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2022-08-02 11:03:06 字數 3831 閱讀 7115

一、固定資產折舊辦法的分類

直線法根據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壽命中的磨損狀態而確定的成本分配結構。

直線法依據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強度比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在直線法下,折舊金額是時間的線性函式。

產量法根據固定資產的產出量分配其成本的方法。

產量法的依據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響,其合理性取決於三個條件:

(1)固定資產的每期用量波動較大;

(2)固定資產使用期內的產出的每期用量波動較大;

(3)固定資產服務潛力的下降與其使用程式密切相關。如果符合這三個條件,產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則的。反對產量法的人認為,估計固定資產的產出量比估計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難,而且很難考慮功能損耗因素。

採用產量法折舊,折舊費用是一項變動成本,而不像直接法的折舊費用那樣是固定成本。

固定資產的產出量可以用機器小時或產量(如汽車的行駛里程)來衡量。

二、常用折舊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淨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上述計算的折舊率是按個別固定資產單獨計算的,稱為個別折舊率,即某項固定資產在一定期間的折舊額與該固定資產原價的比率。通常,企業按分類折舊來計算折舊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該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類固定資產原價×100%

採用分類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簡單,但準確性不如個別折舊率。

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簡單,但也存在一些侷限性。例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這一事實。又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發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平均年限法也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因此,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淨殘值)×月折舊率

仍以前例來說明,若採用年數總和法計算,各年的折舊額如下表:

原值-淨殘值每年折舊額累計折舊

年份尚可使用年限變動折舊率

(元) (元) (元)

1 5 9 800 5/15 3 266.7 3 266.7

2 4 9 800 4/15 2 613.3 5 880

3 3 9 800 3/15 1 960 7 840

4 2 9 800 2/15 1 306.7 9 146.7

5 1 9 800 1/15 653.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數總和法所計算的折舊費隨著年數的增加而逐漸遞減,這樣可以保持固定資產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資產因無損耗而遭受的損失。

三、不同折舊方法的稅收影響

客觀地講,折舊年限取決於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由於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乙個預計的經驗值,使得折舊年限容納了很多人為成分,為合理避稅籌畫提供了可能性。縮短折舊年限有利於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後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使前期會計利潤發生後移。

在稅率穩定的情況下,所得稅遞延交納,相當於向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例1.某外商投資企業有一輛價值500000元的貨車,殘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計使用年限為8年。按直線法年計提折舊額如下:

500000×(1-4%)/8=60000(元)

假定該企業資金成本為10%,則折舊節約所得稅支出折合為現值如下:

60000×33%×5.335=105633(元)

5.335為8期的年金現值係數。

如果企業將折舊期限縮短為6年,則年提折舊額如下:

500000×(1-4%)/6=80000(元)

因折舊而節約所得稅支出,折合為現值如下:

80000×33%×4.355=114972(元)

4.355為6期的年金現值係數。

儘管折舊期限的改變,並未從數字上影響到企業所得稅稅負的總和,但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後者對企業更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舊期限縮短為6年,則節約資金114972-105633=9339(元)。

當稅率發生變動時,延長折舊期限也可節稅。

例2.上述企業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如果貨車為該企業第乙個獲利年度購入,而折舊年限為8年或6年,那麼,哪個折舊年限更有利於企業避稅?

8年和6年折舊年限的避稅情況:

(1)、折舊年限8年,年提取折舊60000,折舊各年避稅額: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稅總和81000元。

(2)、折舊年限6年,年提取折舊80000,折舊各年避稅額: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稅總和60000元。

可見,企業延長折舊年限可以節約更多的稅負支出。

按8年計提折舊,避稅額折現如下:

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

按6年計提折舊,避稅額折現如下:

12000×(3.79l-1.736)十24000×0.564=32031(元)

折舊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逐漸損耗(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而轉移到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用中的那部分價值。折舊的核算是乙個成本分攤的過程,即將固定資產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統的方式,在它的估計有效使用期間內進行攤配。這不僅是為了收回投資,使企業在將來有能力重置固定資產,而且是為了把資產的成本分配於各個受益期,實現期間收入與費用的正確配比。

由於折舊要計入產品成本,直接關係到企業當期成本的大小、利潤的高低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多少。因此,怎樣計算折舊便成為十分重要的事情。

幾種常用的計算折舊的方法對所得稅的影響

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扣除預計殘值,按預計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稱年線平均法、直線法,它將折舊均衡分配於使用期內的各個期間。因此,用這種方法所計算的折舊額,在各個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

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原始價值-預計殘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

一定期間的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與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稱為固定資產折舊率。它反映一定期間固定資產價值的損耗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00%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淨殘值率)/折舊年限×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點是每年的折舊額相同,但是缺點是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修理費越來越多,到資產的使用後期修理費和折舊額會大大高於固定資產購入的前幾年,從而影響企業的所得稅額和利潤。

2.產量法

產量法是假定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會隨著使用程度而減退,因此,將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改為使用這項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原始價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殘值)/應計折舊資產的估計總產量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當年產量×單位產品的折舊費用

產量法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和費用的配比情況。

3.工作小時法

這種方法與產量法類似,只是將生產產品或勞務數量改為工作小時數即可,其計算公式為:

使用每小時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殘值)/應計折舊資產的估計耐用總小時數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當年工作小時數×使用每小時的折舊費用

工作小時法同產量法一樣,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和費用的配比情況。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教案

講解教師 xx 教學內容 直線法 工作量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 教學目標 了解四種折舊方法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熟練運用計算公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歸納法 重點難點 雙倍餘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公式運用及計算 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 直線法 工作量法 雙倍餘額遞減...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及例題

1 2011年1月1日購入一套裝置,該裝置成本為33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淨殘值為30萬元,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11年應計提的折舊額是 元 a 33b 27.5c 30d 36 2 某公司有汽車一輛,採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該汽車原值為20萬元,預計使用10年,每年行駛里程8000...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與意義

關鍵詞 折舊固定資產損耗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使用期限超過了一年的房屋建築物 機器機械 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裝置工具等,以及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裝置的物品,但是單位價值在兩千元以上,同時使用期超過兩年的,都是企業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