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土地利用規劃對環境影響的問題

2022-09-01 03:18:04 字數 977 閱讀 9190

[摘要]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引起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引起各種土地利用型別種類、面積和空間位置的變化,從而導至處了各類生態環境系統型別、面積以及空間分布格局的變化。同時土地利用的變化還改變了自然景觀面貌和影響景觀中的物質迴圈和能量分配,它對區域氣候、土壤、水量和水質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這些影響也會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變動中表現出來。文章主要針對我國現階段土地利用規劃,結合我國土地資源狀況、土地利用狀況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進行的系列問題分析。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分析

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執行過程本身對環境沒有直接影響,但是,由於土地利用規劃是對土地資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組織和再優化過程。土地利用規劃方案的實施,必然會打破區域內土地資源的原位狀態,對區域內的水資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環境要素產生許多直接或間接、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從而使得土地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條件產生正面或負面的環境效應。

一、土地利用與環境的關係

土地利用是指人類通過特定的行為,以土地為物件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獲得物質產品和服務,滿足自身需要的經濟活動過程。這一過程是人類與土地進行物質、能量、價值和資訊的交流及轉換的過程。土地利用途徑古今中外無非有兩條:

一是廣度擴充套件,即,不斷擴大土地利用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積/土地總面積):二是深度挖潛,即增加勞動、資本、技術投入,不斷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程度,提高土地產出率(產量或產值或能量/單位土地面積)。人們利用土地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滿足自身生存對物質資源的需要,其主要表現在:

一是向土地取得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料;二是向土地索取活動場所、生產基地和建築物基地。土地利用分為土地的生產性利用和非生產性利用。土地生產性利用主要是將土地作為生產資料和勞動物件,以生產生物產品或礦物產品為主要目的;而非生產性利用則主要是利用土地的空間和承載力。

土地是自然、經濟和歷史的綜合體,是個很複雜的生態經濟系統。一國或乙個地區的土地資源,一般都有多種利用的可能,又有對某些用途的限制,最終是人為地選擇和自然的作用,決定了土地利用的形式,形成了一定的土地利用結構、布局、方式和強度。

土地利用規劃

土地 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內的氣候 土壤 地質 地貌 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地理綜合體,同時包含著人類活動對其改造和利用的結果,自然經濟綜合體。基本農田 水資源 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淡水數量。土地保護規劃 為了使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人為創造土地生態良性迴圈的途徑和措施的總體安排。復種指數...

土地利用規劃

1 土地的概念 1 土地是多學科的研究物件 2 土地不等同與土壤 3 土地是乙個複雜的科學概念 4 土地本身是乙個生態系統 5 土地構成要素的不可替代性。2 土地的功能 1 養育功能2 承載功能3 倉儲功能4 生態功能5 儲蓄和增值功能。3 土地的特性 1 土地物質的自然性2 土地面積的有限性3 土...

土地利用規劃試題

c.如何合理組織土地利用的問題 d.土地利用方式的問題 8.農業生產用地結構的確定必須根據 a.耕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b.耕地後備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c.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d.土地後備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9.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經有關部門審批實施,就具有 a.控制土地利用效應 b.行政效應 c.監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