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長遠計畫

2022-08-09 10:03:02 字數 3752 閱讀 5651

燕塘中心校科普教育長遠規劃

燕塘中心校鄧孟孝

一、背景資料

由於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目前農村小學教育忽視了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觀念上忽視了科學意識培養的整體價值功能;內容上較多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致使學生儘管學了一些科學知識,卻缺少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方法上較多採用傳授——接受式的教育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沒有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訓練放到應有的位置。

我們學校開展的是主體性教育活動。通過近幾年的科普教育,我們認識到開展做中學活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而科學意識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為若干年後,我們大批的學生將用他們學到的科學知識去建設二十一世紀新農村。

如果從小沒有科學意識,長大也很難自覺地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

二、優勢與反思:

1、學校成立了副校長李國中為分管領導、教導主任鄧橋德、鄧成傑為責任部門負責人、少先隊總輔導員、聘請的校外科技輔導員等人組成的科普工作領導小組,並按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有計畫地組織開展科普教育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科學課、興趣課等可以由學校科技輔導員帶領學生到常州市優秀科普基地——郴州市冬季作物示範園活動。

2、學校有國家級研究課題《開發農村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科學意識》,課題研究報告獲郴州市「十五」規劃課題成果二等獎,課題組成員在各自的主要領域裡,已把實驗成果上公升為理論.

3、在輔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也培養了一批事業心、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和某種特長的教師。教師「科普教育」觀念基本形成。課堂教學「主體化、情境化、生活化」意識不斷牢固,敬業奉獻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新課程環境中,教師課程實施關注「學習的學」,注意學生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並自覺在實踐活動中落實教育理念,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師的專業技能有了長足的進步。教師在活動中能關注學生活動中新的生成,有效的組織、協調、指導活動的開展。

4、在反覆的科普實踐探索中,學生中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年級科普實踐活動系列豐富的內容。開發了校本課程《科技種植》,它立足於本地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實際,並在實踐中以不斷豐富、發展的形態呈現。「學校科技種植」系列內容研究,種植基地的管理、勞動、觀察記錄;「我是科技小記者」、爭做科技種植小能人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和適合研究、學習什麼小主題或內容。

5、我們活動內容綜合,圍繞活動主題,包含社會、環境、自然、農業、科技等各種知識。學校周圍的鄉鎮企業中,重科技投入的企業經濟已佔據了工業經濟的主體地位;在農副業生產中,產業結構調整迅速,農業產業化程序步步推進。學校周圍有大棚蔬菜、士多啤梨生產、蔬菜特色村等。

同時學校已經形成的比較健全的開展科普教育工作管理網路。有活動陣地—常州市優秀科普基地—常州市冬季作物示範園,有科技種植核心—學校自有的種植基地,可以精心組織策劃對學生的科普教育。

反思一:在科普教育的過程中,我校將校本課程《科技種植》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突破口進行全方位的規劃、構建科普教育整體實施方案,把科普教育融合到各類教育活動中,形成系列化的科普教育新格局。在課時上l——6年級每個年級每週2節科技教育課。

對各年級科普教育內容都作了全面安排。但目標的界定,實則上就牽涉到對小學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基本形態的構想及評價。怎樣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願望興趣、知識經驗等來確定科普活動的目標?

又應該如何評價他們在科普活動中的發展?

反思二:學校以開發科普教育系列內容為抓手,初步構築起全校各年級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內容,盡可能讓教師、學生參與該課程開發時有目標可辯,有方向可用。然而這樣來規定內容,顯然不能釋放每乙個參與人員的創造潛能。

如何憑藉富有地方、學校特色的科普教育內容,讓這門動態生成的課程為師生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呢?進一步反思,這門動態生成的課程應該以怎樣的教學內容形態出現,才能讓師生更好地發揮主體性呢?

反思三:學生的生活世界是科普教育活動的源頭活水,活動的主題**於學生的生活,活動的開展又回歸學生的生活。那麼,科普教育活動應以什麼樣的方式與學生的生活世界融合,使二者互動,促進學生的積極發展呢?

具體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如何與以往的學科課程結合呢?

三、發展目標

(1)樂於參與、積極參與科普活動,了解家鄉、學校科技種植的歷史、現在,暢想將來,陶冶兒童愛科學、用科學的文化情操,促使產生我要為家鄉科技種植作貢獻的願望。

(2)激發好奇心,培養觀察力,促使兒童主動探索與發現問題,獲取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社群、蔬菜特色村、學校、家庭的課程資源,注重開發教材中與農村教育資源相關的科普內容,給學生潛移默化的科學意識培養;帶領學生到種植基地去參觀,並參加實踐勞動,掌握一些簡單易學的科學栽培方法;

2023年,「小叮咚在行動—科普伴我成長」科普教育活動從社群、學校、家庭三個塊面以單元主題活動的形式分頭推進,活動主題**於學生,在活動中學生可自主選擇、調整。具體活動領域和**主題(以科技種植為主):社群種植:

科技種植知識、種植品種、種植範圍、「我村的科技種植」、走進大棚、周圍的「大棚、中棚、地膜」、羅溪鎮科技種植現狀小調查、尋訪種植能手、常州市優秀科普基地——常州市冬季設施農業示範園的考察、調查、動手實踐。學校種植:種植基地的管理、勞動、觀察記錄;「我是科技小記者」、聆聽種植協會科技輔導員的介紹、走近我們的老師、爭做科技種植小能人。

家庭種植:「我家種植中的科技含量」「我的科技實驗」、科技種植實驗日記、「我為家中的生活出點科技點子」。

2023年,全面推行以科普教育為形式的主體性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學習教育活動,舉行「愛我中華、愛我羅小、奮發向上、放飛理想」的一系列科普活動。全校開展「科學知識」系列讀書競賽;各中隊舉行「科普伴我成長」主題隊會,積極參加快樂科普周活動,引導他們去**一些日常的科學道理,指導他們大膽地嘗試、實踐,從中獲得一些啟迪。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為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態度奠定基礎。

2023年國家級研究課題《開發農村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科學意識》的課題組成員在各自的主要領域裡,都能把實驗成果上公升為理論。學校的「以人為本」的主體性教育活動貫穿於各科教學中,「主體性教育」的理念融入每一位師生的心中,使學生、教師和學校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四、操作體系

(1)激發參與熱情

通過科普教育活動,鼓勵學生樂於參與,大膽實踐,為每個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求異創新的機會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參與發展的熱情並在主動參與中形成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樂於參與、勇於實踐,身心得到全面、充實的自主發展。

(2)提供發展空間

在學校的各項科普活動中,尤其是科普綜合實踐活動課,校本課程的開發中,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發展天地。充分發掘學校及社群現有的科普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產生興趣,形成動力,在相互合作與交往中得到共同發展並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往,在學生個性特徵與學習環境之間努力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

(3)鼓勵個體差異

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在不同的起點上都獲得進步,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長和鮮明的個性。

(4)獲取成功體驗

在科普教育的各項活動中,結合學生評價制度改革,強調讓每個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一種樂觀向上,體現強烈自主意識的積極心態。

五、保障體系

1.師資保障

結合學校《開發農村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科學意識》課題,確定開展「以人為本」的主體性教育活動重點專題。學校採取「統一指導,骨幹先行」的方式,推動重點專題向全擴充套件並依此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促進教師以科研為先導向一專多能型教師發展。

2.物質保障。

①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保證了育人環境的優化。

②教育教學裝置、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充實,能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③學生有豐富的自主實踐的場地、設施等教育資源。

3.課程保障

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校本課程——《科技種植》的積極組織、開發、實踐,能為學生「自主實踐,全面發展」提供有益的課程保證。

科普教育活動制度

南二科協 為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 重要思想,大力加強科學知識普及工作,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意識,著力提高本地區幹部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 科普教育的主要任務 宣傳貫徹有關科普工作的法律 法規和方針 政策 結合居民...

科普教育活動制度

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 重要思想,大力加強科學知識普及工作,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意識,著力提高本街道幹部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街道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 科普教育的主要任務 宣傳貫徹有關科普工作的法律 法規和方針 政策 結合居民的現實生活...

科普教育基地總結

二 科技整合轉化 示範應用取得豐碩成果 農業科技整合轉化和示範輻射功能得以加強。以國家星火計畫 生態高效大棚西甜瓜實用技術整合推廣與產業化 專案和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專案 優質晚粳稻秀水128新品種示範與產業化 專案為重點,按照專案計畫進度要求,著力抓好專案的實施工作和總結工作。同時,按照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