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科全部指導書

2022-06-16 23:39:06 字數 5170 閱讀 5762

山西省雁北煤炭工業學校實驗實訓指導書

(建築工程施工專業)

建築材料試驗

試驗一建築材料的基本性質試驗

試驗二水泥試驗

試驗三混凝土用骨料試驗

試驗四普通混凝土試驗

試驗五建築砂漿試驗

試驗六鋼筋試驗

建築測量實驗

實驗一水準儀的使用

實驗二等外水準測量

實驗三光學經緯儀的使用

實驗四測回法測量水平角

實驗五豎直角測量

實驗六經緯儀導線測量與內業計算

建築製圖與cad實訓

實訓一 cad介面學習、基本繪圖操作

實訓二平面圖形與形體投影圖的繪製

實訓三建築工程圖樣的繪圖方法步驟

實訓四建築工程圖樣的繪圖方法步驟

實訓五圖形檔案的儲存、排版與列印

實訓六製圖員上機培訓(模擬訓練)

預算軟體實訓

實訓一軟體鋼筋工程量計算

實訓二定額模式下圖形工程量計算

實訓三工程造價預算書編制

教學觀摩

觀摩一參觀已建成的建築物

觀摩二參觀正建的建築物

觀摩三參觀建築裝置

觀摩四建築裝置施工

建築結構實訓

實訓一單向板肋梁樓蓋的設計

實訓二雙向板的內力和配筋設計

實訓三梁式樓梯的設計

實訓四混合結構施工圖的識讀

實訓五課程設計

磚牆砌築實訓

預算員上機實訓

砌築用檢測工具實訓

機紅磚實驗

砌築材料質檢實訓

施工機械實訓

施工工具實訓

模板工程質檢實訓

(建築工程施工專業)

建築材料實驗

建築材料是實踐、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建築材料實驗是建築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建築材料的重要方法。通過實驗,預期達到三個目的:

一是熟悉、驗證、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二是了解所使用的儀器裝置,掌握所學建築材料的實驗方法;三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內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質實驗和水泥、砂石材料、混凝土、鋼材、砂漿等材料的主要性質實驗。

實驗一建築材料的基本性質實驗

一、密度實驗

1. 實驗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主要用來計算孔隙率和密實度。而材料的吸水率、強度、抗凍性及耐蝕性都與孔隙的大小及孔隙特徵有關。

如磚、石材、水泥等材料,其密度都是一項重要指標。

2. 試樣準備

將試樣研碎,通過 900孔/cm2的篩,除去篩餘物,放在 105~12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再放人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3. 儀器裝置

密度瓶 ( 圖1, 又名李氏瓶 ) 、量筒、烘箱、乾燥器、天平 (1kg; 感量0.01g 、溫度計、漏斗和小勺等。

4. 實驗步驟

(1)在密度瓶中注人與試樣不起反應的液體至突頸下部刻度線零處,記下刻度數,將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實驗過程中保持水溫為 20℃。

(2)用天平稱取 60~90g 試樣,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將試樣徐徐送入密度瓶中,要防止在密度瓶喉部發生堵塞,直到液面上公升到20ml 刻度左右為止。再稱剩餘的試樣質量,計算出裝入瓶內的試樣質量m。

(3)輕輕振動密度瓶使液體中的氣泡排出;記下液面刻度,根據前後兩次液面讀數,算出液面上公升的體積,即為瓶內試樣所佔的絕對體積 v 。

5. 結果計算

按下式算出密度 p( 計算至小數點後第二位)。

p=m/v

式中 m —裝入瓶中的試樣的質量,g; v —裝入瓶中試樣的絕對體積 ,cm3

密度實驗用兩個試樣平行進行,以其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但兩個結果之差不應超過 0.02g/cm3。

二、表觀密度實驗

1. 實驗目的

表觀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亦即包括材料內部孔隙在內的單位體積的質量。利用表觀密度可以估計材料的強度、吸水性、保溫性,亦可用來計算材料體積和結構物質量。

2. 儀器裝置

游標卡尺 ( 精度 0.1mm) 、天平 ( 感量 0.1g) 、烘箱、乾燥器、漏斗、直尺、搪瓷盤等。

3. 方法步驟

(1) 對幾何形狀規則的材料將欲測材料的試件放入 105~110 ℃烘箱中烘至恒量,取出置人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用卡尺量出試件尺寸 ( 每邊測 3 次,取平均值 ), 並計算出體積,再稱試樣質量,則表觀密度 po 為

po=m/vo

式中 m —試樣質量 ,g;vo—試樣的體積 ,cm3

(2) 對非規則幾何形狀的材料如砂、石等其表觀體積 v。可用排液法測定。材料在非烘乾狀態下測定其表觀密度時,必須註明含水情況。

三、堆積密度實驗

(一)實驗目的

堆積密度是指散粒材料 ( 如水泥、砂、卵石、碎石等 ) 在堆積狀態下 ( 包含顆粒內部的孔隙及顆粒之間的空隙 ) 單位體積的質量。它可以用來估算散粒材料的堆積體積及質量,考慮運輸工具、 估計材料級配情況等。

( 二 ) 儀器裝置

標準容器、天平 ( 感量 0.1g) 、烘箱、乾燥器、漏斗、鋼尺等。

( 三 ) 試樣準備

將試樣放在 105~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量,再放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 四 ) 實驗步驟

1. 松堆積密度的測定

稱標準容器的質量 ml,將散粒材料 ( 試樣 ) 經過標準漏斗 ( 或標準斜面 ), 徐徐地裝入容器內,漏斗口 ( 或斜面底 ) 距容器口為 5cm,待容器頂上形成錐形,將多餘的材料用鋼尺沿容器口中心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容器和材料總質量m2。

2. 緊堆積密度的測定

稱標準容器的質量 m1。 取另乙份試樣,分兩層裝入標準容積筒內。裝完一層後,在筒底墊放一根10 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 25 下,再裝第二層,把墊著的鋼筋轉 90°同法顛擊。

加料至試樣超出筒口,用鋼尺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總質量m2。

3. 結果計算

堆積密度按下式計算:

=(m2-m1)/

式中 m2 —容器和試樣總質量,kg; m1 —容器質量,kg; --容器的容積,m3。

以兩次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堆積密度測定的結果。

四、吸水率實驗

1. 實驗目的

材料吸水飽和時的吸水量與材料乾燥時的質量或體積之比,叫做吸水率。

材料的吸水率通常小於孔隙率,因為水不能進入封閉的孔隙中。材料吸水率的大小對其堆積密度、強度、抗凍性的影響很大。

2. 主要儀器

天平 ( 稱量 100og, 感量 0.1g) 、水槽、烘箱等。

3. 實驗步驟

(1) 將試件置於烘箱中,以不超過 110 ℃的溫度烘至恒量,稱其質量 m 。

(2) 將試件放入水槽中,試件之間應留 1~2cm 的間隔,試件底部應用玻璃棒墊起,避免與槽底直接接觸。

(3) 將水注入水槽中,使水面至試件高度的 1/4 處 ,2h 後加水至試件高度的 1/2 處,隔 2h 再加入水至試件高度的 3/4 處,又隔 2h 加水至高出試件 1~2cm, 再經 1d 後取出試件,這樣逐次加水能使試件孔隙中的空氣逐漸逸出。

(4) 取出試件後,用擰乾的溼毛巾輕輕抹去試件表面的水分 ( 不得來回擦拭 ), 稱其質量,稱量後仍放回槽中浸水。

以後每隔 1 晝夜用同樣方法稱取試樣質量,直至試件浸水至恆定質量為止 (1d 質量相差不超過 0.05g 時 ), 此時稱得的試件質量為 m1。

4. 結果計算

按下式計算質量吸水率 w質及體積吸水率 w體:

最後取三個試件的吸水率計算平均值。

五、考核標準

四個實驗擇一進行,佔5分。

實驗二水泥實驗

一、水泥實驗的一般規定

1. 取樣方法

以同一水泥廠同品種、同標號、同期到達的水泥,不超過 400t 為乙個取樣單位。取樣應有代表性,可連續取,也可從 20 個以上不同部位各抽取約 1kg 水泥,總數至少 1okg。

2. 養護條件

實驗室溫度應為 17~25 ℃ ,相對濕度應大於 50%。養護箱溫度為 20 ℃±3 ℃ , 相對濕度應大於90%。

3. 對實驗材料的要求

(1) 水泥試樣應充分拌勻。

(2) 實驗用水必須是潔淨的淡水。

(3) 水泥試樣、標準砂、拌合用水等溫度應與實驗室溫度相同。

二、水泥細度測定

1.實驗目的

水泥的物理力學性質都與細度有關 , 因此必須進行細

度測定。

2. 實驗步驟

用乾篩法測定:

(1)稱取水泥試樣50g倒入符合gb 3350-7要求的幹篩內。

(2)用乙隻手執篩往復搖動,另乙隻手輕輕拍打,拍打速度每分鐘約 120 次,每 40 次向同一方向轉動 60°,使試樣均勻分布在篩網上,直至每分鐘通過的試樣量不超過0.05g 為止。稱量篩餘物。

3. 實驗結果

水泥試樣篩餘百分數用下式計算:

式中 f —水泥試樣的篩餘百分數,%; rs —水泥篩餘物的質量,g;

m —水泥試樣的質量,g。

計算精確至0.1%。

三、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

1. 實驗目的

水泥的凝結時間和安定性都與用水量有關,為了消除實驗條件的差異而有利於比較,水泥淨漿必須有乙個標準的稠度。本實驗的目的就是測定水泥淨漿達到標準稠度時的用水量,以便為進行凝結時間和安定性實驗做好準備。

2. 主要儀器裝置

(1) 水泥淨漿攪拌機應符合 jc/t 729 的要求。如圖 4 所示。

(2) 標準法維卡儀如圖5所示,標準稠度測定用試杆 (見圖5c) 有效長度為 50mm ±1mm,由直徑為10mm±0.05mm的圓柱形耐腐蝕金屬製成。測定凝結時間時取下試杆,用試針(見圖5d、e) 代替試杆。

試針由鋼製成,其有效長度初凝針為 50mm±1mm,終凝針為30mn±1mm,直徑為1.13mm±0.05mm 的圓柱體。

滑動部分的總質量為 300g ±1g。 與試杆、試針聯結的滑動杆表面應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緊澀和搖動現象。

盛裝水泥淨漿的試模 (見圖5a) 應由耐腐蝕的,有足夠硬度的金屬製成。試模為 4omm±0.2mm,頂內徑為 65mm ± 0.

5mm,底內徑為 75mm±0.5mm 的截頂圓錐體。每只試模應配備乙個大於試模、厚度注 2.

5mm 的平板玻璃底板。

3. 實驗步驟

(1) 標準稠度用水量可用調整水量和不變水量兩種方法中的任一種來測定。如發生矛盾時,以前者為準。

(2) 實驗前必須檢查測定儀的金屬棒能否自由滑動,試錐降至模頂面位置時,指標應對準標尺零點,攪拌機應運轉正常。

機械原理實驗指導書全部

實驗一機構運動簡圖測繪與分析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 通過對一些實物機械的測繪,掌握機構運動簡圖的測繪方法 2 針對實物機械,熟練掌握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3 實驗驗證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4 加深對機構組成及其結構分析的理解。二 實驗原理和方法 1 原理 由於機構的運動僅與機構中構件的數目和構件所組成...

建業指導書建築專業

試用 建業集團住宅施工圖設計指導書 建築專業 建業住宅集團 中國 二 九年六月 本指導書為建業住宅集團 中國 與河南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合作編制完成。本指導書作為建業住宅集團產品標準化資料的一部分,旨在為施工圖設計提供統一標準,減少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地控制專案建安成本。本指導書在使用過程中...

《建築結構試驗》指導書

濟南大學土建學院 張錫增彭亞萍張玉敏林明強編 2006.8 目錄試驗注意事項2 工程結構常見試驗裝置 儀器3 工程結構常見試驗儀器的使用3 試驗一常用機械式量測儀表的構造與使用13 試驗二靜態電阻應變儀的使用和應變片在電橋中的接橋方法14 試驗三砼梁試件的設計與試驗準備17 試驗四鋼筋混凝土簡支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