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閱讀考試題能考查到學生哪些能力

2022-07-22 07:06:02 字數 5012 閱讀 9446

近年來,小學語文考試有加大綜合閱讀測試,甚至有取消純「基礎」考題、語文考試就只考閱讀與作文題目的趨勢,這樣,使得不少教師有些茫然,覺得綜合閱讀考試非常寬泛,不知能考查到學生哪些能力。

為此,熊老師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命題探索,歸納形成了以下要點:綜合閱讀考試題目能夠考查到的學生的能力點。這些「能力點」,就是語文考試在命制閱讀考試題時,命題者可能參考這些點來設計考題。

明確了這些,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可以注意訓練學生這樣一些能力。而且,我們還可以將教師組織的閱讀訓練,轉變成學生在平時的自主閱讀中,自己為自己設計以下一些角度的練習,日積月累地訓練,閱讀能力與閱讀解題能力自然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綜合閱讀考試題目能夠考查到的學生的能力點

1.在語言環境中判斷、選擇字的讀音(包括易錯讀音、多音字讀音、輕聲、變調等)的能力。

2.在語言環境中根據讀音(看拼音)寫出(或選擇)漢字(或詞語)的能力。

3.在語言環境中改正錯別字的能力。

4.結合語言環境給字(詞)選擇正確意義的能力。

5.在語言環境中推測解釋詞義的能力。

6.在語言環境中選詞填空(或搭配)的能力。

7.在語言環境中為指定的詞找近(反)義詞的能力。

8.將蘊含在在語言環境中的近(反)義詞分辨出來(分組列出)的能力。

9.在語言環境中找同類詞(如找abb結構的詞)或將同類詞進行歸類(如將文章中寫人物外貌的詞都找出來)的能力。

10.在語言環境中判斷常見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引用、設問等)的能力。

11.在語言環境中將個別句子進行改寫(或改變原意或不改變,改寫有多種方式)的能力。

12.在語言環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

13.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14.根據在語言環境中填寫出積累過的名句(名詩)的能力。

15.結合語言環境給句、段打標點符號的能力。

16.能抓住文章怎樣描寫事物特點的能力。

17.按照乙個指定要求,歸納、概括某個問題(如結合全文來看,作者向我們全面介紹了哪些保護牙齒的知識)的能力。

18.通過閱讀,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的能力。

19.把握自然段或意義段大意的能力。

20.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1.能按一定的角度要求給沒有題目的文章加上題目的能力。

22.記事文章能把握「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六要素」(加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的能力、寫人文章能把握人物特點(及評價人物思想、品質)的能力、狀物寫景的文章能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

23.領悟文章中心意思(主旨)的能力。

24.把握文章段落首括句、文章中心句、文章前後(首尾)照應等的能力。

25.把握文章構段或全文結構(如總分總)的能力。

26.結合文章分析某種表達方式優劣(如好在**)的能力。

27.根據文章意思,結合自己的實際,形成自己的感悟的能力。

28.閱讀文章時理清表達順序(通常為三種)的能力。

29.閱讀文章時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的能力。

30.閱讀敘事性作品,就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表達感受的能力。

3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的能力。

32.在文章的「空白處」(如省略號)能發揮想象進行補白的能力。

33.在文章的意猶未盡處進行續說(續寫)的能力。

34.根據文章情景所提出的要求,進行問題解決(如面對文中老人的困惑,你覺得可以怎樣開導他)的能力。

閱讀教學:言語活動承載訓練

研究表明,對語文課程的界說,可簡單表述為「語文就是言語」,「語文課就是言語課」。並可簡略成公式為:語文=言語行動+言語結果。

從直觀的詞性看,「言語」更多時候是動詞,也兼動名化而為名詞。學者認為,課程型別可分為一學科課程、二活動課程,中小學語文(尤其是小學語文)從嚴格的課程學上考察,它不應該屬於「學科課程」,因為它不具有嚴密的基礎知識、概念體系,它的任務也不是讓學生系統掌握這一學科的基礎知識、概念體系。說它是「語文學科」只是便於一般稱謂。

它更多地屬於「活動課程」,雖然它也有必要的知識系統要教給學生,但言語實踐才是它的主要課程要素,對此《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讀解「語文=言語行動+言語結果」,不難發現,最關鍵的核心詞是「行動」,「行動」放在哲學意義上說就是「實踐」,放在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意義上說就是「活動」,即聽說讀寫。語文教育如何行動,或者說學生的語文學習如何進行?要緊扣「言語活動(行動)」特質,行動的媒介(文字載體)是「言語作品」;行動的方式是「言語活動」,即師生憑藉以言語為主體的聽說讀寫活動,進行著訓練;行動的結果是以「言語能力」為主軸的「言語素養」(即語文素養),其中行動的心理機制是「言意轉換」,「生成語感」。

閱讀教學具有綜合性,承載著多方面的「言語活動」,擔當著語言的學習與運用多方面的訓練。但現實的問題是:

第一,語文教師對在閱讀教學中落實多方面的訓練認識不足。特別是課程改革之後,新課程標準淡化了訓練,老師們不敢言訓練,不敢加強訓練。其實,語文是工具,語文基本功是技能,任何工具的習得、技能的過手從來是需要訓練以至習慣自動化的。

就語文實踐性定位,更重要的課內的語文實踐(因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時空是在課堂),是在教師引領下的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這就有教師的訓:啟發、引導、示範等,學生的練:由不會到會、由笨拙到純熟、由淺顯到深刻、由內化到自動化運用等。

只是這種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的訓練,應同屬於「有效學習」的基本思路——「有效訓練」。其基本要義是:(1)尊重學生的自主精神,讓學生在主動**中訓練語言,這就要求在傳統訓練中融入「自主、**、個性、感悟」等因素;(2)要讓語言訓練浸潤情感意志,杜絕刻板、機械、簡單、乏味,融入「趣味、快樂、薰染、情意、審美、品味」等因素;(3)要讓語言訓練體現生活實踐性,反對為書本而書本,追求知識的系統與完整而讓學生練就「屠龍術」,要融入「經驗背景、體驗、生活、運用、建構、生成」等因素。

將傳統的語言訓練揚棄為「有效訓練」才是最佳的抉擇。

第二,語文教師對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強哪些方面的訓練不甚了然。閱讀教學是進行語言文字及語文基本功綜合訓練的途徑和陣地。前者是詞句段篇訓練,主要是詞句訓練——這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從語文基本功訓練的角度看,閱讀教學要通過師生及其與文字的對話進行:(1)朗讀、默讀、誦讀等讀好、讀美的訓練;(2)聽話、說話及口語交際訓練;(3)「潛作文指導」(品味作者如何遣詞造句、表達思想感情、構築篇章結構等)及讀寫結合訓練;(4)語文(甚至超越語文的)學習方法(嘗試、運用)訓練(課程標準重點強調「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5)思維訓練(如分析、綜合、概括、推理以及比較、對比等,當然思維訓練是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及語文基本訓練來體現的)。

第三,這是閱讀教學實效性差的最關鍵問題之一,語言文字的學習與運用虛脫、懸空、漂浮,實質性地說,是訓練不落實的問題。這樣一來,學了一篇又一篇的課文,上了一堂又一堂的閱讀教學課,學生聽、說、讀、寫及思考、學習方法沒有得到很好的操練,其基本功看不到明顯的長進,語文素養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公升。因此,要將閱讀教學課堂做「實」,我們要隨時思考並踐行的是,在這一堂課中,學生語文基本功的某幾個角度或綜合各方面,都訓練得扎扎實實,絕不浮光掠影、不淺嘗輒止。

一、大膽取捨,精選訓練點

面對一篇課文特別是篇幅長的課文在進行閱讀教學預設時,要注意切忌平鋪直敘地從頭講、問或串講串問到結束,要注意選取值得「放大」處理的「點」,最好是能找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這樣的點可能是全息點,也常常是課文的重點或難點,當然也可能是閱讀訓練包容量大的點。找到這樣的點,就要對課文進行大膽的取捨,要忍痛割愛,甚至抓住一點而不及其餘。如果值得大做特做的點較多,還要注意篩選,選出訓練價值特別大的點來做。

再就是以點透視面,以麵觀照點,從而精心設計出高水準的教學思路、程式和活動,落實閱讀教學承載的相關訓練。

二、揪住訓練點,將點上的言語活動做大、做強、做亮

落腳在訓練的點上,教師要深入**與設計並在教學活動展開中落實:這個點可以訓練些什麼,重點凸顯什麼訓練,如何讓訓練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要有一種揪住不放、絕不輕言放棄、不達好的訓練效果絕不罷休的意識。

這樣在點上的做大、做強、做亮,要努力達到精、深、透的境界,忌諱泛、淺、略的狀態。在訓練落實的程度上,訓練受體即學生也要由點及面,由優及差,務使每乙個學生都「操練起來」。

三、在自主學習、對話交流的狀態中,教師要相機介入,強化訓練

新課程主張的閱讀教學課堂,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調的,閱讀教學展開狀態是對話與交流,對於學生在言語活動中進行著「言意轉換」「生成語感」,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的最大角色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在言語活動中實現言到意、意到言的互轉,落實著語文基本功的訓練。這樣,教師介入訓練是要預設的,只不過其訓練預設是隱含的,隨著教學流程的展開「該出手時才出手」。一旦介入實施訓練後,必須看到非常實在的訓練效果。

對此,我們還要牢記,閱讀教學中隨時要突出的訓練是:

1.讀練到位:如朗讀要努力呈現出由學生讀不正確,到訓練得能夠讀正確,逐步顯示出讀得通順、流利,再經過理解的深入而讀出有感情、有韻味。通過讀的訓練使靜態的書面語言「活化」起來,映留在學生的語言感受系統之中,內化為內部語言,為之轉化為書面語言與口語作積累。

2.詞句品評:閱讀教學要高度重視對對課文中的詞句理解和運用的到位,特別是「詞」,一定要注重落實到詞,詞的品悟要深入,詞的語像感、語義感、語情感多方面要立體地建立在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強調的,學習語言,一定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裡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裡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也正如維果茨基說:

「語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活動中乙個生氣勃勃的細胞。」

3.訓練說話:為了落實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說話訓練,可以:(1)給予一定的框架。

教給學生一定的說話方式,如「我讀了……我覺得……我想到了……我感到……」。有了一定的正規化,學生說起話來就不至於離題萬里,說些整段的廢話,還能有話可說。(2)給予一定的準備。

要讓學生養成先想後說的習慣,先在腦子裡組織語言,想想自己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到時再一鼓作氣地說出自己的想法。(3)給予一定的空間。學生練習有條理地說話,要給學生出錯的空間,大力給以表揚和鼓勵,樹立學生的自信。

(4)給予一定的時間。學會等待,給學生乙個過程。我們還可以用眼神、手勢等體態語言示意學生把話說完整,說整段的話。

最後,達到不用教師引,自己就會說的境界。

4.讀寫結合:教材是學生積累語句和學習習作的模本,如何從讀到寫,模仿是乙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對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歸納總結,並遷移到學生的習作中。

採煤學考試題

圖1 採礦工程立面圖 1 1 a 溜煤眼 b 行人眼 c 小眼臨時封閉 d 採區回風石門。2 2 a 運料眼 b 架頭移動軌跡線 c 採區運輸石門 d 採煤工作面。3 3 a 運料眼 b 行人眼 c 收作眼 d 採區運輸石門。4 4 a 架頭移動軌跡線 b 行人眼 c 收作眼 d 溜煤眼。5 5 a...

教育學考試題

一 填空題 1 教師備課要求寫出三種計畫,這三種計畫是學期計畫 課題計畫和課時計畫。2 高階社會情感是人類所特有的,它主要有道德感 理智感和美感等三種。3 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之一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種教育影響的過程。4 心裡是人腦的機能 心裡是客觀現實的反映。5 綜合課的結構包括 需要 動...

地圖學考試題 複習

第一章一 名詞解釋 1 地圖 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 或其他星體 上的自然和人文現象,使用地圖語言,通過製圖綜合,縮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 組合 聯絡 數量和質量特徵及其在時間中的發展變化。4 電子地圖 是指在計算機環境中製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間資訊和屬性資訊構成的能夠動態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