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面臨孩子的沉默

2022-09-23 05:48:02 字數 1193 閱讀 3353

現在的諮詢個案中,凡是涉及親子關係障礙的家庭,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去面對孩子的沉默。有的家長說:「一看到孩子不說話,我就著急。

」「不知道他心裡怎麼想的?我問他什麼,他都不說,還衝我發脾氣,還說我煩!」「我老是覺得孩子心裡有事,,但不管怎麼問,他就是閉口不說,真是太讓人著急了。

」下面,我們就孩子的沉默,作下以幾種分類:

第一類,茫然型。就是孩子心裡是空白的,沒什麼好說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種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已的想法,所以,無法表達,也表達不出來。

表現特徵:目光是游移不定的,眼神中充滿了困惑、不解、詢問。

第二類,懷疑型。就是孩子完全不相信父母。這可能跟以前的生活經歷有關,特別是跟父母長期的教育態度有關。

這種孩子的父母一般比較嚴厲,所以,孩子怕說出來之後得不到理解和支援,反而還會受到過度的指責。於是,孩子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就選擇保持沉默,把事情和自己真實的想法都埋藏在心裡。表現特徵:

不安的神情,目光中飽含疑慮、探索。

第三類,情緒型。這是孩子的情緒是比較羞愧、恐懼、氣憤,所以產生不願提及的態度。表現特徵:躲避、氣憤、害怕、瞪眼等等。

第四類,思考型。這時孩子正在反覆體會和思考,或者正在回憶、檢驗某種感覺、情緒。這種沉默表示孩子正處於一種積極的自我探索之中。

表現特徵:睜大眼睛使勁地想、眯起眼睛在考慮、凝視空間的某一點。

第五類,內向型。這是源於孩子的個性原因,如:比較內向、不善言談。表示特徵:欲言又止,頗為不安、反覆思考卻講不出來等。

第六類,反抗型。這是孩子不想講,是對父母的對抗性質的,用沉默來表明自己的態度。表現特徵:無所謂、很不耐煩,隨心所欲、氣憤、敵意等。

以上幾類沉默,除了第四類是具有積極意義之外,其餘的都是會將親子關係導向緊張、壓抑、尷尬等局面的,家長應針對不同情況,具體分析原因,並採取主動、有效的措施。除了具備良好的交談技巧,長期以來建立的互相信任、融洽的親子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基礎。

處理孩子的沉默,掌握幾個原則:

一、給孩子時間,讓孩子有沉默的權利。允許孩子有沉默的時候,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緩衝,用等待來表示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

二、仔細尋找孩子沉默的原因,然後打消會讓其沉默的顧慮。

三、面對沉默,不能急躁,要不慌不亂,沉著冷靜,這能給孩子提供一種可信的力量感和支援感。

沉默現象可能是危機的訊號,也可能是一種契機。沉默也能傳達很多的資訊,所以,高度重視、把握機會,往往會有新的突破性的進展。正確地處理孩子的沉默,讓資訊在親子之間順暢地流動起來吧!

家長應對孩子,沉默的反思

近來空間來了很多未成年的孩子,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很多讓人痛心的事,他們身上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個別還有厭世的感覺,正值豆蔻年華的他們為何要有這種心裡呢,不得不令人去反思,難道是孩子錯了嗎?他們天生就是這種心理嗎?這麼大的壓力究竟是誰給的?讓一顆幼小的心靈承受這麼大的負擔,花還沒有開就面臨凋零,還沒有走入...

碰上孩子沉默期,家長莫急

在對家長的回訪中,我們的顧問會經常被問,孩子學習乙個月也沒見他說多少新的英語表達,是不是上課沒有效果呢?四年多來,在我們的青少兒學員中,有70 的家長都會對此著急,總覺得是不是孩子上課沒有認真聽,是不是全外教的教學方法不適合孩子?其實不然,母語的習得研究結果表明,兒童最先學會的是 聽 話,然後才學會...

窮苦的孩子早當家

不僅有,還有很多。而這些窮苦人家中孩子,都比我們生活再美好生活中的孩子強的多。現在的孩子多半都是在父母的甜糖蜜罐裡生活,受不得一絲委屈,更受不得一絲小小的困難 挫折。就像 袋鼠故事 中的小袋鼠,分明都能離開父母的袋子了,但總想著外面太危險,不如在母親的懷中溫暖。最後袋鼠媽媽老了,沒有辦法讓他呆在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