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基礎知識彙總

2022-06-10 17:27:02 字數 4816 閱讀 5182

初三物理基礎知識彙總(上)—人教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

第一節宇宙和微觀世界

1、物體和物質的區別和聯絡:物體是具有一定形狀與體積的個體,具有軟硬、顏色、氣味等特徵;物質是構成物體的材料。

如:木材是物質,由木材製成的課桌是物體。

2、物質的組成:

⑴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乙個質子帶乙個正電荷,中子不帶電,乙個電子帶乙個負電荷,在乙個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⑵質子和中子還可以再分: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乙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乙個上夸克組成。

⑶分子的直徑很小,只能以10-10m為單位來度量。

3、分子運動理論的內容: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不停的作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物質三態的比較

5、原子及其結構:

⑴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結合在一起,形成堅硬的核。

⑵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旋轉的電子組成,電子和原子核之間存在正、負電荷的吸引力

⑶原子核式結構的模型:與太陽系十分相似(模擬法)

模擬法:是根據兩個物件之間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邏輯推理法。

6、衡量宇宙與分子的尺度------光年、奈米(都是長度單位):

⑴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內通過的距離。約等於9.46×1015m

⑵奈米:1nm=10-9m

⑶奈米技術:是人類認識和探索物質的微觀結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是奈米尺度內(0.1nm~100nm)的科學技術,是研究一小堆分子或單個原子、分子的科學技術。

⑷一般分子的直徑在0.3nm~0.4nm之間。

第二節:質量

7、質量:

⑴物體內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

⑵ 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⑶質量的單位:千克(kg),常用 :噸(t) 克(g) 毫克(mg)

⑷質量的測量工具:桿秤、案秤、台秤、電子秤、實驗室常用天平

8、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⑴放天平: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⑵撥遊碼:將遊碼撥在天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

⑶調橫樑:調節橫樑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標指在分度標尺的**。這時天平平衡

⑷測量: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裡,用鑷子向右盤裡加減砝碼,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

⑸讀數:右盤砝碼的總質量加上遊碼所對的刻度值,就是被測物體的質量

⑹收起:測量完後把砝碼放回盒內,遊碼調零,以備下次使用。

9、調節天平的兩個平衡:

⑴調節天平的第一次平衡(測量前的平衡)是通過調節平衡螺母來實現的。

⑵調節天平的第二次平衡(測量過程中的平衡)是通過加減砝碼和移動遊碼來實現的,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

10、使用天平的「三個不能」:

⑴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

⑵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盤,防止鏽蝕托盤

⑶新增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拿。

11、天平的讀數偏大偏小的判斷:

⑴用磨損的砝碼進行測量時,最後所得到的質量要比物體的實際質量偏大

⑵把物體放在右盤測量時,測量的資料要比實際質量偏大,因為多出了遊碼讀數的2倍。

⑶遊碼未歸零時測量,測得的資料比物體的實際質量偏大

第三節:密度

12、密度

⑴ 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⑵ 密度公式:用ρ表示物質密度,ρ=m/v,

⑶密度單位:kg/m3 g/cm3 單位換算:1kg/m3=1×10-3g/cm3

⑷注意:物體的密度不能理解成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13、體積的測量:

⑴對於具有規則形狀的固體,只要測量出它們的長、寬、高或直徑就可以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⑵對於液體的體積,要使用專門的測量儀器,如量筒、量杯,用量筒讀數時,視線與液面相切的刻度相平

⑶對於形狀不規則的固體,要用特殊的方法間接測量它們的體積,如排液法測量

14、如何正確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⑴每種物質都有它確定的密度。

⑵不同種物質,其密度一般不同

⑶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位置和運動狀態等無關。

⑷密度隨物體的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⑸氣體的密度會由於體積的收縮或膨脹而改變

15、對密度公式的四個方面的理解

⑴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隨質量大小或體積的大小而改變。

⑵同種物質的物體,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m1/m2=v1/v2

⑶不同種物質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m1/m2=ρ1/ρ2

⑷不同種物質的物體,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v1/v2=ρ1/ρ2

16、利用密度鑑別物質和**物體是否實心:

⑴先求出物體的密度,根據密度錶可鑑別它是哪種物質;知道哪種物質,求出物體密度,可判斷該物體的純與否。

⑵判斷物體是否實心:

①若ρ物=ρ物質,則物體為實心的;若ρ物<ρ物質,則物體為空心的。

②在質量相等的情況下,若v物=v物質,則物體為實心的;

若v物>v物質,則物體為空心的。

③在體積相等的情況下,若m物=m物質,則物體為實心的;

若m物<m物質,則物體為空心的。

第四節:測量物質的密度

17、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⑴量筒的刻度單位:ml 即cm3

⑵使用方法:使用前認清量筒和分度值,選擇合適的量程;使用時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線與凹面或凸面相平

⑶注意事項:

①量筒是圓柱形,刻度均勻,無零刻度,單位是ml;

②用量筒測固體體積時可用排液法,液體要適量;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線垂直;

④不能測量對玻璃由腐蝕性的液體。

18、固體體積(不溶於水)的測量方法:

①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可用「排水法」:量筒中裝入適量水,體積v1,將物體全部浸沒水中,體積讀數v2,則物體體積=v2-v1;

②漂浮的固體可用「沉墜法」或用「針壓法」測其體積;

③較大固體可用「溢水法」:燒杯裝滿水,放入物體,溢位的水接入量筒,讀出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

例題:試用盛滿水的燒杯,調節好的天平和砝碼、細線,來測量一塊小石頭的密度。

步驟:⑴用天平測出石頭的質量m,⑵在燒杯中裝滿水,用天平測出總質量m1,⑶用細線繫住石頭放入水中浸沒,溢位部分水,取出石頭,再用天平稱出此時燒杯和剩餘水的總質量m2

推導:(略)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

第一節: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乙個物體相對於另乙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簡稱運動

(物體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稱物體是靜止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體;靜止是相對的)

2、參照物:要描述乙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先要選定乙個標準物體做參照,這個選定的標準物體叫參照物。參照物一旦被選定,無論它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我們都假定它是靜止的。

3、選擇參照物應注意的五個問題:

⑴假定性:一旦被選定,我們就假定物體是靜止的。

⑵任意性:參照物的選定是任意的,可以是運動的物體,也可以是靜止的

⑶排己性:參照物一般不選研究物件自身。(選自身為參照物,則永遠是靜止的)

⑷不唯一性:同一物體,可以選擇不同的參照物,若選用了不同的參照物,其運動狀態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

⑸方便性:物理學中一般選取地面或相對於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此時可不指明參照物。

第二節:運動的快慢

4、速度:⑴用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⑵定義: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

⑶公式:v=s/t

⑷單位:公尺/秒千公尺/小時 1m/s=3.6km/h

5、平均速度:

⑴物理意義:物體通過某段路程s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

⑵注意:

①平均速度用來粗略的描述做變速運動物體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描述乙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必須指出它在某段時間內,或者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術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術平均值。

④在求平均速度時,必須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時間內。

6、勻速直線運動、瞬時速度(略)

7、常見的速度值:人步行,1.2m/s;自行車,5m/s;火車,28m/s

第三節: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8、長度的單位: km m dm mm μm nm

9、分度值:(直尺標的)最小刻度值,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0、錯誤和誤差的區別:

⑴產生的原因不同,錯誤是由於實驗者的錯誤操作造成的,誤差是由於測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測量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加上測量者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造成的

⑵可避免的程度不同,錯誤是可避免的,誤差只能減少,不可避免的

11、誤差產生的原因: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環境、測量者本身的因素等。

12、減小誤差的方法:校準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選用高精度的測量工具;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13、幾種特殊的測量方法:⑴目測法 ⑵手測法 ⑶步測法 ⑷平移法(又叫卡尺法) ⑸轉化法:①化曲為直(又叫棉線法) ②化直為曲:

如用車輪量距離 ③化整為零:如農村測量土地常用此法

④積小成大(又叫疊加法)

第四節:力

14、力:

⑴力:乙個物體對另乙個物體的作用,乙個力涉及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⑵力的相互性: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個物體對另乙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同時,也一定會受到另乙個物體對它的力(反作用力)的作用

⑶理解: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力的產生與物體間是否接觸無關

⑷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②改變物體的形狀。(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

初三物理基礎知識

第十三章內能 1 固 液 氣態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徵 2 分子動理論 1 物質是由分子 原子組成的 2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3 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 熱運動 1 概念 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2 熱運動與溫度的關係 溫度越高,熱運動越...

人教版初三物理基礎知識

初三物理概念公式複習姓名 11 簡單機械和功 1 槓桿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槓桿。2 槓桿的五要素是 支點 動力 阻力 動力臂 阻力臂 3 槓桿的平衡 1 槓桿處於靜止狀態或作緩慢的勻速轉動都叫槓桿平衡 4 槓桿平衡的條件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公式表示為 f1l1 f2...

初三化學基礎知識彙總

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 一 重要的人名 門捷列夫 元素週期律 元素週期表。拉瓦錫 最先測得空氣中氧氣佔1 5 張青蓮 測量相對原子質量侯德榜 制鹼工業 純鹼生產 二 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沒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 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三 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 不需化學變化就可表現出的性質。如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