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過程與知識分類模式

2022-05-18 22:50:20 字數 5052 閱讀 4948

一、知識管理的興起

隨著知識經濟的出現和發展 ,知識作為一種關鍵的組織資源 ,在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廣泛認識。越來越多的工商界領導人和諮詢界人士認為知識是組織的首要資產 ,是獲得持久競爭優勢的關鍵。一家企業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 ,只能來自於其集體所擁有的知識和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知識 ,以及它如何生動地獲取和運用新的知識。

〔1〕(p2 4)然而 ,知識並不會自動獲得運用 ,專業知識本身並不能創造財富 ,只有將知識與工作結合、通過管理才能發揮其優勢 ,管理的核心是使知識產生生產力。因此 ,儘管知識管理提上經理日程還不到 1 0年 ,但卻已然成為當今全球管理實踐的主旋律 ,如何選擇恰當的知識管理模式並有效地實現對知識的管理 ,成為理論和實踐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二、知識管理的基本特徵

知識管理的效率取決於知識管理的模式選擇 ,而後者的構建必須基於知識管理的基本特徵。按照oecd有關定義 ,知識管理實質是知識資源的獲取和有效配置過程 ,其目的就是力圖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 ,以便使他們能做出更好的決策。〔2〕因此 ,知識管理首先具有過程性特徵 ,這一過程與企業知識活動的微觀機理密切相關。

達文波特等將知識管理的過程劃分為知識的產生、知識的編碼和協調、知識的傳遞三個步驟。〔1〕類似地 ,國內也有研究者將企業知識活動劃分為知識的吸收、知識的保持、知識的共享和知識的轉移四個過程。〔3〕其次 ,知識管理的特徵受到知識資源獨特性的深刻影響。

與其他資源相比 ,知識資源的獨特性在於 :(1 )知識可能是明晰的 ,但常常是隱含的 ,難以編碼化表達 ,並與其擁有主體難以分離。〔1〕(p94)〔4〕(2 )知識的分布性 ,即知識常常是以不完全的知識片斷的形式分散地為分開的個人所占有。

在組織機構中 ,知識不僅存在於檔案或文庫中 ,也根植於組織的日常工作、程式、慣例及規範之中 ,〔1〕(p7)或存在於員工的頭腦之中 ,或存在於企業外部。〔2〕〔4〕 (3 )知識具有共享性 ,知識不因分享而減少或損耗 ,而是表現出「規模遞增效應」。 (4)知識具有可轉移性。

當然 ,隱含知識的轉移要比明晰知識的轉移困難得多。〔4〕(p3 7)簡言之 ,知識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 , 這必然使得知識管理實踐呈現出多樣化的複雜特徵。

不過 ,現有的知識管理研究似乎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 ,其一是對知識分類以及不同型別知識的管理的研究 ,例如novins和armstrong基於實踐提出了一種新的知識分類法 ,〔5〕唐京和馮明著重分析了隱性知識的轉化和管理 ; 〔6〕其二是對知識活動、知識管理的過程、模式及其應用的研究 ,例如餘光勝分析了企業知識活動的微觀機理 ,〔3〕〔4〕王開明和萬君康對知識的轉移與擴散過程的研究 ,〔7〕王如富等人對知識管理職能的研究 ,〔2〕以及張蘇、唐京和馮明對知識管理模式及其應用的研究 ,〔8〕〔6〕等等。比較缺乏將知識分類和知識過程兩個方面結合起來進行的研究。事實上 ,知識管理的過程特徵與知識的型別特徵密不可分 ,雖然達文波特和普魯薩克在其經典著作中對這兩者都有深入分析 ,但他們似乎沒有明確地將兩者結合起來。

〔1〕此外 ,工商管理實踐也渴望新的簡明有效的知識管理模式。因此 ,筆者在下文中試圖綜合有關知識過程和知識分類的研究成果 ,形成一種知識的分類管理模式。

三、知識管理的基本過程

有關知識管理過程的研究散見於知識管理的有關文獻中 ,例如唐京和馮明、王開明和萬君康等。〔 6〕〔7〕王如富等人則從職能角度來分析知識管理 ,他們將知識管理的基本職能劃分為外化、內化、中介和認知過程四個方面。其中 ,外化是以外部貯藏庫的形式捕獲知識 ,並根據分類框架或標準進行知識組織 ;內化則是從知識貯藏庫裡提取並過濾出與知識需求者相關的知識 ;中介是將知識尋求者和最佳知識源相匹配 ,促進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的共享 ;認知是經由前三個功能交換得出的知識的運用 ,是知識管理的終極目標。

〔2〕在某種意義上 ,上述職能可以看做是對知識管理過程的描述 ,但外化、內化等概念略顯含糊 ,而且其內涵也有相互重疊之處。將上述觀點和達文波特等、餘光勝的有關論述結合起來 ,〔1〕〔3〕〔4〕我們可以將知識管理劃分為如下四個基本過程 :知識的汲取、知識的提取、知識的關聯和知識的應用 (大致但不完全對應於知識管理的外化、內化、中介和認知職能 )。

其中 ,知識的汲取過程實質是知識的獲取和儲存 ,這相當於達文波特所說的知識的產生和編碼 ,或者餘光勝所說的知識的吸收和保持 ;知識的提取和關聯過程實質是知識的配置 ,相當於達文波特所說的知識的協調和傳遞 ,或者餘光勝所說的知識的共享和傳遞 ;最後乙個過程則是知識的應用。

1 .知識的汲取

知識的汲取過程標誌著知識開始真正進入管理者的視野。達文波特等認為知識的產生應重點關注有意識、有目的的知識產生過程。〔1〕(p1 92 ) 知識可能產生和存在於公司的外部 ,也可能在公司的內部開發產生。

但許多公司並不能夠有意識地對這些知識進行應用。在組織機構中只是存在著知識並沒有多大意義 ,只有當知識可以被找到並為之所用 ,知識才成為公司的寶貴資產。知識的汲取過程包括知識的搜尋、過濾與整合 ,即從組織的外部知識源與內部知識源中捕獲對企業現在和未來發展有用的各種知識 ,根據分類框架或標準組織為知識檔案並儲藏到三種基本的公司知識庫中 ,〔1〕然後對儲藏的知識進行分類 ,識別出各資訊源之間的相似之處 ,並可採用聚類等方法找出公司知識系統中各知識間隱含的聯絡。

〔2〕知識汲取過程是知識進入管理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過程 ,其作用是使知識尋求者能夠通過下文所述的提取、關聯過程得到所需知識。

2 .知識的提取

汲取過程類似於蜜蜂採集花粉 ,其從組織外部所捕獲的知識以及從組織內部發掘出來的知識 ,常常以編碼的形式儲存在企業內部的知識庫中。知識的提取過程則類似於蜂蜜的釀造 ,是從企業現存的知識庫中通過分類、檢索、匹配、過濾等方法來發現與知識尋求者的需求相關的知識。通過對所提取知識的重新布局或顯示 ,知識可以更有效地呈現給需求者並節約知識使用者的時間和提高使用知識的效率。

〔 2〕例如 ,一家國際工程承包公司的專案管理者可以快速搜尋提取與目標國家相關的工程專案運作知識和經驗 ,從而有效地進行工程競標或制定專案進度規劃。

3.知識的關聯

提取過程通常適合於清晰明確的知識的傳送 ,但企業所擁有的知識可能是隱含性的 ,無法直接編碼儲存於知識庫中 ,因此單靠提取過程並不能夠實現全面的知識應用 ,還必須要借助於知識的關聯過程。隱含知識本身無法進行編碼 ,但其**知識卻可以通過編碼表示出來 ,因此知識的關聯過程實質是另一種形式的「提取」 ,其特點在於主要通過追溯知識創造個體的經歷和興趣等資訊 (這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顯性知識 )來實現對知識源的發掘 ,並將知識尋求者和最佳知識源---在相關領域中有經驗的人匹配聯絡在一起 ,最終實現知識應用。〔2〕例如 ,製藥公司的研究人員可能無法從公司現有的資訊庫中找到有關某種藥品的偶發性***的原因的有關知識 ,但他卻可以通過知識關聯過程得到相關領域資深研究人員的名單以及關於他們在該領域經驗的豐富描述資訊。

這樣 ,有關研究人員就可以匯集起來進行深入溝通研究並分享彼此的知識與經驗。

4.知識的應用

知識的應用過程是將經由前三個過程互動作用所得到的知識與工作結合起來 ,從而解決問題和提高效率。知識應用是知識管理的終極目標 ,但知識並非能夠自動得到應用。知識的應用通常分為兩種情況 :

一是知識需求者認識到問題之後有意識地尋求和應用知識 ,這實際上通過知識的提取和關聯過程即可實現 ;二是管理者認識到某種知識可以在多個部門或環節得到推廣應用從而大幅度提高生產率 ,但相關的部門並沒有認識到或了解到這一點 ,這時 ,知識的應用過程就必須通過管理層有意識的知識推廣來實現。現有的知識管理技術很少能實現知識應用過程的自動化 ,通常都是採用專家系統或人工智慧技術來輔助決策。要實現知識自動應用 ,除了在企業內部加強專家系統、人工智慧系統和資訊系統的建設外 ,還可以在現有的it系統中增加「知識自動投遞」模組 ,根據知識的特點和知識需求者的具體特徵進行定向的自動投遞 ,並且輔以直接指導和定期培訓等手段來促進知識的應用。

四、知識的分類

雖然知識管理通常都劃分為上述四個基本過程 ,但知識具有不同的形式、內容和特點 ,而不同型別的知識在上述四個基本過程中的表現形式以及實際的影響和效果各不相同 ,並且同樣的過程對不同知識的具體操作方式也有所差異。因此 ,如何真正依據知識的不同型別進行針對性管理 ,是影響知識管理績效的重要因素。為此 ,需要對知識進行分類。

1 .劃分知識的維度

人們通常通過科學學科的方法來劃分知識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分類方法 ,但這些分類方法基本上與知識的內容無關 ,且對知識管理實踐沒有多大幫助。劃分知識型別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知識的更有效管理 ,novins和armstrong指出 ,對企業而言 ,在對知識進行分類時不僅僅需要關心它的內容 ,而且要對其**渠道特徵等方面進行區分。〔5〕這樣 ,劃分知識的角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

接受者 :誰最有可能利用它 ?誰最應該利用它 ?

適用性 :知識的應用範圍如何 ?是區域性適用的還是全域性適用的 ?

富含性 :知識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語境 ?知識在被簡化後有多少含義將會丟失 ?

可信度 :知識是否容易被檢驗 ?**是否可靠 ?

2 .基於應用的知識四分法

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實際上可以劃分為兩個維度 ,其中前兩點可以歸結為知識的適用性 ,而後兩點則反映了知識的轉移性特徵 ,這就形成基於應用的知識四分法。這是一種應用導向而非研究導向的分類方法。第乙個分類維度是知識的適用性。

顯然 ,任何知識都具有一定的適用範圍。某些知識只在特定的條件下適用 ,因而屬於純粹的區域性性知識 ,例如關於某台專用裝置的操作維護知識。另一些知識則可能是全域性性的 ,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各種組織或商業活動之中 ,例如專案管理、團隊管理的知識或經驗。

另乙個分類維度是知識的可轉移性 ,這與知識的隱含程度密切相關。根據oecd的報告 ,基於事實和原理的知識是可編碼化的 ,可以十分簡單的表述出來並很容易轉移。相反 ,技能知識、基於判斷或者富含語境的知識則屬於默會型。

這類知識通常基於複雜的經驗、資訊、判斷力和情景知識而形成 ,無法進行編碼化表達。雖然這種知識在未來可能十分有用 ,但它卻很難捕捉 ,同時也很難進行轉移。

由此可將知識劃分為 4類 :易訪問知識、一次性知識、綜合知識和廣泛適用知識 ,如表 1所示。

五、知識的分類管理模式

不同型別知識管理的過程和重點各不相同。

1 .易訪問的知識

這類知識易於傳播 (甚至是可程式化的 )但卻沒有很高的適用性 ,實際上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資訊。

管理這種知識最好的辦法是將其放在容易獲取的地方 ,例如精心設計的資料庫 ,讓使用者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找到。也就是說 ,這類適用範圍有限的知識 ,其管理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提取。對於這類知識 ,只有在員工需要的情況下 ,才應當採用分發的策略 , 否則將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此外 ,這類知識要求「當事人」充分地「汲取」而無需企業大張旗鼓的行動 ,要提高這類知識的積累 ,需要考慮企業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從知識管理過程看中國企業的知識管理創新

萬方資料 作者 薛瑞峰,xue ruifeng 作者單位 西山煤電股份公司西曲礦 刊名 山西焦煤科技 英文刊名 shanxi cooking coal science technology 年,卷 期 2009 4 參考文獻 3條 1.白波 張曉玫關於知識管理的幾個理論問題 期刊 圖書情報工作 20...

戰略規劃與市場營銷管理過程

3 規劃投資組合。如何把有限的人力 物力 財力資源,合理分配,給現狀 前景不同的各個戰略經營單位,是總體戰略必須考慮的主要內容。有兩種模式 1 市場增長率 市場占有率 矩陣,它是美國管理諮詢服務企業波士頓諮詢公司提出的一種分析模式。2 多因素投資組合 矩陣。它較前者有所發展。依據這種方法,企業對每個...

第五章性心理過程與管理

人的行為既要受到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傾向性的影響,也要受到其心理過程的影響。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 情感過程與意志過程。我們在這一章中主要 認識過程 情感過程對行為的影響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還將 職業生涯設計與開發。第一節認知的差異及其應用 一 感覺與知覺 認識過程首先產生於感覺,由感覺再到知覺 記憶。...