種是以廈門大學葛家澍為代表的「資訊系統論」,即:「會計是旨在提高經濟效益,加強經營管理和經濟管理而在每個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範圍建立的乙個以提供財務資訊為主的經濟資訊系統」。

另一種是以楊紀琬和閻達五為代表的經濟管理論,即「會計就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各企事業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進行系統的、連續的、全面的核算與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

兩種觀點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並存是全方位認識會計的必然結果。

三、會計的基本職能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指會計作為經濟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夠發揮的作用其基本職能有兩個,即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

1.會計核算:是會計的首要職能,也是會計管理工作的基礎。

任何企事業單位要進行經濟活動,都要求會計提供根據經濟活動資訊轉換來的客觀、真實、正確、完整、系統的會計資訊,這也需要會計人員通過專門的會計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記錄、計算、分類、彙總,進而轉化成能夠綜合反映各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狀況的會計資訊。

2.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另乙個基本職能。

會計監督就是通過**、決策、控制、分析、考評等具體方法,促使經濟活動按照規定的要求執行,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進而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可靠性、合理合法性。

會計的核算職能與監督職能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會計核算職能是執行會計監督的條件和基礎,沒有會計核算提供的資料資料,會計監督就沒有客觀依據,無的放矢;會計監督職能又是會計核算職能的前提和繼續,沒有會計監督就不能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

四、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會計工作所要達到的終極目的。有兩個層次:

一是直接目標——為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在經營決策中有用的資訊。二是終極目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或以較少的投入獲取較多的產出。

第二節會計物件與會計要素

一、會計物件

會計物件就是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內容。 研究會計物件就是要研究會計核算什麼、監督什麼問題。 我們先從企業生產經營應具備的物質條件談起 .

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必須擁有或控制一定的經濟資源,而這些經濟資源不是憑空形成的,是有一定的**渠道的。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進行一定的投入(具體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或者是要有一定的耗費,才能獲得相應的產出。這些就構成了會計核算與監督的要素。

二、會計要素

(一)資產

1.概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

2.分類:按資產流動性快慢劃分,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類。

(1)流動資產:是指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乙個營業週期內變現或耗費的資產。如現金、銀行存款、材料、半成品、產成品、應收賬款及預付賬款等等。

(2)非流動資產: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超過一年的乙個營業週期以上變現或耗費的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等等。

(二)負債

1.概念: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2.分類:按時間長短分類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

(1)流動負債:償還期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乙個營業週期內的債務。如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短期借款等等。

(2)長期負債:償還期在一年以上或超過一年的乙個營業週期以上的債務。如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等。

(三)所有者權益

1.概念:

所有者權益,是指投資者對企業淨資產所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扣除負債後的餘額。

2.包括內容:

(1)實收資本,(股本)是指投資者按照公司法規定,在工商管理部門註冊的資本金。

(2)資本公積,是指投入資本本身所引起的各種增值。包括資本溢價(股本溢價)、接受捐贈、外幣資本折算等。

(3)盈餘公積,是指企業從當年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包括法定盈餘公積和任意盈餘公積以及公益金。

(4)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留待以後年度分配的利潤。

(四)收入

1.概念: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是企業日常活動中產生,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產生。企業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獲得的經濟利益,即不經過經營過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獲得的收益,不構成企業的收入,屬於企業的利得。如**固定資產取得的收益或收到違約金等等。

2.收入分類:

(1)銷售商品收入

(2)提供勞務、服務收入

(3)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既然收入能引起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必然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這些收入實現時具體表現為:或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五)費用

1.概念: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利益流出。

2.費用分類:按是否與產品生產有關分

(1)生產費用——與產品生產有關的費用,又分為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兩種。 (2)期間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某種產品成本,直接計入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費用的發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減少所有者權益,具體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六)利潤

1.概念: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獲得的經營成果,也就是收入與費用配比、相抵後的差額。

2.包括內容:

(1)營業利潤(由主要業務利潤和其它業務利潤構成)。

(2)投資淨收益(是投資收益與投資損失的差額)。

(3)補貼收入是企業按規定實際收到退還的稅金,或按銷量等依據國家規定獲得的國家定額補貼或財政扶持金額。

(4)營業外收支淨額(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的差額)。

三、會計等式

(一)基本等式(靜態等式)

資產=權益=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動態等式

利潤=收入-費用

(三)擴充套件等式(靜態+動態)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四、經濟業務型別(四大型別,具體11種型別)

總結兩條規律:

1.如果經濟業務的發生只涉及等式一邊要素變化,其表現為一增一減;

2.如果經濟業務的發生涉及等式兩邊要素的變化,其表現為同增同減。

結論:由兩條規律可以看出:無論企業發生什麼樣的經濟業務都不會破壞會計等式的恒等性。

第三節會計核算的基本準則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假設) 組織會計核算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會計工作是建立在一些假設之下進行的,否則會計工作無法開展。

1.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就是會計為之服務的物件。會計主體假設的存在實質上確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但應注意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不是完全相同的。

一般而言,任何乙個法律主體,都應該是會計主體。反過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具有法律主體。如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等。

2.持續經營假設是指企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都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不會破產。這個假設確定了會計核算方法。

如對資產按照歷史成本進行計價、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等。

3.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是將乙個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個較短的期間。這個假設確定了會計核算時間,進而就有了本期與非本期之區別。如對收入、費用進行判斷看是否屬於本期。

4.貨幣計量假設

以貨幣為共同的計量尺度,將企業千差萬別的經濟業務有機地聯絡在一起,進而能夠以數量的形式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此假設引申出另外乙個假設,即幣值不變假設。

二、會計記賬基礎(判斷本期收入、費用的標準)

1.權責發生制(也叫應收應付制),是指凡是屬於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項沒收到,也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加以確認;凡是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項收到也不應在本期確認。凡是屬於本期的費用即使款項沒有發生支付,也應在本期確認;凡是不屬於本期的費用,即使款項發生支付,也不應在本期確認。

2.收付實現制(也叫現收現付制),是指以現收現付判斷收入、費用的。凡是本期收到現金,就作為本期的收入加以確認;凡是本期發生支付,就作為本期費用加以確認。

日常會計核算時,通常採用權責發生製作為本期收入、費用的判斷依據,而收付實現制則是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才應用。

三、會計資訊質量要求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對企業所提供的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會計資訊對其使用者決策有用所應具備的基本特徵,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1.可靠性。其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經營決策的需要,有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

3.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會計資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能夠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分析。

5.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處理,不應僅以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例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問題。

6.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項。

7.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處理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盡可能地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不低估負債和費用。

會計學概論重點概念

財務會計報告 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現金流量等會計資訊的檔案。資產負債表 反應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全部資產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財務報表。資產 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 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簡歷 會計學

白拉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 女 26歲 1984年2月29日 居住地 廣州 139 手機 e mail 最近工作 3 年2個月 公司 xx會計師事務所 行業 會計 審計 職位 助理經理 最高學歷 學歷 碩士 專業 會計與商業管理 學校 阿斯頓大學 自我評價 熟悉國內以及國外會計制度 堅強的組織和分析技能...

會計學總結

第1章概論 1 會計的基本職能和分類 1 核算職能 通過確認 劑量 記錄和報告等方式從數量上反映企業已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業務活動。要能夠量化,以貨幣為基本計量單位 2 監督職能 通過對基本會計資料的加工利用,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控制企業的經濟業務活動。分類 財務會計 實現核算職能,有生成資料功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