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野外鑑定

2022-09-08 06:18:03 字數 5111 閱讀 7283

鑑定內容和方法:

碎屑岩:礫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巖:頁岩、泥岩

化學岩及生物化學巖:碳酸鹽岩:石灰岩、泥灰巖、白雲岩;矽質巖;鐵質巖等

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礫岩、凝灰岩

對照教材中所列沉積岩的主要鑑定特徵,在肉眼下借助於放大鏡、小刀等觀察不同岩石型別的主要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特徵。

沉積岩是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的沉積物經過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積岩的特徵主要通過其顏色、構造、結構和成分來認識,沉積岩一般呈層狀。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類為:

1、碎屑岩類: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

一)沉積岩的顏色:

沉積岩的顏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環境。白色的沉積岩多為純淨的高嶺土、石英、方解石、鹽類成分組成。深灰色-黑色一般說明岩石中含有有機成分或散狀的硫化鐵等雜質。

是還原環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紅色或深紅色可能含有較多的正長石或氧化鐵,是在氧化環境下形成的;含二價鐵的矽酸鹽組成綠色沉積岩,形成於弱還原環境。

沉積岩的系統分類表:

二)沉積岩的構造:

層理和層面構造是沉積岩特有的構造。沉積岩因層理構造顯示其非均勻性,層理有:水平的、波狀起伏的、傾斜的、交錯的等,肉眼看不到層理構造的為塊狀層理。

層面構造是各種地質作用在沉積物表面留下的痕跡。常見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蟲跡等。

三)沉積岩的結構:沉積岩的結構與沉積岩的成因緊密相關可分為:碎屑岩具有碎屑結構、化學巖具有化學結構、生物成因的生物結構。

碎屑結構:按碎屑顆粒的直徑大小又可分為:

礫狀結構:>2mm

砂狀結構:0.05—2mm之間

粉砂狀結構: 之問.

泥質結構:<0.005mm。

化學結構:礦物是通過膠體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學方式沉澱而生成的結構,它可以是隱晶的,也可以是顯晶的。

生物結構:岩石中幾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遺體(如貝殼等)所組成.

四)沉積岩的礦物成分:

沉積岩中的常見礦物有二十多種,各類沉積岩中的礦物成分有較大差別。

碎屑岩由碎屑顆粒(岩石碎屑和礦物碎屑)和膠結物兩部分組成。碎屑礦物主要為不易風化的石英、長石和白雲母,而易風化的橄欖石、輝石、角閃石則少見。常見的膠結物有碳酸鹽、氧化矽、氧化鐵、泥質等.根據矽質硬度大,泥質較鬆軟,鈣質加稀鹽酸起泡,鐵質呈紅褐色(三價鐵)或灰綠色(二價鐵)等持徵,可將上述四種膠結物區別開。

化學及生物巖的礦物成分很多,常見的有鐵、鋁、錳、矽的氧化物和氫癢化物、碳酸鹽(方解石和白雲石)、硫酸鹽(石膏等)、磷酸鹽、鹵化物等。但某一種岩石的成分比較單一,往往以某一種化學組分為主。

二、沉積岩的肉眼鑑定方法和步驟:

1、碎屑岩:具有典型的碎屑結構,觀察描述以下內容:

1)顏色:要求指出岩石的總體顏色,並要區別新鮮面和風化面的顏色。

2)構造:看有無微層理和層面構造,一般以塊狀構造常見。

3)結構:碎屑岩具有典型的碎屑結構,由兩部分組成:1、碎屑部分:

描述碎屑顆粒的大小及含量,若為粗碎屑岩,描述礫石或角礫的大小、形態、磨圓度等。2、膠結部分:常見的膠結物有:

黏土質:土狀,岩石較鬆散,小刀可以刻動,並在水中可以泡軟。鐵質:

使岩石呈紫紅色或褐色。矽質:白色,硬度大於小刀,往往膠結緊密。

鈣質:白色加稀鹽酸強烈起泡。

4)碎屑成分:常見的有:石英、長石、白雲母及岩屑碎屑,確定碎屑成分及含量。

5)命名:碎屑岩按碎屑顆粒的大小先定出:礫岩、砂岩、粉砂岩、泥質巖,基本名稱,再按碎屑粒級、成分細分。

2、泥質巖:泥質巖由黏土礦物組成,礦物顆粒非常細小,故在手標本中肉眼鑑定其成分是困難的。主要觀察描寫泥質巖的顏色和物理性質。

1)顏色:一般的泥質巖往往為淺色,混入有機質則顯黑色,混入氧化鐵呈褐色,含綠泥石、海綠石等為綠色。

2)物理性質:觀察岩面斷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易否泡軟,吸水性強弱等。

3)構造:觀察岩石中有無層理、波痕、結核、泥裂等。

4)是否含有生物化石。

5)泥質巖易和粉砂岩混淆:肉限鑑定一般用手研磨岩石粉末,有無砂感予以區別。若無砂感者定為泥質巖。

6)命名:泥質巖本身的進一步分類根據固結程度、有無頁理構造分為黏土、泥岩和頁岩,有的還可根據顏色、硬度和滴酸起抱等進一步分為鐵質、矽質和鈣質頁岩等。

3、化學及生物化學巖:

1)顏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隨混入物而變化。

2)構造:應注意有無微細層理和層面構造,有無化石等。

3)結構:若為結晶粒狀,要按粒度劃分粗、中、細粒及其含量;若為生物碎屑,要分清生物種屬及其含量。

4)斷口:可反映岩石的固結程度和結構、構造。如岩石由顯微粒狀方解石或白雲石組成,固結差的為土狀斷口,固結緻密的為貝殼狀斷口,顆粒較粗大而均勻的則呈「砂糖狀斷口」顆粒較小不均勻而含有生物碎屑的則呈不平坦斷口,若有顯微層理則呈階狀斷口。

5)硬度:一般小於小刀,如混入矽質,硬度增加。

6)遇酸反應:加酸起泡程度。

7)命名: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主要根據物質組成進—步分類命名,其中碳酸鹽類巖還應根據鈣、鎂和黏土物質的百分含量(即與鹽酸反應難易程度)以及碎屑的成分與結構進一步細分類。

(二)沉積岩肉眼鑑定描述舉例

對岩石標本,依上所述步驟觀察、描述完畢,最後應給予命名。為便於從岩石名稱中反映出岩石特徵,往往用岩石的全名稱。

一般順序是:顏色+構造+結構+成分。

鑑定內容和方法:

碎屑岩:礫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巖:頁岩、泥岩

化學岩及生物化學巖:碳酸鹽岩:石灰岩、泥灰巖、白雲岩;矽質巖;鐵質巖等

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礫岩、凝灰岩

對照教材中所列沉積岩的主要鑑定特徵,在肉眼下借助於放大鏡、小刀等觀察不同岩石型別的主要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特徵。

沉積岩是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的沉積物經過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積岩的特徵主要通過其顏色、構造、結構和成分來認識,沉積岩一般呈層狀。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類為:

1、碎屑岩類: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

一)沉積岩的顏色:

沉積岩的顏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環境。白色的沉積岩多為純淨的高嶺土、石英、方解石、鹽類成分組成。深灰色-黑色一般說明岩石中含有有機成分或散狀的硫化鐵等雜質。

是還原環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紅色或深紅色可能含有較多的正長石或氧化鐵,是在氧化環境下形成的;含二價鐵的矽酸鹽組成綠色沉積岩,形成於弱還原環境。

沉積岩的系統分類表:

二)沉積岩的構造:

層理和層面構造是沉積岩特有的構造。沉積岩因層理構造顯示其非均勻性,層理有:水平的、波狀起伏的、傾斜的、交錯的等,肉眼看不到層理構造的為塊狀層理。

層面構造是各種地質作用在沉積物表面留下的痕跡。常見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蟲跡等。

三)沉積岩的結構:沉積岩的結構與沉積岩的成因緊密相關可分為:碎屑岩具有碎屑結構、化學巖具有化學結構、生物成因的生物結構。

碎屑結構:按碎屑顆粒的直徑大小又可分為:

礫狀結構:>2mm

砂狀結構:0.05—2mm之間

粉砂狀結構: 之問.

泥質結構:<0.005mm。

化學結構:礦物是通過膠體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學方式沉澱而生成的結構,它可以是隱晶的,也可以是顯晶的。

生物結構:岩石中幾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遺體(如貝殼等)所組成.

四)沉積岩的礦物成分:

沉積岩中的常見礦物有二十多種,各類沉積岩中的礦物成分有較大差別。

碎屑岩由碎屑顆粒(岩石碎屑和礦物碎屑)和膠結物兩部分組成。碎屑礦物主要為不易風化的石英、長石和白雲母,而易風化的橄欖石、輝石、角閃石則少見。常見的膠結物有碳酸鹽、氧化矽、氧化鐵、泥質等.根據矽質硬度大,泥質較鬆軟,鈣質加稀鹽酸起泡,鐵質呈紅褐色(三價鐵)或灰綠色(二價鐵)等持徵,可將上述四種膠結物區別開。

化學及生物巖的礦物成分很多,常見的有鐵、鋁、錳、矽的氧化物和氫癢化物、碳酸鹽(方解石和白雲石)、硫酸鹽(石膏等)、磷酸鹽、鹵化物等。但某一種岩石的成分比較單一,往往以某一種化學組分為主。

二、沉積岩的肉眼鑑定方法和步驟:

1、碎屑岩:具有典型的碎屑結構,觀察描述以下內容:

1)顏色:要求指出岩石的總體顏色,並要區別新鮮面和風化面的顏色。

2)構造:看有無微層理和層面構造,一般以塊狀構造常見。

3)結構:碎屑岩具有典型的碎屑結構,由兩部分組成:1、碎屑部分:

描述碎屑顆粒的大小及含量,若為粗碎屑岩,描述礫石或角礫的大小、形態、磨圓度等。2、膠結部分:常見的膠結物有:

黏土質:土狀,岩石較鬆散,小刀可以刻動,並在水中可以泡軟。鐵質:

使岩石呈紫紅色或褐色。矽質:白色,硬度大於小刀,往往膠結緊密。

鈣質:白色加稀鹽酸強烈起泡。

4)碎屑成分:常見的有:石英、長石、白雲母及岩屑碎屑,確定碎屑成分及含量。

5)命名:碎屑岩按碎屑顆粒的大小先定出:礫岩、砂岩、粉砂岩、泥質巖,基本名稱,再按碎屑粒級、成分細分。

2、泥質巖:泥質巖由黏土礦物組成,礦物顆粒非常細小,故在手標本中肉眼鑑定其成分是困難的。主要觀察描寫泥質巖的顏色和物理性質。

1)顏色:一般的泥質巖往往為淺色,混入有機質則顯黑色,混入氧化鐵呈褐色,含綠泥石、海綠石等為綠色。

2)物理性質:觀察岩面斷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易否泡軟,吸水性強弱等。

3)構造:觀察岩石中有無層理、波痕、結核、泥裂等。

4)是否含有生物化石。

5)泥質巖易和粉砂岩混淆:肉限鑑定一般用手研磨岩石粉末,有無砂感予以區別。若無砂感者定為泥質巖。

6)命名:泥質巖本身的進一步分類根據固結程度、有無頁理構造分為黏土、泥岩和頁岩,有的還可根據顏色、硬度和滴酸起抱等進一步分為鐵質、矽質和鈣質頁岩等。

3、化學及生物化學巖:

1)顏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隨混入物而變化。

2)構造:應注意有無微細層理和層面構造,有無化石等。

3)結構:若為結晶粒狀,要按粒度劃分粗、中、細粒及其含量;若為生物碎屑,要分清生物種屬及其含量。

4)斷口:可反映岩石的固結程度和結構、構造。如岩石由顯微粒狀方解石或白雲石組成,固結差的為土狀斷口,固結緻密的為貝殼狀斷口,顆粒較粗大而均勻的則呈「砂糖狀斷口」顆粒較小不均勻而含有生物碎屑的則呈不平坦斷口,若有顯微層理則呈階狀斷口。

5)硬度:一般小於小刀,如混入矽質,硬度增加。

6)遇酸反應:加酸起泡程度。

7)命名: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主要根據物質組成進—步分類命名,其中碳酸鹽類巖還應根據鈣、鎂和黏土物質的百分含量(即與鹽酸反應難易程度)以及碎屑的成分與結構進一步細分類。

(二)沉積岩肉眼鑑定描述舉例

對岩石標本,依上所述步驟觀察、描述完畢,最後應給予命名。為便於從岩石名稱中反映出岩石特徵,往往用岩石的全名稱。

岩漿巖野外鑑定

火成岩的鑑定及定名 1 火成岩鑑定內容和方法 超基性巖 橄欖岩 輝石巖 角閃岩 金伯利巖 基性巖 輝長岩 輝綠岩 玄武岩中性巖 閃長岩 安山岩 正長巖 粗麵巖 酸性巖 花崗岩 流紋岩 脈巖 煌斑巖 細晶巖 對照所列岩漿巖的主要鑑定特徵,在肉眼下借助於放大鏡 小刀等觀察不同岩石型別的主要礦物成分 結構...

三大岩類野外鑑定

一 岩漿巖的觀察與描述 對岩漿巖的觀察,一般是觀察其顏色 結構 構造 礦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後確定其岩石名稱。肉眼鑑定岩漿巖,首先看到的就是顏色。顏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質。對岩漿巖進行肉眼鑑定 l 第一步是要依據其顏色大致定出屬於何種岩類。比如,若是淺色,一般為酸性巖 花崗岩類 或中性巖 正...

岩芯管理辦法

發現岩芯堵塞時,應立即起鑽。從岩芯管退出岩芯時,應輕輕鎚擊,嚴禁吊打岩芯管,避免岩芯認為破壞或次序顛倒,對於鬆軟岩芯要盡量保持原狀。複雜地層鑽進應縮短回次進尺時間,控制回次進尺長度。金剛石鑽進應選用內壁光滑的巖芯管。在鑽進過程中,對進尺 掉鑽 塌孔 鑽速變化 回水顏色 鑽進感覺等應及時記錄,若有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