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會考課本知識點整理 無練習版

2022-08-24 16:00:06 字數 3638 閱讀 2291

從葡萄乾麵包模型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

道爾頓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湯姆生提出第乙個原子結構模型—葡萄乾麵包模型。

盧瑟福在金箔實驗中發現了α粒子散射現象,提出了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

倫琴發現x射線。

通過對陰極射線的研究,湯姆生發現陰極射線是帶負電的,並命名為電子。湯姆生提出了模型—葡萄乾麵包模型。道爾頓的原子結構模型被徹底否定了。

結論:絕大部分的α粒子都直線穿了過去,少數α粒子穿過時發生偏轉,極少數α粒子偏轉了180°。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原子結構、同位素

1.原子中微粒間的數學關係: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核電荷數=元素的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元素符號角標含義

a——代表質量數

z——代表核電荷數

c——代表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d——代表化合價

e——代表原子個數

3.同位素

(1)概念: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是同一種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

(2)同位素的質量數不同,核外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同。

(3)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構成的單質是化學性質幾乎相同的不同單質。

(4)同位素構成的化合物是不同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5)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原子量):這種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6)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用同位素的質量數代替相對原子質量進行計算得出的數值。

4.相對原子質量的有關計算

在天然存在的某種元素裡,不論是游離態還是化合態,各種同位素所佔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變的。我們平常所說的某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按各種天然同位素原子豐度算出來的平均值。下面,我們介紹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平均值的演算法。

設問:對於具有同位素原子的元素來講,應該怎樣求其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呢?

如o的相對原子質量可以通過以下數值求出:已知乙個o的質量為2.657×10-26 kg,乙個c的質量為1.993×10-26 kg,

o的相對原子質量=×12=15.998

只要我們知道了某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及在自然界中各同位素原子豐度。根據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就可得到其值。以氯元素為例,求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34.969×75.77%+36.966×24.23%=35.45

在數值上,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近似等於質量數。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一、核外電子的運動規律

離核遠的電子能量高。

把能量最低、離核最近的一些電子,稱它們運動在第一電子層上;能量稍高、運動在離核稍遠的一些電子稱它們運動在第二電子層上,由里往外,依次類推,叫

三、四、五、六、七層。也可以把它們依次叫k、l、m、n、o、p、q層。

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1、能量最低原理: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裡, 然後由往外,依次排在能量逐步公升高的電子層裡,即先排k層,排滿k層後再排l層,排滿l層後再排m層;

2、每個電子層最多只能容納2n2個電子;

3、最外層最多只能容納 8個電子(k層為最外層時不能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

三、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結構決定性質)

1、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為8(注意:he最外層為2),原子既不容易失去電子又不容易得到電子。

2、不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不為8,因此可能失去電子或者得到電子轉變為穩定結構——最外層為8(氫原子變為0或2 )個電子。

一般最外層電子數小於4個的多為金屬,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電子;最外層電子數大於等於4個的多為非金屬,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發生電子得失時,原子核不發生變化)

五、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化合價的關係

元素化合價在數值上等於原子失去或得到的電子數目(失為正,得為負)

原子 ①最外層電子數﹤4時,容易失去電子:化合價=+失去的電子數目

②最外層電子數≥4時,容易得到電子:化合價=最外層電子數-8 。

六、離子

1、定義: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正陽、負陰;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可以形成化合物,且所形成的化合物為電中性)

2、寫法:先寫元素符號,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上離子所帶電荷和正負號,電荷寫在前面,電性正負號寫在後面,當電荷數為1時省略不寫,如na+、f-

3、意義:離子符號前面的係數表示離子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每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2na2+)

4、原子和離子的比較

5、常見的原子團(由幾個原子形成的集團帶有電荷)

nh4+、oh-、no3-、hco3-、so42-、co32-

物質的量

一、物質的量(n)

1、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2、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單位之一,它的符號是mol。

3、摩爾的量度物件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或它們的特定組合。如1molcacl2可以說含1molca2+,2molcl-或3mol陰陽離子,或含54mol質子,54mol電子。摩爾不能量度巨集觀物質,如果說「1mol氫」就違反了使用準則,因為氫是元素名稱,不是微粒名稱,也不是微粒的符號或化學式。

二、阿伏加德羅常數(na):

1、定義值(標準):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數目為標準;1摩任何物質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數目都是阿伏加德羅常數個。

2、近似值(測定值):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單位是mol-1,用符號na表示。

三、摩爾質量(m):

1、定義:1mol某微粒的質量。

2、定義公式:,

3、摩爾質量的單位:克/摩。

4、數值:某物質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學式式量。⑤注意:摩爾質量有單位,是克/摩,而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學式的式量無單位。

四、有關計算

1、同種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和微粒之間的換算方法,

mna 質量物質的量微粒

m ÷mnna n

m---摩爾質量na---阿伏加德羅常數

2、同種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換算。

mna 質量物質的量微粒

m ÷mnna n

m---摩爾質量na---阿伏加德羅常數

3、不同種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和微粒之間的換算。

微粒數之比 == 物質的量之比

4、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⑴化學方程式係數比 == 物質的量之比 == 微粒數之比

⑵.只要上下單位一致,左右關係對應,則可列比例式計算

氣體摩爾體積

一、 決定物質的體積大小的因素

主要決定於

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微粒的大小

決定於決定於

1mol物質的體積體積微粒的多少

微粒間的距離

1mol氣體物質的體積

主要決定於

二、氣體摩爾體積

1、定義: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純淨的和不純淨)的體積約為22.4l。

這個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單位:l/ mol。

2、注意以下幾點

⑴ 氣體在不同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不同,氣體摩爾體積與溫度和壓強有關。

高中化學知識點整理

一.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 實驗程式判斷題 1.從下往上 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 放好鐵架臺 擺好酒精燈 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 石棉網 固定好圓底燒瓶。2.從左到右 原則。裝配複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

高中化學知識點整理

四.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 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2.蒸餾冷卻法 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 水 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3.過濾法 溶與不溶。4.昇華法 sio2 i2 5.萃取法 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6.溶解法 ...

高中化學所有知識點整理

高中化學重要知識點彙編 一.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先後小結 中學化學實驗操作往往需要有一定的順序,而且順序一般不能顛倒。因此,對下列有關操作順序的先後需要了解和掌握,這樣就可以快速 正確地解答 有關實驗題 1.從下往上 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 放好鐵架臺 擺好酒精燈 根據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