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與職業健康安全

2022-09-03 07:03:02 字數 2781 閱讀 3004

3答:各種活動性肺結核或活動性肺外結核:

上呼吸道或支氣管疾病嚴重

顯著影響肺功能的肺臟或胸膜病變

心、血管器質性疾病

曾有接塵史,並已產生影響的

經醫療鑑定,不適於接塵的其他疾病

4答:(一)《高毒物品目錄》所列化學因素;

(二)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矽10%以上粉塵;

(三)放射性因素:核設施、輻照加工裝置、加速器、放射**裝置、工業探傷機、油田測井裝置、甲級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場所和放射性物質貯存庫等裝置或場所;

(四)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範圍的。

5答:(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二)職業危害告知制度;

(三)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四)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五)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六)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七)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

(八)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九)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四、論述題

突出問題:一是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法律責任沒有落實。由於職業病防治違法成本低,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積極性不高,生產力水平低下,技術落後,防護措施簡陋,有的根本就沒有任何個人防護;調查發現計畫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職業衛生管理模式和方法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職業病防治工作,中、小企業無有效的職業衛生管理模式。

二是地方**職業病監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認識不足,片面強調經濟發展,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律制度的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力。

為吸引投資、保護地方經濟,一些地方**不惜降低投資門檻,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專案的立項、准入、監管過程把關不嚴,大量未經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三同時」審查的企業開工投產,導致大量勞動者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病危害前期預防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三是部門之間長效協同工作機制不完善。李濤介紹說,我國職業衛生監管職能一直由衛生和勞動部門共同負責,存在嚴重的職能交叉問題。從2023年起由衛生部門管理,特別是隨著職業病防治法從2023年實施,基本建立了職業病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和監管機制,通過與幾部委聯合開展全國性職業病防治工作專項整治,嚴重的職業病危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2023年中編辦對職業衛生監管職能重新作了劃分,由衛生部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共同承擔,其中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轉交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負責。但目前職能劃轉交接進展較慢,只有7個省市兩部門進行了職能轉移交接,在管與不管的模糊概念下,大部分省、市存在職業衛生監管的「真空」。

兩個部門根據中編辦檔案精神協商的職業衛生監管職能劃分比較原則,如何理解、掌握、執行各自的職能存在分歧,導致各地職業病防治工作發展不均衡,個別地區甚至失控。

四是我國職業病「底數」不清。目前職業病防治現狀如職業病發病、管理體制、法律法規落實等情況不清,職業病報告相對滯後的原因主要是兩項體制改革後出現報告責任機構混亂,如監督與技術機構缺乏溝通與交流;資訊不暢、資訊不准,遲報、錯報、漏報加重;技術服務覆蓋面窄,監測資訊**少;監測資料客觀性、代表性不強。

五是職業病危害監測資料難以反映實際情況。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資料分析表明:檢測企業數逐年下降,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本世紀初下降40%;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達標率到2023年達到75%左右。

檢測企業數減少和達標率公升高相互背離的原因是收集的資料不是來自於主動監測,而是**於服務性檢測;隨著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市場化,那些經濟效益較差,守法意識薄弱的用人單位沒有得到監測,難以反映整體實際,鄉鎮企業已經成為職業衛生監測的空白區。

六是職業衛生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兩項體制改革後,職業病防治機構建設受到衝擊。原職防機構大多一分為三,分別進入疾病控制、監督和綜合醫院(職業病臨床部分),還有11家職業病防治院(所)獨立存在。

企業職業病防治機構在企業改革中作為社會職能被分離到社會或精簡萎縮,高校職業衛生科研、教育、服務嚴重削弱,對職業衛生感興趣的學者越來越少。一些較具實力的職業病防治機構幾乎都集中在東部大都市,西部、區縣級職業病防治機構力量更加薄弱。

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我國職業衛生服務基本情況出現大城市較好,小城市較差,農村沒有;大企業較好,小企業較差,個體企業基本沒有;正式職工較好,合同工較差,農民工基本沒有;東部沿海較好,中部較差,西部很差。

26個省級職防機構為21.8萬個有毒有害企業提供職業衛生服務,平均每個機構要面對8385個企業,平均每位職業衛生技術人員的服務物件為4713人。

隨著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市場化,那些經濟效益較差、守法意識薄弱的用人單位特別是鄉鎮企業的勞動者沒有及時得到健康監護。一些用人單位沒有把流動工人、混崗工人作為健康監護物件,這些人群往往成為職業健康監護的盲區。

七是勞動用工管理和社會保障尚不完善。勞動者的健康權益保障問題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環節,其關鍵是加強勞動用工的管理和社會保障。由於農民工的流動性、臨時性、多變性,當前,要著重解決農民工的用工管理和社會保障問題。

八是職業病關注重點與國外相比存在差距。譬如,我國職業病目錄與國外職業病分類有所不同。

原因分析:

1、具有職業病診斷權力的醫療機構有限,診斷前所需資料證明繁多,整個診斷程式繁雜、耗時長,再鑑定機構;2、相關部門和機構監督力度不足、工作效率不高

3、從傳統工業到新興產業都不同程度存在職業病危害;4、全國報告職業病病例數逐年增加,已進入職業病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5、職業病種類多,常見危害因素多;4、突出地反映在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個體私營企業;6、病患中最大群體為塵肺病患者,其次為職業中毒群體;7、屢屢發生的**性職業病事件已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8、病患從開始生病到身體出現病徵,歷時較長;9、高患病率使得職業病案例常以群體形式爆發;10、職業病危害因素多元化,其中電磁輻射危害巨大;11、職業病更新速度快,層出不窮的新職業病還未納入法定職業病範圍。

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識

5.1.6評價方法 1 由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委員會組織對潛在的危害因素進行評審 2 職業安全健康風險評價採用 風險評價指數矩陣法 3 風險分類 不可接受的風險稱為重大風險,不希望有的風險稱為重要風險。4 評價結果應形成 各崗位安全及職業危害風險評估報告 5 根據風險程度及公司能力和發展規劃,制訂相關的...

職業健康危害評價

一 職業病危害因素管理控制的常見問題 1 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和評價不充分。企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與其它危險源進行一起識別,常用led法進行風險評價。一是識別出來的職業危害因素少,風險值低,對職業危害因素的描述不準確。二是物理危害因素沒有按照國家 工業企業衛生設計標準 及其相關附錄的要求進行識別 檢測和...

煤礦職業危害防治 職業健康檔案

生產經營單位基本情況 職業病危害因素及防護措施 注 職業病危害因素 產生或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裝置。作業方式 指產生或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裝置或工序的密閉化 自動化程度。可按全密閉 半密閉 敞開式 自動化 手工操作 隔離操作等情況填寫。接觸有害因素職工基本情況表 注 在崗位的臨時工 合同工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