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BRC首披年報創新驅動戰略轉型

2022-09-24 10:27:03 字數 1690 閱讀 2398

4月30日,藍光發展正式發布2023年年報。本月早些時候剛剛借殼「迪康藥業」完成**更名的「藍光發展」(600466,sh),成就了「地產開閘第一股」的說法,現如今又對外亮出了首份年度成績單。

據重組完成藍光資產注入後藍光發展備考的2023年報資料顯示:藍光發展實現營業收入153億元,實現淨利潤8.7億元,每股收益增至0.46元。

據悉,藍光發展將以「1+2產業布局」為戰略頂層設計——打造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主業,以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為兩大創新產業支柱的大型企業集團,以此拉開「戰略轉型」和「創新變革」的序幕。戰略路徑上以「網際網路+」為創新指引,有機整合旗下各產業板塊。2023年,公司將順應地產行業新變化,深耕主流城市,瞄準改善型需求,嘗試輕資產資本運作;以「網際網路+社群o2o(電子商務)」思維運營現代服務業;同時以「3d生物列印」為創新探索,將生物醫藥板塊培育成未來旗下新興產業引擎。

房地產:聚焦改善型需求,促業績穩健增長

截至2023年底,藍光地產已進駐全國近20個城市。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報告中,藍光地產位居中國房企第24強,品牌價值達55.41億元,位列國內房企第13位。

2023年,公司將以「投資聚焦主流城市,深耕高潛力區域」為業務拓張綱領,在現有全國化布局基礎上,深耕已進入的成都、重慶、昆明、北京、青島、武漢、長沙、合肥、蘇州等重點城市,其中成都大本營將持續保持市場占有率領先地位,在每一座新進入的城市力爭進入行業排名前列,實現城市深耕發展。在新進入城市選擇方面,將重點聚集1.5線城市和二線潛力城市。

在城市內部區域選擇上,將側重選擇當地城鎮化重點規劃區域、開發新區等高潛力板塊。

聚焦改善,創新驅動,打造全新的城市居住板塊和人氣生活新商圈。公司將優化住宅開發領域,以改善型為重心,豐富產品線布局,走差異化競爭路線——基於市場變化,公司著重把握細分客戶市場,在原有產品線基礎上,研發新的改善型產品,拓展產品及客群覆蓋面。實施精裝修策略,根據不同產品線配備不同的精裝標準,實現產品與客戶需求的精準對接,提公升差異化競爭能力;商業地產多元並進,打造具有藍光特色的商業產品線,如社群型主題購物中心(coco mall)、特色街區商業(紅街)、近郊主題樂園等,形成藍光商業核心競爭力。

藍光發展將以「網際網路+地產+金融」作為地產板塊業務創新方向,把握地產**化趨勢,探索未來藍光地產的商業模式,以運營為核心,以資本為平台,在做強做優的基礎上穩健提公升公司規模和盈利能力。

現代服務業:用「網際網路+社群o2o」創新服務模式

除了地產開發這項核心主業之外,藍光發展還在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依託藍光地產遍布全國的業主,變「業主思維」為「使用者思維」,從使用者需求裡尋找新業務單元,向服務要利潤,構築「現代服務業」新高地。報告期內上線的藍光「生活家系統「,即是一款架構在滿足基本社群服務,高階布局社群o2o的移動互聯平台,獲得業主好評。

未來公司將堅決推進「平台化」發展,構建「雙o2o」平台,以物業服務o2o平台形成黏性,改造傳統物業服務,提公升盈利能力。打造「社群電子商務」o2o平台,整合全國化社群資源,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模式創新,形成獨特商業模式;在「規模化「發展上,公司絕不簡單在市場上收購物業專案,而是充分考慮平台的應用和拓展,資源整合要素,有序推進市場拓展。

生物醫藥:以「3d生物列印」為創新探索

首先,在聚焦3d生物列印研發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積極捕捉戰略性併購機會,通過併購促進產業發展,打造3d生物列印產業鏈,增加公司未來在3d生物列印領域的核心優勢;其次,重點在消化道領域、大病種特效新藥等方向持續引進潛力新產品,通過策略性培育,逐步投入市場,打造營銷核心競爭力,確保新藥品獲得市場成功;最後,鞏固現有主力產品的穩定業績並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優化產品結構。

2023年披砂鎮小學禁毒防艾工作總結

自開展禁毒人民戰爭以來,我校認真按照上級領導的安排,認真開展 禁毒防艾 教育宣傳工作,不斷開拓 禁毒防艾 教育工作新局面。把 禁毒防艾 工作作為學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及時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部門的檔案精神及要求,深化 無毒學校 建立工作。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學生的禁毒意識及自覺抵...

2023年披砂鎮小學年禁毒防艾工作計畫

為了更好的做好學校禁毒防艾的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 禁毒防艾 意識以及抵制毒品和預防愛滋病的能力。我校現將2012年 禁毒防艾 教育工作列入教育工作的重點,讓學校 禁毒防艾 教育工有組織 有計畫 有安排地依次開展,做到層層落實,具有實效。特制定本計畫。一 工作思路 因為我校地處邊疆結合處,周邊環境人員...

2023年新加披迷你倉行業發展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2010年,當中國大陸還剛剛出現大眾迷你倉萌芽時,在新加坡,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接受使用迷你倉服務來儲存物品。資料顯示,至2010年,迷你倉經營者由2003年的2家增長至20家,使用者數量增長了10倍,同比收益增長了14倍,達到了1340萬美元。新加坡迷你倉集團企業發展副總裁布萊恩說,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