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系統效能測試報告

2022-06-16 11:36:04 字數 1526 閱讀 9632

1. 總述

1.1 測試物件

web系統

(資料庫建表sql的版本是20060228-1)

(程式**的版本是20060310-1)

1.2 測試目的

確定系統支援的最大併發使用者數

(系統的處理能力能達到2次請求/分鐘)

1.3 測試環境

1.4 測試依據

1.5 參考資料

1.6 術語及縮寫詞

測試時間:一輪測試從開始到結束所使用的時間

併發執行緒數:測試時同時訪問被測系統的執行緒數。注意,由於測試過程中,每個執行緒都是以盡可能快的速度發請求,與實際使用者的使用有極大差別,所以,此資料不等同於實際使用時的併發使用者數。

每次時間間隔:測試執行緒發出乙個請求,並得到被測系統的響應後,間隔多少時間發出下一次請求。

平均響應時間:測試執行緒向被測系統發請求,所有請求的響應時間的平均值。

處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系統處理請求的速度。

cache影響係數:測試資料未必如實際使用時分散,cache在測試過程中會比實際使用時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使測試出的最高處理能力偏高,考慮到這個因素而引入的係數。

使用者習慣操作頻率:根據使用者使用習慣估算出來的,單個使用者在一段時間內,使用此類功能的次數。通常以一天內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時間來統計,如果一天內沒有哪段時間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時間,則以一天的工作時間來統計。

預期平均響應時間:由使用者提出的,希望系統在多長時間內響應。注意,這個值並不是某一次訪問的時間,而是一段時間多次訪問後的平均值。

最大併發使用者數:在給定的預期平均響應時間下,系統最多能支援多少個併發使用者。這個資料就是實際可以同時使用系統的使用者數。

1.7 計算公式

成功率=成功次數÷(成功次數+失敗次數)

處理能力=成功次數÷測試時間

最短平均響應時間=min(平均響應時間)

最高處理能力=max(處理能力)×(1-cache影響係數)

最大併發使用者數=(最高處理能力-1÷(預期平均響應時間-最短平均響應時間+(1÷最高處理能力)))÷使用者習慣操作頻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時間單位的不同和轉換

2. 測試方法

2.1 測試模型

2.2 測試過程簡述

通過編寫特定的測試流程,使用多執行緒技術,模擬多個瀏覽器持續一段時間併發訪問被測系統,記錄系統相關的一系列資訊,計算出系統支援的最大併發使用者數

2.3 需記錄的資料

測試時間

平均響應時間

成功次數

失敗次數

web伺服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

資料庫伺服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

3. 測試用例

4. 測試結果

4.1 檢視記錄內容

4.1.1 測試日期

2006.03.12

4.1.2 資料

4.1.3 說明

不斷增加併發執行緒數,系統處理的成功次數並沒有增加,說明系統已經達到最大處理能力

(雖然從cpu佔用率上看,系統的處理能力還能夠達到更高的數值,但由於測算出的處理能力已經遠遠超出2次/分鐘的預期值,所以,不需要再繼續測試更高的數值)

Ascent系統效能測試報告

1.引言 1.1 測試目的 本文件通過測試方案制定效能測試報告,目的是為專案人員提供分析報告,通過測試發現瓶頸並進行解決,更好的完善所測試專案。1.2 測試物件 ascent藥品網頁訂購系統 1.3 測試環境 1.4 相關注意術語 併發執行緒數 測試時同時訪問被測系統的執行緒數。注意,由於測試過程中...

軟體系統效能測試分析報告

修訂歷史記錄 目錄1 概述 3 1.1 編寫目的 3 1.2 專案背景 3 1.3 術語 縮略詞 3 1.4 測試目的 3 1.5 測試方法 3 1.6 測試範圍 3 2 參考文件 3 3 測試執 況 3 3.1 人力資源 3 3.2 測試時間 3 3.3 測試環境 3 3.4 測試過程安排及描述 ...

軟體系統效能測試總結報告

修訂歷史 目錄1基本資訊 4 1.1背景 4 1.2參考資料 4 1.3名詞解釋 4 1.4測試目標 4 2測試工具及環境 4 2.1測試環境架構 4 2.2系統配置 4 2.3測試工具 4 3測試相關定義 4 4測試記錄和分析 5 4.1測試設計 5 4.2測試執行日誌 5 4.3測試結果彙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