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灣區蔬菜生產情況調研

2022-05-24 01:42:04 字數 3283 閱讀 4794

一、農業基本情況

海勃灣區農區主要位於城區北部,沿黃河、110國道、機場路等交通線縱向分布,現有5個行政村、4個涉農社群、2.2萬農區居民,其中從事農業生產的0.65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6.

6%。2023年,海勃灣區有農業生產用地8.7萬畝。

其中: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用地6.2萬畝,佔總用地面積的71%;農區居民耕地2.

5萬畝,佔總用地面積的29%。2023年,海勃灣區完成農業增加值1.4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不足1%,農業總量相對較少。

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以葡萄、蔬菜兩大產業為主,種植業中則主要以種植蔬菜和糧食作物為主,基本是近郊蔬菜、遠郊糧食的種植布局。

(一)蔬菜生產現狀。2023年,海勃灣區蔬菜種植面積為6435畝。從種植面積看:

露地蔬菜4986畝,佔蔬菜種植面積的77.48%;溫室蔬菜1409畝,佔蔬菜種植面積的21.8%;大棚蔬菜40畝,佔蔬菜種植面積的0.

62%。從種蔬菜種植群體看:涉農企業種植蔬菜3748畝,佔總面積58.

2%;農戶種植蔬菜2687畝,佔總面積41.8%。從資料數上可以看出,海勃灣區蔬菜種植呈「兩多一低」的態勢,露地蔬菜和企業蔬菜種植面積高,品種單一,溫室、大棚蔬菜面積低,品種較為多樣,受季節及種植面積的影響海勃灣區夏季蔬菜**較充足,而冬季嚴重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表一 2023年海勃灣區蔬菜種植情況統計表

單位:畝

(二)蔬菜供需**。2023年,海勃灣區常住人口30萬人,如果按照每人每天平均1斤蔬菜需求量測算,全區年蔬菜需求量為54750噸。依據海勃灣區蔬菜種植面積6435畝,其中露地蔬菜4986畝,保護地蔬菜1449畝(按兩茬)測算,露地蔬菜每畝平均產量為3000公斤,溫室蔬菜每畝平均產量5000公斤,海勃灣區蔬菜年產量為22203噸,佔全區蔬菜預計需求量的40.

6%。如果將洋蔥(滯銷)、加工番茄(供企業用)、脫毒馬鈴薯、瓜果等品種種植面積3000畝,溫室蔬菜面積300畝左右剔除,海勃灣區蔬菜產量將縮減12000噸左右,海區蔬菜實際產量應為10203噸,自給率約在18.63%,異地**量佔比達81.

37%,蔬菜自給與居民需求不匹配,市場對外依存度較高。

(三)蔬菜種植補貼狀況。2023年,海勃灣區轄屬涉農企業14家、合作社13戶,符合蔬菜種植補貼企業有6戶,種植面積3241畝,佔海勃灣區蔬菜種植面積50.36%,合作社4戶,種植面積655畝,佔海勃灣區蔬菜種植面積10.

17%,兩項合計佔全區蔬菜種植面積60.53%,全部享受蔬菜種植補貼。同時,仍有39.

47%蔬菜種植戶沒有享受補貼。2023年,經驗收區級蔬菜補貼資金為64.36萬元(目前資金未到位)。

其中:企業32.41萬元,佔補貼資金48.

53%;合作社31.95萬元,佔補貼資金49.64%,而且享受蔬菜種植補貼的農戶佔海區總農戶的7.

3%,補貼政策不能覆蓋全區。

表二 2023年海勃灣區溫室蔬菜種植補貼統計

單位:萬元、畝、戶

注:補貼標準500元/畝

表三 2023年海勃灣區大棚蔬菜種植補貼統計

單位:萬元、畝

注:補貼標準300元/畝

表四 2023年海勃灣區露地蔬菜種植補貼統計

單位:萬元、畝、戶

注:補貼標準100元/畝、不含套種面積312畝、馬鈴薯195畝。

二、蔬菜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方面。2023年,烏海市市委、**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烏黨發(2009)8號]檔案,凡在規劃區內,從2023年開始新增或改造、完善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專案和農業產業化專案,符合市**制訂的建設標準和條件的,可以享受獎勵補貼政策,政策的出台,對於消除城鄉差別,引導農戶種植結構作用積極。但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不足。

一是企業種植的蔬菜難以解決「菜籃子」工程需要。2023年,海勃灣區農業企業種植蔬菜3748畝。其中:

洋蔥1604畝,佔企業種植面積的42.79%;番茄有500畝,佔企業種植面積的13.34%,兩項蔬菜種植面積佔企業種植面積的56.

13%,有半數以上種植品種與居民蔬菜消費結構不符。但這部分企業按照「烏黨發(2009)8號」符合補貼要求,由於洋蔥、番茄蔬菜種植投入的人力物力與其他蔬菜品種相比較少,又易於管理,可產品僅適與企業加工和訂單種植,從而形成洋蔥滯銷,企業種植的蔬菜品種不能夠與大眾蔬菜對接。二是政策不能有效的引導農戶種蔬菜的積極性。

2023年,海勃灣區有39.47%蔬菜種植戶沒有享受補貼,而且這類人擁有土地面較少,但他們所種的蔬菜品種,往往適合市場的需求。同時,也是活躍於大小蔬菜市場的弱勢人群,反成為海勃區蔬菜**主力之一,蔬菜種植補貼在乙個側面則會挫傷不符合享受補貼農戶,從而影響海區蔬菜市場品種「多元化」的發展結構。

(二)其他方面。一是勞動力缺乏和農戶思想觀念轉變難的問題。以千里山鎮為例,所轄 13個村多年來一直以種植糧食為主,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老人或婦女,蔬菜種植缺乏勞動力。

同時,由於種植蔬菜需要掌握一定種植技術,還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存在一定風險,農戶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不願種植蔬菜。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問題。原有的土地改種蔬菜後,需增加機電井、渠道、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礎設施特別是供水設施跟不上,使蔬菜的正常生產受到了影響。

從去年的蔬菜生產來看,部分種植戶因供水不足致使蔬菜產量大幅度下降。三是融資難的問題。由於蔬菜生產基礎設施投入較大,企業前期投入較多,蔬菜種植企業大都存在資金不足問題,由於缺乏抵押物,企業申貸困難。

三、幾點建議

(一)市**重新修訂蔬菜補貼政策。為進一步調動農戶蔬菜種植的積極性,政策應將蔬菜種植補貼範圍應進一步擴大,實施既種即補的政策,讓補貼政策覆蓋全區。同時,按照蔬菜種植年遞增額適當加大補貼金額,鼓勵企業及農戶增加蔬菜種植面積,並將蔬菜補貼納入財政預算,以補貼資金來刺激蔬菜種植戶的積極性。

(二)加強農情資訊引導。有關部門應積極加強對農民種植的引導,及時向農民提供國內外有關農產品供求、**等資訊,加強對市場的監測和**預警,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減輕市場風險帶來的壓力,盡量避免生產的大起大落。一是加強對農情資訊的準確收集和及時上報,充分利用資訊網路,為農戶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資訊,引導農戶優化結構,適應市場,真正實現農作物的優質優價、增產增收。

二是加大農情調查的工作力度,及時搞好資訊蒐集、整理和發布,進一步通過資訊引導,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果。

(三)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專業村。從國內蔬菜種植先進地區經驗來看,先有蔬菜種植專業村,然後成立合作社,最後才是企業集團,所以發展蔬菜種植專業村是蔬菜產業發展的基礎。我區要選擇千里山鎮水利基礎條件較好的村做為蔬菜種植專業村,同時,要幫助專業村成立合作組織,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供種、統一育苗、統一銷售,並給予良種、蔬菜、農機具等各項政策性補貼,使蔬菜種植專業村村民收入有大幅度提高,從而帶動全區農戶大力發展蔬菜產業。

(四)加大節水灌溉專案的實施力度。水利基礎設施是蔬菜產業發展的前提,2023年要實施節水灌溉專案,徹底解決蔬菜基地供水問題。

蔬菜調研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 目錄1實習目的 2 2實習單位及崗位介紹 2 3實習內容及過程 2 3.1工作流程概況 2 3.2蔬菜店概況 3 3.3經營情況和模式 3 3.4競爭激烈程度 3 3.5選址及周圍小區居民消費特性 3 3.6經營特色 3 3.7客戶關係管理 3 3.8營銷策略 4 4實習總結和體會 4 4...

蔬菜生產實習總結

這個學期,我們班進行蔬菜生產實習,使我收穫了很多。蔬菜學是一門知識面比較廣的專業學科,使我們對蔬菜的有了基本認識,提深自己的理論知識文化素養。而在實習的過程中,與課本知識緊密聯絡起來,讓我們在課堂所學的知識充分在課外進行了實踐和運用,讓人受益匪淺。一 主要蔬菜種植 本學期我們主要種植的蔬菜有 西瓜 ...

水塘鎮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水塘鎮2010年把無公害蔬菜種植作為該鎮今後三年內發展的產業來抓,以發展特色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水塘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對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走訪分管蔬菜種植產業的領導和蔬菜種植大戶,了解蔬菜種植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水塘鎮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水塘鎮位於紫雲縣城南12公里,土地面積畝,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