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溼藥抗炎作用

2022-10-01 10:54:05 字數 2511 閱讀 4742

祛風溼藥抗炎機制及實驗證明

祛風溼藥對多種實驗性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獨活、秦艽、雷公藤、五加皮、防己、豨薟草、獨活寄生湯、大活絡丹等多種製劑和有效成分可明顯抑制角叉菜膠、蛋清、甲醛所至大鼠足腫脹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也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組胺所致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減少炎性滲出。五加皮、雷公藤等可顯著抑制大鼠炎性棉球肉芽的增生。

雷公藤、獨活、五加皮、防己對佐劑性關節炎和膠原性關節炎模型有明顯抑制作用。已知產生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有甲氧基歐芹酚、秦艽鹼甲、青風藤鹼、粉防己鹼、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內酯醇等。

秦艽、雷公藤、五加皮、粉防己鹼的抗炎作用與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功能有關。秦艽、雷公藤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增多,從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釋放增加而產生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切除垂體後消失,表明作用於下丘腦-垂體,粉防己鹼可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產生促皮質激素樣作用。粉防己鹼可通過降低中性粒細胞內ca2+ ,抑制a2(pla2)的活性,從而減少炎症介質pgs、lts的產生和釋放。

甲氧基歐芹酚抑制5—脂氧酶(5—lo),雷公藤紅素抑制細胞釋放pge2 ,均與其抗炎作用有關。由祛風溼藥寄生、獨活、川烏、羌活、生芪等組成的祛風溼方劑具有祛風散寒、清熱除濕、化瘀通絡等功效,臨床用於**痺症療效滿意。本文以下實驗即以此方來判斷祛風溼藥抗炎作用。

以祛風溼方劑**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

1材料與方法

1.1動物雄性wistar大鼠,2~3月齡,體重(199.8±14.

3)g;昆明種小鼠,雌雄兼用,(20±2)g。1.2 試劑與藥品卡介苗凍乾粉(60mg/支);鹼性磷酸酶抗鹼性磷酸酶(apaap);淋巴細胞分離液比重為1.

087;wbc稀釋液及wbc染液;阿氏液和都氏液;強的松;環磷醯胺。1.3 儀器足爪體積測量儀;魏氏血沉管;722型分光光度計等。

1.4 方法1.4.

1 祛風溼方劑煎劑的製備

1.4.2 實驗分組及佐劑性關節炎病理模型的製備實驗分為6組(n=6):

正常組,模型組,強的松組(5mg/kg),中藥大、中、小劑量組,劑量分別為22,11,2.2g/kg。將福氏完全佐劑0.

1ml注入右後足蹠皮內致炎,致炎當天為第0d。於致炎後第14d給藥,每日灌胃一次,連續2周。1.

5 指標的測定足爪體積**後每3d測定一次;血沉、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於致炎前、致炎後第3、13、23d測定;按apaap法測定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即致炎前1d、致炎後14d及28d檢測;第30d處死動物取左側(非致炎側)關節作病理觀察。1.6 資料處理採用sas統計軟體包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2.1 左側(非致炎側)足爪體積的改變用藥一周以後,中藥大、中劑量對腫脹足爪有明顯的抑制作用(p<0.05),且作用強度與強的松相似。

2.2 對血沉的影響**之後(23d),中藥大、中劑量與強的松相似均使公升高的血沉顯著下降(p<19)

2.3 對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的影響造模前白細胞計數平均為(13.6±4.

08)×109/l;造模後計數明顯公升高為(20.87±5.34)×109/l(p<0.

05);**後,大、中劑量組均使公升高的白細胞顯著下降分別為(12.97±4.12)×109,(13.

57±6.41)×109(p<0.05)。

造模前單核細胞百分率為(2.83±1.47)%;粒細胞百分率為(25.

16±9.28)%;淋巴細胞百分率為(72.01±10.

94)%。造模後分別為(9.16±2.

04)%;(35.33±12.15)%;(55.

5±13.79)%。方劑大、中劑量**後可使3者均恢復到造模前水平。

強的松**後,除粒細胞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外,單核細胞百分率及淋巴細胞百分率恢復到正常。2.3 病理學改變造模後非致炎側膝關節出現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病變。

滑膜表面有大量纖維素滲出,滑膜細胞增生,表層有多核巨細胞出現,肉芽腫病變形成累及滑膜,並有關節軟骨及骨組織破壞。大劑量中藥使關節炎性反應明顯緩解,且與強的松作用相似。中劑量組作用弱於強的松。

小劑量組對於大鼠佐劑性關節炎症反應無明顯影響。2.4 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影響造模前、後cd+4細胞百分率無明顯變化,但造模後cd+8細胞百分率下降(p<0.

05),cd+4/cd+8上公升(p<0.05)。**後,強的松、中藥大、中劑量均使cd+8細胞百分率公升高(p<0.

05),cd+4細胞百分率無明顯變化,cd+4/cd+8比值明顯下降(p<0.05)。3 討論

大鼠佐劑性關節炎常作為研究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的一種實驗性模型,該模型較接近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模方法簡單且成功率高。在本實驗過程中,由於在造模後第14d開始**,此時佐劑性關節炎已經處於炎症的慢性期,所以主要觀察該方劑對於佐劑性關節炎的慢性炎症的影響。大鼠應用方劑**一周後可見明顯抑制足爪的腫脹,降低血沉,使異常的白細胞分類的百分比恢復到造模前水平,表明該方劑具有抑制慢性炎症的作用。

病理組織檢查結果顯示,經中藥**後大鼠關節炎症反應減輕,較少累及滑膜、軟骨及骨組織,僅在皮下有少量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和數量不等的多核巨細胞形成的結節狀病變,與模型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些說明該方劑不僅具有抑制慢性炎症反應的作用而且可能具有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程序的作用,顯示出中藥優於西藥的特點。

中藥祛風溼藥

第八單元祛風溼藥 前言 概念 凡以祛除風濕 解除痺痛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祛風溼藥。適應病症 風濕痺痛,風濕日久累及肝腎所致的腰膝痠軟無力 疼痛者,腎虛腰痛,中風後遺半身不遂,肢體拘攣。祛風寒濕藥 獨活 祛風溼 止痺痛 治風濕痺痛 病位,下半身 病性,偏寒 病程,新久皆宜 發汗解表 風寒表證或風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