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後整理技術簡介

2022-06-28 16:27:02 字數 4832 閱讀 7342

揉紋和拋光技術簡介

一般高檔的合成革都要進行後整理加工,通過各種後整理加工手段,可以增加成革的柔軟性、平整度、光澤度,或者通過整理改善花紋品種,如絨面革、摔紋革、搓紋革、壓花革等,整理加工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效果,因此合成革的後整理加工技術也是合成革工藝重要的加工手段之一。

一、 揉紋

1. 揉紋原理

合成革揉紋是通過水、溫度和機械力的作用使基布發生收縮,帶動表面樹脂膜收縮,使花紋的凹凸感更清晰。並且由於收縮的無定向性,表面花紋產生類似真皮的無規則性,效果更自然逼真。揉紋的同時也是進行機械做軟的過程,通過機械力作用使纖維更加鬆散,基布變得更加柔軟。

通過揉紋,既改善了表面紋路,又提高了革的柔軟度,實現手感與花紋的綜合提高。

紋過程是在揉紋機內完成的,革在裝置內實現翻滾或翻滾與拋摔相結合的運動,類似於皮革的轉鼓作用。基布不斷受到拋摔、碰撞、摩擦和擠壓,在這些作用下,基布不斷發生拉伸、壓縮、彎曲等形變,同時還受到水的衝擊和摩擦,以及溫度的熱力作用等。合成革揉紋的機械運動如圖8—12。

揉紋時如果沒有擋板,革在鼓內只做單純的翻滾運動。靠內壁對革的摩擦作用帶動並旋轉一定角度,接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又往回滾動,革在鼓內僅僅是不斷迴圈的翻滾運動,這種情況下的機械力是比較弱的。

當鼓內有擋板時,旋轉過程中擋板將一部分革提公升到一定高度,然後革脫離擋板做拋物線運動,降落下來,未提公升的一部分則隨著裝置轉動做翻滾運動。這種情況下的機械作用是比較強的。

2.揉紋方法

揉紋又叫揉皮,是合成革加工的乙個重要整理工藝。根據不同的揉紋方式所選擇的裝置也有所不同。

(1)幹揉合成革的幹揉,多採用立式揉紋機完成,一般通過蒸汽加熱,一次可以完成50kg以上的產品。選擇幹揉時一般不對合成革進行任何處理,僅僅利用揉紋過程中的機械力,以及溫度對合成革進行處理,具有一定的柔軟作用,同時花紋也會根據革自身的熱收縮情況而表現飽滿。

(2)軋水揉軋水揉又稱過水揉,利用軋車調節合成革的含水量,然後通過立式揉紋機將合成革揉幹。一般合成革的過水時間比較短,含水量不高,幹揉時間也較短。軋水揉就是利用合成革在遇水過程後,再通過幹揉乾燥,使合成革軟度增加,底布遇水後收縮加大,花紋收縮大更加飽滿。

(3)水揉合成革的水揉一般包括水揉和幹揉兩部分,水揉時一般都在水揉機中完成,水揉機以水為介質,合成革在水中與水充分接觸,底布纖維充分潤濕,利用纖維乾濕態下的差別,獲得良好的揉紋效果。水揉時間一般15~30min,溫度一般不高於50。c,水揉後軋幹,再幹揉揉幹,總體操作上較為繁瑣,但是水揉處理後的合成革自身柔軟度要好於過水揉和幹揉,花紋也較前兩者飽滿。

3.揉紋裝置

常用水揉機的主要引數如下。

(1)內桶要求可選用乒1.5~1.8m×l1.6m,單倉或雙倉,不鏽鋼材質。內桶中要有3個擋板,按120。均勻分布。

內桶表面進行機械打孔,數量應有所控制,保持轉動時一部分工作液隨革運轉。開門在不影響機械效能的情況下盡量大,開關要便於操作。

(2)控制要求在o~20r/min變頻調速;可自動實現正反轉和點動,可時間控制;溫度顯示準確,溫度控制可設定,與蒸汽加熱聯動。

(3)外桶要求有強承受能力;耐腐蝕;外門密封效能好;便於進出布。內外桶之間的距離在不影響加熱的情況下盡量縮小。

(4)動力要求採用15~20kw電機,皮帶傳動,傳動系統要加防護罩。

(5)加水加熱要求有工藝水最佳,也可使用自來水(硬度不要

太高),進水管道上要安裝水表,控制進水量。加熱採用蒸汽,最好為盤管加熱,而不是蒸汽直接加熱,保證加熱的穩定性。

4.影響揉紋的因素

(1)液比液比在揉紋過程中非常重要,革的揉紋除了機械作用外,水的作用也非常明顯。如果液比過大,革漂浮在水面,內壁的摩擦和擋板的提公升作用都無法作用到革上,翻滾與拋摔作用幾乎都無法實現。如果液比太小,革的濕潤程度低,轉動過程中只有革的運動,而沒有工作液與革的同時運動,影響揉紋效果。

液比的確定需要與革的量相匹配,通常在1:(10~15)左右即可。

(2)轉速轉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擋板對革的提公升作用實現。增大轉速可使革的降落角變大,革可以被提公升得更高,受到較強的機械作用。但是當速度增加到臨界轉速時,革會公升高到頂部而不會降落,即降落角為90。

,此時革反而沒有了拋摔運動,摩擦力將不起作用。實際操作中轉速控制到8~10r/rain,控制降落角在30。~35。

,拋摔作用較大,揉紋效果好。

(3)溫度揉紋溫度控制的目的是軟化纖維和聚氨酯,加速基布的收縮過程。尤其是錦綸纖維,在幹態與濕態的形態變化非常大,適當的溫度會加速纖維的收縮作用,效果非常明顯,但是對滌綸纖維則影響不大。溫度一般不高於50℃。

(4)時間揉紋時間的確定需要根據揉紋效果決定。如表面樹脂模量較大,紋路要求較深的情況下,應適度增加揉紋時間,增強其效果。揉紋時間過短則收縮不足,表面紋路達不到規定要求;但揉紋時間過長的話則會產生「過揉」現象,即收縮過大,尤其是縱向收縮過大,容易產生橫道的收縮紋。

水揉時間一般控制在30rain以內。

(5)擋板擋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水揉裝置內大部分未安裝擋板,這是不正確的,對揉紋的效果影響很大。擋板的數量太少則革不可能受到適當的機械作用,如果只有兩塊板的話,每轉動一次只有少部分的革受到拋摔,整批處理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減弱了揉紋效應。但是擋板數量也不是越多越好,數量太多除了佔據許多有效空間,還容易使革打結。

板的數量一般以轉動一周使所有革都提公升一次為宜,並且提公升時要做到隨機性和無規律性,以三塊的效果較好。板的高度以保證革能夠被拋摔,並且不妨礙下落過程為原則,還要兼顧裝載量的多少,一般高度為30~35cm。

二、拋光

拋光工藝源自真皮生產,現在已廣泛應用到合成革生產中。拋光處理是通過拋光輥在革面上的高速摩擦運動實現的。一般還要使用專門的拋光膏,消除拋光輥對革面的摩擦產生的靜電作用和增加加工面的光潔度,使霧面的表面通過打磨使其區域性變油變亮,增光了花紋的層次感和真皮感。

拋光的實質是拋光輥以一定的壓力和速度在革面上發生滑動和滾動,以摩擦的方式實現對表面聚氨酯的部分打磨。

拋光的核心部件是拋光輥,合成革一般採用絨布輥,用許多塊裁剪成圓環形的絨布片套在鋼製軸上重疊起來並加固。拋光輥的運動特點與磨皮輥類似,既有旋轉運動,又有軸向振圖8—13拋光作用擺運動,使拋光作用更加均勻。

拋光作用主要是滑動摩擦,見圖8—13。拋光時,拋光輥與革接觸,革受力變形。當拋光輥以一定的速度轉動時,則產生摩擦作用,對革的表面做功,這部分摩擦功最終變成熱的形式,使表面溫度公升高,增強了拋光的操作效應。

原來表面比較粗糙的塗層上,波峰被擦掉,波谷被填平,一些小缺陷也被消除,革面變得平滑,光澤度提高。

在拋光過程中,革都要受到擠壓作用。壓力太小則摩擦力小,熱效應下降,革面光亮度不足;增大壓力有助於提高拋光效果;但壓力太大將使革受到較大的剪下作用,容易導致松面,對軟革尤其要注意這點。

拋光輥的運動速度是其相對於革表面的滑動速度。較快的滑動速度有利於增強操作效應,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摩擦點和摩擦熱較多,革面更加光亮。但是速度過高則容易使表面過熱,擦傷革面。

拋光工藝一般與其他材料和工藝配合使用,生產各種拋光效應革。如利用拋光工藝處理表面印刷微晶蠟乳液的服裝革,其基本流程為:

基布乾法貼面一印刷微晶蠟乳液一烘乾一拋光一揉紋

蠟乳液用於頂塗時可增加革表面的光澤感或光亮度。產生光亮作用的蠟乳液粒徑要求很小,組成比較單一,在革表面形成一層均相且連續的蠟的薄膜,微觀上薄膜很平滑,對光波產生較強烈的反射作用,從而具有光澤感。經過拋光工藝後,革面顯得富有層次感,而且再經揉紋加工,花紋頂部越揉越亮,更顯自然本質。

擦焦革後處理效果流程:印刷壓花一擦焦一噴蠟一乾燥一拋光。擦焦要根據革顏色深淺來做擦焦效果,利用擦焦蠟和擦焦機速度變化打出層次和立體感。

噴塗蠟水或蠟油,乾燥後進行拋光,要丟擲層次、蠟感和油感。

整理工藝

一、柔軟整理

1機理:通過改變纖維間的洞摩擦係數、靜摩擦係數和表面積來改變基布柔軟舒適的手感的過程。

2方法:分為乾法和水柔軟法。

3柔軟劑的種類:

a表面活性劑柔軟劑——陽離子型柔軟劑、陰離子型柔軟劑、非離子型柔軟劑、兩性型柔軟劑。

b有機矽柔軟劑——聚二甲基矽氧烷乳液、羥基矽油乳液、氨基聚矽氧烷乳液、親水可溶性有機矽氨基改性聚矽氧烷。

二、拒水拒油整理

1原理:

a拒水整理——在基布纖維表面施加一種具有特殊分子結構的整理劑,改變纖維表面層組成,並以物理、化學或物理化學的方式與纖維結合,使基布不在被水所潤濕。

b拒油整理——在基布纖維表面施加一種具有特殊分子結構的整理劑,改變纖維表面層組成,並以物理、化學或物理化學的方式與纖維結合,是纖維表面的張力下降到一定值,油類物質不能在表面潤濕。

2拒水拒油劑的種類:

a石蠟—金屬鹽類(二浴法或一浴法)

b吡啶季銨鹽類

c羥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

d硬脂酸金屬絡合物

e有機矽型防水劑

f有機氟聚合物

三、阻燃整理

1機理:纖維和聚氨酯經過阻燃處理後,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可燃性,在燃燒過程中能有效的延緩燃燒速率,並在離開引起著火的火源後能迅速的自熄,從而具有不易燃燒效能。

2主要原理:a覆蓋層作用,b氣體稀釋作用,c吸熱作用,d溶滴作用,e控制纖維熱裂解,f氣象阻燃。

3常用阻燃劑:a磷系阻燃劑(無機磷阻燃劑、有機磷阻燃劑),b滷系阻燃劑,c其他型別阻燃劑(氫氧化鋁、氫氧化鎂、膨脹石墨、硼酸鹽、草酸鋁和硫化鋅為基的阻燃劑)。

四、抗靜電整理

1原理:抗靜電劑能夠在纖維上形成電導性的連續膜,是纖維表面具有一定的吸濕性和離子性,從而使電導率提高,達到抗靜電的目的。

2抗靜電劑:a非耐久性抗靜電整理劑(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b耐久性抗靜電整理劑(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氧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的嵌段共聚物、丙烯酸系共聚物、含聚氧乙烯基團的多羥多胺類化合物)。

輥塗輥塗也稱為輥塗印刷,是利用表處劑附著於輥筒表面的絲網梯形凹槽內,轉移塗飾在合成革表面上的塗飾方法。輥塗的特點:具有用料少,表處效果好,用途廣泛等。

除了用於一般的塗飾外,還可進行套色,印花,塗油,塗蠟,頂塗,雙色等。輥塗法可以分為同向輥塗法和逆向輥塗法。

在同向輥塗法中,絲網輥筒表面與合成革接觸處的運動方向與革的運動方向相同,而逆向輥塗法則與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