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繼紅小學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2022-08-09 09:21:04 字數 3402 閱讀 4365

(實施階段:2013.3—2014.12)

本課題負責人:王憲茹

一、課題基本情況

自本課題立項以來,我們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通過課題研究小組全體成員的同心協力,分工合作下,在相關班級學生的積極配合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行動紮實,已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現將本課題研究所得的體會向上級領導及同行們做出匯報:

二、課題研究背景、課題問題的提出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生活垃圾的汙染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嚴重,雖然有部分人的環保意識很強,但大部分人仍不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我們學校坐落於軍營內的家屬區,家屬區**密集,每天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這些垃圾會影響校園周邊環境的美觀,又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處理起來又費時費力。

時值我校正在大力倡導清潔節約型校園。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選取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培養小學生垃圾分類能力的研究」作為研究課題,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入手,為美化我們的校園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要行動起來,通過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針對其汙染研究一系列有效的處理方法。

通過自己的行動,不但要自己,也要讓周圍的人對生活垃圾危害有一定的認識,以便更好的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三、研究目標

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為根本,以主體性發展為主線,培養具有現代道德行為規範的未來公民。在此思想指導下,通過研究擬達成以下兩個目標:

(一)探索培養小學生垃圾分類能力的規律,初步構建小學環保教育的目標、內容體系,研究小學生進行垃圾分類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二)培養小學生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遵守現代環境道德行為規範,激發社會義務感和責任感。

根據上述目標,確定以下四項主要研究內容:

⒈垃圾分類習慣的初步理論研究和**;

2.學生垃圾分類能力養成的實踐研究;

3.學生不環保行為習慣矯治的研究;

4.培養與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垃圾分類環境意識的技能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注意總結我校教師過去教育實踐經驗,依據主體發展原則、全員參與原則、民主合作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原則,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其過程是:調查→計畫→行動→反思→調整→再行動→再反思→……→完成計畫。

同時輔以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個案分析法。根據年齡特點,分為低、高兩段進行研究。

五、活動成效

為檢查實驗效果,2023年6月,我校抽取學生共56人為物件,分別對學生在垃圾分類意識、對開展垃圾分類活動評價、垃圾分類知識競賽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其結果如下:垃圾分類知識平均提高了26%,環保情感平均增強了27%,環保行為平均提高30.

4%,由此證明,該研究達到了預定教育目標,學生掌握了有關的環保知識,萌發了熱愛校園,保護良好環境的社會義務感和責任感,培養了小學生垃圾分類意識和良好的環保習慣,該研究有實效性。

(一)認知方面,對垃圾分類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

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滲透,各年級也通過開展課外閱讀環保書報的活動,通過參與垃圾分類知識講座、展覽、查閱資料等形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同時開展全校性的諸如「創新思維變廢為寶」「垃圾分類我先行」「拒絕白色垃圾」「垃圾減量創意作品」等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增長垃圾分類知識,樹立環保意識。學生之間通過資訊的廣泛傳播與交流,通過積極參與,也通過學校大隊部結合節假日開展環境教育活動。

、(二)在情感方面,學生熱愛環境,垃圾分類自覺性有較大提高

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在課堂,獲取認知、養成習慣提高能力的主渠道也在課堂,進行垃圾分類教育意識的培養主要途徑依然在課堂。在全校選擇四五年級學生進行調查,讓其自選內容辦小報,72%的孩子選擇了垃圾分類方面的內容,94%的學生認為對環境保護應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絕大多數學生態度認真,這些都反映了學生自主參與並積極關心身邊的環境問題。

六、立項以來所做的工作

1、重視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課題研究需要科學的教育理論支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課題組的成員在這一點上顯然是較為薄弱的,因此我們高度重視對現代學習理論的學習,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實。使課題研究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展開。

2、積極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保證研究工作正常開展。

課題開題以來,我們定期開展研究活動,及時對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對有疑問的方面進行研討解決,且活動開展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既有理論層面的剖析、研討,又有淺層面的操作、交流。立項以來,課題組共召開10次會議,每次會議都有主題,有記錄。

3、開展問卷調查且形成分析報告。

①垃圾分類情況調查問卷。

2023年3月,問卷調查設計出「垃圾分類情況調查問卷」,於3月中旬,對全校學生進行了第一次學生問卷調查,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資料,於4月上旬,彙總並完成了乙份調查分析報告,為下一步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②學生對開展垃圾分類的評價問卷。

2023年5月,問卷調查負責人設計出「學生對開展垃圾分類的評價問卷」,於5月上旬,對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於9月下旬,彙總並完成了乙份調查分析報告。

4、認真撰寫垃圾分類環保教案,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5、積極撰寫課題**、教學設計,精心製作教學課件。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分析:

1、提公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建設了合諧的課堂氛圍,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構建了良好的綜合實踐課堂文化。

2、班級設定分類垃圾筒、學校自製堆肥桶。

3、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快速提公升

4、完成《垃圾分類指導手冊》

5、建立垃圾分類輔導員隊伍。每天監督、檢查分類效果,確保發揮輔導員職責。

6、垃圾分類環保知識競賽。

7、設計環保宣傳單、標語進行宣傳活動。

8、我與環保同成長手抄報比賽。

9、變廢為寶手工製作比賽。

10、低碳生活進校園,垃圾分類我先行-主題班會。

11、排練環保科普劇、小品、舞蹈等節目開展軍校共建慰問宣傳活動。

八、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和實際的效果、研究經驗

1、構建我校學生環保意識的校園文化。

2、建立並完善我校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內容。

3、提高我校教師對環保意識認識水平。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此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於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

學校堆肥桶的存放和衛生問題還有待改善;分類垃圾箱的界限還比較模糊;學生的經驗與實踐能力不足;學生由於年紀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查的質量;這需要循序漸進地解決,而我們可以在小事中做起,爭做環保先鋒。

十、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 積極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課題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2. 繼續加強課題研究管理力度,使研究工作紮實開展下去。

通過上一階段的研究,我們在理論上有了豐富,實踐經驗上有了積累,對今後深入進行研究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然而,我們雖竭盡全力而為之,但也還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對我們的階段性成果分析報告指導和批評。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課題名稱 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口算能力 參與人員 一年級教師 研究依據 一 問題的提出。可以說,計算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計算教學更可以說是貫穿於我們教學過程始終的!由此可見,計算教學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是尤為重要的。可是反觀我們的現狀,卻不難發現下面一些問題...

小學研究課題中期報告

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的小學課例研究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郎溪縣實驗小學題組 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的小學課例研究 是我校在全國資訊科技研究 十二五 規劃中立項的子課題,2010年申報,20011年通過論證開題。有孫如意校長領銜,李愛國校長負責,教科室主任吳豔翎監督,陳芬組長主持。歷經四年,現將有關工作向大家...

小學語文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培養農村學生自評自改作文能力的 中期研究總結 2015年4月份,本課題順利立項以後,課題組重視此課題的研究工作。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宛城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的教研員對課題研究的過程進行全程跟蹤與指導。經過半年來的實驗與 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中期研究總結如下。一 研究目標明確 通過前期的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